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南海古驛道!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如何「以道興村」?

2020-12-19 騰訊網

古驛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像活力奔騰的動脈,

源源不斷地將物資、文書和人員往來運輸。

這樣的古驛道,

在佛山南海也留下了蹤跡。

九江鎮沙咀社區內保存的石板路。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南海有三條明清時期的古驛道線路,

其中兩條為陸路、一條為水路。

如今,途經南海的

兩條明清陸路古驛道路線圖已被復原,

而古驛道遺存和沿線歷史文化資源存量也被查明。

更值得關注的是,

南線有某些段保有較完整的遺存,

具備活化的可能和價值。

而這些都載入了即將出版的

普查成果叢書《全粵村情》南海卷中。

崗頭市,由此進去就可以看到一段保存較為完好的古驛道石板路。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南海古驛道在明代已有記載,

其原型甚至可能形成於千年之前。

歷經歲月,

這些曾經的「大動脈」在南海的商貿發展、

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中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海古驛道遺蹟分布圖。插畫/李世鵬

古驛道及現存遺址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

如何「以道興村」?

通過「古驛道+旅遊」「古驛道+文化」「古驛道+體育」等多種方式,

構築「古驛道經濟帶」「古驛道文化帶」,

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是南海可以思考的方向。

柏山村崗頭市古驛道。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發現古驛道

歷史文獻在現實中對上了號

「我們查閱明清《南海縣誌》及《佛山忠義鄉志》《九江儒林鄉志》等資料,發現了古驛道的記載,又通過對自然村落的普查,實地走訪17個村居近30個自然村落,梳理了途經南海的南西兩條(陸路)明清古驛道走向,復原了路線圖,查明了古驛道遺存和沿線歷史文化資源存量。」《全粵村情》南海卷副主編、南海區地方志辦科長魏建科說,這是首次對古驛道進行普查,讓文獻中記載的古驛道在現實中對上了號。

南海區地方志辦工作人員與柏山村老人們一起丈量崗頭市現存古驛道石板路。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南海兩條陸路古驛道

線路可分為西線和南線

西線:

由峽石鋪(屬廣 州白雲區)入南海,經過橫江(今裡水金利橫崗)、山腳(今屬裡水和順社區)、 下墟(今屬獅山七甫社區)、街頭(今屬獅山官窯社區)等鋪至三水縣古灶 鋪。沿路經過湯村、金利、和順、瑤頭(以上裏水鎮)、官窯(屬獅山鎮)。此外還有官窯驛站,在現在官窯社區的驛 園。

南線:

由鄺村(大瀝奇槎的鄺邊)、石牌(今西樵山中有石牌村)、大坑(屬西樵鎮山根)、小洞(由沙咀向北至小洞)、沙坑(今九江下西社區太平村)等鋪,至新會縣坡亭鋪(今在鶴山,即海壽島對面)。沿路經過東秀、河東、鹽步、河西、奇槎(以上大瀝鎮)、疊北、疊南(以上桂城街道)、務莊(屬獅山鎮),中途經過禪城區,再到西樵、東碧、山根、顯崗、大同(以上西樵鎮)、沙咀、新龍、下西(以上九江鎮)。

南海作為典型的嶺南水鄉

還有一條水上古驛道——五鬥口水路

由廣州通過平洲水道至順德

設有五鬥口驛鋪

為什麼南海會有3條古驛道?魏建科認為,古驛道作為物資、文書和人員來往的「大動脈」,一般設置在需要這些信息和資源流動的地方,南海自秦朝設郡,商貿發達,對外交流頻繁,歷史上地位突出,「這次發現南海現存的古驛道基本上是三板石鋪就的,而不是一板石鋪就的,驛道比較寬,可容馬、轎行,也側面說明了這點。」

道串繁華

十裡長街十裡商

古驛道既是歷史上一個地區對外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又是當地歷史發展的重要縮影和文化脈絡的延續。

柏山村崗頭市古驛道。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這次我們發現的古驛道,非常綜合地體現了古驛道的這些功能。」魏建科介紹,在南海發現的古驛道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點,比如官窯、鹽步段,商貿發達,充分體現了交通帶動經濟發展;而西樵山下的一段文化名人輩出,體現了交通對文化傳播的作用;九江段古驛道則沿著池塘邊或河湧邊鋪就,與桑基魚塘景觀融為一體,呈現出漁耕文化特徵。

一條條古驛道

在歷史的煙雲中已漸漸隱去身影

它們曾對南海有何影響?

