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麼複雜?到現在都不能打開,源於四個條件的制約

2020-12-19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遙想當年,秦始皇(公元前259年——210年)指揮威武霸氣的秦軍,用9年時間統一江山後,認為自己功高蓋世,應該給後人留下一些耀眼的東西,好讓自己與歷史長存。於是,在生命的最後10多年,秦始皇並沒有閒著,他又開始大興土木,萬裡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秦直道、靈渠等建築,都是他的野心勃勃的實物見證,每一項工程都是空前絕後的偉大藝術。

秦始皇在地上的生活有何等豪華,他在地下的生活就有多麼奢侈。因為在秦始皇看來,人死後要去另一個世界,作為死後居住的場所——陵墓,必須建造得高大上,方可安放自己的宏願。

所以,從公元前247年開始,也就是秦始皇在13歲剛加冕秦王時,他就謀劃著給自己建造一座恢宏大氣、富麗堂皇的陵墓。

陵、墓、墳、冢都是下葬逝者遺體的建築,下葬平民的稱作墳,下葬有一定名望和身份之人的稱作墓,冢用來埋葬諸侯將相等身份地位較高的人,或者埋葬他們的遺物,陵則是專門用來埋葬帝王,為了彰顯帝王的身份,所以建造得非常氣派。

秦始皇陵的總設計師是宰相李斯,少府令章邯作為監工,他們從全國各地徵集來近80萬勞工,耗時39年,直到公元前208年才竣工。

實際上,這項工程太龐大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駕崩時,陵墓還沒有完全修好,他的兒子胡亥又接著修建1年多,總算給父皇建好了安身之地。

修建好的秦始皇陵坐落在如今的陝西西安市東郊臨潼區的驪山腳下,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精華全在地下。陵墓南靠驪山,北依渭河,西邊是灞河,東邊也有一條小河,東、西、北三面有水環繞,南邊有驪山做靠山,真正達到了秦始皇所希望的「依山環水」的地理特徵,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可見,秦始皇當初給陵墓選址時費了不少心思。

從全球範圍來看,秦始皇陵被譽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完美體現。

據考古學家推算,秦始皇陵佔地總面積達到56.3平方公裡,現代標準足球場的面積不過是7140平方米,為0.007平方公裡,換算下來,7800多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才抵得上一個秦始皇陵的總面積,絕對是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體量。

當然,秦始皇陵的中心位置——地宮,也就是放置棺槨與陪葬物的地方,面積遠遠沒有這麼大,但也不小。考古發現,地宮面積大約為18萬平方米,也有25個足球場那麼大。

地下部分除過地宮之外,還有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據說,秦始皇給自己建造陵墓,模仿了都城鹹陽的建築布局,他雖然去世了,卻在地下享受著都城的生活。

秦始皇陵的地下部分建好後,在上面覆蓋了一層厚厚的封土,經過日積月累,如今的封土層高度達到了80多米,足足有30層樓那麼高,看起來十分壯觀,遠遠看去,分明是一座山。

這座山曾經吸引了歷朝歷代許多人對其虎視眈眈,想把它挖開實現發財夢,但由於受技術上的限制,歷經2000多年,秦始皇陵的主體部分依然完好無損。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裡邊的陪葬品,於1974年3月被初次發現,僅僅發現這些陪葬品就震驚了全世界,很快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吸引了不計其數的國內外遊客前來瞻仰。

想像一下,如果把秦始皇陵全部打開,裡邊的寶貝肯定更震撼,更讓人不可思議。

但是,即使到了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人們面對秦始皇陵也是一籌莫展,只能繼續等待下去。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麼複雜,為何遲遲不能打開?可以說,受到了四方面因素的制約,分別是:技術、財力、人才、政策

第一,技術能力達不到。

司馬遷《史記》裡談到秦始皇陵中的布局時,寫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為了達到「永生」的目的,以及防止他人盜墓,秦始皇用大量水銀在墓室裡製造了江河湖海的景象,並且設計了許多機關。

墓室是一個封閉空間,經過數千年時光,墓室內的物質跟氧氣發生了反應,把裡邊的氧氣消耗殆盡,讓墓室內變成為一個無氧空間。並且,水銀有毒性,容易揮發成水銀蒸汽,瀰漫在墓室內。

