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技與生活的一點思考

2021-02-23 育心經典文化傳播中心

尊敬的大家長賴老師,早上好!親愛的育心家人們,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隨州的綰君、淇昱媽媽李巧珍,很高興和家人們一起交流一下我今年對科技和生活的一點思考。

我家綰君從13個月開始接觸到育心經典,現在七歲半。3歲半開始指讀,我們已經走過了六年。目前除了《傷寒論》《神農本草》《難經》《孟子》《名賢集》《論語》這幾本沒有讀,其他的內容都跟讀完成了一個循環。像《易經》《老子》這樣重要的經典已經137累積法跟讀完兩輪了,目前她在學習《莊子》《繫辭》和《兵法》,這幾本都是第二輪。

我們是有時間就讀,沒有時間就往後推到明天,沒有太刻意,因為老二的出生,精力也分散了些。孩子目前的狀態很好,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的能力,動手能力也很強,自律、明理,不會因為某一件事或者要某一件東西而對大人無理取鬧,照顧弟弟特別用心,愛護有加!學習方面現在二年級作業基本上不用我檢查,當然,每次考試也會錯幾題。我都沒有太在意去強調,本身我也不太重視考試成績。

老二現在已經快二歲了,今年因為疫情,我們都經歷了很多的心路歷程。我也一樣,不上班時,時間都用來帶孩子,照顧飲食起居。這個時候也焦慮過,內心的能量缺乏,其實,對自身和對孩子都是一種很嚴重的傷害。我們會無意識地把心中不快釋放在日常的生活中,傷害了孩子的心靈,自己也沒有得到一個解決的方法。

今年九月份,我又回到了幼兒園,回到了以前的工作崗位。說到今天的分享心得,源於我上周未去參加一個鋼琴的培訓班。大家知道庫克鋼琴嗎?這是一家做古典音樂的公司,其實他們主要的業務源頭是做古典音樂的,有自己的音樂版權。後面,因為一些有教育情懷的聯合創始人倡議,現在開始做音樂教育。大家知道學習鋼琴的費用是很貴的,需要一對一的教學,還要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準備工作,就一臺鋼琴都要好幾萬。

這些都準備好了以後,那麼每一年的學習費用也是不菲的,包括後期的進級考試,更需要是堅持,同時,家長因為不懂鋼琴教育,所以也無法分辨鋼琴老師的專業水平如何,所以呢,很多家庭對鋼琴的學習都是無疾而終的。因此,體制教育中的孩子們對音律的學習還是普通非常欠缺的。

現在呢,庫克公司作了一項創新,就是將專業的鋼琴知識和手法用視頻的方式切入到一個程序當中,那麼,在教學的現場,只需要我們老師會用這個程序,會組織現場孩子的學習進程,就可以教授孩子學習鋼琴。他們的發心就是讓鋼琴音樂教育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三年的時間,學習軟體中的課程,孩子可以掌握音律知識和實操,可以參與考級。

我其實並不是想給他們公司做宣傳,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呢?我想表達的是科技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了無窮盡的便利,不管是學習什麼技能,國學,英語,音樂,武術,等等,我們要弄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比如說,學習國學,我們是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取捨,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並運用到生活當中。

比如說,我們學習練字,我們是希望孩子有一手好字,為自己的卷面加分,為我們的面試加分,增加我們人生的底色,讓這些技能為我們的人生服務,從而達到,我們在生命歷程中被看見,被認可,被尊重,這樣的一些自我實現的目標(馬斯洛需求理論)。總之,我們的目的是掌握這個技能並學以致用,我們自身學習也好,我們的孩子學習也罷,我們想要的感受一定是快樂而不是痛苦。

當然,很多人會說學習這件事,本身是不快樂,是很苦的。那怎麼辦?

孩子需不需要引導?需要對不對!

如何引導呢?相信我們育心的家人們,都有自己各自的心得。父母的五個層次,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可以百度一下,從捨得花錢、捨得花時間、捨得讓自身學習、捨得對自身做出改變、第五個層級是堅持並不斷調整,您希望自己在這哪一個層級呢?有家長會說,哎呀,我要賺錢呀,我不賺錢我拿什麼物質給他優越的生活,拿什麼去給她報興趣班?

