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記憶——中美二戰合作影像展」在美國檀香山展出

2020-12-20 環球網

新華網美國檀香山3月14日電(記者張超群)記錄中美軍民二戰期間在中緬印戰場合作的「國家記憶——中美二戰合作影像展」,14日在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館開幕。

展覽精選了100餘幅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歷史圖片,反映了二戰期間中美兩軍和中國民眾在中緬印戰場共同抗戰的歷史。這些照片是二戰期間由美國通信兵團164照相兵連拍攝的。

步入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館,12幅高達12米的巨幅照片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緊接著,100多幅拍攝於70多年前的珍貴圖片和博物館展出的二戰「飛虎隊」軍機依次進入視線。

一幅幅放大的黑白照片,既歌頌了當年參戰軍民的驕人戰績,又見證了中美兩國飛行員英勇戰鬥的場景,更記錄了戰爭親歷者有血有肉的生活細節,給參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

「這些照片所展出的故事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歷史側面,我聽說過中美在二戰中合作的大致情況,但並不知道背後的細節,走在這些圖片中,我看到了活生生的歷史瞬間,」觀看展覽的夏威夷居民尼古拉斯·曼林說。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前主席戴維·蘭普頓告訴新華社記者,「照片展示了歷史上美中合作的典範,充滿了人情味,這為兩國未來的合作樹立了模板。同時,照片也告訴今天的人們,只有中美日三國友好相處,亞洲才會獲得長久的和平」。

95歲的二戰華裔美軍老兵劉寶檀拄著拐杖出席了開幕式。看過照片後他說,「二戰中我與照片中的人不在同一個戰場,但這些照片讓我想起了戰爭中的情景,從戰場回來後的幾十年裡,我一直鼓勵人們不斷學習,了解歷史和中文,並儘自己所能為他人提供幫助」。

自2011年首次展出以來,「國家記憶」展覽已在深圳、騰衝、重慶、臺北、杭州、北京以及華盛頓等7個城市展出,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參觀者。

