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裡,到底能不能大聲說話?把這個故事告訴你的孩子吧

2021-01-09 有糖寫作課

在圖書館裡,到底能不能大聲說話?

我想,在任何一家圖書館都會規定:禁止大聲喧譁。但是如果發生一種狀況,那麼,就可以打破規矩。

是什麼事情呢?

在一家圖書館裡,走進一頭獅子。大家都驚掉了。但是嚇得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惹獅子生氣。獅子走進圖書館,也悄悄地,不出聲。

圖書館規定,不能大聲喧譁,不能帶寵物進入圖書館。獅子沒有大聲喧譁,也不算寵物。沒有違反規定,獅子就待在圖書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聽故事。

這是由河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館獅子》的繪本故事。作者是(美)努森。

圖書館裡居然進來了一頭大獅子,可是查看了所有的規則,並沒有哪一條要求獅子不能進來。也就是說,獅子也可以進入到圖書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聽故事。除非,除非獅子大聲喧譁。

「是誰?」麥小姐從辦公室裡快步走出來。「是那頭獅子。」馬彬先生說。麥小姐走向那頭獅子。「如果你不保持安靜,就得離開,」她堅定地說,「這是規定」!獅子繼續吼,聽得出來他很傷心。小女孩用力拉麥小姐的裙子問:「如果他保持安靜,明天可以回來聽故事嗎?」獅子不吼了,他看著麥小姐。麥小姐也看著他,「可以,一隻安靜、守規矩的獅子,明天當然可以回來聽故事。」「耶!」孩子們歡呼。

獅子是一頭大家都喜歡的獅子。可是獅子還是犯規了。它居然衝圖書管理員馬彬先生大吼大叫。

天啊,獅子違反規定了。違反規定,就要離開圖書館。可是,一項溫順的獅子為什麼要違反規定呢?

原來,麥小姐摔倒了,胳膊斷了,需要叫人來打120.但是圖書管理員馬彬根本不理會獅子的提示,沒辦法,獅子只有鋌而走險,衝著馬彬先生大吼。馬彬先生為了告狀獅子終於大吼大叫,可以讓獅子離開圖書館了。

結果,這才發現麥小姐胳膊摔斷了。而從第二天開始,獅子再也沒有來到圖書館。

獅子到底應不應該繼續在圖書館裡呢?

麥小姐說:「只要有正當理由,就算在圖書館,也可以打破規矩。」

原來,如果在平日,所有人都應該遵守圖書館的規定。不大聲說話是為了讓別人更加安靜去看書。在書中,獅子也很快知道自己不應該大吼,因此一幅做錯的了的樣子。而且在衝管理員馬彬先生吼完,自動離開了圖書館,它知道自己犯了錯誤,違反了規定。

但我們看到麥小姐,包括圖書管理員馬彬先生其實也意識到一點:「只要有正當理由,就算在圖書館,也可以打破規矩。」

任何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狀態。在特殊的情況下,必須要打破常規,做對的事情。

在我們生活中,同樣是這樣。

孩子在去一些公共場合,應該遵守相關的規定。規定就是規定。漠視規定的人,終將害了自己。就像去學校就要會面對家庭作業。考試就必有成績。你平日學得好與壞,都會很大程度體現在你的試卷上。

但是如果有極為特殊的事情,就需要打破規矩。不能還是按部就班地去做。

在《圖書館獅子》中,最後有兩個場景,我覺得不太合適。一個是一個男孩兒因為高興獅子回到圖書館,就把手中的紙張向天空拋出。這本身是圖書館,這樣的行為,似乎不太合理。雖然只是為了表現一種內心的喜悅。