所以,秦始皇陵的墓室裡不但無氧,並且有毒,任何人都難以接近。

更重要的是,在無氧空間內存放數千年的文物,如果出土來到地上,立馬會發生氧化,瞬間灰飛煙滅,變成一堆廢物。

怎樣防止文物瞬間氧化,是全球考古學界到目前還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雖然現在考古界用上了比較先進的「抗氧化技術」,可以較好地保護一些體積不大的文物,但是,秦始皇陵裡邊的文物不僅數量很多而且體積龐大,怎樣保護這些國寶級文物,讓它們萬無一失?這個問題到目前還沒有解決,所以不宜開挖。

況且,陵墓裡邊最深處達到了100米,而現在絕大部分地鐵軌道的深度不過在10——30米之間。要開掘秦始皇陵,挖到100米深,勢必要掏空地下許多地方,若設計不合理,操作不得當,很容易發生坍塌。如何防止塌塌也是一大難題。

第二,開挖秦始皇陵要耗費難以估量的資金,財力不允許。

秦始皇陵的封土層如同一座80米高的小山,要開挖必須移走這座小山,有人把封土層看作圓錐體,大概計算了一下,足足有16億立方米的土,僅僅挖掉這些土並把它運走,讓許多臺挖掘機、推土機、運輸車日夜不停地工作,大約需要1000億元支付費用。

在正式開挖前,為了防止雨淋日曬,需要搭建一個面積為56.3平方公裡的保護頂棚,長度和寬度分別是7公裡和8公裡多一點,跟秦始皇陵佔地總面積的大小相當。

如果以「蘇通斜拉大橋」上邊的保護頂棚為例,可以計算出所需費用。

蘇通斜拉大橋長度為32.4公裡,寬度為35米,等於0.035公裡,總投資為64.5億元,其中,搭建保護頂棚的費用為整座橋建造費的三分之一,為21.5億元。

可以算一筆帳,32.4x0.035=1.134,56.3÷1.134≈49.65,49.65x21.5≈1067,也就是說,光是搭建秦始皇陵的保護頂棚,就需要1067億元,同樣是一個天文數字。

當然,還有挖走陵墓裡邊土層的費用,建造水銀隔絕層的費用,支付數以千計的考古工作人員的工資,所有這些費用加起來,簡直是無底洞,以目前的財力很難實現。

況且,考古工作是一項十分艱辛而漫長的工作,秦始皇陵的面積非常龐大,要開挖除過要投入大量資金之外,考古的時間成本,也消耗不起。

有人參照「秦公一號大墓」和「兵馬俑一號坑」的考古時間,大概計算了一下,要完成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至少需要消耗160年。

一個人從25歲開始參加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到他去世,甚至他的兒子接著幹到去世,兩代人齊心協力也未必能完成這項工作。

第三,考古人才的儲備不夠。

考古人員需要常年在荒郊野外進行工作,並且,這項工作稍顯枯燥乏味,隨著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高速發展,很少有人再學習考古專業,導致目前的考古人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

今年7月,湖南高考女孩鍾芳蓉獲得了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自小喜歡歷史和文物的她,在填寫志願時,她毫不猶豫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

她這個決定招來了周圍人的非議,人們認為她有這麼好的資質,報考考古專業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

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考古工作者不但工作環境艱苦,而且工資不高,一個女孩子家為啥要那麼任性呢?

可見,當今社會很現實,人們在擇業時也很現實,學子們擠破頭湧向熱門專業,而一些冷門專業越來越冷,導致人才儲備越來越少,最終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第四,上層沒有表態。

20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主持發掘了「明定陵」,明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絲織品佔了一半以上。由於受當時落後的考古技術和保存方法的制約,導致大量文物出土後發生了嚴重的碳化現象,最終無法修復,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經歷這次教訓,上級領導作出批示:今後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50年不變,100年不動搖。

