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屏障脆弱,汗腺尚未完全發育,因此經常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皮膚問題。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成為媽媽以後,對自己的寶寶是發自內心地想親近,但寶寶太過幼小,媽媽們只敢安安靜靜盯著寶寶,卻也仍然是怎麼看都看不夠。
細心的媽媽總能發現新生兒身上,有一些和成年人不太一樣的地方,由此開始憂心,是不是寶寶健康哪裡出了問題。
小夏剛剛榮升為寶媽,看著眼前小小的一個娃娃,小夏總覺得像做夢一樣,沉浸在當媽的喜悅中。
寶寶的胎脂逐漸褪去,露出可愛的小臉,比剛出生時可愛多了,但是在給寶寶洗臉時小夏發現,不知怎麼回事,寶寶的鼻尖上有許多小白點,怎麼洗也洗不掉。
小夏疑心孩子該不會是得了什麼皮膚病吧?她趕緊叫婆婆過來看。婆婆卻沒有像小夏一樣緊張。
婆婆告訴小夏不用擔心:「這都是因為你在懷孕時可能吃鹽吃的有點多,在寶寶臉上沉積了,吃幾天奶就好了。」小夏聽了無比自責,早知道就一點鹽都不要吃了,讓孩子白淨的臉變得醜醜的。
小白點看起來和成年人臉上的脂肪粒差不多,小夏琢磨著,怎麼給孩子處理一下才好呢?
40~50%的新生兒的臉上都會出現呈現白色或淡黃色的小點,鼻尖、腦門、臉頰是多發部位,尤以鼻尖最為常見。
目前沒有科學依據證明這些小白點,和孕期攝入鹽量過多沒有直接聯繫。因此媽媽不要因此自責,有這些小白點也稱不上是寶寶發育好的表現,只能說是正常生理現象。
新生兒汗腺還未發育完全,但此時皮脂已經開始分泌了,不能正常進行代謝的皮脂就會堆積在汗腺口,看起來就是一個一個小白點。
1. 用手擠
許多媽媽對寶寶也有「強迫症」,認為這些小白點實在是有礙觀瞻,因此總是想方設法要把它們弄下去。甚至會像給自己擠痘痘一樣,試圖擠掉小白點。
儘管有時寶媽確實能通過擠壓的方法把沉積的皮脂剝離皮膚表面,但對寶寶嬌嫩的肌膚也同樣造成了嚴重損害。尚在發育中的皮脂腺和汗腺也同樣容易在擠壓過程中受到傷害。
2. 使勁擦
小白點不痛不癢,看起來像是堆積在毛囊口,媽媽們也知道擠按傷皮膚,多給寶寶擦擦,保持清潔是否可行?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小白點的產生不是因為髒,也不會對皮膚有任何影響,不論是用紙巾擦還是溼巾擦,都會破壞肌膚表面屏障。
擦掉寶寶皮膚表面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寶寶的皮膚很容易因此過敏、發紅甚至感到疼痛。
3. 塗藥塗油
有些寶媽看到寶寶皮膚有了小瑕疵,一門心思想快點治好,按照某些民間偏方,給孩子塗各種液體或油,反而容易引起感染症狀。
有些擅自做主,給孩子塗抹一些皮膚藥膏。藥膏中含有大量激素,在沒有用藥需求的情況下,塗抹在寶寶皮膚上,反而不利於皮膚健康。
1. 經常洗澡清潔
小白點的成因主要是皮脂分泌旺盛,汗液分泌較少引起的。在寶寶出生後,經常為寶寶清潔身體包括面部,能有效減少皮脂堆積,留存肌膚水分,清潔過後記得擦乾即可。
2. 等待自然消失
通常情況下,在幼兒汗腺功能逐漸完善後,小白點就會很快消失,多數幼兒在出生2~3周內會自行消失。
在此期間,媽媽需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不去碰這些小白點,避免嬰兒皮膚破潰,引發其他皮膚類問題。
糖果媽媽叮囑:寶寶身體出現異常情況,寶媽們一定不要自行用藥或迷信偏方,防止對新生兒造成傷害。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