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每天觸網3小時,母親午休被孩子刷走2.8萬元,網癮低齡化觸目驚心

2021-03-02 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半月談

記者:周暢、金劍

5歲孩子每天觸網3小時、母親午休被孩子刷走2.8萬元、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這些真實發生的案例和數據觸目驚心。

為何越來越多的低齡兒童會迷失在虛擬世界?如何為低齡兒童構築網絡防線?

小青和媽媽來到派出所報警

沉迷遊戲、被騙充值:這些低齡孩子怎麼了?

「警察同志,能幫我教育下孩子嗎?他才5歲,就拿我手機玩遊戲還充了錢。」安徽省六安市的張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小濤來到六安市城南派出所報警,張女士說,平均算下來兒子每天接觸網絡至少有3個小時,如果不讓他玩的話,就會生氣、哭鬧。

張女士的愛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張女士每天上班時,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為了讓孩子能自己學點東西,張女士在小濤2歲多時,就買了兒童平板電腦。

由於兒童平板可以設置時間自動鎖屏,張女士每天便給小濤兩個小時的「平板時間」,下班後,小濤也會拿著她的手機看約一小時的動畫片。

事發當天,張女士回家後正在打掃衛生,小濤對著手機喊了他最喜歡的動漫人物奧特曼,就跳出了奧特曼的相關遊戲「奧特曼之格鬥超人」。小濤便下載了這款遊戲,在體驗過程中進入了支付頁面,由於張女士手機的鎖屏密碼和支付密碼一致,短短十幾分鐘,小濤就完成了下載和充值。

無獨有偶。安徽省蕪湖市的劉女士在午休時,被沉迷遊戲的女兒轉走2.8萬元,也因此報警求助。

劉女士的女兒小青今年10歲,由於去年疫情期間需要上網課,劉女士便給她註冊了一個QQ帳號,方便小青用平板電腦上課、交作業等。一天,小青看到一個網絡博主發布的「一天免費領遊戲皮膚」信息,就主動加入了對方QQ群,並和QQ群主成為好友。

在這個群主的「指導」下,小青趁劉女士午睡時,拿走了她的手機,躲在衛生間將門反鎖後,按照要求一步步點開了連結、發送驗證碼直至完成轉帳。其間,劉女士聽到了幾聲簡訊提示音後醒來,去衛生間找小青,等到小青打開門後,劉女士發現自己手機裡的28397元分3次被轉走。

小青跟劉女士說,這是為了激活遊戲的免費皮膚,對方說激活後就會將錢退回。「現在都是手機支付,孩子平時不接觸現金,對錢也沒有概念,自己被騙了也不知道。」劉女士說。

2020年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多名辦案民警認為,網癮低齡化趨勢明顯,網絡詐騙也開始瞄準缺乏辨別能力的低齡人群。

10歲女孩小青加入了某網絡博主給的QQ群,然後在管理員的提示下轉走了媽媽手機錢包裡的28000多元錢

 

「觸網」低齡化、實名制難落實:誰讓孩子誤入「深淵」?

那麼,為何會出現大量低齡網民?半月談記者採訪中發現,這一現象背後有多重因素。

一是「觸網」便捷化。《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調查發現,未成年網民使用各類上網設備的比例,依次是手機(93.9%)、電視(56.7%)、桌上型電腦(45.0%)、筆記本電腦(31.5%)、平板電腦(28.9%)。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的達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網手機的為63.6%。

受訪者認為,有可上網的設備是「網癮」低齡化的直接原因。上述案例中的張女士和劉女士都表示,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就早早給孩子買了平板電腦。「認為孩子有東西玩就可以了,就不會來打擾我,有時回家也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現在才意識到,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好。」張女士說。

安徽省定遠縣公安局蔣集派出所民警王洪超在其接觸的相關案件中發現,過早接觸手機、平板或沉迷網路遊戲的未成年人,往往是父母關注不多,或者由爺爺奶奶隔代教育,給了孩子較早使用手機、接觸網絡的空間和機會。

