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攜手首控探究幸福對教育有何意義?

2020-12-13 教育金融研究專家

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成立,攜手首控集團探究幸福對教育有何意義?

導讀:

9月7日,「牛津大學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香港校友會攜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成立全球發布會」在香港金鐘港麗酒店隆重舉行。牛津大學副校長、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院長 Jane Shaw教授、牛津大學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副院長、牛津大學跨學科Wellbeing研究中心主任、KSI院士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中國首控集團有限公司(「首控集團」或「集團」,股份代號:1269.HK)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席春迎博士、聯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朱煥強博士、副行政總裁李民文女士、副行政總裁宗彬先生、財務總監王輝博士,KSI Education Ltd(「KSI教育」)Chairman Sabrina CHEUNG 博士以及來自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校友成員及教育、金融、新聞等各界人士蒞臨參會。

KSI教育作為牛津大學跨學科Wellbeing研究中心的獨家創始機構,也是牛津大學Chancellor’s Court of Benefactors(CCB)的機構成員。2018年6月,首控集團完成認購KSI教育近49%的股份,是KSI教育的重要機構投資人,也是牛津大學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在中國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此次發布會不僅標誌著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亮相,也是一場對人類福祉跨學科研究成果的展示與共享,實現中西文化優勢互補,思想智慧碰撞,深入探討關乎未來創新教育、幸福教育的共同課題研究。

會議伊始,朱煥強博士首先對來自不同區域的牛津大學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校友以及教育、金融、新聞界人士表示熱烈歡迎,同時對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Wellbeing一詞代表著健康和安樂,是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徵,事關人類的福祉。人們對福祉的追求,就是對美滿祥和的生活環境、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寬鬆開放的政治環境的期待和追尋。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共同推進一個個社區、一個個區域、一個個國家乃至全球共同的福祉、嚮往與追求美好的工作與生活,致力於成為幫助世界各國政府將福祉置於決策核心地位的重要平臺,能夠在全球每一個區域成員的美好生活上,起到引領作用,持續發揮高端智庫對決策積極正面影響作用。

對幸福的研究與追求一直是全球人類共同的課題。而教育的目的是啟發學生對幸福內涵不斷拓展,對學習體驗不斷探究。首控集團以「金融賦能教育,教育改變命運」為使命,在教育的過程中激揚生命,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從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相信牛津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對幸福的研究成果與實踐必將給予首控集團及所有從事教育的人士以啟迪,進而帶來更多鮮活豐富的案例。當下,我們的星球正飛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存狀態與生活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對幸福的理解與追求又有哪些變化與突破?人類會更加自由還是會成為智能機器的奴隸?這些疑問勢必會成為研究中心的重要課題。幸福都是奮鬥而來的,無論技術如何變化,世界如何改變,人類對於真善美及幸福生活的追求永遠不會改變。我們期待通過不懈奮鬥,實現個人幸福,實現人人幸福。

現場,Jane Shaw教授詳盡介紹了津學哈斯·曼徹斯特學院的發展情況。津學哈斯·曼徹斯特學院是津學38 所學院之,是津學唯接受21 歲以上並能提供本科、研究、碩、博學位的學院。獨特的學年齡形成學院特有的化氛圍,絕部分學生擁有與普通學生更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們曾在軍隊服役、領導過社會進步思潮、甚至推動過各國家社會改等。因此,哈斯·曼徹斯特學院因其多元融合的內涵與環境,在津學的各學院中底蘊深厚。學院前共開設21 門專業,涵蓋醫學、程、法律、考古學與類學、神學與宗教、哲學、政治和經濟學、英語語學、教育學、理學等綜合領域。學生可追隨世界頂尖級教授,接受各專業領域的培養。

關於牛津大學跨學科Wellbeing研究中心的設立初衷、使命及研究團隊與成果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作了重要分享。福祉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民生,還成為每一個公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權利。十年前,不丹開始通過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來衡量其表現。從那時起,世界各國相繼效仿,當不丹在2008年正式頒布GNH作為政府的明確責任時,這一時機給不丹帶來了幸運。

經研究發現,人類幸福感研究正成為最重要的跨專業學科。而跨學科研究中心是在跨學科領域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促進世界各國領導將民生與社會發展置於國家進步的核,在影響類詮釋並追求幸福的同時,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將研究成果與化資產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價值,成為世界前沿跨學科 Wellbeing 實踐基地。研究中旨在促進跨學科Wellbeing領域的研究,以促進對人類福祉的理解為己任,成為全球經濟及教育政策制定的風向標。其中,以如何衡量個人和社區幸福感、獲得幸福生活的關鍵驅動及因果關係、提高人們幸福感的幹預措施及幸福的未來發展為研究主題,並匯集了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研究團隊及世界頂級科學家和企業家組成的強大顧問委員會。首控集團董事局主席席春迎博士憑藉超高的學識與在教育、金融領域的研究,成為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終生創院院士、攝政委員會委員及顧問團成員之一。