相關焦點

  • 【崔天凱:中美應重拾二戰中的合作精神 應對新時代共同的敵人...
    【崔天凱:中美應重拾二戰中的合作精神 應對新時代共同的敵人】當地時間9月3日,為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發表致辭。在致辭中,崔天凱表示,在二戰亞洲戰場,中美兩國曾為和平和正義並肩而戰,在中美交往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檀香山大學」業務遍及中國大江南北
    美國檀香山大學究竟在中國多少地方開辦了業務,實難查證。記者通過上網查詢,發現僅在 一個網站上,有關該校的信息就有3000多條。《中國青年報》記者朱麗亞只查閱了前30條, 就發現其在中國的業務可謂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既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繁華 的大都市,也有呼和浩特、鞍山這樣的地處偏遠地區的城市,而僅在北京就有好幾個不同的 機構曾經或正在開辦。
  • 夏威夷檀香山的難忘體驗,愛在美國度假,美麗的瓦胡島
    1948年,夏威夷檀香山為在珍珠港襲擊中遇難的人們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它被設計並建造在普洛瓦納火山口,意味著犧牲之山。這一舉動被認為是最感人的,也是最美麗的所有美國埋葬地點之一。瓦胡島的國家公墓,也被稱為Punchbowl Memorial,是遊覽瓦胡島時必去的景點之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中美互惠合作 美國沒吃虧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趙梅:中美互惠合作,美國沒吃虧近一個時期以來,一些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中美交往的受害者,「吃虧論」甚囂塵上。事實是,中美交往歷來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所謂「美國吃虧」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中美建交40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兩國關係成為世界上交融最深、合作最廣、共同利益最大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雙邊各領域交流和合作不斷拓展與深化,惠及中美兩國人民。據統計,中美兩國經濟總量超過世界1/3,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
  • 臺灣現中美合作麵粉袋內褲 見證美援台歷史(圖)
    臺海網9月30日訊 「美國人在南臺灣的足跡特展」臺南巡迴展29日揭幕,除了有臺南市長許添財對臺美關係的個人新論述外,展出文物中,印有「中美合作」麵粉袋製成的大內褲,勾起許多人昔日的生活回憶,也見證美援的一段歷史。
  • 中美關係合作具有世界性意義
    羅傑斯介紹斯蒂文森先生作為美國中西部美中協會創始人,對推動美國中西部與中國的合作做出的貢獻,他展示了斯蒂文森先生1975年首次訪華時,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和時任外交部長喬冠華的珍貴合影,並對中美學術交流提出了新的展望。斯蒂文森於2004年就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教授, 2013年協助建立了美國政府實習項目,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美國社會,熟悉美國政府機構運行機制。
  • 互利合作是中美關係唯一正確航向
    保守主義暫時得勢 川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放棄自二戰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堅持的國際自由主義「道統」。在經濟領域,受多重因素影響,2016年美國貿易總量繼續下降,貿易逆差仍在擴大。貿易保護主義日漸加強,去全球化的風險加大。
  • 美國專家:中美合作前景廣闊
    繼承中美關係良好勢頭過去的幾十年中,兩黨就與中國合作的問題達成了一致,並經常在國會和政策團體中討論。在雙邊層面,兩國在各個領域都開展了大規模的合作。美國上一屆政權展現了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決心,並且努力同中國就雙邊、區域和國際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
  • 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沉浸式紅色研學旅遊體驗
    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於2000年諾曼第登陸紀念日6月6日(D-Day)成立,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Magazine街945號。 展覽特色:畫廊及劇院觀感體驗形式的運用中庭入口收集風暴畫廊分裂之家(畫廊,講述二戰爆發及美國珍珠港事件的爭論)讓遊客沉浸在極度混亂,恐懼和擔憂的時刻美國圍攻(50英尺寬的投影屏幕顯示珍珠港的震撼和混亂) 「美國回應」二戰開始如何統一國家「戰爭影響每個家庭」1942年風格的家「公民到勇士隊」軍營營房體驗「製造勝利」工業進步與科技創新
  • 《科學美國人》撰文:中國對中美科研合作貢獻巨大
    ,中美科學合作令美國受益更多,對此類合作設限可能會阻擋未來科學創新前進的步伐。&nbsp&nbsp&nbsp&nbsp文章指出,過去一年,美國科學團體和組織受到大量旨在限制中美科研合作的聯邦提案和法規的影響。美國也採取一些措施進一步限制中美科研合作,包括限制籤證,加強對中國科學家的審查等。但此類聯邦指令和舉措令人擔憂,因為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科研大國,中美合作比各自跟其他國家的合作要多。
  • 美國工程院院長查爾斯·威斯特:中美科技合作對雙方都有益
    蔣晶麗/攝   10月19日至21日,由中美兩國工程院共同組織的首屆中美工程前沿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研討會期間,美國工程院院長查爾斯·威斯特應邀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專訪。  《科學時報》:20多年來,有一批著名的中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陸續當選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上個月,197家美企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出商品數和展覽總面積位列各國第一。從處理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到反恐、防擴散,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中美合作辦成了很多利於雙方、利於世界的大事。過去幾年,中美關係經歷了建交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 合作是中美雙方的最大公約數
    早在2017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初,習近平主席就曾表示,「只要中美雙方堅持合作這個最大公約數,中美關係發展就有正確方向」。在阿根廷會晤中,兩國元首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存在共同利益是兩國合作的基礎。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廣泛而深厚,因而「最大公約數」具有豐富的內涵。雙方應不斷挖掘、精確探尋,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和兩國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 揭秘中美反腐合作:中國出證人 美國起底貪官
    對於美國首訴中國外逃貪官,他向記者揭秘了中美兩國執法人員在反腐工作上如何積極合作,並最終取得成果。  中美如何裡應外合?  中國提供證人 美國追查犯罪過程  時任中儲糧周口直屬倉庫主任的喬建軍及其前妻趙世蘭,上周被美國聯邦執法人員以移民欺詐和洗錢等罪名告上法庭。
  • 美國西部快線高鐵等中美合作三大項目亮相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靳若城、韓潔)在17日舉行的中美經濟合作有關項目情況媒體通氣會上,中央財辦副主任舒國增介紹,一段時間以來,中美兩國企業圍繞重點領域,積極開展項目合作,目前已取得三項實質性重要成果。一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合資建設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
  • 檀香山,原來真的產檀香
    圖片:沙漠豪豬檀香在佛教文化中地位很高,稱作「栴(zhān)檀」,不光用來焚燒,還可以雕刻佛像和法器,印度、中國這樣佛教傳統深厚的國家是它最主要的消費國。印度本身出產檀香,自產自銷即可,而中國不產,在人工種植興起之前,一直都依賴進口。早在唐宋時期,中國就開始從印度和東南亞進口檀香了。
  •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引領全球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首次國事訪問中,除了經貿合作是一大看點外,隨著年末巴黎氣候峰會的腳步日益臨近,中美在氣候領域的合作也值得期待。當地時間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第三屆中美省州長論壇並發表講話。其中,他提到,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我們「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點方向。這方面中國有需要、有市場,美國有技術、有經驗。
  •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與中國美國商會主席等舉行座談會,就中美...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微信號9月1日消息,2020年8月2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與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及會員企業代表舉行視頻座談會,就中美經濟合作、中國經濟形勢、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等雙方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了交流。慧與、瑪氏、戴爾、高通、路易達孚公司代表參加了座談會。
  • 中美「意識形態對立」究竟是客觀存在,還是美國有意煽動?
    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美國是典型的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的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即帝國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中國和帝國主義美國儘管生活在同一地球村中,但其經濟、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更是尖銳對立的。作為當代帝國主義的霸主美國自二戰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天對社會主義的武裝侵略、和平演變、經濟封鎖和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對抗。
  • 中美環境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在美國辛辛那提籤署
    2012年6月22日至26日,科技部王偉中副部長率中國科技代表團出席了在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舉行的中美環境研究工作組(JWGER)會議。    王偉中副部長與美國環保署萊克·卡代利助理署長共同主持了工作組會,並代表雙方續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