這得從「官窯」二字說起。相傳,「官窯」得名於五代十國時期南漢王在此處設辦陶窯。宋代到清代近千年間,官窯都處在南北交通要道,驛道的建設更促成官窯的繁榮。清代前,這裡是南粵文人學士北上京都考試水陸中轉站,是朝廷公文向西傳遞的必經之路,也是南北商貨轉運地,因此在明萬曆年間設有郵鋪、驛館,供來往郵遞文件之人及官宦和文人學士歇宿,下街道中有橫匾,題為「百粵通衢」,街名為「驛市」。

官窯街頭牌坊

據史料記載,在清代官窯鼎盛時有經營雜貨的店鋪300餘間、茶樓9間、織布廠5間、曬布場地8處。當時,官窯街呈一字形東西走向,坐落在沿河之南堤基上,稱之為「十裡長街」,為三板石鋪就,兩面為店鋪,圩內人口過萬。

官窯十裡長街

「官窯生菜會最早起源於鳳山古廟廟會,當時很多信眾或水路或陸路去參加廟會,其間官窯尤其熱鬧,後來生菜會的習俗就從官窯傳播出去了。」魏建科說。如今,聞名遐邇的官窯生菜會,每年都會吸引省內外大量賓客前來參加,正是「十裡長街十裡商,繁榮興旺不尋常,古窯遺址陶碗在,猶記當年南漢王」。

這樣的繁榮景象,在古驛道南線經過的西樵大同社區柏山村崗頭市也曾出現過。崗頭市至今保留著一段長約100米、寬2米的石板路,「崗頭市場漁翁醉」這句話,年過七旬的傅劍峰經常掛在嘴邊,他說:「這裡用的都是靚石板,有的長一丈、寬一尺,非常講究。曾經石板路兩旁商鋪林立,有茶居、飯店、藥房等,各地的人都來這裡『趁圩』,熙熙攘攘的景象一直持續到解放前,這裡也是『大同八景』之一。」

柏山裡牌坊。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如今在村內祠堂保存的一塊石碑上,仍然可以看到保來堂、德記店、愛和堂、保和堂、裕利店、榮盛店等名字,側面說明了這裡曾經商貿發達。

以道興村

探索構建古驛道經濟帶文化帶

在九江沙咀社區仁厚裡,一邊是魚塘,一邊是河湧,難以想像,中間窄窄的堤圍就是曾經的古驛道,至今還在使用。原來這裡也是三板路,但由於魚塘邊堤圍崩塌,中間有一段只剩下一塊一塊條石相接。這裡的石板路比較特別的是,有橫排的,有豎排的,根據地勢去鋪就。

九江鎮沙咀社區內保存的石板路。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曾經的官窯十裡長街,在今日可見的馬埠頭遺址中,歷史上經歷了兩次大崩基、兩次重修堤壩,如今這條高3米、長近1公裡的堤壩仍然牢固,守護著這方水土的百姓。

而從九江沙咀社區到探花橋再向南到下西社區太平村,這一段古驛道早已不見麻石板的蹤跡。「這個是古驛道南線的終點,從這裡再出去就是西江,西江對岸就是鶴山了。」家住沙咀社區的區偉洛老人說,10多年前古驛道還非常完好,小時候他經常在這段路上玩耍,騎單車、騎摩託車都能通行,但後來隨著村裡經濟發展,村民有了小汽車,為了村民出行方便,10多年前石板路就被水泥路覆蓋了,千年古驛道就這樣被埋在了現代化的公路下。

探花橋。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消失的無可挽救,而目前遺留的主要有獅山官窯社區馬埠頭遺址、大瀝鎮河東社區虎榜村三眼橋、大瀝鎮鹽步新城村「三河古道」碑、大瀝鎮河西社區溪頭村一眼橋、西樵鎮大同社區柏山村門樓和崗頭市石板路約100米、九江鎮沙咀社區仁厚裡石板路約100米、九江鎮下西社區翹南村探花橋等。「梳理清楚了古驛道線路和周邊遺存是第一步,為下一步活化打下了基礎。」魏建科說,如今南海的古驛道要全線修復幾無可能,只能局部復原。

如何盤活這些資源?

