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博物館帶你了解臺灣原住民

2021-01-16 幸福紅旅

我們常說56個民族56朵花,用來形容中國民族之多,民族文化之繁盛。但這句話還蘊含著一個冷知識,在這種說法中,將臺灣的民族統稱為高山族,但其實臺灣有9個民族,同樣也有五彩斑斕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和睦共處,共同創造了臺灣文化。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收集了各民族的文物和文化,可以幫我們了解臺灣原始民族和文化,更加了解祖國寶島。

高山族
博物館外景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是一家位於臺灣臺北市,以臺灣原住民文物,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1994年6月在林乃翁文教基金會主持,順益汽車公司捐助下開幕,佔地約300坪。基於人類學的學理規劃館內收藏和展覽活動。館內規劃有四大區,分別是臺灣原住民人文與自然環境、生活與器具、衣飾與文化、信仰與祭儀。

少數民族文物

該館位於臺北市至善路故宮博物院的左前方,經常舉辦臺灣原住民的文化關懷講座,並有親子教育學程,如體驗原住民編織和串珠的手工法等。

組織文化講座

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全館共分4層,主要收藏、研究、展示臺灣原住民的文物,並藉由教育活動之推廣,希望能夠喚起過去那一段無文字記載的歷史,促進各族群間彼此了解,更而相互尊重,拓展關懷視野,呈現臺灣本土文化之元性。

除了積極從事臺灣原住民族文物蒐藏保存之外,博物館藉由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廣,館內的常設展及特展也忠實地呈現了臺灣原住民族的豐富的物質文化。此外,為尊重原住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詮釋權,館內每年舉辦一次「與部落結合」特展,採取與單一族群部落合作的方式,共同規劃特展內容,彰顯獨特族群的主體性,提供原住民族文化展演的場域,使博物館成為多元文化的發聲管道及論壇。

原住民表演團隊

在博物館中,我們可以看到和了解的知識眾多。臺灣九個少數民族族群平起平坐,就叫「九族」。

達悟族,舊稱雅美族,是臺灣島內唯一原來居住在蘭嶼島上的少數民族。他們可以用整塊原木雕刻成小木舟,結網捕魚更是他們的拿手活兒。

阿美族,是臺灣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分布在霧溪以南的花蓮、臺東地區。

泰雅族,集中居住在埔裡以北的山區,人口還不到一萬人,卻是臺灣第二大少數民族。尚武好戰,黥面是泰雅人很特殊的風俗。女性都擅長織布,織布的技藝是各民族中最精湛的一族。

排灣族,是臺灣第三大少數民族,石雕、木雕是他們民族的傳統工藝。

賽夏族,分布在新竹、苗慄山區。該族至今保留著自己最神秘的特殊的祭典「矮靈祭」,每兩年舉行一次。

鄒族,原稱曹族,大多數居住在玉山的西南以及阿里山一帶。他們集會的處所中都有部落象徵的敵首籠和火具箱,均與戰爭有關。用藤竹編籃,制陶及紡織均為女性的工作。

布農族,是臺灣各民族居住海拔最高的一族。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時的歌唱,即是享譽世界的「八部合音」,也叫著布農合音。

卑南族,該族分布於臺東平原,接受漢化及農耕技術的年代很早。在社會組織上,會所是他們的政經中心。

魯凱族,分布在中央山脈的南段。在原始藝術的表現上,非常優秀和細膩,尤其是女人的織布和男人的木雕。

臺灣各原住民分布

每個民族文化精彩紛呈,多個民族和諧共處,那麼整個地區就五彩斑斕,大陸文化是如此,臺灣文化也是如此,祝大陸和臺灣都能在民族和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相關焦點