這個方面我們都要面對,但是,父母的有效期只有0-13歲這幾年,餘下的時間,可能你能做的就是接納,接納,接納。其實,13年就已經是多說了,現在的孩子,又聰明,像我女兒現在八歲不到已經很有主見了,她一點也不喜歡我在旁邊嘮叨她。

所以,我們現代的父母對子女最主要的養育工作到底是什麼呢?是跟在旁邊教作業?是不停地趕場子參加興趣學習班?還是天天對孩子嘮叨講道理、批評吼叫呢?我帶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兩個特定的生活場景,有一個家族,家裡房子很大,院子很寬,物品擺放很雜亂,下雨的時候屋頂還會漏雨。

家中的媽媽是一個很慈愛的人,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工作通情、達理,時常和子女們在電話裡一起聊天,傾聽她們的生活點滴,孩子們團聚的時候,她會很用心地做各種孩子們喜歡的好吃的,哪怕是一些簡單的飯菜也是很溫馨的。孩子們在這個環境裡感受著媽媽的愛,歡聚過後,重返自己的工作崗位和現實生活,生活的煩惱依然在,但是,因為有媽媽凝聚力,孩子們的內心又充滿了能量。

那麼另一個場景是什麼呢?父母很有錢很忙,孩子很小就被送到了幼兒園。每次兒子女兒回到家裡,都看不到人影,家裡很整齊,一塵不染,每一次回來,都能分辨今天屋子裡的東西有沒有誰動過,媽媽很嚴厲,面對子女要求很苛刻,孩子們寧願在酒吧裡喝酒也不願意回到這個沒有溫度的家。大家感受一下,您希望您的孩子在哪一個環境中成長呢?

我們在腦海中想一想就會有答案。

科技的更新迭代,是我們作為父母不需要去過多關注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我們的孩子同樣的,也是一樣需要溫暖,認可,鼓勵,和引導。我們要做的不光是給她們吃飽穿暖,更重要是給她們心理營養,心理的營養滋養才是科技所無法超越和做到的。

有一天,我看到我女兒的試卷有幾題錯的,錯得都非常簡單,可能就是認真一點,就不會弄錯。我是在幫她放一樣東西到書包裡,無意間翻開她的書包然後看到試卷的,其實,她哪一天考試我都沒有過問過,她也很少跟我說。然後呢,我發現她的書包裡有很多星空摺紙,還有吸管,還有牛奶盒。她以前跟我說過,她的好幾個同學都請她幫著折不同的圖案,這一點我挺為她高興,因為這說明她的交往能力沒有問題。就是書包裡亂糟糟的。

我本來是想批評她做試卷不認真,但是,後來,我想了一下,我說她一頓她也不一定就能馬上就改掉這個習慣,於是我馬上轉念,要不就教她整理書包吧,整理能力可以受用終生,考試的成績就看她自己的造化吧!凡事都不可操之過急,我心有猛虎,也要會細嗅薔薇。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今天,也送給屏幕前看文字的您!

好,我今天的分享就這些,平日也挺忙的,今天奶奶帶著兩個孩子回老家挖紅薯去了,有幸有一點安靜的時光。感恩賴老師,感恩臺前幕後的各位老師們!感恩有您們!

