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鄧子基去世,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一線

2020-12-25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22日,一生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第一線的我國財政學界大家鄧子基逝世,享年98歲高齡。

鄧子基的離去,意味著福建痛失了一位巨星。

鄧子基教授。1923年6月生,福建沙縣夏茂儒元村人。客家人。中共黨員,著名財政家,教育家,經濟學家,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專於社會主義財政理論。曾榮獲國家、省部級榮譽獎勵50多項,以及「國家榮譽勳章」、「世界500名人勳章」(英國)和「終身傑出成就金人獎」(美國)等。2017年,鄧子基教授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財政理論界的最高獎項。

鄧子基的勵志人生

11歲失去父母

靠著打工的錢和獎學金上了學

鄧子基是我國財政學界的大家

「國家分配論」的代表人物

被人稱為「笑呵呵的彌勒佛」的

鄧子基其實是在「苦水裡泡大」的,

這位福建沙縣人自幼失去雙親,

他靠著打工的錢和獎學金上了學。

一生桃李芬芳,

三尺講臺一站數十年,

白髮蒼蒼仍堅守教學第一線。

他說:「我不是大師,我是老師。

我不是泰鬥,我是『老兵』。」

1923年6月,鄧子基出生在福建沙縣夏茂鎮儒元村一個貧困家庭。11歲那年,鄧子基的父母相繼去世,從此,孤苦伶仃的他只能靠自己勤快的雙手獨自謀生。

1934年的寒冬,衣衫襤褸的鄧子基來到鎮上,找到一家雜貨店,向店主說明了自己的遭遇。店主聽後,非常同情,決定收下他當學徒。幹活時,鄧子基從早到晚一刻也不閒著,把店面收拾得利利索索,吸引得回頭客越來越多。生意好了,老闆心裡自然高興,每個月除了包吃包住,還給鄧子基兩塊大洋作為獎賞。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鄧子基終於攢了十幾塊銀元。他決定告別小鎮,到南平上初中。

鄧子基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一次,他生病了,「打擺子」打得厲害,身體很虛弱,連走路都走不穩,老師和同學們都勸他回宿舍休息。「不,我還能堅持。」鄧子基說。

上完課,鄧子基又踉踉蹌蹌拖著病弱的身體,去打掃學校的衛生。他要把廁所衝洗得沒有一點異味。因為,這些差事做好了,也能為他領取獎學金多添一個籌碼。

進初中後的第一次大考,鄧子基取得了語文和數學等科目的第一名,他終於領到了學校頒給的獎學金。

就這樣,鄧子基靠勤工助學,靠獎學金,完成了初中、高中學業。

1943年,鄧子基被保送到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同時被國立交通大學航空系錄取。在較早開學的國立交通大學學習了幾個月後,因費用不足,學業無以為繼。為繼續讀書,他放棄了學飛機製造,轉到免學費、包吃住包分配的國立政治大學攻讀經濟系財政學專業。畢業後,時值內戰,風雨飄搖,他在江蘇泰興縣當了幾個月的小稅務員,也在中學教過書。

新中國成立不久,廈門大學傳來了消息,王亞南校長領銜的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開始招收研究生。1950年7月,鄧子基以福州考區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資本論》研究生班學習,邁開了學術探索的步伐,也拉開與恩師王亞南結緣的序幕。

王亞南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入校後,鄧子基用兩年時間潛心攻讀《資本論》。王亞南要求鄧子基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他對鄧子基說,「你以前做過稅務工作,那就搞財政學吧。」

為了讓鄧子基更快成長,王亞南還安排他為本科生兼課,鼓勵敦促他學習、思考、寫文章。鄧子基的《蘇聯預算制度研究》就是在這一期間完成的,並於1952年發表在當時全國最早的學報——《廈門大學學報》上。

王亞南出於愛才之心,讓鄧子基留校工作,這一留就是60多年。

為財政學科建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是鄧子基一生最重大的建樹

早在20世紀50年代前期,在當時的院系調整中,廈門大學財經學院的財政金融專業被取消。1972年秋,廈門大學開始復辦這個專業,其中,鄧子基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後他一直作為財政金融專業(以後叫做財政學專業)的總學術帶頭人,在廈門大學財政學科的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一直到後來金融專業學科的發展、經濟學院的創建以及學生規模的大幅度擴大,無不傾注了鄧子基的心血和努力。而在成就上,廈門大學的財政學和金融學先後擁有了博士點和碩士點,先後獲得了國家級重點學科的稱號。