  • 臺灣景點攻略:臺灣博物館,帶你展示臺灣山地文化傳統特色
    臺灣景點攻略:臺灣博物館,帶你展示臺灣山地文化傳統特色臺灣博物館,中研院民族所和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學者,走出書齋,進行田野研究,籌建這樣一個文化特殊濃鬱的園地,不能不說科學研究有另一種走向。這一特殊的遊樂園區,向我們展示了臺灣山地文化傳統特色。比起那些現代化的建築物,則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了解高山族傳統文化精神,產生另一種特殊的體認。其節目中有民族姑娘跳長發舞等,背新娘蕩鞦韆的表演,也要求觀眾中一對青年男女參與;臨時加入的這對年青人,顯得力氣不足,有點笨手笨腳,但終於把新娘抱到上面,煞是有趣。
  • 臺灣最早的博物館:臺灣博物館
    其前身是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職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它成立於1908年5月,為紀念臺灣南北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於1908年10月設置「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開館時有展品一萬多件。1915年博物館的新館舍在臺北新公園內落成啟用,成為日本殖民統治在臺興築的公共建築代表作品之一。
  • 陳德銘問臺灣人「原住民哪裡來」 推脫太深奧
    陳德銘參觀新北市陶瓷博物館   原標題:海協會長陳德銘問臺灣人「原住民哪裡來」對方答不出  據臺灣媒體報導,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訪問臺灣期間,4日在新北市一所博物館詢問「臺灣原住民從哪來」,博物館工作人員竟回答不出
  • 美國原住民文化,你不想了解了解?那你一定要去這四個地方
    一個國家的文化,代表了整個國家,而一個歷史則展現國家發展情況,美國原住民則是「印第安人」的官方名稱,所以了解它的歷史一定要去具有歷史記憶的地方,那這四個地方就是對它最好的詮釋。切羅基遺產中心-塔列瓜,俄克拉荷馬州切羅基遺產中心致力於保護切羅基人們的文化和文物,遊客可以參觀19世紀切羅基村莊的複製品,親手製作帶有文化特徵的手工藝品,聆聽故事講壇等,通過這些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切羅基人遷移的故事,了解他們當時的故事,為什麼會因此遷移到別處,後來的發展又是如何呢?
  • 中國大陸唯一一個針對臺灣的國家級博物館,你去過了嗎?
    中國有一座專門針對臺灣的博物館,是經國家領導人專門批准建立的針對臺灣的博物館,對於它在福建,大家可能都不好奇,但是為什麼建在泉州,我想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建在省會福州?或者建在海上花園廈門?怎麼會建在泉州?
  • 65 臺灣原住民的海上擴張歷史,毛利人的祖先與臺灣原住民
    東亞歷史第65篇:遠古中國之臺灣原住民海上擴張。 大坌坑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許多捕魚器具及用來挖鑿獨木舟的石制器具,顯示六千多年前臺灣原住民已經具備從事海上捕魚和航行的技術。學者指出,早期臺灣原住民已經知道如何在獨木舟的船舷兩側加裝浮木,以減低船身傾覆的可能;又知道加裝風帆,使船行駛更快。
  • 探秘臺灣原住民部落,帶你去感受最美生存姿態!!!
    臺北故宮 臺灣,於我來說,是神秘的。它並不遙遠,卻也並非伸手可及。此次出發,一路向南,終於來到寶島。「寶島」的美好形象如雷貫耳,這是所有去過的朋友反饋的印象和感受。帶著這樣美好的憧憬和企盼,踏上旅途。
  • 走近臺灣原住民:年輕人融入城市 國民黨漸失選票
    林江義坦承,那是他當主委之後,在「立法院」遇到的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這位『立法委員』應該是故意消遣馬英九,因為馬先生之前曾說過『臺灣的鄉親絕大多數都是炎黃子孫』,所以這名『立委』就專門挑這樣的問題來問。結果媒體登得很大,很不好意思,還好第二天開會馬英九沒有問我(笑),我只是回答一件事實。」
  • 臺灣原住民何以出草?
    呂秀蓮個性強悍,自認口無惡意,堅不妥協,面對自稱是臺灣人祖先的原住民,脫口又說出「矮黑人」才是臺灣最早的原住民。  呂秀蓮講話的時機和態度,的確非常不適當。一片悽風苦雨的原住民災民終於情緒爆發,他們在抗日原住民英雄莫那魯道墓前舉行「出草」儀式,稱民進黨是「殖民政權」,要「外省人呂秀蓮滾回福建」,併集結各地原住民3000多人到臺北「總統府」前抗議。
  • 深入臺灣原住民部落,走一條連臺灣當地人都會去的線路丨臺灣探索之旅西線6天
    現在,你可以有機會走進這片神奇的部落全方位地延伸感官去感受臺灣特有的原住民文化。臺灣,也許你已經去過多次,有沒有試過走進少數民族部落,夜間捕獵、設計陷阱、射箭、石頭煮飯、民族音樂會、自製竹筏出海捕魚、黃藤編織,當幾天原住民,學習與大自然共同呼吸呢?臺灣眾多的少數民族可是「人類學者研究的樂園」,民族傳統保持的非常好。
  • 臺灣全套原住民服飾首次進駐大陸高校
    湖北日報訊 (記者陳會君、實習生梁婷)昨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秘書長戴錦花,在漢向中南民族大學捐贈28套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據悉,這是臺灣14個族群全套傳統服飾(男女各一套)首次進駐大陸高校。
