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國家理財之道 廈大資深教授鄧子基昨日辭世

2020-12-25 廈門網

  鄧子基教了65年書,他曾說「還是當老師好」。

  90歲的鄧子基

  2012年,鄧子基為師生頒發獎教獎學金。

  青年鄧子基

  1951年,鄧子基(前排中)與同學合影。

  1962年,鄧子基一家合影。

  鄧子基

  (1923年6月-2020年12月22日)

  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和教育家。從1952年9月起,先後擔任廈門大學學位委員、學術委員、教務處副處長、經濟系副主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副院長、顧問等職務;曾兼任國務院經濟學科初審組成員、國家教委經濟學科評審組成員等職務。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圖/廈門日報資料圖) 廈大資深教授鄧子基昨天中午辭世,享年98歲。他是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國家當家理財的道理。

  昨天中午,鄧子基的孫女在朋友圈發布消息說,敬愛的祖父、財政學家鄧子基於2020年12月22日11時35分駕鶴西去,享年98歲。

  廈大證實此消息。

  最近幾年,鄧子基深居簡出,在自家陽臺上鍛鍊身體,自製健身操。他還有一個本子記錄養生保健知識。因此,昨天消息傳出,很多人大感意外。他的女兒鄧力文在今年為父親98歲生日寫的一篇文章說,因為年後抗疫,她和哥哥一起陪伴老爺子,有40餘年沒有這樣了。她寫道,這些日子,老爺子心裡樂,和兒女談天時更是天南地北,政治經濟,國家政策,養身健體,回味過往……

  鄧子基白眉善目,獲稱「笑呵呵的彌勒佛」,但是,他98歲的人生,一路都有險峰,即使在理論戰線上,他也曾三度與人「交火」。

  一心向學的寒門狀元

  原本學飛機製造,因為窮苦而轉行學經濟

  這位中國財政界的重量級人物,最開始學的是「飛機製造」專業,因為窮苦而轉行學經濟,最終成為「財政學的功勳人物」。

  1923年6月,鄧子基出生在福建沙縣夏茂鎮儒元村的貧困家庭,9歲失去母親,11歲失去父親。家鄉至今流傳他「瓦礫練字」的故事:當時失學後,每當砍柴路過學校時,鄧子基總會靜靜地趴在窗外聽老師的授課,並默默記在心裡,有空時就以樹枝瓦礫當筆在地上習寫。

  小鄧子基後來在一家雜貨店找到一份包吃包住的打掃衛生的工作,把每個月發的2元工資積攢下來,開始為自己未來做打算。過了半年,僅讀兩年小學的鄧子基拿著12元坐船到南平,考上初中。他說,「我當時已經知道,只有讀書才會有前途。」

  不過,在南平,鄧子基很快就變成「窮光蛋」,他回憶說,連被子都沒有,晚上和老鄉擠在一個被窩。

  仍是知識幫他擺脫困境,他靠每學期的第一名來贏得6元的獎學金。鄧子基說:「那一刻起,我的命運就註定我必須拿下人生道路各種各樣的第一名。」

  幾年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到福州高級中學。1943年高中畢業,鄧子基被保送到位於重慶的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與此同時,他還考取了國立交通大學航空系。

  鄧子基先在交通大學讀了3個月的飛機製造專業後,「彈盡糧絕」,這時,他得知剛開學的政治大學包吃包穿,給零用錢花,畢業後還包分配,他轉而投奔政大,就讀經濟系的財政專業。

  貧困還在考驗他,抗戰勝利後,政治大學搬遷到南京,不過,從重慶到南京,學生們要自行前往。迫不得已,鄧子基只好扒火車——他和幾位同學在寶雞「上車」,他們爬到火車皮上,找到可以抓住的把手,整個人就趴在火車上。

  鄧子基曾經向本報記者回憶說,隴海鐵路隧道多,眼見要進入隧道,前面的同學高喊一聲,後面的人趕緊低下頭,緊緊地貼在車皮上。

  1950年,鄧子基以福州考區第一名,成為新中國首批經濟學研究生,師從時任的廈大校長、《資本論》中譯者之一王亞南。鄧子基在王亞南手下接受嚴格學業訓練,他被要求用兩年時間潛心攻讀《資本論》。某種意義上,王亞南也決定鄧子基後來的人生道路,他說,「你以前做過稅務工作,那就搞財政學吧。」