鄧子基還堅持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辦學,為國家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

為了財金系的發展,從科研項目的申請到系列教材的編輯出版,從新學科的創立到師資隊伍的培養,鄧子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經過多年的辛勤培育,財金系形成一支梯隊完備、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

他在學科建設方面提出的思路、建議、觀點和想法,一直在廈門大學財政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重要指導作用,並且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財政學科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中,為廈門大學財政學科的長盛不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我國研究生制度的實行,他又進一步承擔了更為重要和艱巨的教學任務,成為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招收財政學碩士生和財政學博士生的為數不多的幾名導師之一。1982年,他開始招收自己的第一屆財政學碩士生,1984年,開始招收自己的第一屆博士生。

桃李滿天下

是嚴師更是慈父

鄧子基一直以培養合格、高質量的高層次人才為目標,自然,他對學風教育格外重視,對學生要求之嚴,對學生關愛之深在廈門大學無人不知。鄧子基的學生都不會忘記他在第一課提出的「二十四字」要求:人各有志、人貴有志,開拓刻苦,嚴謹求實,揚長避短,勇攀高峰。

鄧子基的學生方上浦說鄧子基老師「用真情傳播智慧的火種,用摯愛築壘起財政學科的理論構架,桃李芬芳,碩果滿枝。」

如今,鄧子基教過的這些學生遍布海內外,大多已經成才,成為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

我不是泰鬥,我是「老兵」

鄧子基有一兒一女,逢年過節,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其樂融融。但鄧子基的兒女又不止這兩個,因為他把學生們當成了自己的子女。學生們在工作、生活、事業上有什麼好消息都會告訴鄧子基。他和夫人王若畏每接到學生們的一個好消息,都會高興好久。鄧子基說:「一家人的歡樂也就是幾個人的歡樂,可師生大家庭的歡樂就多得多。學生超過我,我最高興。」

鄧子基經常把一生坎坷總結出來的為人之道、治學之道告訴學生。他說,人生有兩把鑰匙:治學的鑰匙、為人的鑰匙。我自己要先掌握好這兩把鑰匙,然後再把它們交給學生。

鄧子基謙遜地說:「我總結出的東西,我還沒有完全做到,但我會儘量做。」鄧子基曾說:「我要活到老,學到老。」

每天,鄧子基清晨6點就醒來,作適當的運動。80歲的時候,鄧子基這樣勉勵自己:「我是80歲的年齡、60歲的身體、40歲的心態。」85歲的時候,鄧子基說:「我是一個還能戰鬥的『老兵』。」