相關焦點

  • 關於「思考」的一點思考
    這是正面的例子,也有不假思索地跟著別人去做,迴避思考,既不想思考,又無能力思考造成災難的極端例子。還是說同猶太人有關的,就是上個世紀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我們不僅要問造成這樁慘絕人寰悲劇的群眾基礎是什麼?許多具體的執行者原本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是一些店員、醫生、工程師或是公共汽車的司機,是人們生活中的好夥伴、好鄰居。但在周圍甚囂塵上的氣氛中,便不由自主地裹挾了進去,成為難以想像的幫兇。
  • 作文《思考生活》
    向前看才能生活,往後看才能懂得生活。在忙碌的生活空隙裡,我們應該抽出空隙去思考生活。正所謂:大步向前走,莫忘常回首。溫故而知新,日行九百九。生活中我們需要快樂,渴望快樂永隨我們身邊。但現實和渴望總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就要我們細細品味生活中的味道,去思考生活中的奧妙。其實呢?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他擁有多,而是他計較少。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什麼不多一份寬容,少一點計較呢?給別人一片「藍天」。添自己一份快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是人走出來的,其中的艱辛只有行路的人才能體味。在這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為什麼不想想人生的意義?
  • 科學需要慢一點還是快一點,人類需要時間思考
    很難說得清,二者之間哪一個與我們的生活更息息相關。前者能夠決定,擱在你膝蓋上的筆記本電腦,使用多久之後會開始發燙,後者則讓產檢更加安全。用盧煜明的技術做胎兒唐氏症候群篩查,只需要抽取少量的孕婦靜脈血。「有了這項技術後,我們的下一個挑戰是什麼呢?能不能把小孩整個基因排序都給算出來?」盧煜明站在演講臺上,提出了設想。
  • 產品人對末來科技的構想與思考
    雖然,科技發展的歷史與人類歷史比起來很短暫,但所有的科技發明,都能在現實世界裡找到影子。遺傳學、物理學、化學、歷史學、生物學、仿生學等等,所有的發明與發展,細細想來,哪個與這些科學無關。所以,科技的發展也應該在歷史與科學的長河裡尋根溯源。生命從單細胞開始的,宇宙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擴大。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還很初級,探索的步伐永無止境。
  • 半睡半醒間的一點思考
    也許是大腦處於無休止的思考中,讓我在午睡又難以入睡的半睡半醒間得到一絲感悟,亦或者說是一點思考吧。      首先這種焦慮來源於一種對自己的行為的不理解,平時只是習慣性的在做。但恰恰因為是下意識,竟從未去反思過背後的原因。然而,藉由昨天的問詢與交流,讓這種「東西」突然被放大了,使自己陷入了一種對自身的熟悉卻又不理解的行為的焦慮。
  • 好好思考,給自己一點時間來成長
    「好好思考」《好好思考》帶來的3個思考和啟發:01 好好思考,提升認知認知:是我們的大腦參與、識別和行動的能力。你可以把認知看成是我們的情感、思想、決策、意願和行為的綜合體。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智慧。將知識轉變成智慧,即做到知行合一,需要思考,好好思考。在沒有好好思考時,解決問題時就容易受到心理誤判的左右,做出錯誤的反應。錯誤反應,要承擔錯誤反應的責任。這也解釋了ABC的理論。
  • 對現存教育的一點思考
    我一直想寫一部教壇風雲,但我一直遲遲未動筆,就是因為我一直在影響著朋友們樂觀向上,快樂生活。我實在是不想寫那些不快樂的句子來影響朋友們的心情。但是,既然提到教育這個沉重的話題,我自己心裡還是對現存的教育有一點思考的。教育理論的文章是很乾癟枯燥,但我也是希望你能讀下去,不枉我的一番辛苦。第一: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為什麼現在的師生關係越來越緊張?
  • 致良知:我的一點思考
    ——秋葉大叔·  正  ·  文  ·  來  ·  啦  ·第一個思考把企業做大的人,見識只會在普通人之上第二個思考小企業需要給員工洗腦,大企業要不要給員工洗腦?當然更準確地說:員工經過獨立思考,自發認同企業的文化,不叫洗腦,叫認同。通過灌輸的手段,甚至是脅迫的手段讓員工在不能獨立思考的氛圍寫下認同的企業文化,都是洗腦。
  • 對當下穆斯林父母教育子女的一點思考
    顧此必然失彼,這是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大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我們難道就要任隨自己淹沒其中?      不,絕對不是這樣的。要選擇,更要正確的抉擇,因為那個父母在面對這道選擇題的時候都錯不起。一旦選擇失誤可能會導致自己的老來難。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思考一下,對子女的教育自己能承擔什麼樣的失去,又最希望有什麼樣的成果。是哪怕平庸也要高尚呢?