  經歷三次交鋒的財政學泰鬥

  提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第一規律 項南評價他「敢摸老虎屁股」

  鄧子基是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撇開深奧的理論,90歲的鄧子基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國家當家理財的道理,即國家用一種什麼樣的辦法,在一種什麼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把社會的錢收到國家的手裡,然後由國家集中起來辦大事。

  不過,自鄧子基1962年在國內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國家分配論」的財政學理論主張,他經歷了三次交鋒。

  第一次在1964年,爭論的焦點在於要不要以國家為主體,不過,在當時背景下,國家分配論最終還是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國家分配論」被發揮到極致——當時,國家財政管理就像一個事無巨細的大管家,大到每個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小到每個工人的工資、每月生活用品的份額,都是由國家來統一計劃安排。

  可想而知,到了市場經濟時,「國家分配論」面臨怎樣的風暴。1980年,中國社科院召集全國80多位專家,在廈大召開了一次全國財政基本理論座談會,就財政的本質問題展開討論。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大潮湧來,鄧子基又迎來了「國家分配論」的第三次交鋒——當時,「公共財政論」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它是一些學者從西方引進的概念,它們強調關注公共服務,例如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而將生產消費領域全部交給市場,這正是與中國經濟改革的趨勢相契合的。一時間,公共財政論成為學界討論的熱點,「國家分配論」遭遇冷落。

  無論是1980年還是1998年的交鋒,應戰的鄧子基堅持一個原則:「國家分配論」不動搖——財政與國家有本質的聯繫,有國家才有財政。但是,在具體的時段,政策是積極財政政策,還是穩健財政政策,還是緊縮開支,還是大量的投放,就要看現實的需要。換句話說,鄧子基在堅持「國家分配論」的同時,也主張根據實際情況,借鑑新的理論,包括「公共財政論」。

  鄧子基的學生說,鄧子基和他那個時代人最大不同的一點是:能根據現實出現的問題,根據中國經濟改革所提出的需要把自己傳統的觀點融入到新的見解當中。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子基帶領一批研究生和政府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物價調查。那時的經濟改革還是在計劃經濟體制框架下進行的,講商品經濟,還要加上計劃的商品經濟。鄧子基在最後的調研報告中,大膽地提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第一規律。他的報告被送給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項南在報告上批示:「這位教授敢摸老虎屁股。」

  後來中央提出豬肉價格放開時,福建省已先行了兩年。

  【軼事】

  不想當官的教授 培養了108名博士

  鄧子基教了65年的書,用大白話來說,他的一個重要貢獻就在於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家管錢或者研究如何管錢的人才。

  數據顯示,他培養了108名博士,不過,這108名博士也曾經引起爭論——以現在博士生導師每年只能招收二三名學生來看,108名實在是太多了。其實,這是有背景的:一方面,是因為在人才培養高峰期,博士生導師每年可以招收七八名博士;另一方面,鄧子基從未「退休」。

  他曾經被本報問及博士生數量和質量的關係,時年90歲的鄧子基很自信地說,他的學生無論從政、從學、從商,一個個都很像樣,「質量一點也不會差」。

  他習慣說的一句話是,學生很多都在做為國家理財的工作,當大官的不少。

  但是,他不想當官,鄧子基說:「有的地方叫我離校搞財經工作,有的地方要我去當這個長、那個長的,我都辭謝了,我就想一輩子教書。」他解釋說:「還是當老師好,讓我多幹了31年,如果從政,60出頭就要退了。」

  這位「年輕的老人」 記憶力讓年輕人汗顏

  八年前,90歲的鄧子基戴著助聽耳機接受本報採訪,他說:「我75歲時,就有人勸我可以開始享清福,我記得我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我還是一個年輕的老人。」三年前,他還向來訪者表演他自創的健美操,傳授他的「四動」健康之道,即動腦多思,動口多講,動手多寫,動腳多走。

  鄧子基的記憶力據說也讓一些年輕人很汗顏,這源於他的一個習慣,每天做了什麼事,見了什麼人,他都會做筆錄,臨睡前再做總結。

  感恩三位「王老師」 其中一位是自己妻子

  鄧子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常說他要特別感恩三位「王老師」,除了導師王亞南之外,還有叔公王守椿,夫人王若畏——王守椿是他和夫人的介紹人。