另一個則是一個倒立的男孩兒,如果可以確認的話,他是穿著涼拖。在咱們國家圖書館的規定中,或者是說公共場合,不能穿涼拖,吊帶兒等衣著入場。

【有糖寫作課:寫作、閱讀,讓生活有溫度,讓生命有深度!】

(圖片摘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有糖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大聲說話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讓你的聲音平靜下來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大聲說話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讓你的聲音平靜下來
  • 假期帶嬰兒泡圖書館吧
    各位家長朋友一放假最激動的可能就是計劃陪伴孩子的項目:逛公園、去郊遊、早教班......其實,大部分家長可能不知道如今的圖書館已經不單是成人借閱圖書的地方,很多圖書館會加設親子讀書區,在這裡有很多繪本、卡片書等書籍可供父母陪同孩子閱讀,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愛好來選擇所讀的書籍,想像一下吧,在節假日各大景點都爆滿,但是這個地方卻涼快而舒適,你帶著你的寶寶安靜的翻閱書籍,給寶寶講解寓言故事和科普知識
  • 2個故事告訴你1個道理:「和孩子好好說話,別傷了孩子」
    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孩子,不能用言語傷害孩子。孩子的異常行為背後一定有著特別的原因,老師碰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先聽孩子怎麼說,不要只憑自己的判斷武斷地去拒絕孩子的請求或忽視孩子的感受。更不能一味地嫌孩子麻煩。
  • 「大聲為孩子讀書吧!」這是引導孩子熱愛閱讀的魔法
    或許是中外對於文字的不同理解,初看書名,會讓你感覺到這是一本教人朗讀的書。其實它是一本教人閱讀的書。用一句話概括這本書的內容,那就是給孩子朗讀吧,他會愛上閱讀的。孩子與生俱來就喜歡聽故事,想想,我自己就是聽奶奶講故事從幼年走過來的。奶奶雖然不識字,但她能夠講許多的故事,小時候,每當我遇到開心的事,還是不開心的事,奶奶總是給我講故事,聽了故事後,我總能釋懷。
  • 伴隨故事長大的孩子是快樂的——魔法圖書館
    伴隨故事長大的孩子是快樂的——魔法圖書館樹上微出版魔法圖書館書本裡還是只有一個故事,只是這個故事已經改變,變成了一個新的故事。小女孩又一口氣讀完了整個故事。接下來的二十一個兒童故事就這樣傳開了。大將軍看著眼前這位黑瘦的小男孩,眼睛裡除了感激還有尊嚴,還有一些少有的倔強,在這個乞討的孩子身上,還有著知恩圖報,真是難能可貴啊。大將軍笑著說道:「好啊。那你跟我一起走吧!我要回自己的家鄉,你願意一起前往嗎?」......
  • 只有心虛的人才會大聲說話
    我英語不好不能主持英文講座,我英語不好不能接待志願者,我英語不好不能一個人在外國旅遊,我英語不好所以你們誰也不要讓我做和英語相關的事情。假如有人問我為什麼英語考試這麼差,我會告訴他,我不是說過了嗎,我英語就是差啊,你為什麼還要要求我? 我的朋友唧唧,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跟我們講說:「我這個人特別喜歡開玩笑,你們別介意哈。」
  • 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使他沒有人緣,交不到好朋友,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人都有好奇心,越是聽不清楚的,越會注意去聽。因此,要孩子注意聽你說話,不必大聲吼,只要引起他的動機,你越不要他聽見,他越會注意聽。其實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身教,因為太小的孩子還不能說理,當大人做給他看時,他便自然會學進去。
  • 孩子在圖書館這類公共場合大吵大鬧?關鍵看家長怎麼做的示範
    去年有個朋友在準備考研,某一個周六她跟我講,不知道怎麼回事,圖書館來了很多人參觀,有大人有小孩,他們就跟在參觀遊樂園一樣,在圖書館裡面高聲喧譁,吵的別人不得安寧,無心學習。朋友說那一整天腦子都被吵的翁翁的,學習效率低的要命。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應該有的共識吧,尤其是在圖書館這個地方,別人都在學習,卻有人在大聲講話,很破壞學習的氛圍的。
  • 你會告訴孩子童話故事是假的嗎?
    上周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是否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節目播出後,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家裡有個正處於喜歡聽童話故事年紀的孩子。記得有次我很認真地給孩子講后羿射日的故事時,家裡的老人忽然在旁邊對孩子說,這個故事是瞎編的。有點掃興,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故事確實是假的,但是我們真的有必要說出來嗎?孩子是否有辨別事實的能力?
