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盧壺文化:手拉壺中的龍鳳

2020-12-20 騰訊網

潮州 · 盧壺

盧壺工作室墨寶系原廣東省省長盧瑞華題

以泥為媒,以壺會友

盧壺工作室歡迎您

龍行於淵,鳳舞九天。對華夏子孫來說,龍鳳乃吉祥之物。在古代龍鳳紋飾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非帝王皇室宗親等極度尊貴之人不可用。

國內有不少地方的別名為龍城,如山西太原、甘肅天水、遼寧朝陽等。有龍城就有鳳城,國內別名為鳳城的地方也有不少,廣東潮州就是其中之一。

拍攝者:點綴人生

潮文化

史料記載

廣東潮州府地靈人傑,人文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繁衍。在新石器時代,潮州府文明已與中原文明實現同步。夏、商、周三代屬百越地,夏商之際屬海陽國(南甌國)。自秦朝,即為廣東地。秦朝至三國,隸屬南海郡揭陽縣。晉義熙九年(413年)以秦漢揭陽縣境置義安郡。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改稱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命名。

潮州別稱鳳城,據史料所載,最晚始於南宋時期。南宋時祝穆編撰的地理類書籍《方輿勝覽》(成書於1239年)中這樣描述潮州:「郡名:潮陽、古瀛、鳳城(以鳳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舊屬於金氏)、鱷渚(以鱷魚名)。」 其中非常清楚地記載了潮州別名為鳳城的原因:因鳳凰山得名。

拍攝者:點綴人生

鳳凰山位於潮州城區之北約40公裡的鳳凰鎮,是畲族發源地,主峰鳳鳥髻海拔1497.8米,是潮汕地區第一高峰,素有「潮汕屋脊」之稱。傳說很久很久之前,曾有鳳凰落於此山,故而得名。潮州別稱鳳城,也是因為城北的那座鳳凰山。

在傳統觀念中,地位最高的神獸,便是「龍」與「鳳」,龍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更是我們的民族圖騰;鳳為百鳥之王,亦為瑞獸,是華貴、雍容的象徵。

而在我們手拉壺中,這一題材雖然比較少見,但亦有一些非常精美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手拉壺中的龍和鳳。

【天下第一龍】壺造型取自於恐龍蛋型,整壺造型設計自然,簡樸、單純又顯粗獷,整體感比較強。

壺身橢圓輪廓,造型可愛純真,壺身、蓋、壺鈕,圓潤蛋形,壺把大、壺嘴為三角圓錐,根部粗,出水流暢。

壺上面的浮雕金是姓氏圖騰中的龍氏圖騰。

姓氏濃縮了我們中華泱泱大國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故事,姓氏圖騰從甲骨文中衍生而出,姓氏圖騰上有著太多的歷史進化痕跡,神秘而華美。

在詩經《貔貅出世》中記載,龍的九太子貔貅是從龍蛋中破殼而出的,而民間,貔貅既有避邪驅五黃也有招財進寶的意思,在東方龍文化裡又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故此以「天下第一龍」命名,是一種吉祥美好的寓意。

天下第一龍

自古以來,鳳凰便是我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常被作為圖騰、飾品和服飾上的圖案使用。

鳳凰是華貴、偉岸、進取、太平的象徵,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鳳凰還代表著幸福和吉祥,象徵著美滿、和諧的愛情。此外,在我國古代,鳳凰還是權力的象徵,一般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築,使用器物之上。

【鳳凰騰飛】【龍鳳和鳴】

鳳壺取型於鳳之象形,以型似橫放的雞蛋為壺身的創作。扁圓的壺身;壺鈕是鳳冠之造型,別樣的精細小巧,壺流做成鳳嘴之造型,壺嘴形似昂頭鳳首,契合了整體壺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壺身壺蓋嵌合精密渾如一氣呵成,壺底圓平。整體飽滿豐盈,雍容華貴,壺把更是表現鳳尾翼飄卷的感覺,造型端莊傳神。