  八年前,鄧子基接受本報採訪時,驕傲地說:「當初她嫁給我,別人都勸她,說我那麼窮,可她說我努力,會有前途,事實證明她是有眼光的。」

  誰都可以看出,他有多愛他的妻子。他笑眯眯地說:「沒有她,我就不會有這麼好的身體,更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我的成果裡也有她的一半。」

  幾年前,王若畏去世,鄧力文說,老爺子把愛藏在心裡,每當夜幕降臨時,他總會提醒打開放著媽媽遺照房間的燈,七年不斷。

  掃描二維碼,閱讀更多鄧老生平。

相關焦點

  • 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辭世!他被譽為「財政學功勳人物」
    廈大剛剛證實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於今天(12月22日)11時38分去世,中國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是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國家當家理財的道理,即國家用一種什麼樣的辦法,在怎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把社會的錢收到國家的手裡,然後由國家集中起來辦大事。不過,自鄧子基1962年在國內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國家分配論」的財政學理論主張後,他經歷了三次交鋒。
  • 廈大「國寶級」教授鄧子基辭世
    "的代表人物之一,致力於建立發展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財政理論體系;他與時俱進,理論之樹常青,學術思想哺育了幾代財經學人;他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半個多世紀,一生桃李滿天下 …… 他就是被兒女、朋友、學生親切地稱呼為"老爺子"的中國財政學界泰鬥、廈門大學資深教授鄧子基。
  • 財稅學界泰鬥、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辭世!
    人物名片鄧子基,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教育家,中國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為中國財政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國務院早期「政府特殊津貼」和國際、國家、省部級獎勵數十項。2017年,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財政理論界的最高獎項。
  • 廈大教授鄧子基90華誕慶典 領導賀電念了半小時
    商報訊(記者 陳巧恩)從會議廳入口到臺前的座位,鄧子基和夫人走了11分鐘。「耽誤」行程的並不是二老的步履,而是夾道歡迎、爭相握手的政商名流。昨日上午,中國社會主義財政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教育家鄧子基從教65周年暨90華誕慶典在我市國際會議中心酒店隆重舉行。
  • 廈大財政學著名教授鄧子基逝世,為我國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
    ,1923年6月出生,福建省沙縣夏茂儒元村人,中共黨員,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和教育家。鄧子基教授為中國財政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國務院早期「政府特殊津貼」和國際、國家、省部級獎勵50多項。2017年,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財政理論界的最高獎項。 鄧子基教授是我國社會主義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財政學界主要學派「國家分配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客家籍國寶級教授鄧子基丨專門培養為國家管錢的人才,高足有何立峰、劉昆等人
    這位中國財政學泰鬥、廈門大學的終身教授,是來自福建沙縣儒元村的客家人。他一生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第一線,晚年白眉善目,如若福祿壽星。他躬耕杏壇65年,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家管錢或者研究如何管錢的人才。從1984年開始招收首屆博士生,到2020年,他培養了108名財政學博士(財經界108條好漢?),也就是說,鄧子基先生從未「退休」,持續工作65年,為國家培養了許多理財施政的棟梁之材。
  • 廈門大學教授鄧子基去世,為我國財政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廈門大學教授鄧子基去世,為我國財政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閩南網微信公號12月22日消息,22日下午,朋友圈有消息稱廈大財政學教授鄧子基於2020年12月22日11時38分駕鶴西去,享年98歲。
  • 鄧子基去世
    據《廈門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22日消息: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於今天11時38分去世,享年98歲。
  • 我們的財政學泰鬥、「財政學功勳人物」、廈大文科資深教授...
    人物名片鄧子基,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教育家,中國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為中國財政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國務院早期「政府特殊津貼」和國際、國家、省部級獎勵數十項。2017年,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財政理論界的最高獎項。
  • 廈大最老院士蔡啟瑞教授昨日辭世 享年104歲
    蔡啟瑞教授在實驗室指導學生。(資料圖)  蔡啟瑞1913年生,廈門翔安馬巷人。著名物理化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催化科學研究與配位催化理論概念開拓者。1950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6年回到母校廈大任教;1958年秋,在廈大組建中國高校首個催化教研室,開創中國催化科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基地;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記者俞嵐袁曉敏  廈大最老院士蔡啟瑞昨日7時26分辭世,享年104歲。  走過一個多世紀,蔡啟瑞一生獻給了熱愛的化學事業。