  • 教育:童年生活的思考
    我相信任何一個詩人或者散文家,都會願意待在這裡,描述這些快樂的兒童生活。兒童們一個接著一個,把石頭扔進去,峽谷裡傳來隱約的音樂序曲。或許因為枯葉腐爛後腐蝕殖的粘手,兒童們在扔掉石頭後,直接在褲子上和胸口上擦手,我絕對相信,如果走近看他們的衣褲,一定會有太多的枯葉的味道。這使得他們更加興奮。
  • 關於基督教網絡事工的一點思考
    基督教網絡事工其實由來已久,在中國大陸至少有十幾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了,隨著網際網路對生活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網絡事工對實體教會的影響也日漸增加。我之前接觸過一位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做網絡事工的弟兄,在他的見證中談到,當時他做網絡事工的時候很多人並不認可,甚至有大面積反對的聲音。
  • 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引領未來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深海勇士」第300次下潛,掀開深海4000米瑰麗面紗,人類的一生不過短短一瞬,科技卻能向我們述說5億年前的生物奧秘。為營造濃鬱的科技活動氛圍,普及科學知識,開闊科學眼界,培養探究精神,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開展了「立探索之心 逐科學之夢」首屆科技文化節活動。科技支撐文明,科技創造未來,而未來在我們手中。
  • 研討課《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化蝶》一點思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教學日記>正文研討課《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化蝶》一點思考 2011-10-18 17:05 來源:web
  • 備份與恢復的一點思考
    從 9 月到現在兩個月的思考和踐行,個人認為還是很有參考價值,在此和讀者分享。第一,所有軟體開啟雲同步。一個軟體對於用戶而言,包含了數據和配置,如果軟體提供了雲同步功能,我們可以保證軟體數據的安全。這裡有一個建議,如果軟體集成了 Dropbox,我們最好選擇 Dropbox 進行數據備份。那配置文件呢?接下來我們展開講講。第二,mackup 備份配置文件。
  • 慢一點,感受生活
    這樣的生活方式說好聽些,叫講求效率,說不好聽些,則是浮躁、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是很多青年人的通病。將回憶的視野拉得更大些,我開始思考自己這一套生活方式究竟是怎麼形成的,這種心態一點一點強化,最終養成了總是急於改變現狀,急於得到一個結果,覺得現在還不夠好,把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遙遙無期未來的心智模式。
  • 殺妻命案的一點思考
    在現實裡,在生活中,讓人們從發生的事件中思考,關於人生,關於人性。不一樣的人,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我們該怎麼好的生活,對於愛情,對於金錢,對於責任,對於人性,我們做為人,該怎麼看待,怎麼衡量和把握,如何正確的去追求和獲得?
  • 靳東:生活需要思考,那麼,思考對學生有什麼作用?
    無疑,靳東是熱愛思考的人,他喜歡看書,熱愛古詩詞,寫得一手好文章,可以說是娛樂圈少有的才子。無獨有偶,鍾南山院士在3月份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同樣提到了思考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那麼,思考對學生有什麼作用?
  • 科技潮品只認識戴森?添可會思考的智能吸塵器PURE ONE了解一下
    科技無處不在。前幾年火爆國內的代購日本馬桶蓋;近年來摺疊屏手機的誕生;華為鴻蒙系統的橫空出世;無線智能吸塵器的驚豔亮相……許許多多的創新都在一步一步將科技融入每一個生活領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現在,吸塵器也在我國逐漸普及。
  • 《遺落戰境》:對人類科技文明「反烏託邦式」的思考
    但從實質上來看,這種男耕女織的平衡生態生活狀態從本質上來看只是一種科技文明虛設的假象。機械化的複製人人類對科技文明主體而言,只是具有工具性價值的客體,其行動受到主體的牽制並且為其服務,其進行社會活動的目的是為主體提供服務,維持這種自然理想狀態的意義在於用虛假來維持整個科技文明的正常運作。
  • 科技進步的哲學思考
    【摘要】科技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要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更好地理解科技進步與社會問題的關係,遵循科技進步的真理和價值原則,保證科技進步持續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