正是這個批示保護了許多陵墓沒有被隨意挖掘開來,讓古人的智慧結晶依然完好地安放在地下。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到底埋了多少水銀?只看陵上山頂長的樹,你就知道
    秦始皇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無論秦始皇生前做過什麼事情,就看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也足以看出秦始皇有多麼的雄霸略了。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的陵墓了,秦始皇的陵墓是中國古代帝陵中規模最宏大的,而且也是世界上面積和體積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面積之大相當於78個故宮。從始皇13歲登基開始,陵墓開始修建,歷經39年才最終完工。
  • 秦始皇陵為何不能挖掘?德國專家:可能有機器運轉了2000多年
    前者很顯然失敗了,他在出巡的路上暴斃,死後被送入了花了39年時間,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所建成的陵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秦始皇陵。雖然秦始皇陵只被挖掘出冰山一角,但也讓每個有緣親眼目睹的參觀者發出情不自禁地感嘆。人們甚至無法想像,如果整個秦始皇陵露出真容,那將是多麼壯觀宏偉的景象啊!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多少水銀?看看周圍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陵有大量水銀,裡面到底有多少水銀就無從得知了,但是看看皇陵地址周圍生長的石榴樹,馬上就能明白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最先完成了中國板塊的初步雛形,把中國推向了大統一時代,表現出了超前的前瞻性,甚至有人提出秦始皇是否是穿越回去的時空旅行者,窺其一生,有褒有貶,縱然秦始皇的個人實力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王者,但是還是有自己的「意難忘」,就是長生不老。
  • 秦始皇陵內到底有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你就知道了
    騏驥一越,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凡成大事的人都有遠大的志向,最終在自己的堅持努力和一步步籌謀之下獲得成功。說到成功,古今華夏不得不提統一中國的始皇帝——秦始皇嬴政。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埋了多少水銀?考古學家:看看山頂上的石榴樹
    專家們也研究出秦始皇陵的墓葬裡有大量的水銀,墓穴裡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沒人知道秦始皇陵裡到底有多少水銀呢?看一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公元246年,秦始皇命人建造了雄偉壯觀的兵馬俑,把它安放在自己的陵墓周圍,目的是讓千軍萬馬在死後仍能為他驅使。整座秦始皇陵建了整整39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設計最完美的一座陵墓。
  • 秦始皇陵巨大的封土下藏著九層金字塔,供秦始皇靈魂出遊
    封土是每座陵墓都必須有的,但像秦始皇陵這般大體量的封土堆世界上絕無僅有。從高空俯視秦始皇陵封土,可以清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還要大。秦始皇陵這座封土下到底有什麼呢?
  • 秦始皇陵裡到底有什麼?水銀35米,怎麼才能做到呢?
    可惜的是,由於現代技術上的落後,再加上不確定因素居多,除驪山墓附近兵馬俑陪葬墓群被開啟之外,真正的秦始皇陵本體內部迄今為止依舊不能讓人一飽眼福。直到如今,人們對秦始皇陵內部的結構及陪葬品的好奇心依舊未減,同時對此也萌發出來了更多的疑問。
  • 秦始皇陵有沒有被盜?看盜墓者的傳說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水銀除了具有保護屍體、祈求長生的作用,更為直接的用意當在於防止陵寢的被盜。盜墓現象在我國由來已久,歷史文獻中也可以看到盜墓行為的累累遺蹟。
  • 秦始皇陵在什麼條件下才會被考古挖掘?答: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各種各樣的宮殿,各種各樣的珍奇異寶,以及大量的陪葬坑和墓葬,都在秦始皇陵裡面。如果能夠挖掘秦始皇陵,那將具劃時代的意義,將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近距離的觸碰華夏文明的第1個封建王朝,與此同時對於之前尤其是秦朝的部分史書以及史料記載,可以做一個校正。能夠讓我們更近距離的了解歷史,窺探歷史。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至今無人敢挖
    《博物志》中也記載到:「運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按照記載,秦始皇陵動用了七十多萬人,通過河水運送石頭,把河流都堵住不流動了,可見工程之浩大。僅僅是陪葬坑的兵馬俑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可以想像,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宮該是如何壯美瑰麗。