鄧子基的人格魅力、思想張力和生命活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財政人為理想而奮鬥。

(綜合東南網、光明日報、中新網、廈門日報、廈門大學)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

相關焦點

  • 鄧子基去世
    據《廈門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22日消息: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於今天11時38分去世,享年98歲。
  • 廈門大學教授鄧子基去世,為我國財政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廈門大學教授鄧子基去世,為我國財政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閩南網微信公號12月22日消息,22日下午,朋友圈有消息稱廈大財政學教授鄧子基於2020年12月22日11時38分駕鶴西去,享年98歲。
  • 財稅學界泰鬥、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辭世!
    2020年12月22日,一生桃李芬芳90多歲還堅守教學第一線的我國財政學界大家鄧子基逝世,享年98歲高齡。人物名片鄧子基,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教育家,中國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財政學界主流學派「國家分配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廈大文科資深教授。
  • 廈大財政學著名教授鄧子基逝世,為我國財政學的奠基人和開拓...
    ,1923年6月出生,福建省沙縣夏茂儒元村人,中共黨員,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和教育家。年幼時,鄧子基的父母先後去世,他成為孤兒。為了生計,他上山砍柴,沿街叫賣,後來到夏茂鎮上一家雜貨店當學徒。 貧困的生活並沒有使鄧子基自暴自棄,在當學徒期間,他就為自己做了人生的第一步規劃,那就是讀書。當學徒半年,鄧子基就攢了十幾塊銀元,湊足學費後,他毅然決定去上學,考南平初中。
  • 廈大教授鄧子基90華誕慶典 領導賀電念了半小時
    商報訊(記者 陳巧恩)從會議廳入口到臺前的座位,鄧子基和夫人走了11分鐘。「耽誤」行程的並不是二老的步履,而是夾道歡迎、爭相握手的政商名流。昨日上午,中國社會主義財政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教育家鄧子基從教65周年暨90華誕慶典在我市國際會議中心酒店隆重舉行。
  • 廈大「國寶級」教授鄧子基辭世
    鄧子基認為,要改變命運唯有讀書、勤奮。14 歲時,他懷揣攢到的 12 塊大洋,離家遠赴南平上初中。後來,他最常告誡學子的就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鄧子基研究生畢業留校後,一直是"一肩挑":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十分繁忙。
  • 客家籍國寶級教授鄧子基丨專門培養為國家管錢的人才,高足有何立峰、劉昆等人
    他一生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第一線,晚年白眉善目,如若福祿壽星。他躬耕杏壇65年,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家管錢或者研究如何管錢的人才。從1984年開始招收首屆博士生,到2020年,他培養了108名財政學博士(財經界108條好漢?),也就是說,鄧子基先生從未「退休」,持續工作65年,為國家培養了許多理財施政的棟梁之材。
  • 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辭世!他被譽為「財政學功勳人物」
    廈大剛剛證實廈大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於今天(12月22日)11時38分去世>他三尺講臺一站就是半個多世紀一生桃李滿天下今年央視播出紀錄片《財政學功勳人物——鄧子基教授》人物名片鄧子基,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教育家
  • 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國家理財之道 廈大資深教授鄧子基昨日辭世
    鄧子基  (1923年6月-2020年12月22日)  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和教育家。從1952年9月起,先後擔任廈門大學學位委員、學術委員、教務處副處長、經濟系副主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副院長、顧問等職務;曾兼任國務院經濟學科初審組成員、國家教委經濟學科評審組成員等職務。
  •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去世 被譽為「創業板之父」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於北京時間7月12日與世長辭,享年80歲。  成思危先生,系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創業板之父,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工系統工程、軟科學及管理科學,近年來致力於探索及闡明虛擬經濟的特點與發展規律,並積極研究和推動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由於他為中國新興的風險投資業做出的奠基性貢獻,業內人士親切地稱他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
  • 致敬好老師 | 堅守教學一線,盡顯師者風範
    從教 31 年,紮根教學一線、堅持立德樹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敬業和堅守表達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忠誠。一、牢記使命銳意改革,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從學生體質健康事關國家興旺和民族復興的高度,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現了由傳統分層次教學模式,向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探索,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 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全職任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全職任教李稻葵 視覺中國 資料圖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你的人必須要和這些搞數字金融,跑第一線那幫人的能力匹配,不能落後太多。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李稻葵在演講開始階段透露:「我已經不是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了,我已經回到清華大學,全職作為一名老師工作,今天我的身份應該是清華大學經濟學的教授,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 我國著名泌尿外科專家梅驊教授梅驊:87歲仍堅守臨床一線 書寫我國...
    我國著名泌尿外科專家梅驊教授梅驊:87歲仍堅守臨床一線 書寫我國泌尿外科「傳奇」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黃焯楹、粵衛信 梁嘉韻、彭福祥  2019-12-13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耄耋之年的他仍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20日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數十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曾說:「我想更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他的密友、美日關係專家克裡斯蒂娜·戴維斯說,傅高義接受手術後病情突然惡化,20日上午在麻薩諸塞州一家醫院去世。傅高義1930年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1958年在哈佛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後前往日本學習日語、了解日本社會。《日本經濟新聞》說,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一書,奠定傅高義作為知名日本學家地位。
  • 五十多歲的教師堅守教學一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老教師這樣說
    但是,這個年齡段的我明顯感覺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方面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五十多歲的教師堅守教育教學一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位老教師是這樣說的。老教師堅守教學一線,視力方面存在的短板越來越明顯。有人說:教師是吃「青春飯」,老師不像醫生那樣「越老越值錢」,而是年紀越大越「不值錢」。
  • 著名經濟學家華生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華生  華生: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江蘇省揚州市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任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北京市僑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兼任燕京華僑大學 (又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 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 著名語言學家張斌昨天在滬去世
    圖說:與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先生在一起。來源/學校供圖(下同)同事和學生稱他為「立人立學」先生。張斌——我國著名語言學家、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原主任、語言研究所原所長,昨天在滬去世,享年98歲。而有關張教授的治學軼聞,也再度被人們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