  • 想了解歷史就不得不去的這處旅遊景點——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臺東市博物館路上,籌建緣於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籌備處終於在1990年2月1日成立,於2001年7月10日試營運,2002年8月17日正式開館,是臺灣最主要的人類學與自然史博物館,更是第一座集合了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
  • 印象臺灣:帶你認識一個真實而溫情的寶島臺灣
    充滿儀式感的「官方」之旅玩轉臺北建議首先來場儀式感滿滿的「官方」之旅:臺北故宮博物館 - 中正紀念堂 - 總統府 - 士林官邸 (可選擇性打卡拜訪)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華歷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 特別策劃:歌從山上來——臺灣原住民音樂初探
    ,而馬世芳則笑著說:「如果你到了臺灣跟人家說要來個娜魯灣一日遊,會把人笑死的。」  還原:唱什麼,哪裡唱,誰在唱,如何唱  說到臺灣原住民音樂的初始狀態,內地樂迷很容易想到這幾年興起的一個詞:原生態民歌。是的,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的,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只是臺灣並不使用「原生態民歌」這一詞彙,與之相對應的詞,應該叫做「古調」,也就是最早流傳於臺灣原住民居住區的各種民間歌謠。
  • 臺灣原住民「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我們祖先的土地被搶奪,變成日本人的茶廠,後來「中華民國政府」來了之後,又轉給私人機構,直到現在這些土地還沒有歸還到原住民的手中。這只是一個例子而已,在日本殖民臺灣期間,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說,如果沒有澄清這段歷史真相,那就不叫道歉。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蔡英文這次對原住民的道歉?
  • 臺灣寶島之省立博物館之行
    位於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臺灣省立博物館是一座典型的西式建築,周圍綠樹成蔭,建築的正面面對的是馬路。而之前被視為頑石的那塊石頭,被立在博物館大門口右側不顯眼之處。也許此處非遊客必到之處,又或許天雨之因,參觀者寥寥可數。
  • 日據時代臺灣原住民悲歌:反抗日警幾遭滅族
    這部長達四個半小時、號稱「史詩」的電影,以大量殘酷的戰爭場面和血腥鏡頭,再現了1930年臺灣原住民的抗日鬥爭—— 「霧社事件」。該事件是日治時代臺灣最後一次激烈反抗行動,殺死日本人134名,造成日本駐臺灣總督撤職。兩個多月來,《賽德克·巴萊》是臺灣最熱門的大片,在臺灣街頭,記者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臺北著名的誠品書店裡,有一個書櫃專門陳列這部電影的相關書籍。
  • 臺灣原住民「高考」加分政策介紹
    1953年,臺灣大學針對上述群體的標準降低150分,花蓮、臺東兩縣原住民子弟則可保送師範院校。1988年,臺灣建立原住民教育委員會,1998年公布「原住民教育法」。原住民除享受降低標準百分之二十五(或增加總分三分之一)外,還可參加提前錄取、單獨招生等。1990年代,臺灣當局在小學推廣「母語教育」。
  •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副教授張百蓉:臺灣原住民的寒食清明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副教授張百蓉女士 張百蓉:我今天談的是《臺灣原住民掃墓活動》。臺灣原住民和漢文化毫無淵源,但是由於在臺灣清明節一定要放假的,所以原住民就多了一個放假的日子,在這個放假的日子裡他們做什麼活動?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觀察,一個舉行傳統的祭祀,是貝南族和塞下族。他們非常鄭重的說明,對他們自己祖先到臺東縣太麻裡鄉三河村到原住民發祥地的紀念碑前做祭祀儀式。第二種就是結合了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信仰,在天主教部分舉行彌撒,在基督教是結合復活節舉行禮拜。
  • 高清:穿越萬年時光——探訪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高清:穿越萬年時光——探訪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11月21日16:22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第一座考古博物館,起源於卑南文化遺蹟的挖掘,因而籌建包含「本館」和「卑南文化公園」兩個館區,展示臺灣地區本土史前人類文化的精華與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