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無故哭泣、不聽話,家長該如何應對「可怕的叛逆期」?

2020-08-30 Bob老師的頭腦訓練營

每個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天使經歷的第一次叛逆期「可怕的2歲」記憶猶新,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變得不可控?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決定研究一些特殊時期的兒童行為問題,我們將為您提供應對措施。首先您可以冷靜下來,因為這是非常正常的成長過程。


8.總是回答「不」

一個聽話的孩子突然開始拒絕父母為他們安排的一切。甚至在涉及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也會與父母爭論。

怎麼了:

通常,說「不」表示孩子已經開始意識到他們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這通常發生在2至3歲的兒童身上。他們終於明白自己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一部分,並試圖在家庭中確立自己的地位。

該怎麼辦:

要有耐心,不要試圖壓制孩子的反抗精神。讓他們做出決定,讓他們更加獨立:如果您的孩子決定穿什麼衣服去幼兒園,除非太奇怪同意就好了。這樣,您的孩子將更加信任您,變得更加自信。


7.反覆問同樣的問題

您的寶寶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問題,還會要求您做出反應。有時候,媽媽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想要什麼,如果他們沒有得到答案,孩子們會感到沮喪,這種行為甚至會使最冷靜的父母發瘋。

怎麼了:

重複是記憶的最好方法,孩子在重複問同樣問題的同時也在想答案在其他地方怎麼應用。此外,孩子會根據父母的語音語調練習語言能力。

該怎麼辦:

請記住,重複是精通語言的一步。鼓勵您的孩子,多與他們交談:「重複期」將結束,但您的消極反應可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6.經常在晚上醒來

您的寶寶上床睡覺,通常在每天早晨在同一時間醒來,但是突然之間,他們在凌晨3點開始醒來,甚至哭泣。

怎麼了:

睡眠障礙通常是由於白天的情緒和收到的新信息而發生的。如果孩子不想睡覺,他們可能在晚上經歷了強烈的情緒波動。有時,掌握新技能也可能導致過度興奮的行為:孩子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想嘗試他們的新技能,以至於他們準備犧牲自己的睡眠。

該怎麼辦:

首先,請嘗試避免在傍晚的激烈活動。如果您的孩子仍然不想在晚上睡覺。花一些時間與您的孩子在一起,他們可能會在幾分鐘後冷靜下來,然後回去睡覺。


5.不想聽你的話

早晨,您必須將孩子帶到幼兒園上課,然後上班。但是他們有不同的計劃:他們扔早餐,奔跑,尖叫,不想刷牙,這就特別讓人崩潰了。

怎麼了:

根據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說法,孩子們的頑皮是他們玩耍的邀請。對於幼兒來說,玩耍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您的孩子會精力充沛地醒來,如果您無法陪伴他們玩耍,不要責怪他們。

該怎麼辦:

重新考慮您的日程安排。您可能想嘗試早點起床,以便有時間陪孩子玩。如果此選項不適合您,請嘗試理解他們並讓它們至少胡鬧15-20分鐘。


4.無故哭泣

今天,您不允許孩子看動畫片,他們開始尖叫和哭泣,因此您以不良行為懲罰了他們。但是您沒有考慮到昨天讓他們看動畫片3個小時的事實,這樣他們在您忙碌時不會打擾您。

怎麼了:

孩子們總是會記住遊戲規則(特別是如果他們對這些遊戲感興趣的話),他們真的不明白情況為什麼會改變。因此,您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感到沮喪。

該怎麼辦:

當涉及到限制行為和懲罰時要制定合乎邏輯的規則。不要僅僅因為自己更強大就可以改變規則。制定通用規則,並與您的孩子一起遵守。


3.扔東西

孩子總喜歡是扔鉛筆,玩具和其他物品。他們小時候,同樣會把他們的奶嘴扔在地板上哭泣,直到您把它還給他們。

怎麼了:

首先,嬰兒容易出現衝動行為,他們無法控制,因為他們的大腦尚未完全發育。其次,扔東西是孩子必須練習的技能:他們發展出良好的運動能力,並在手和眼之間保持協調。第三,當孩子扔東西時,他們會學習因果關係(如果扔東西,它就會掉下來)。

該怎麼辦:

嘗試解釋哪些東西可以被拋出,哪些不應該被拋出。通常,一個2歲的小孩已經能夠理解這些。


2.不想吃東西

如果您的孩子一直食慾良好,但現在他們甚至拒絕吃自己喜歡的菜,總是在盤子上留下一些食物。

怎麼了:

兒科醫生區分出可能導致食欲不振的幾種原因,例如疲勞,牙齒增長或僅僅是玩耍的欲望。新增加的食品種類也會產生影響,因為嬰兒相當保守,新食物會使他們感到恐懼,因此,如果您一直堅持要吃東西,可能會使情況惡化。

該怎麼辦:

如果他們不想,不要讓孩子吃飯。在2歲時,他們能夠理解自己已經吃飽了。逐漸引導孩子嘗試新品類的食物,不要強迫孩子。另外注意人工調味劑,會使天然食物失去吸引力。


1.持續哭泣

孩子們突然的歇斯底裡是他們父母最大的噩夢。最初,他們為獲得想要的東西而哭泣,但是隨後,他們可能會突然失控,如果發生在公共場所,情況會變得更糟。有時幾乎不可能使他們平靜下來。

怎麼了:

歇斯底裡症通常有深層且難以理解原因發生的事情。可能是疲勞,情緒負擔過重,飢餓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您拒絕購買新玩具的決定可能會變成悲劇。成年人可以應付自己的情緒,但兒童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該怎麼辦:

交談並試圖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是沒有用的。您可以嘗試一開始就避免歇斯底裡(例如,通過提供一些有趣的東西讓他們玩),或者可以讓孩子自己哭泣並冷靜下來。專家們不建議在這種情況下讓步。


獎勵: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大聲朗讀對孩子的情緒狀態有影響。這項研究證明,父母大聲朗讀的孩子變得不那麼好鬥。科學家解釋說,從孩子聽故事開始的過程與他們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緊密相關。無論嬰兒的性格和習慣如何,我們都必須對其大聲朗讀。