事實上,廣東省內一些地市已經摸索了一些經驗。

近年來,珠海、肇慶等地,

通過「古驛道+旅遊」「古驛道+文化」「古驛 道+體育」等多種方式,

對分布在境內的古驛道

以及沿線農村進行修復和活化工作,以道興村,

串聯和挖掘散落在古驛道沿線的文化和景觀資源,

促進鄉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下西社區太平村,是古驛道南海段的終點,不過古驛道已經消失,埋在水泥路下。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佛山也已行動起來,在今年初網上公示的一份《佛山市古驛道文化線路保護與利用專項規劃(公示稿)》中提到,佛山共形成11條古驛道文化線路,將按照不同特色打造11個文化主題,推動古驛道線路沿線特色鎮村的建設。

魏建科說:現存的南海古驛道中,柏山村崗頭市這一段是比較完整的,比較具備活化的潛力。

柏山村崗頭市古驛道。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認識古驛道的價值,是活化的基礎。大同社區人傑地靈,從古代至今名人不勝枚舉,有清朝廣東最高官、一代軍機大臣戴鴻慈,有設計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的雕塑大家傅天仇,有遠赴越南、日本做遠航貿易的「東京客」傅振祥,還有嶺南畫派著名畫家傅日東……儘管歲月流轉,但這些人物仍然在老一輩中口耳相傳至今。

魏建科說:「如果鄉村振興中,能恢復部分古驛道,並結合當地歷史文化進行特色活化,就會讓鄉村文化振興更立體、更有品味。」

整理:文明南海微信編輯小組

文: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通訊員 熊奏凱

圖:珠江時報記者 李華

部分圖片來自佛山電視臺、視覺佛山

1、2019「南海好人」公示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嗎?

4、18歲小夥在公交車上「不省人事」,司機這個舉動,暖心!

