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6月26日電題:藥物濫用伸向青少年 「亞毒品」帶來花季之殤
新華社記者彭卓
手掌大小,白色瓶蓋,透明瓶身。一口褐綠色的「止咳藥水」(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下去,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時亢奮後,是持久的內疚、絕望,接踵而來的有疾病,甚至還有死亡。
全國一半以上藥物濫用者不到35歲,新發濫用者逐年上升……近年來,止咳藥水、新康泰克、曲馬多這些誘人上癮的「亞毒品」,披著「處方藥」、「軟飲料」的外衣,向青少年群體蔓延,原本陽光明媚的花季,陷入藥物濫用之殤。
幾十塊錢夠「嗨」一次 免費打工只為「喝一口藥水」
「早上睜開眼,如果不喝一瓶藥水,這一天就活不下去了。」18歲的瀋陽少年小壯(化名)曾重度依賴「止咳藥水」,嚴重時一天喝幾十瓶,藥癮發作時躁狂怒罵,到處摔東西,把家裡親戚的錢借了個遍後,還跑到母親的單位借錢買藥水。「當時我都絕望了,幸好在警察的幫助下戒了藥水。」小壯媽媽感慨地說。
「止咳藥水」、新康泰克、曲馬多……這些被濫用的成癮藥物,很多都是生病時經常用到的處方藥物,含有磷酸可待因、鹽酸麻黃鹼等成分,在非醫療目的下使用,會刺激體內多巴胺大量釋放,產生極度興奮,且容易產生藥物依賴性。而成癮後若停止使用,會全身乏力、情緒低落,除了損害藥物濫用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被業內視為「亞毒品」。
「亞毒品」坑害的不只是小壯。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的《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顯示,藥物濫用者中35歲及以下年齡佔51.7%,藥物濫用者中新發生藥物濫用佔10.7%,與2010年相比上升5.3個百分點。
「與海洛因、古柯鹼、鴉片等傳統毒品相比,止咳藥水、曲馬多這類藥物濫用導致的上癮問題,對青少年的傷害更為普遍。」瀋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預防管控大隊教導員佟強多年從事青少年禁毒工作發現,在吸毒青少年群體中,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的只佔10%,冰毒、搖頭丸等合成毒品也不是主力,60%以上的孩子都屬於藥物濫用。
與傳統毒品一克幾千幾百元的價格相比,止咳藥水等「亞毒品」相對價格低廉:一瓶藥水幾十元就能買到,加之披著「飲料」「藥片」的外衣蠱惑,不少青少年都被誘騙。
可花幾十塊錢「嗨」了一次後,就會花更多錢「嗨」一次又一次。記者調查發現,因為「嗑藥」「喝藥水」丟掉工作、花掉巨款的青少年大有人在,有少年坦言「每天只為了一瓶藥水活著」。
替代品仍在合法銷售 「地下」交易愈發隱蔽
2015年5月1日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決定將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製劑(包括口服溶液劑、糖漿劑)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管理,非處方不得銷售。各地公安機關也嚴厲打擊違法販賣止咳藥水等「亞毒品」行為,僅瀋陽一地就在2015年查處了350名濫用「止咳藥水」人員。
緝毒工作人員走訪發現,一些「有癮」的青少年會去藥店買小兒止咳露、惠菲寧等替代品,而這些替代品目前仍是非處方藥,裡面麻黃鹼和可待因含量雖然相對較少,但大量服用也可能上癮。
替代品層出不窮,而「亞毒品」交易隨著物流渠道的暢通和網絡社交平臺興起也更顯隱蔽。
瀋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緝毒二大隊大隊長王顯光表示,現在毒品交易鮮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多通過微信紅包轉帳,不同數量的錢代表不同品類的藥水藥片,販毒者把藥品放在指定地點,離開後購買者再取貨。「批發商之間也是先期微信或支付寶轉帳,道路錯車時開個車窗把藥品扔進去,隱蔽性很強,取證難。」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止咳藥水」等「亞毒品」成為管制類藥品後,只能從醫療機構購得,一些醫藥代表和基層衛生工作者濫用職權,利用鄉村衛生院、社區醫院名義,從醫藥公司截留藥品,賣給販毒人員獲利。
今年6月初,瀋陽市公安局破獲的一起違法販賣「止咳藥水」案件中,山東濟寧、重慶秀山縣等地的鄉村醫生、醫藥代表,利用職務之便,偽造、套購國家二類管制精神藥品,將8000多瓶「聯邦止咳露」「複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藥品偽裝成洗髮水、化妝品販運。
謹防今天的「藥物濫用」變成明天的「吸毒販毒」
多名緝毒工作者痛心表示,有些青少年不僅是喝藥水的「小馬仔」,甚至已經成為販毒「主角」。王顯光表示,自己曾抓到過一名以販養吸的16歲少年。「吸毒走的是行政處罰法,販毒就是觸犯刑法,性質完全不同,可很多孩子都沒認識到這一點。」
面對各色毒品的侵襲和戕害,佟強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公安緝毒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源頭管控和打擊力度,尤其是酒吧、網吧等「亞毒品」易現的特殊場所,實施「冒頭就打」「不留死角」,相關懲戒制度、解癮體系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有的地區還沒有完全認識到『亞毒品』的危害,抓捕和管控力度不夠,導致刑法成本不高尚未形成震懾作用。」
除了公安機關持續嚴防管控,來自社會、學校、家長的預防教育也需形成合力。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思寧表示,現在一些防毒教育就是看展覽、聽講座,形式相對扁平化、口號化,毒品的社會危害講得多,個人危害講得少,未能形成對毒品的恐懼感。「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這句口號,可一旦碰了毒品會對身心造成哪些戕害,很多人都不清楚。」
佟強表示,現在對於新式毒品、亞毒品等知識普及遠遠不夠,很多孩子以為「毒品遠在天邊」,實際上「危險就在身邊」。「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那些濫用藥物的青少年,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毒販。」
「毒品宣傳教育不能『一陣風』,應該形成模式化的常態宣教。」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石建春表示,對於涉世未深、心理和生理髮育尚未成熟的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尤為重要。「禁毒宣傳也要講策略、接地氣,與時俱進,貼近青少年心理,避免造成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