鳳凰騰飛

鸞鳳和鳴

文中部分來自網絡

盧壺

文化

圖文:陳婉

編輯:盧壺文化編輯組

盧壺墨寶系潮州市博物館館長蘇利民題

盧壺工作室——客貴主尊

感恩一路有您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帶動更多人學習手拉壺製作。「我有信心讓學員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能獨立完成一個手拉朱泥壺的製作。」
  • 潮州手拉壺藝愛好者陳輝:推廣手拉壺 弘揚壺文化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在潮州,有這樣一個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發展潮州手拉壺文化,把潮州手拉壺帶上展覽會,拓寬潮州手拉壺的銷售市場。在他的努力下,潮州手拉壺越來越被外界所熟知,手拉壺市場也越來越活躍。
  • 回顧 | 潮州手拉朱泥壺體驗工作坊
    >柯敏為吸引更多汕大學生學習和感悟中國優秀傳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宣傳推廣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技藝,淑德書院邀請了「柏蔭精舍手拉壺培訓中心」的創始人柯敏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場潮州「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手拉成型體驗活動,讓大家在動手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 通訊: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中新社汕頭11月14日電 題: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
  •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1/6)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6) "← →"翻頁 5月24日,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 潮州手拉壺工夫茶登上北大講壇
    謝華向北大師生介紹潮州手拉朱泥壺。謝華展示的手拉壺作品。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家源)潮州手拉壺歷史悠久,但卻一直「養在深閨」,外界真正了解潮州手拉壺者並不多。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近日受央視《手藝中國》之邀前往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們分享了《讓傳承成為潮流》的主題講座,將潮州手拉朱泥壺及其文化帶進大學校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潮州手拉朱泥壺國家級傳承人謝華與他的得意門生廖奧一起,為北大師生們講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傳承與創新。
  • 潮州手拉壺——小小身軀大智慧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 一把小小的壺,穿過歷史長長的棧道,從明朝到今天,經歲月薰陶,潮州手拉壺已是工夫茶茶藝器具的黃金主角,其製作手拉壺的泥料及工藝水準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潮州 工匠大師打造手拉壺精品展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仕日 達海軍)2日,潮州市博物館與40多位潮州手拉壺工匠大師聯合打造「當代潮州手拉壺精品展」。據悉,這是潮州市博物館首次開設潮州手拉壺專題展覽。潮州手拉壺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80多件(套)潮州手拉壺精品,其中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的作品,也有吳氏「源興炳記」、章氏「老安順」等潮州手拉壺老字號傳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手拉壺藝人盧文祥根據潮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宋代龍鈕大銅鐘」的造型、紋飾、內涵等創作出《鳴揚》壺。
  • 暑假「玩」非遺 東莞大學生赴潮州學習潮州手拉壺
    ,東莞的一群大學生卻千裡迢迢來到潮州,學習和調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手拉壺製作分為揉泥、拉坯、拉壺蓋、修坯、拉壺嘴壺把、安裝壺嘴壺把、燒火、檢查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13日下午,記者在裕德堂壺藝研究所看到,同學們正用拇指往外壓拉制出壺身,待坯體陰乾後,用小彎刀、刮板等整修壺身,手拉壺在同學們手指的一伸一收中逐漸成型。手拉壺非遺傳承人張瑞端演示手拉壺製作工藝。
  • 潮州老香黃、潮州手拉朱泥壺入選國家地標保護產品
    昨天,記者從市質監局獲悉,今年我市申報的潮州老香黃、潮州手拉朱泥壺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是繼2010年鳳凰單叢茶之後,我市再有兩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獲得國字號招牌。今年4月下旬,副市長餘鴻純帶領市質監局負責同志和相關技術專家組成的潮州老香黃、潮州手拉朱泥壺地理標誌產品申報陳述答辯團隊,到北京參加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評審。
  • 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資料圖: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張浪 攝     中新社潮州5月31日電 題: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作者 陳啟任  2012年,廣東潮州手拉壺老字號「俊合號」的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在潮州開班廣招學徒,4年來培養學員過百人。
  • 《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將在全省巡展
    南方+記者獲悉,潮州市博物館策劃的《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被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納入展覽規劃,該展覽將在廣東省各級博物館流動展出。據悉,這是該博物館首次將地方傳統工藝作為專題展覽的形式送到全省各地展出。潮州手拉壺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潮汕,品飲工夫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夫茶是潮文化的代表,而手拉壺,則是工夫茶文化中最直接的最具像的載體。
  • 吳錦全潮州手拉壺最「院派」的大師
    記者今天特意走訪了以一把別出心裁的「紅頭船」手拉壺為第六屆粵東僑博會獻禮的作者,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潮州手拉壺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百年老字號「祥記」第四代傳人吳錦全。
  • 潮州街頭閒逛,偶遇大師在街頭表演「世界最小」手拉壺,技藝精湛
    潮州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同時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興盛地。來到這裡的很多人,不僅是為了感受潮州文化,在這裡可以品美食,看無限風光,感受那些底蘊深厚的潮州魅力。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潮州工夫茶,隨著潮州人遍布世界各地,譽播海內外。
  • 小夥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變身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
    近日,記者採訪到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廖奧,他說,四川的茶友好多都不太懂手拉壺,這是他目前遇到的難題,而他的夢想,是要將潮州手拉壺文化在四川推廣開來。   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5年用掉5噸泥   從小叛逆的廖奧性格自立,大學畢業後,家境殷實的他放棄繼承家族企業到潮州做起了茶產業生意,從此開始認識並愛上手拉壺。
  • 東莞大學生暑期潮州探「非遺」,手拉壺大師「手把手」傳授真功夫
    揉泥、拉坯、拉壺蓋……7月12日至17日期間,潮州市楓溪區的裕德堂壺藝研究所熱鬧非凡。這裡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師生。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專程從東莞來到潮州這座「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學習和調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
  • 匠人百科 潮州手拉壺製作師佘勳榮:憑藉滿腔鄉情的手作美談
    工藝美術師,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副研究員,潮州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2010年,憑著對潮州傳統手拉壺的熱愛及對傳統手工藝傳承的信念
  • 再過兩三年 潮州朱泥壺會有個爆發期
    作為唯一一位製作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採訪時坦言:「再過兩三年,潮州壺就會有個爆發期。」■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曾樹剛免費授徒為了壯大人才隊伍壯大行業收藏周刊:為什麼手拉朱泥壺會出現「技藝不外傳,傳男不傳女」這種陳規?
  • 潮州木雕、潮繡、手拉壺……白雲機場將舉辦潮州文化藝術展
    大洋網訊 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了讓廣大旅客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白雲機場將於10月25日至10月26日在一號航站樓舉辦「雲見嶺南,潮放異彩——潮州文化藝術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將親臨現場,為大家展示精湛的潮繡技藝。
  • 潮州手拉壺非遺傳承人開班傳藝,與雕塑「聯姻」創新品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走進潮州。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親自示範並講解,通過鏡頭讓全國觀眾認識了潮州手拉壺這項傳統技藝。潮州手拉壺,因其純手工打造而極具藝術價值。可由於造型較為單一,近年來發展遭遇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