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做父母的人都知道,養育一個孩子並不容易。本以為孩子會說話、會簡單表達了,可以輕鬆一些,殊不知另一個難題悄然到來。本來乖巧可愛的寶寶,突然變得愛哭鬧,愛耍小脾氣,只要不順從他,就會跟你對著幹,媽媽們更是一個頭兩個大。
心理學上把孩子不聽話的這個階段,稱之為&34;,這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
提到叛逆期,很多家長還是認為我們再說青春期,認為只有十幾歲的孩子才會出現叛逆行為。但事實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三個叛逆階段,而第一個叛逆期就是2~4歲的孩子所經歷的,通常都是愛哭鬧,愛生氣,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這個階段是孩子的&34;;第二個叛逆期是在孩子7~9歲的階段,屬於青少年叛逆期;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青春期。
一、自我意識的發展。
2~4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開始,這個時候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的表達自己。主觀上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總想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心裡怎麼想就要怎麼行動,不會管對不對一說。只要是自己的行為可以滿足自己的想法,他們就會很開心。
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缺乏辨別意識,我們認為是不對的,想要阻止他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對的,所以會因為我們的阻撓,產生抗拒心理,進而耍脾氣或者是哭鬧,以求得到滿足。
二、父母過於約束孩子。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有自然天性的時候,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在這個階段正式萌發和旺盛的時候,如果父母約束的太多,反而是阻礙了孩子的思維發展。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強硬,在多次想要做的事情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哭鬧和發脾氣。
特別是和年齡差不多的小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看見別人怎麼做的,如果我們不允許他去做,就會增加孩子的反叛心理,越是不讓我玩,越想玩。
三、自我表達有限。
孩子剛學會說話不久,心裡是明白的,但是表達上面欠缺,所以有的事情孩子想做,結果可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只是憑藉孩子的行為來判斷對錯了,阻止了孩子的做法,孩子不滿意,自然就會不高興。
還有平常說話的時候,我們如果沒有耐心的聽孩子表述,或者按照我們的想法直接幫助了孩子,孩子對此不滿意,也會哭鬧。
第一、養成暴躁的性格。
因為我們過於的阻止孩子,孩子動不動的就會哭鬧不停,耍小脾氣,慢慢的就會養成這種愛哭和愛發脾氣的性格。遇見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就會通過哭鬧和發脾氣來解決,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養成了暴躁的性格。
第二、脾氣執拗,總是會和父母對著幹。
因為小時候的叛逆期沒有處理好,家長沒有意識到這個嚴重性,就會根據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了跟我們對著幹的行為,只要是不順從他,他就會跟我們對著幹。
首先,保持冷靜,耐心交流。
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是因為不會表達,所以在一些事情往往得不到完美的解決,所以要求我們的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好好的和孩子交流,一定要弄清楚孩子想要什麼,為什麼要那麼做,而不是我們覺得不對,就不能去做。
我們可以耐心的和孩子交流,不能做的壞處,或者親自給孩子演示這麼做的後果。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行為更有助於孩子的理解。
其次,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一直堅持一件錯誤的事情,那我們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給孩子找一個他平常喜歡的其他事情,不要讓他在一件事上去糾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比較容易對其它的事情產生好奇心的,不過態度不要過於強硬,否則適得其反。
最後、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處理自己的情緒。
正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所以產生一些誤會,我們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引導和鼓勵孩子,正確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多多鍛鍊,這樣孩子以後遇到事情也可以和我們說,我們也能夠正確的理解。另外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或者發脾氣的時候,要幫助他處理這些壞情緒,不要讓他憋在心裡,鼓勵他說出來才可以解決問題。
總結:家長們,不要再認為孩子這是無理取鬧了,我們應該正確的,有耐心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並且反省自己平時的行為。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鼓勵孩子正確的表達,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家長一定要清楚,幼兒叛逆期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我們要知道不是指責孩子,訓斥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更不要埋怨。
聰明的家長應該是保持冷靜的頭腦,去尋找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幼兒叛逆期。還有有效的溝通,將會是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