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明知驪山山洪頻發,為何仍執意建陵於此?答案揭曉

2020-12-23 騰訊網

說起中國古代皇帝的陵墓,最為神秘的皇陵是哪位皇帝的呢?想必很多讀者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秦始皇。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在陝西西安的驪山腳下,留下一座神秘而又讓人無比震撼的皇陵。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驪山,它是秦嶺的一個支脈,驪山海拔雖然不高大概1000多米,但是驪山是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功中隆起形成的斷塊山,「華山和廬山都屬於斷塊山」。

這種斷塊山最大的特點就是山峰陡峭,溝壑很多,驪山上有很多南北走向的山谷,每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都會爆發山洪,在驪山的北面形成一塊塊衝擊扇,而秦始皇皇陵就建在其中的一個衝擊扇上面。

在秦始皇皇陵修有一道長有3500米的防洪大堤,這條大壩不僅起到抵擋山洪的作用,還有疏導洪水的作用。

驪山經常爆發山洪,規模如此巨大的陵墓,那秦始皇為何不惜動用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仍要把陵墓墓址選在驪山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幾種傳言和說法:

第一種就是秦始皇為了實現長生不老,史料記載秦始皇非常迷戀長生之術,為了能夠永久的統治萬民,秦始皇不斷派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

傳言說驪山的每一道峰脊都像一個花瓣,整座山看起來像一朵蓮花,這種形狀的山很是聚氣,如果把人埋在這種地方死者可以吸收天地之氣,最後成為神仙。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趣,但是經不起推敲,太迷信了。

第二種說法比較讓人信服,有人在《水經注》裡找到了另外一種解釋,水經注中記載了這麼一句話:「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這句話意思是說秦始皇大興厚葬之風,在驪山為自己修陵,因為驪山北面有很多黃金,那面有很多美玉,秦始皇想把山上的黃金和美玉據為己有,所以想把自己葬在驪山。

這種說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說法也遭到了質疑,經過人們的探測驪山中的黃金和美玉其實是微不足道的。

第三種說法是現代的考古專家推斷說,秦始皇皇陵選址驪山,應該跟當時的喪葬禮制有關。

在古代長輩與晚輩之間有著嚴格的宗法禮數,即便死後陵墓所處的位置也有尊卑之分,秦始皇雖然統一天下,獨攬大權但是他在長輩面前也得退居後位。

在《禮記》和《爾雅》等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南向,北向,西方為上。」東漢王充在《論衡》中也有記載:「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這西記載都說明了,長輩埋在靠西的地方,而晚輩們都埋在靠東的地方。

經過考證秦始皇皇陵符合「後輩居東」的禮制。

有專家認為秦始皇皇陵不僅與「後輩居東」的禮制有關,還受到了「依山造陵」這種觀念的影響。

秦始皇皇陵背靠驪山,面向渭水。山勢起伏層巒疊嶂的驪山就想一個巨大屏風立在皇陵的後面,是一出一位理想的墓地。這種說法也不是最終的定論,但是這個觀點最科學最嚴謹的說法了。