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如果您有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每天都有精彩的成長資訊帶給您!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可能進入了"幼兒叛逆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本來乖巧可愛的寶寶,突然變得愛哭鬧,愛耍小脾氣,只要不順從他,就會跟你對著幹,媽媽們更是一個頭兩個大。心理學上把孩子不聽話的這個階段,稱之為&34;,這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2~4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開始,這個時候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的表達自己。主觀上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總想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心裡怎麼想就要怎麼行動,不會管對不對一說。只要是自己的行為可以滿足自己的想法,他們就會很開心。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進入了「叛逆期」,家長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
    這時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什麼事都喜歡和大人對著幹,問他什麼話,扭頭就來個「不」,還懂得頂嘴了。有時他還會掄起小拳頭,兇巴巴地要打人,而且特別易怒,動輒大哭大鬧。是的,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已經來臨了。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難以管教的階段,心理學上稱之為「寶寶叛逆期」或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一生三次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家裡那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突然變身成了「憤怒的小鳥」,開始不再聽話順從,而是學會了滿口說「不」,甚至亂發脾氣、摔東西,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要……別太擔心,這可能是因為你的小寶貝長大啦!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很多家長在親子關係上都有著各種困擾:如果對孩子太嚴厲,孩子會牴觸、會疏遠;如果對孩子太寵愛,孩子會恃寵而驕、會不受管束。尤其是在孩子的叛逆期,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孩子的叛逆並不是手握大權就能解決的問題。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幼兒叛逆期到了,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提到叛逆期,很多父母會說那還早呢,孩子要十幾歲才進入叛逆期嘛。事實並非如此,有時候當你發現,原本小天使一樣的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了,那可能就是幼兒叛逆期到了呢。媽媽讓她趕緊起床,她也會發脾氣說「你走開」。甚至在穿衣服的事情上,她也不像以前那樣,媽媽給什麼她就穿什麼了,非要自己動手選。有一次臨出門,因為這件事雙方還爭執起來,氣得媽媽想揍她一頓,嘴裡一直念叨「這麼小一點兒就不聽話,以後還得了嗎?」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家長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有用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平時聽很多父母在一起聊天時,抱怨自家的「神獸」越來越不聽話,同時感嘆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真是天生的勞碌命。尤其是孩子的叛逆期讓家長聞之色變,那個曾經萌萌噠的孩子可能變得不聽話、暴躁,動不動就給父母臉色看。於是許多家長開始情緒失控變成「咆哮式」家長,變得面目猙獰。孩子沒有孩子的樣子,父母沒有父母的樣子,彼此互相折磨,好好的家整天被硝煙瀰漫著。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比如愛哭鬧、不聽話、撒潑打滑等表現說明孩子到了叛逆期。因每個孩子生長發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寶寶可能在1歲10個月是叛逆期,還有的寶寶會延後到2歲多,這都沒有關係只要寶媽經常和寶寶接觸。知道他正在經歷兒童自我意識階段,雖然表面上事事不如大人意,但實則是寶寶學會分化、區分以及接受的過程。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存在一個錯誤觀念:就是認為孩子的叛逆期只有一個,那就是小學四五年級到高中的青春期。大多數的孩子在2-4歲,即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這也是父母最頭痛的時期。「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是國外對這一時期的寶寶的獨特稱號。但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一時期孩子的轉變——喜歡說「不」、愛發脾氣、愛「造反」,其實都是他們成長的一種表現,這也是塑造孩子人格的一個黃金期。
  • 「可怕的兩歲」讓人聞之色變,父母巧用3招,輕鬆度過孩子叛逆期
    文章/熊二編輯/馨月許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只有在十幾歲的時候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其實不然,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3個叛逆期,最早的叛逆期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就出現了。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本來還挺乖挺可愛的,但是孩子一旦進入兩歲,好像就變樣了:從聽話懂事突然變成了混世大魔王,有時候孩子明明玩的好好的,但是玩著玩著就開始大哭大鬧,把玩具扔到一邊;一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就會開始發脾氣,哭鬧;有時候突然就開始十分粘人,無論如何都要和媽媽呆在一起,搞得媽媽是心力憔悴。
  • 孩子亂發脾氣不聽話,打罵可不是好方法,聰明家長這樣做
    但是教大寶讀書認字,並不是最氣人的,最氣人的是大寶發脾氣的時候。記得在哪本育兒書上看到過,孩子這一輩子可不僅僅只有青春期時這一個叛逆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也有叛逆期。我現在就懷疑大寶正處於這個時期。今天他朝我發脾氣,我打過他之後,他以後可能就會打我。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看看現在有多少小孩子,一方面是被家長們寵壞,一方面是錯誤的教育方法,讓他們對長輩有很多不尊敬,我見到過很多會動手打家長的孩子,孩子有錯,家長當然也不是什麼受害者。
  • 孩子2歲以後,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打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行為特點,家長們將會面臨不同的煩惱。寶寶兩三歲左右的時候,正是難帶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寶寶行為能力程度在40%左右,而大腦發育卻已經達到了70%,行為能力和大腦發育有一個短暫的不匹配階段,襯託出孩子格外淘氣,家長覺得難以理解。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孩子上幼兒園這個階段正處於敏感期、叛逆期,他的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是接納、疏導,而不是「火上澆油」,讓孩子的行為更糟糕。
  • 家長如何應對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讓家長很是頭疼,他們對所有的要求、問題都是否定的態度。其實他們只是到了想要擺脫一切幹擾甚至幫助,來尋求人格的自我獨立,是強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長的時期了。家長能做的就是對身處叛逆期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1、不要急於否定孩子叛逆的孩子想要能夠自己判斷、自己決定。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媽媽別再頭疼發脾氣,你急需這4招帶娃建議
    雖然生孩子之前就聽過說「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的說法,但小李在自家寶寶兩歲的時候才真切地感受到了,2歲寶寶到底有多「可怕」!就拿最近某天的經歷來說,白天她要處理工作的時候,女兒跑到她身邊說要看《小豬佩琪》,還必須用她的電腦放,當她把電腦讓給女兒自己拿起ipad的時候,女兒又偏要用ipad看了,總之就是不讓小李工作!
  • 傳說中可怕的兩歲如何應對
    因為剛開始漲奶,寶寶吸不出來母乳而哭泣;因為換不好紙尿褲而責備自己,孩子吐奶,腸絞痛,因為不會哄寶寶睡覺而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勝任媽媽這個角色...到現在靚靚19個月開始對我撒嬌,發脾氣時,為自己偶爾抓狂而後瘋狂內疚,之前的天使寶寶最近搖身一變,一言不合就亂發脾氣,無理取鬧,終於進入了可怕的兩歲階段
  • 兩歲寶寶固執堅持、愛發脾氣,父母該怎樣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呢?
    文|媽咪育兒微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可怕的兩歲你是否經歷過下面這些猝不及防的「可怕」時刻?孩子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總是大哭大鬧。孩子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其猛烈程度如同暴風雨一般。「不!」「不要!」「不行!」孩子時時掛在嘴邊。
  • 「可怕的兩歲」叛逆期,吼一千句不如這4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都說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小天使溫柔又可愛,但是養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就變成了不聽話的「小惡魔」,對家長的各種要求全部拒絕不說,還經常摔東西、對父母吼,很多新手父母對此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為什麼孩子2歲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 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孩子的三個叛逆期,讓孩子乖乖聽話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家長讓往東他往西,稍不順意就大喊大叫,讓人十分頭疼。其實叛逆未必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心理髮育的正常過程,更像是「覺醒期」。在叛逆期的特殊階段,需要家長的正確處理方式,以免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 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弄清背後的原因,一招「低聲教育」輕鬆解決
    莉莉(化名)的孩子2歲了,每天的日常就是動不動就哭、發脾氣摔東西、甚至有時候還打人。面對自家孩子的暴脾氣,莉莉也是操碎了心:一是覺得孩子脾氣不好影響日後的社會交際能力;二是擔心孩子這樣的暴脾氣影響未來的人生發展。大道理都講爛了、各種方法也用上了,感覺都不太好使,孩子該來脾氣的時候仍然還是一發不可收拾。
  • 「可怕的2歲」,家長怎麼引導孩子的「叛逆期」?用對方式很重要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長到2歲時開始變得不聽話,並有明顯叛逆的傾向,越來越難管教。孩子叛逆又該怎麼辦?自我意識催生了獨立意識,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常用「不」作為武器。而對於物品,孩子的佔有欲提升,不再願意和他人分享,甚至不讓他人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