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1/6)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1/6)

"← →"翻頁

5月24日,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作為潮州手拉壺異地推廣的第一人,「80後」的廖奧兩年前來到成都開始在這裡製作手拉壺。廖奧18歲時便開始接觸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學習潮州朱泥手拉坯的製作工藝。廖奧介紹說,相比於其他壺來說,潮州手拉壺工序複雜的多,從制泥、拉坯、修坯、燒制等多個工序都有著不同講究,制一把壺全程需要半個月時間。張浪 攝

發布時間:2016-05-24 16:23:08 【編輯:楊彥宇】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帶動更多人學習手拉壺製作。「我有信心讓學員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能獨立完成一個手拉朱泥壺的製作。」
  • 通訊: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中新社汕頭11月14日電 題: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
  • 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資料圖: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張浪 攝     中新社潮州5月31日電 題: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作者 陳啟任  2012年,廣東潮州手拉壺老字號「俊合號」的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在潮州開班廣招學徒,4年來培養學員過百人。
  • 潮州手拉壺工夫茶登上北大講壇
    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近日受央視《手藝中國》之邀前往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們分享了《讓傳承成為潮流》的主題講座,將潮州手拉朱泥壺及其文化帶進大學校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潮州手拉朱泥壺國家級傳承人謝華與他的得意門生廖奧一起,為北大師生們講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傳承與創新。
  • 潮州手拉壺——小小身軀大智慧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 一把小小的壺,穿過歷史長長的棧道,從明朝到今天,經歲月薰陶,潮州手拉壺已是工夫茶茶藝器具的黃金主角,其製作手拉壺的泥料及工藝水準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暑假「玩」非遺 東莞大學生赴潮州學習潮州手拉壺
    ,東莞的一群大學生卻千裡迢迢來到潮州,學習和調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手拉壺製作分為揉泥、拉坯、拉壺蓋、修坯、拉壺嘴壺把、安裝壺嘴壺把、燒火、檢查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13日下午,記者在裕德堂壺藝研究所看到,同學們正用拇指往外壓拉制出壺身,待坯體陰乾後,用小彎刀、刮板等整修壺身,手拉壺在同學們手指的一伸一收中逐漸成型。手拉壺非遺傳承人張瑞端演示手拉壺製作工藝。
  • 潮州 工匠大師打造手拉壺精品展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仕日 達海軍)2日,潮州市博物館與40多位潮州手拉壺工匠大師聯合打造「當代潮州手拉壺精品展」。據悉,這是潮州市博物館首次開設潮州手拉壺專題展覽。潮州手拉壺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80多件(套)潮州手拉壺精品,其中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的作品,也有吳氏「源興炳記」、章氏「老安順」等潮州手拉壺老字號傳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手拉壺藝人盧文祥根據潮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宋代龍鈕大銅鐘」的造型、紋飾、內涵等創作出《鳴揚》壺。
  • 【活動預告】潮州古城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6月13日是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它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
  • 東莞大學生暑期潮州探「非遺」,手拉壺大師「手把手」傳授真功夫
    揉泥、拉坯、拉壺蓋……7月12日至17日期間,潮州市楓溪區的裕德堂壺藝研究所熱鬧非凡。這裡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師生。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專程從東莞來到潮州這座「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學習和調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
  • 吳錦全潮州手拉壺最「院派」的大師
    記者今天特意走訪了以一把別出心裁的「紅頭船」手拉壺為第六屆粵東僑博會獻禮的作者,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潮州手拉壺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百年老字號「祥記」第四代傳人吳錦全。
  • 《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將在全省巡展
    南方+記者獲悉,潮州市博物館策劃的《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被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納入展覽規劃,該展覽將在廣東省各級博物館流動展出。據悉,這是該博物館首次將地方傳統工藝作為專題展覽的形式送到全省各地展出。潮州手拉壺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潮汕,品飲工夫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夫茶是潮文化的代表,而手拉壺,則是工夫茶文化中最直接的最具像的載體。
  • 潮州手拉壺藝愛好者陳輝:推廣手拉壺 弘揚壺文化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在潮州,有這樣一個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發展潮州手拉壺文化,把潮州手拉壺帶上展覽會,拓寬潮州手拉壺的銷售市場。在他的努力下,潮州手拉壺越來越被外界所熟知,手拉壺市場也越來越活躍。
  • 潮州市博物館首設潮州手拉壺精品展,這把壺以館藏文物為原型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旅遊資訊 關注 即日起,喜歡潮州手拉壺的朋友可以走進潮州市博物館去看看。
  • 小夥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變身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
    近日,記者採訪到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廖奧,他說,四川的茶友好多都不太懂手拉壺,這是他目前遇到的難題,而他的夢想,是要將潮州手拉壺文化在四川推廣開來。   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5年用掉5噸泥   從小叛逆的廖奧性格自立,大學畢業後,家境殷實的他放棄繼承家族企業到潮州做起了茶產業生意,從此開始認識並愛上手拉壺。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由於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2008年6月7日,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陽木雕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 潮州街頭閒逛,偶遇大師在街頭表演「世界最小」手拉壺,技藝精湛
    這次,潮州街頭漫步,路上遇到了一個手工茶壺製作大師正在製作手拉壺。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最不可缺少的茶具組成,是工夫茶品飲精髓的最佳體現。潮州壺越來越受藏家和市場的歡迎,同樣離不開潮州工夫茶的發展,因此這種潮州的手拉壺也非常受人歡迎,就算是這樣帶有表演性質的製作,也很吸引人。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700多年的大吳村泥塑
    現在, 大吳泥塑的傳承人有很多名師如:吳光讓,生於1948年,號光合,大吳泥塑第23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泥塑(大吳泥塑)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民間文化技藝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得者。
  • 潮州注重傳承保護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多元文化在潮州融合發展,歷經千年,形成了獨特的潮州文化體系,更成了海內外潮人維繫血脈親情的紐帶。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深入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等,對潮州文化高度稱讚,指出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 西華胡辣湯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22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其中,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  西華縣是胡辣湯的發祥地,起源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胡辣湯揉合全國原產地的胡椒、桂皮、木香等近30味香料(中藥材)秘制而成,具有健脾開胃、祛風驅寒、養顏健體等功效,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風味名吃之一、全國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