二是缺乏陪伴和親密的親子關係。「許多家長要麼沒時間陪伴孩子,要麼在陪伴時做別的事沒有真正優質的親子時光。」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會會長林林認為,沉迷網絡或遊戲的孩子,往往是現實中和家庭沒有很好的親密關係,因此轉向網絡尋求溫暖,覺得在網絡中會獲得認可和陪伴。

王洪超說,他曾接觸過一起案件,孩子要辦理電話卡註冊遊戲帳號,被拒絕後跟父母發生爭執,最後拿刀威脅父母。其父親做生意平時比較忙,母親則懷孕幾個月了,對孩子的關注度比以往相對減少,讓孩子心存不滿。加上孩子的父親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嚴厲,方法相對比較粗暴,這些都容易導致孩子向網絡逃避。

三是網絡平臺審核不嚴,網遊「實名制」落實不到位。張女士和劉女士均對幼兒為何能夠輕易下載遊戲軟體發出了質疑。「好多視頻平臺,可能本身內容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總是會彈出小廣告,孩子隨便點一下就會跳轉到下載界面或者使用界面。」張女士說,這些平臺審核不嚴,對尚無辨別能力的兒童來說極具誘導性。

六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鄒鈞認為,一些網路遊戲的「實名制」並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一些未成年人會拿著父母、兄長的身份證註冊帳號,很方便就可以不被「防沉迷」。

全國超2億學生網民:如何築牢防線拉高底線?

2月3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0.4%,其中,學生網民最多,佔比21.0%。按此比例,學生網民人數超2億。

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生網民群體,受訪民警、家長、心理學專家等認為,應築牢防線,拉高底線,讓網絡成為工具而非「深淵」,減少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一是應該明確兒童觸網的年齡「底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歐洲一些國家已對兒童使用電視、電腦、手機的情形做出限制,但我國過去不夠重視,相關法律規範不夠健全,社會上也沒有形成共識,有的兒童不到一歲就會被家長塞手機進行安撫。應對兒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作出一些限制,比如多大年齡的孩子不能接觸手機,讓父母有基本的常識和了解。