席春迎博士表示,幸福研究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也是值得探討的永恆話題。他認為,幸福是生活的一種態度,是對價值的判斷。首先它是一種心理狀態,是個人的一種主觀評價。當人們遇到困難,樂觀的人報以積極的心態當成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悲觀的人則將當作一件悲觀事情對待,這是每個人對幸福的心理暗示與主觀判斷。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幸福的五要素即: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意義(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 。其中積極的情緒是一種主觀的評價,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與評價積極與消極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不幸福的人和幸福的人一樣,身邊都有許多積極的事情發生,但兩者的差別是,幸福的人有意識地在美好事情發生時歡迎這些時刻,不讓它們匆匆溜走。投入是一種專注,完全沉浸在一項吸引人的活動中而感到的一種幸福。正如很多人對應試教育的業界標杆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產生質疑,認為學生在學校太吃苦,管教太嚴厲,太殘酷。但衡水中學的學生卻在專注學習與投入中獲得快樂與學業的成就感、滿足感、幸福感。意義是一種對生活、人生的感悟。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形式,它可能來自於對自己孩子的愛、為他人突破障礙、擁有一項他人急需的技能並為他人服務,或者是給他人帶去希望,因此他們是幸福的。我們處在社會的圈層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會帶給我們幸福的狀態。最後,成就並不是關於勝利或者奪得第一名,而是對現實目標的追求得以實現的過程裡獲得成就感。

研究幸福對教育有什麼意義?首控集團在專注教育的研究中,一直在探索教育的目的、本質與意義。在研訪國內外眾多優質名校中,伊頓公學與哈佛大學作了一項研究,其中發現,不是成績好就一定幸福,而是入選伊頓公學首先學生獲得了幸福感,從而促進學業的成績提升。這就存在關於幸福的因果關係。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說,研究幸福課題對於教學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堅毅的性格,讓其獲得幸福,擁有健康美麗的心靈,也是學生必備的綜合素質。首控集團旗下西山學校也正在積極開展快樂課堂、自主學習的課題研究與實踐。

關於教育的本質,席春迎博士表示,教育就是挖掘人的潛力、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培養幸福的人生觀。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呼喚,正如首控集團「教育激揚生命,學習改變命運」的理念一樣,首控集團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夠認識到教育的本質,通過對幸福教育的研究,能夠使自己獲得快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幸福。

會議最後,在各界領導、嘉賓的共同見證下,Jane Shaw教授、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席春迎博士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先生為研究中心揭牌。

