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深夜11點,被噩夢靜音的我,習慣性地走進女兒的房間,觀察他的睡眠狀態,卻發現她依然在玩著手機遊戲。心中的怒火被燃起,我怒吼道:&34;
女兒卻不以為然的說道:&34;猛地奪過手機,我強制性讓她立刻睡覺。女兒拍打床鋪,對我大喊:&34;
管教孩子好似吃榴槤,雖然對其愛不釋口,但總是無法忍受它的味道。原本聽話懂事的好孩子,為何突然像是變了一個人呢?起初我以為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了某些困難和壓力,在負面情緒的纏繞下,才會產生各種暴躁的行為。
但當我了解了她的學習之後才發現,孩子並沒有遇到麻煩。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是孩子進入了第二叛逆期。
什麼是第二叛逆期呢?
大多數孩子一生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首次叛逆期大約在三歲左右;第二叛逆期在七到九歲左右;第三個叛逆期便是青春期之內。處於第二叛逆期的孩子,大都剛剛步入小學,接觸了更多的朋友和知識,學習了新的技能。
自我存在的意識日漸增強,便會造成一種假象:我已經是個大人了,我可以和父母平起平坐,可以獨立做主了。在這種期望獨立的思想下,孩子便會用各種叛逆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個性。
很多父母都以為孩子故意挑釁,便用各種武力手段將其制服,然而得到的卻是他們的變本加厲,以及逐漸疏遠。
應對處於第二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可以試試這三個方法。
首先,適當&34;,尊重他們的意願和選擇。
處於第二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處於&34;狀態,父母的打罵和嘲諷,都會成為點燃他們怒火的導火索。他們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尊重,從而表達自己的看法。家長要適當&34;,給孩子自由支配學習和生活的時間,讓其感受到家庭的自由感。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學習、生活的方式也可以交由孩子做選擇。
一心希望成為小大人的孩子,在接受父母賜予的&34;之後,便會感覺自己是家庭真正的一員。叛逆,暴躁的情緒也會轉化為和父母的冷靜溝通。
其次,趁機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
愛因斯坦曾說: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既然孩子想要宣揚自己的&34;,我們不妨滿足他們的需求,並趁此機會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像是洗衣服、打掃房間、幫父母做家務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鼓勵孩子努力完成。
如果他們能夠出色完成任務,我們也要適當予以表揚,培養他們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我記得小時候父母為了鼓勵我獨自洗衣服,便會說:&34;當時聽完之後,我竟然洗了五件衣服。
最後,用交流代替責罵。
文學評論家赫茲裡特曾說: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很多父母都會將孩子的叛逆誤以為是無理取鬧,便會施以責罵和懲罰。然而這樣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大的叛逆和抗拒,不利於親子關係。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溝通交流,給他們自由表達的權利和空間。
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情緒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孩子商討出解決矛盾的合理方法。當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情緒都可以表達而出時,也就會逐漸放棄自己的叛逆想法和行為。
寄語:處於第二叛逆期的孩子好似一團火苗,父母的責罵便是明火,容易讓他們的負面情緒瞬間爆發。&34;的家長,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幫助他們平穩地度過各種特殊時期。你家孩子會做出叛逆行為嗎?你會如何管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