二是學生用網應有明確的時間和內容「紅線」。最近 ,教育部印發通知: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對此,各方認為,除了校內禁止外,校外對中小學生使用手機也應有明確時間標準和使用範圍,如什麼年齡段使用手機不得超過多長時間,學生使用手機應在哪些範圍內。家長也應以身作則,減少自身使用手機及網絡的時間,給未成年人樹立正確榜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是完善平臺監管,建立多道「防火牆」。多名受訪家長和基層幹警建議,完善相關設備的下載功能,下載網路遊戲或者跳轉網頁遊戲時,應當設置提醒或密碼功能,減少遊戲的「易得性」。同時,淨化未成年人常用軟體如社交平臺、視頻平臺上的遊戲廣告,減少自動跳轉的可能。此外,遊戲平臺在註冊、充值時應進一步加強技術識別手段,採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多重身份驗證,減少未成年人盜用父母身份及轉帳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兒童觸網低齡化 濟寧網警教你如何引導孩子科學觸網
    由於兒童暫時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上網時需要父母和教師的陪伴,這一點在孩子剛剛接觸網絡時尤為重要。陪伴並不是說家長和教師要盯著孩子上網,而是要引導孩子有效使用網絡,讓孩子的認知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人際交往需求和學習需求可以在網際網路中得到很好的滿足。明確規則,堅決執行。最好從孩子觸網伊始就開始制定上網規則,具體內容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
  • 兒童觸網低齡化 建議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兒童觸網低齡化 建議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時間:2017-09-24 17:23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廣東兒童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3歲就開始用微信和QQ-----來源: 南方日報 00後成長於網絡時代,他們的網絡安全素養如何?
  • 如何讓孩子安全觸網?這5個階段3大紀律8項注意家長一定要知道!
    民小編說   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其中學生群體最多,佔比達25.4%。10-19歲群體佔整體網民的17.5%,10歲以下群體佔4.1%,網絡成癮綜合症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
  • 觸網年齡不斷降低的孩子,如何提升數位化生存度
    導語:面對觸網年齡不斷降低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應對?《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孩子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網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早,大約有超過六成的孩子「觸網」年齡在6-10歲,對比2017年和2020年的數據發現,8歲前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孩子增多,且八成以上都具備較強的網絡使用能力,接近半數的孩子每天上網時長都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隨著網絡接入的便捷和普及化,孩子上網地點越來越集中在家庭。「全民上網」已經成為孩子的顯著標籤。「數字原住民」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 小學生每天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你家孩子睡覺達標嗎?
    2田先生家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級,能睡不到9小時田先生家的孩子今年7歲,正在上二年級,晚上10點多睡覺,早上7點起床,能睡不到9小時。3吳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四年級,每天睡眠7個多小時吳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四年級,每天晚上11點睡,早上6點多起,中午在學校能睡40分鐘,算起來能睡7個多小時。
  • 當孩子有了網癮!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會與網癮說拜拜!
    1、上網時間很長有些孩子一開始上網只是15分鐘,但是,如果孩子上網時間超過了半小時,甚至幾個小時,那麼家長們就需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因為上網而耽誤了學習,這是網癮最初的一些表現。5、與朋友們見面時間減少一些孩子沉迷在網上的遊戲,會減少在現實中與朋友們見面的時間,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失去一些朋友。這是網癮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 因網癮導致的惡性案件接連發生 拿什麼拯救孩子(圖)
    拯救訓練營裡受傷的孩子。(資料圖片)  8月24日,福建泉州市發生一起命案,因懷疑對方偷了自己在網路遊戲中的裝備,17歲少年將對方殺死。  在此22天前,廣西年僅16歲的學生鄧森山在「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戒網癮時,被毆打致死。
  • 5歲孩子每天11點多才睡覺,晚睡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嗎?