蒞臨參會嘉賓合影留念

朱煥強博士與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互贈禮物

席春迎博士與Jane Shaw教授互贈禮物

Jane Shaw教授、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參觀首控集團香港總部

相關焦點

  • 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成立,攜手首控集團探究幸福對教育有何...
    牛津大學副校長、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院長 Jane Shaw教授、牛津大學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副院長、牛津大學跨學科Wellbeing研究,主任、KSI院士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中國首控集團有限公司(「首控集團」或「集團」,股份代號:1269.HK)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席春迎博士、聯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朱煥強博士、副行政總裁李民文女士、副行政總裁宗彬先生、財務總監王輝博士,楷思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 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中國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牛津大學副校長、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院長簡·肖(Jane Shaw)教授,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副院長、Wellbeing研究中心主任、KSI院士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KSI教育集團主席、KSI總經理、合伙人、楷思愛戰略委員會委員及上海公司董事長等校方及KSI代表出席發布會。
  • 心理學家眼中的幸福:快樂*意義
    生命意義心理學理論取向與測量. 心理發展與教育, 26, 431–437. 郭永玉. (1999). 孤立無援的現代人.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rsonpsy.org/Info/Details/1712郭永玉. (2002a). 榮格及其學派與超個人心理學.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55, 535–539.
  • 牛津大學與清華大學碰撞的通識教育
    1月23日,有3位新學院的教職員工向訪問團分享了自己的觀察。 他們是新學院院長馬爾斯· 揚(Miles Young),財務主管兼牛津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導師制》(The Oxford Tutorial)一書作者大衛·帕爾費曼(David Palfreyman)和學院發展部主任馬克· 科提斯(Mark Curtis)。
  • 「Well-being」——人生終極目標?
    這份繁榮指數報告是全世界唯一一份以財富和幸福指數為基數來衡量國家繁榮度的報告。指數包含了民主政府、創業機會和社會凝聚力等。報告範圍涵蓋世界人口的96%,調查對象佔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99%。芬蘭佔優勢的指數是創業機會和安全感,均居第三位;執政力和社會資本則居第五位。在今年早先聯合國的「世界快樂報告」中,芬蘭被列為世界上第二快樂的國家,最快樂的是丹麥。
  • 伽藍集團攜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品牌國際化影響力研究
    上海2019年3月1日電 /美通社/ -- 2月15日,牛津大學攝政學院院長羅伯特·埃利斯(Robert Ellis)與伽藍集團JALA歐洲事務首席代表鄭小丹女士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功開啟伽藍集團JALA與牛津大學的第二次學術合作。
  • 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
    在農曆新年辭舊迎新之際,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邀請大家一起來回顧商學院在過去12個月中那些重大新聞、研究成果以及最值得聆聽的嘉賓演講,並以此展望鼠年送上我們的新年祝福!1月|牛津大學啟動AI與法律研究在2019年1月,牛津大學啟動了一項針對人工智慧與法律服務的研究項目。
  • 牛津大學給「雪花一代」學者提供心理諮詢 防止心靈創傷
    牛津大學擔心本校有經驗的學者在研究中心靈受傷,將為其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我不知道為什麼牛津要花時間開設這個項目,可能是如今英國有太多健康與安全法規,這項舉措可以使牛津避免被指控。」同樣,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的學生若認為課程令他們不適,有權走出課堂。另一所倫敦的大學教授刪去了有關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課程,因為他的作品中描繪了強姦的景象。
  • 教育探究:教育交往與日常交往有何不同?
    教育探究:教育交往與日常交往有何不同?教育探究:教育交往與日常交往有何不同?王營 葉瀾教授曾指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本質,對於我們改善師生關係、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指出了教育活動的歷史起源。
  • 快樂和幸福有何不同?
    快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網易研究局邀請長期從事快樂研究的全球知名華裔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解讀快樂的秘密。NO.010什麼是快樂?快樂和幸福有何不同?我們以前討論了幾次和快樂有關的一些實際課題,例如防疫與生命的價值。現在,我們來討論關於快樂的一些基礎問題。
  • 「幸福新世界」論壇暨Well-being幸福私董會啟動儀式將於12月1日...
    2019年12月1日,由幸福社、MITx u.lab China、看見幸福、聚民惠發起的主題為「幸福新世界」論壇暨Well-being幸福社區·幸福私董會啟動儀式將於北京CBD中海廣場商業樓6層隆重舉行。
  • 陳雨露校長率團訪問英國 PPE項目結盟牛津 綠色金融研究攜手國際...
    在與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Andrew Hamilton)的會談中,雙方全面回顧並充分肯定了兩校在法學、哲學、英語教學及暑期項目等方面的現有合作,並探討了在PPE(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複合型本科專業)項目管理、普通法教學等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漢密爾頓校長還向陳雨露校長介紹了牛津大學去年新成立的中國中心的情況,希望能以此中心為平臺進一步加強與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在內的中國高校的聯繫。
  • 一分鐘學個詞|Well-being
    ↑點擊上面綠標在線試聽今天的音頻,音頻播放器已經支持暫停、快進、後退功能了)今天我們要學的詞是 Well-beingWell-being名詞,指的是健康,快樂,蓬勃發展的一種良好狀態。Work-related stress can put a dent on a person's overall well-being. 工作壓力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整體健康和心情。
  • 有意義的聯繫是幸福的源泉
    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更加客觀了,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當困境發生時,我會去分析痛苦的深層次原因,去探尋我尚未發現的冰山,並把這些困境當成自己成長的契機,所以我覺得收穫頗豐。第八周的課,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繁榮部分,關係(relationship)與幸福(wellbeing)究竟誰先誰後呢?
  • 當大學生遇上幼兒園--汕頭大學《走向海洋》攜手澄海牛津望德幼兒...
    中國教育在線訊:汕頭大學《走向海洋》課程組走進澄海牛津望德幼兒園,舉辦「關愛海洋,感恩母親」系列活動。旨在引導幼兒了解海洋生物,愛上海洋生物並理解海洋生物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從而提升、感悟珍愛生命,保護母親的情感。
  • 牛津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理察·貢布裡希教授訪問中國佛學院
    英國牛津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查德·貢布裡希教授一行訪問中國佛學院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6年10月16日,巴利聖典學會前主席、英國牛津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早期佛教研究專家理察·貢布裡希教授一行訪問中國佛學院。
  • 國學踐行英倫行 牛津大學開啟古老東方文化探究
    國學踐行英倫行 牛津大學開啟古老東方文化探究 2015-11-19 11:27:04來源:華聲在線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一場來自東方最古老文明的思想碰撞在現代科學文明誕生地的牛津大學激蕩,牛津學子得以重新審視悠久中華文明的現代價值。
  • 人大與牛津大學法學院、英中協會合作建設普通法中心
    至今,英中協會已經與全球知名的法學研究機構建立了普通法研究中心,培養了大批的普通法系理論和實踐人才,而今天很榮幸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英國牛津大學法學院共同合作,成立溝通中英法學教學研究和實踐應用的普通法中心,英中協會也將繼續對本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 探究海外名校大學之美:牛津大學因門而美
    近日,一部名為《世界最美大學》的畫冊以多種文字版本同時發行,該畫冊精選了全球23所大學。為此,本版組織暑期特稿,探究西方大學之美,以饗讀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建築形態,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公共浴場,中世紀的大教堂……現今時代的建築形態,非大學莫屬。這是建築史學家約瑟夫·裡克沃特的觀點。近日,國外一部名為《世界最美大學》的畫冊以多種文字版本同時發行,深深觸及大眾對大學的審美情愫。
  • What Is 'Wellbeing'? Bill Walton Born!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the case of good mental wellbeing. It is important to grow one's wellbeing so to live life enjoya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