  • 被譽為廈大「國寶級教授」!享年98歲!
    鄧子基,教授。1923年6月生,福建沙縣夏茂儒元村人。客家人 。中共黨員,著名財政家,教育家,經濟學家,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專於社會主義財政理論。曾榮獲國家、省部級榮譽獎勵50多項,以及「國家榮譽勳章」、「世界500名人勳章」(英國)和「終身傑出成就金人獎」(美國)等。2017年,鄧子基教授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財政理論界的最高獎項。
  • 著名經濟學家鄧子基去世,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一線
    2020年12月22日,一生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第一線的我國財政學界大家鄧子基逝世,享年98歲高齡。鄧子基的離去,意味著福建痛失了一位巨星。鄧子基教授。1923年6月生,福建沙縣夏茂儒元村人。客家人。中共黨員,著名財政家,教育家,經濟學家,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 廈大教授盧炬甫我國黑洞天體物理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因病去世享年70...
    盧炬甫(1947-2017)­  湖北省大冶市人,廈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天文學系教授。­  這篇老師為學生寫的悲痛悼文也讓很多廈門市民吃驚――在盧炬甫走了之後,他們第一次知道廈大有天文系,天文系裡有這麼一位研究神秘黑洞的大咖。­  這位溫文爾雅的湖北人,可能是廈門最「孤獨」的科學家之一,他大半輩子研究天空中看不見的黑洞,是我國黑洞天體物理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其實,在世界範圍內,像他這樣的以黑洞為畢生研究對象的科學家也不多。
  • 這位「國寶級教授」「財政學功勳人物」走了……
    鄧子基的離去意味著我們痛失了一位巨星!鄧子基教授。1923年6月生,福建沙縣夏茂儒元村人。客家人 。中共黨員,著名財政家,教育家,經濟學家,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專於社會主義財政理論。曾榮獲國家、省部級榮譽獎勵50多項,以及「國家榮譽勳章」、「世界500名人勳章」(英國)和「終身傑出成就金人獎」(美國)等。2017年,鄧子基教授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財政理論界的最高獎項。
  • 韓家淮被任命為廈大副校長 其研究成果居世界前沿
    歷任美國著名研究所Scripps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1年11月至2007年7月兼任廈門大學特聘教授;2007年8月起任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併兼任美國著名研究所Scripps教授;去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他對炎症反應機理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前沿,他的研究和癌症有關係。
  • 廈大教授潘懋元百歲生日捐出百萬元
    ■潘懋元(左)向廈大捐贈百萬元。 劉東華 攝臺海網8月4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是廈門大學資深教授潘懋元100歲生日。上午,廈大舉辦「潘懋元先生從教85周年慶祝大會」,表彰這位老人為國家和廈大作出的重要貢獻。「假如我還有來生的話,我還是願意當老師。」這是潘懋元在慶祝大會上播放的電視專題片《先生》裡坦露的心聲。潘懋元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學科奠基人和開拓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他15歲起做代課教師,1941年考入廈大。畢業後,他先後做過小學老師、中學教導處主任、大學教務處長和副校長。
  • 首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廈大教授鄭南峰上榜
    首屆「科學探索獎」50人獲獎名單揭曉  廈大教授鄭南峰上榜  【名片】  鄭南峰,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今年42歲,福建漳平人,主要從事金屬材料的表界面化學研究。  首屆2019年「科學探索獎」昨日揭曉,有50人獲獎,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鄭南峰教授位列其中。
  • 廈大海洋科學家戴民漢當選中科院院士 研究「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
    廈門網訊 ( 文/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圖/廈門日報 記者 姚凡)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昨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52歲的戴民漢是位海洋科學家,專長於前沿的海洋碳循環研究――專門研究海洋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 首屆「科學探索獎」50人獲獎名單揭曉 廈大教授鄭南峰上榜
    首屆「科學探索獎」50人獲獎名單揭曉  廈大教授鄭南峰上榜  【名片】  鄭南峰,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今年42歲,福建漳平人,主要從事金屬材料的表界面化學研究
  • 民國廈大對教授們的學術要求
    廈門大學於1921年由陳嘉庚籌資創辦,當初校方對國內專家和海外學人,不論門派,只要學術上有成就有地位,一概重金禮聘,教授月薪最高可達400元。有錢,還得有人運作。林語堂是福建人,曾任教於清華、北大,在京城學界人脈資源深厚。作為廈大文科主任兼國學研究院總秘書,林語堂東奔西走,代表校方廣為羅致知名學者,這才有了大師雲集廈大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