    後來閨蜜了解到,柚子每天晚睡的原因是,每天午休的時間特別長。有時候爺爺會讓孩子睡到下午6點,然後再帶著孩子出去玩。閨蜜說:「我知道孩子的睡眠和智力有關,不知道每天晚睡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有相關的研究,調查表明:4-12個月大的嬰兒,睡眠時間為12-16個小時;1-3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為11-14個小時;3-5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為10-13個小時;6-12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為9-12個小時;13-18歲的少年睡眠時間為8-10個小時。
  • 網癮青少年成社會心結 戒除需各方發力
    今年16歲的成煜(化名)本該已步入高中的課堂,可他從初二起就已經輟學在家,整日以遊戲為伴。成煜13歲時接觸網路遊戲,很快陷入其中,本來乖巧聽話的他開始逃課、晚歸、泡網吧,騙家人及親戚的錢,父母勸說、打罵,甚至將他送到封閉式的武術學校,都無濟於事。看著每天以網路遊戲為生,幾乎不與人交流的兒子,父母的精神已近乎崩潰,為沒能將孩子的網癮制止在萌芽狀態悔恨不已。
  • 7歲兒子沉迷網遊,刷走媽媽五萬,這6個原因家長必讀
    現如今的網路遊戲種類繁多,加上手機的普及,讓很多孩子沉迷於打遊戲,嚴重影響了學業,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曾經就有這樣一則新聞,7歲小學生沉迷網路遊戲,一天之內刷了媽媽5萬。東東今年7歲,還在讀小學二年級,媽媽有一個賣滷菜的攤子, 爸爸長期在外地打工。因為媽媽平時也很忙,所以照顧東東的時間也不多,從小他就經常一個人在家。
  • 寒假裡每天讓孩子戶外活動3小時·都市快報
    「我國是發展中的近視大國,差不多2個人中就有1個近視,而且越來越低齡化,近視的度數也是越來越深,再發展下去,不近視的倒要變少數人群了。」倪主任說得有點無奈。 父母都近視 子女患近視的概率高5-6倍 倪主任說,臨床意義上的近視,是指散瞳驗光50度以上的狀態。
  • 「小菜農」小博客越來越多 聚焦網際網路低齡化現象
    - 半月談記者 賴少芬  「小菜農」、小博客、小網民  顯示網際網路走向低齡化  2009年8月,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等單位共同發布了《小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現在的小學生接觸網際網路時間大多集中在「低年級」階段,約8成小學生在
  • 怎樣幫孩子逃離網癮的「魔爪」?
    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速度飛快,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接觸到網路遊戲,並且沉迷其中。網癮少年越來越多,而且呈現出低齡化狀態,甚至一些還在幼兒園裡,大字不識的孩子們,都會對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網癮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因為事實恰恰相反,長大後的孩子不僅更容易沉迷網絡,而且會為了上網玩遊戲做出一些極端舉動。
  • 瀋陽一10歲孩子猜出母親銀行卡密碼,刷1.98萬玩手遊
    瀋陽一10歲孩子猜出母親銀行卡密碼,刷1.98萬玩手遊 唐葵陽/瀋陽晚報 2017-08-18 14:59
  • 【記者調查】戒除網癮學校現狀
    戒除網癮學校普遍收費高,以軍事訓練、心理輔導、感恩教育為主   「16歲女學生囚禁母親致死」,這是山東科技防衛專修學院進入公眾視野的導火索。16歲的陳欣然,被父母送到該學校進行行為矯治。4個月後返回家中,陳欣然非但沒有出現父母預期的轉變,還在一次爭吵中用刀扎傷父親。
  • 網癮簡史:從惡搞到「流行病」,外國政府怎麼治?
    根據美國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如果一個人每月上網時數超過144個小時(平均每天3到4小時),就可被歸類為不正常的行為。  【怎麼治療「網絡中毒者」? 各國政府操碎心】手機遊戲低齡化趨勢逐漸顯現。一群青少年手機不離手。
  • 26歲青年8年戒不斷網癮 專家:戒網癮需持續
    東方網9月3日消息:昨日(9月2日),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趙長江表示,對於網癮的治療需要保證持續性,不能因為開學了,就放棄繼續治療,至少保證前期每周做一次心理輔導。  網癮多源於家庭不重視  對於日前傳出「每周上網40小時就可以判定為網癮」的消息,趙醫師認為並不準確。「之前說的所謂『央視標準』是一天上網6小時就是網癮,這其實是不恰當的。
  • 你的孩子睡午覺嗎?不要再順其自然,午休的好處你可能不知道
    但午休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卻鮮為人知。孩子在經過早上的日光浴和運動之後,午休可以幫助機體將獲取的營養轉化為有用物質,從而促進骨骼生長發育。生長激素是在睡眠中產生的,比起睡午覺的小朋友,不睡的相當於減少了長高的催化劑。
  • 一個留守母親和她的5個孩子
    一路走來,看到的大都是被母親拋棄的孩子,突然見到一個年輕的母親守在家裡,大家都很詫異,紛紛駐足。  聊了幾句後,所有人立刻對她肅然起敬。她一個人拖著4個孩子過活,兩個是她親生的,兩個是她第一個丈夫的弟弟的孩子。問她為什麼不像別人那樣走掉,她只回答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我走了,他們怎麼辦呢?」幾年來,她就靠種地和打零工養活4個孩子。她的家雖然簡陋,但收拾得非常乾淨。
  • 兩歲寶寶疑似網癮 夢中還喊「打手槍」
    近日齊魯電視臺放出一則報導,稱一名2歲小孩疑似「網癮」患者。報導裡稱這名小孩年僅2歲,但是已經可以熟練的玩遊戲,父母叫他吃飯也遭到拒絕,為此孩子的父母煩惱不已。據報導這名小孩最喜歡玩射擊遊戲,口頭禪就是「打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