有關秦始皇皇陵的建造之謎還有很多,但是由於陵園現在還沒有被發掘,從葬區也還在探究當中,是以很多疑問依然還是未解之謎。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是怎麼被發現的?
    人們對秦始皇陵最早的關注,是在司馬遷寫的《史記》當中。他是這樣記載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而守護皇陵這件事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秦始皇陵的浩瀚程度看一些數據也能看出,這麼大皇陵工程沒有守護陵墓的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說到秦始皇陵相信我們是沒有不知道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帝王陵墓之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說是陵墓,倒不如說是一座豪華版的地下宮殿。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石榴樹多高,你就全明白了
    素有「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秦始皇35年開始修建從南到北長達700多公裡的秦直道,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但最為神秘的還是秦始皇陵。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至今無人敢挖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陵墓是最為人矚目的。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據《史記》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按照記載,秦始皇陵動用了七十多萬人,通過河水運送石頭,把河流都堵住不流動了,可見工程之浩大。僅僅是陪葬坑的兵馬俑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可以想像,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宮該是如何壯美瑰麗。秦始皇陵主要分為地宮、內城、外城及外城以外四個區域,地宮毫無疑問是最核心的部分。
  • 去西安旅行,一定要去秦始皇陵兵馬俑轉轉哦!
    西安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北邊是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西安古稱長安,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居中國古都之首,也被賦予最早的東方世界之都;西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去西安旅遊的朋友們,有一個景點,小編強烈推薦大家去轉轉,那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
  • 秦始皇陵至今不挖,是何緣由?看完衛星雲圖後,就能明白了
    人生命只有短暫的數十年,秦始皇在生前一直都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但是最終還是抵不過歲月蹉跎,與世長辭。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皇帝為稱的帝王,歸天后連埋葬之地都很神秘,一直到我們的考古學家們在驪山發現了這個神秘又宏偉的秦始皇陵地宮。
  • 秦始皇陵發現倒三角金字塔建築,為何至今不敢挖?德專家給出答案
    據悉,秦始皇陵曾經發現倒三角金字塔建築物,但人們從不敢動手開挖,究竟因為什麼?德國專家給出了答案 一、橫掃天下,留下謎題 秦始皇少年繼位,在剪除嫪毐勢力,罷免呂不韋後,方才獲得秦國的軍政大權。秦始皇任用李斯,王翦,蒙恬等人,大力發展國內政治,經濟,軍事。
  • 秦始皇陵到底埋了多少水銀?只看陵上山頂長的樹,你就知道
    秦始皇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無論秦始皇生前做過什麼事情,就看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也足以看出秦始皇有多麼的雄霸略了。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的陵墓了,秦始皇的陵墓是中國古代帝陵中規模最宏大的,而且也是世界上面積和體積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面積之大相當於78個故宮。從始皇13歲登基開始,陵墓開始修建,歷經39年才最終完工。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麼複雜?到現在都不能打開,源於四個條件的制約
    修建好的秦始皇陵坐落在如今的陝西西安市東郊臨潼區的驪山腳下,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精華全在地下。陵墓南靠驪山,北依渭河,西邊是灞河,東邊也有一條小河,東、西、北三面有水環繞,南邊有驪山做靠山,真正達到了秦始皇所希望的「依山環水」的地理特徵,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可見,秦始皇當初給陵墓選址時費了不少心思。
  •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還未挖掘?專家:看完衛星雲圖,就都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被譽為「千古一帝」。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神秘的想像與傳說,其中最為人矚目的,恐怕要屬他那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的秦始皇陵了。
  • 它是中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有巨大的規模,它就是秦始皇陵
    西安的歷史悠久,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境內有很多的歷史古蹟,展現了西安的歷史,西安的旅遊資源是很豐富的,所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每年都會吸引很多的遊客前來參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西安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墓之首。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鹹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區內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秦始皇陵周邊還有其他的景觀,是非常的讓人震撼的,這個地方大門上的圖案雕刻的非常的逼真,地宮內的燈光也是非常的柔和的,不會覺得很刺眼。
  • 秦始皇陵有沒有被盜?看盜墓者的傳說
    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水銀除了具有保護屍體、祈求長生的作用,更為直接的用意當在於防止陵寢的被盜。盜墓現象在我國由來已久,歷史文獻中也可以看到盜墓行為的累累遺蹟。另外,他們對墓葬的方式等風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這無疑是對我國古代物質文化遺存的嚴重損害!人們不得不對秦始皇陵是否被盜而產生了深深地憂慮,而歷史上的記載,更讓人們對此產生了恐懼的心理。秦始皇陵的收尾工程尚在進行之際,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關東各地紛紛響應。由周文率領的一支浩浩蕩蕩的起義軍不久便打到戲水附近,距陵園不足10裡。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多少水銀?看看周圍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草茫茫-懲厚葬也》秦始皇,也稱始皇帝,是第一個統一了六國的稱帝的人,在秦始皇整個傳奇的一生裡,造就了多個歷史有待考證,日本的第一任天皇是不是秦始皇派去尋長生不老藥的徐福?秦始皇是否拿到了長生不老藥?兵馬俑為什麼在當時那個時代就能栩栩如生?還有就是對秦始皇陵的好奇。
  • 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究竟是什麼樣子?經推斷,上大下小,更像個鬥
    秦始皇死後就埋葬在這裡,稱秦始皇陵。 據記載,先後參加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達七十多萬人。僅在秦始皇陵園發現的修陵人墓地,就有近萬平方米。墓坑內,沒有棺 ,也沒有陪葬品,人骨雜亂地堆積在一起。可以說,秦始皇陵是全國各地工匠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同時也是封建統治者壓榨人民的罪證。
  • 秦始皇的陵墓中,當真有100噸水銀?周圍的石榴樹可以揭曉答案
    今天的人類擁有各種頂尖的科學技術,然而在發掘秦始皇陵的時候,依然是困難重重。對於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珍寶,考古研究的過程絕對不能魯莽行事。稍微疏忽一下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不光是歷史文物會遭受損失,就連考古人員的生命也極有可能受到威脅。秦始皇作為古代中國第一位皇帝,他統一全國功垂千古,其墓穴的檔次絕不能低了。
  • 秦始皇陵的十六個驚天秘密?
    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採樣。經過反覆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
  • 秦始皇死後,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幾十萬工匠都去了哪裡了?
    世人都傳說秦始皇陵佔地廣闊,內含乾坤,自有一番小天地。我們現在看不到其真實的情況,卻能從出土的兵馬俑想像秦始皇陵的雄偉和壯觀。 秦始皇陵從秦王嬴政當上秦王的那一年開始修,也就是公元前246年,一直修到了前208,也就是胡亥登基的第二年,其中耗費人力七十多萬,那麼這些人最後都去哪了?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埋了多少水銀?考古學家:看看山頂上的石榴樹
    專家們也研究出秦始皇陵的墓葬裡有大量的水銀,墓穴裡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沒人知道秦始皇陵裡到底有多少水銀呢?看一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公元246年,秦始皇命人建造了雄偉壯觀的兵馬俑,把它安放在自己的陵墓周圍,目的是讓千軍萬馬在死後仍能為他驅使。整座秦始皇陵建了整整39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設計最完美的一座陵墓。
  • 秦始皇陵到現在為啥一直沒挖?看到它的位置圖:還真是不敢啊!
    秦始皇陵到現在為啥一直沒挖?看到它的位置圖:還真是不敢啊!眾所周知,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真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都喜歡上了外出遊玩,而且在我們國內比較受遊客喜歡的景區景點也是非常多。
  • 秦始皇陵巨大的封土下藏著九層金字塔,供秦始皇靈魂出遊
    封土是每座陵墓都必須有的,但像秦始皇陵這般大體量的封土堆世界上絕無僅有。從高空俯視秦始皇陵封土,可以清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還要大。秦始皇陵這座封土下到底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