相關焦點

  •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河源·大湖站)相關工作有序推進
    9月24日,河源市副市長龐啟彪一行在連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歐陽贊鋒,副縣長謝石庭的陪同下,分別到大湖鎮何新屋、粵贛古驛道連平(忠信地區)段重點線路關爺埂等地,就賽事場地建設、周邊環境衛生整治等進行調研,實地了解連平縣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大湖站)前期籌備工作和施工進度,並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
  • 探尋鄉村振興的「江津密碼」
    農民更富 鄉村變美:探尋鄉村振興的「江津密碼」 農村穩方能天下安,農業興方能基礎牢,農民富方能國家盛。鄉村振興的「脈動」有力量,農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2019年,江津區緊緊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業經營體制,進一步提高了農業效益,「三農」工作成績令人矚目:保供增收目標全面實現、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步入正軌、新農村「美麗指數」大幅提高。
  • 陳文勝:在決勝全面小康中推進鄉村振興
    我們一直致力於湖南「三農」研究,以對縣域的調研為基礎,持續多年跟蹤觀察全省鄉村發展狀況,在2018年以前每年出版發布《湖南城鄉一體化發展報告》藍皮書,自2018年開始出版發布《湖南鄉村振興報告》藍皮書。今年出版的藍皮書《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19-2020)》,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負責組織,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支撐機構,共同合作研究完成。
  • 「古道經濟」富美鄉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廣東通過對古驛道的修復與利用,以古驛道豐富的歷史古蹟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串聯豐富的生態資源,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普及生態旅遊觀念,不僅改善了沿線農村人居環境,讓遊客充分領略到嶺南特色的華夏文明之美,還推進了當地生態產業創新發展 作為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廣東遺存南粵古驛道本體233條,長710.44公裡,貫穿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103個區縣,並串聯1200個人文及自然發展節點
  • 南平市第三季度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潭召開
    ,傳達了省政府領導到我市調研鄉村振興工作指示和市委對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的有關要求,部署安排年度鄉村振興「串點連線成片」等重點工作。▲第三季度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推進會現場市直有關單位領導,各縣(市、區)分管鄉村振興工作領導、農業農村局局長,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黨委書記,部分駐村幹部、村黨支部書記等70餘人參加會議。
  • 「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該如何寫?
    因而,汕頭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進新一輪城市化進程的著力點,計劃推進以人為本的城市化,走出具有汕頭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去年以來,汕頭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行動,汕頭市委更是給每個示範村補貼500萬元,以此充分調動起基層農村積極性。  汕頭應如何進一步落實新發展理念,謀劃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近日,汕頭市政協專題調研小組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獻策。
  • 豐順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召開
    近日,豐順縣委書記曾永祥,縣長廖茂忠率隊到潘田鎮、黃金鎮調研鄉村振興和美麗宜居鄉村連線連片建設工作,並在黃金鎮召開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曾永祥、廖茂忠強調,要按照中央和省、市有關部署要求,聞雞起舞,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加快推進豐順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奮戰100天,確保高質量完成今年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要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分類調整優化,留足政策過渡期。如何推動減貧戰略轉型?怎樣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
  • 澄邁「九管齊下」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推廣種植優勢作物1.16萬畝,打造蝶戀谷茶油、洪安蜜柚、福山荔枝等3座共享農莊澄邁「九管齊下」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金江2月22日電 (記者陳卓斌 通訊員李健)大年初六這天,澄邁縣加樂鎮加樂村一大早便迎來了70餘名遊客,大夥在村裡磨豆腐、做餈粑,玩得不亦樂乎。
  • 全區年中工作會議暨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推進大會強調
    、鄉村振興推進大會在南寧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上半年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研究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工作,動員全區上下堅定信心、苦幹實幹,聚焦重點、攻堅克難,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不斷開創富民興桂事業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和自治區成立60周年。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進入2021年,我們繼續推出第四季節目,本季節目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鄉村建設」為主題邀請河南、湖北、廣西等省(區)司法廳(局)長參加訪談。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他分享的題目是:《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接受採訪主持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提綱挈領,推進鄉村振興有序開展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靜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是我國今後三農工作的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是農村地區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的綱領,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具有重大意義
  • 東莞橋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工作
    今日(4月29日),記者從東莞市橋頭鎮召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座談會了解到,橋頭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總要求,以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為重點,與廣東省、東莞市鄉村振興規劃相銜接,依據《中共橋頭鎮委橋頭鎮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立足橋頭物資資源優勢
  • 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白沙社區:以鄉村振興促城鄉融合
    近年來,素有「藤藝之鄉」美譽的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白沙社區立足文化資源優勢,堅持以文化建設為抓手,從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出發,將文化融入到村居環境和村民生活中,激發鄉村活力,統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鄉風文明建設之路,成為南海區城鄉融合發展的示範點之一。
  • 小草莓撬動南海新區鄉村產業大振興
    齊魯網威海5月30日訊(記者 李志鵬 肖夢凡 通訊員 王曉根)初夏的南海新區,草木葳蕤,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正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迸發。5月28日下午,威海南海新區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露天基地相間,片片的銀白色連著綠色,生機盎然。
  • 小金縣「三堅持」推進鄉村振興
    修訂完善鄉村振興「1+7+2+2」規劃體系,即:「1」個縣域鄉村振興規劃,「7」個縣域專項規劃,「2」個重點鎮(沃日鎮、兩河口鎮)鄉村振興規劃,「2」個重點村(達維夾金村、日爾四大安村)鄉村振興規劃。堅持示範引領。
  • 以鄉村規劃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以鄉村規劃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墊江縣普順鎮紅巖村屬縣級扶貧重點村,2018年縣委、縣政府選派了駐村工作隊到該村,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隊在謀劃脫貧攻堅思路上,不僅是摘掉貧困村帽子,還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鄉村振興要為脫貧攻堅提供支撐保障,以脫貧攻堅補齊鄉村短板。同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堅決防止盲目冒進,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
  •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破題
    原標題: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破題 雲縣是2017年擬脫貧摘帽縣之一,通過決戰脫貧攻堅, 59個村3個鄉鎮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43%,農村發展的最大短板基本補齊,但整個縣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然較弱,農業產業化發展仍然滯後,鄉村治理仍然面臨不少問題。於是,摘帽之後,靠什麼來鞏固脫貧成效?靠什麼來推動「三農」工作?靠什麼來凝聚幹部群眾精氣神?
  • 鄂溫克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日前我旗召開旗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聽取全旗「五大振興」工作開展情況,今天起鄂溫克新聞將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方面進行一一解讀,今天我們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內容為大家進行解讀。
  • 北流鎮推進全域鄉村振興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跨省通辦近日,北流市北流鎮以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目標,掀起鄉村振興建設熱潮,攻堅奮戰加快推進示範點示範帶建設,通過示範帶動、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紮實推進「三清三拆」工作和鄉村風貌提升,力爭春節前實現鄉村面貌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