  • 安全教育只告訴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在敷衍
    現在頻頻報導的兒童遭遇性侵的新聞事件,已經證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至關重要。然而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說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卻只是點到為止。在這個時代,這些遠遠不止。那麼小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壞人、什麼是陌生人。有些家長可能會這樣告訴孩子:「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自己的親人之外都是陌生人。」
  • 如何教導特殊兒童大聲說話
    Sara發現晨晨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聲音特別的小,因為聲音很小,導致我們聽不清楚晨晨在說什麼,有時候也會因為聲音小導致我們誤解了晨晨的意思!但是我們和他說聽不清,大聲一點的時候,晨晨並不能理解什麼意思,說話的聲音還是很小!Sara覺得有必要幫助晨晨理解什麼是大聲,並想讓晨晨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方法分享給大家!
  • 年輕人,請大聲對這個世界說話
    我們理應讓年輕人多表達、多說話,世界要多聽年輕人的意見。一位傳媒界的老爺子當場表示反對,他認為網絡時代沒有帶來什麼好東西,認為年輕人不是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糟了,他說網絡上如今的矛盾、對立、衝突越來越多,隨便什麼人都能發表自己的言論,這個非常不好。
  • 孩子睡覺全家都不能說話?你以為在創造睡眠環境,實則在害孩子
    婷婷生怕大家大聲聊天吵到孩子睡覺,就一直在提醒我們不要大聲說話。&34;閨蜜婷婷不止一次的提醒我們。&34;李可抱歉地說道。&34;婷婷看著大家都不怎麼聊天了,建議道。&34;李可像解脫了一般,馬上站起來出門。&34;李可出門後馬上問道。
  • 不敢大聲講話的孩子獲獎啦!把這個心理處方送給你
    昨天晚上,一個孩子告訴我說:這次的演講比賽得了第三名,要謝謝我!這個孩子之前因為膽小、不敢大聲說話來我這裡上過心理輔導課。 還記得她上次臨走時,我給她開的一個心靈處方,讓她每天大聲讀5--10遍,這樣膽子就會越來越大。她媽媽後來跟我發微信說:孩子天天在家就讀您給她的心靈處方,現在收穫很大,朋友也多了,性格也開朗了不少,還準備報名參加演講比賽呢!
  • 我想大聲告訴你,我喜歡你!
    每天心心念念的一個人,近在咫尺卻不能上前擁抱,想要關心,終究還是缺要一種身份,對於很多人來講,暗戀的我們都缺少一份勇氣,害怕拒絕,害怕失去心裡的想念。這兩天總會有朋友留言問說:我很喜歡一個人,卻不能確定他是不是喜歡我,我很想去表白,但是害怕對方沒有這個意思,讓彼此之間還算不錯的關係變得尷尬。明明控制不住自己的內心,卻還是要假裝不在意。
  • 背誦全文,到底大聲朗讀好還是默讀好?
    但很多人也頭疼,到底是心裡默讀記得快還是大聲朗讀記得快?特別是在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清楚朗讀和默讀到底哪種方式更適合孩子。對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不如總結一下各自的好處再做比較。一. 朗讀的好處:1.有利於開發右腦。朗讀的時候能聽見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形象思維的培養。
  • 寢室VS圖書館,你更喜歡在哪學習?
    到底能不能在寢室裡學習呢?寢室裡也很安靜,室友都自己刷劇或者看書,互不影響,偶爾有人說話,也權當中途休息,放鬆一下。答案是:如果你自制力極強,且宿舍通常只有你一個人,那麼對你而言別說宿舍,到哪都能學,不是嗎?如果你的自制力不強,總是會情不自禁的困、想躺躺、摸摸這看看那……;那麼在寢室裡,大好的學習時光就這樣浪費了,不是嗎?
  • 為什麼要告訴孩子,小紅帽故事裡的大灰狼其實沒那麼壞
    這會讓你很難停下來思考你對孩子們做了什麼或說什麼。你有多少次說過或聽到別人說這樣的話:「阿傑,別打你妹妹,那樣很壞」。我肯定很熟悉。我聽了很多,甚至自己也說過。但我們到底在說什麼?很明顯,阿傑打他妹妹是不好的,但是告訴他他「壞」可能太過分了。
  • 為什麼你不敢大聲說話?
    再者說,你現在的身份,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不要讓消極的心態、錯誤的方式繼續延續下去。 第二、人事分離。 當你在面臨否定的時候,比如說發言的觀點不被大家肯定,提出的建議沒有被採納,這時候你不要先懷疑自己,也不要因此覺得尷尬。 你要明白,他們否定的只是想法,而不是你這個人。
  • 從專業語言學角度,告訴你孩子開口說話的秘密
    哪怕是第一次見到的事物,孩子們也總能判斷出哪些是食物,哪些不能吃。晚上,燒麥指著巧克力盒子上的圖案自言自語很久,最後終於說「開,開」。「你想打開看一看對嗎?」「看看。」「好的,我們只看看。」我打開了巧克力盒子,她忍不住拿起一塊。「這個是爸爸媽媽的,燒麥只能看看。」我提醒她。她猶豫著把手裡的巧克力塞到爸爸嘴裡,「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