  • 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銀河,經過2200多年水銀還會流動嗎?
    秦始皇陵內部的異象至於秦始皇陵內部到底有什麼樣的保護,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做了很詳細而生動地描述: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直白地說,這樣布置以後,整個陵墓內部,就像一個有著星辰大海的小世界,只不過這是一個到處充斥著水銀、死氣沉沉的世界而已,裡面任何的生命跡象,都逃不過水銀的毒殺。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沒有水銀?雖說司馬遷說裡面有水銀,畢竟也是後來記載的。
  • 秦始皇陵是怎麼被發現的?
    兩千年來,秦始皇陵並沒有被盜,至少現在已經是被證實的了。這說明大部分人對司馬遷《史記》上的記錄是有所懷疑的。事實上用現在的描述來說,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約5公裡,距西安市城區約37公裡,南倚驪山,北臨渭水。這是和史記的記錄是吻合的,秦始皇陵就是在驪山腳下。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2000多年來,為何之前的人沒有現在人更重視秦始皇陵呢?
  • 秦始皇陵中到底藏有多少水銀?專家:周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
    《史記》當中說,秦始皇陵裡面暗藏著殺機,暗弩是其中之一,如果劇集演繹一般,只要誰進去了,就會變成"箭靶子"。當然,這個機關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現在是不是還有用,這個還不得而知,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水銀!是的,秦始皇陵中其中一個機關是水銀。現代人都知道,水銀沒有什麼味道,而且含有劇毒,稍有不慎小命就會丟了。
  • 秦始皇陵十大未解之謎
    七、秦陵地宮設三重防盜門地球人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宮中設有防盜機關。但要問有哪些防盜機關,偏偏沒人能說清楚。相傳秦始皇陵地宮的周邊填了一層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這沙海就是秦陵地宮的第一道防線,使盜墓者無法透過挖洞進入墓室。如果說沙海只是一種傳說,那麼暗弩則有明確的記載。
  • 他被稱為「盜墓祖師爺」,被判死刑時,大喊:我能打開秦始皇陵
    無論是在電影電視劇還是小說裡,人們都對盜墓充滿了好奇,大家都知道在墓裡面藏有很多的寶貝,隨便一個小物件都有可能價值連城,很多人就是抱著這種一夜暴富的心理走上了盜墓之路,甚至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套結合風水的非常專業的盜墓知識。據說有的盜墓者,只需要遠遠的看一眼,就知道這裡有沒有寶貝。
  • 此人盜120多個古墓,身價5億,被抓後大喊:我能打開秦始皇陵
    近年來,有不少關於盜墓的電影出現,似乎每成功盜竊一個古墓都能讓盜賊攬財無數,事實上看好像也確實是這樣,畢竟古代的皇族人員或達官貴人在埋葬的時候都會有大量珠寶或文物作為陪葬品。僅佔地面積相當於78個故宮,可見其張揚和奢華程度,但這麼豪華的古墓能不引人注意,甚至冒險一試嗎,實際上證明為秦始皇陵建築恢宏,而且秦始皇在我國歷史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是以示尊重,另一方面是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歷朝歷代都有相關部門嚴加看守,一般人都不能擅自靠近,但竟有人聲稱能打開它,如此狂妄的人是誰,有什麼特殊的來歷?
  •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說到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紫陌認為是有的。我們在一些有關盜墓的影視劇中也看到過有守陵人的存在,在現實的歷史當中也確實有這樣的一種職業。而守護皇陵這件事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秦始皇陵的浩瀚程度看一些數據也能看出,這麼大皇陵工程沒有守護陵墓的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說到秦始皇陵相信我們是沒有不知道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帝王陵墓之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說是陵墓,倒不如說是一座豪華版的地下宮殿。
  • 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到底存在什麼作用?驢友:秦人的智慧無法想像
    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到底存在什麼作用?驢友:秦人的智慧無法想像眾所周知,西安是一座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遊客赴往遊玩,不少去到西安的驢友,除了品嘗本地很多耳熟能詳的陝西名吃外,就是遊覽參觀著名的名勝景點,例如楊虎城陵園、秦始皇陵、兵馬俑等等,之中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基本是中國家戶喻曉的。
  • 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少水銀?專家:看看周圍的石榴樹,你就全明白了
    陵墓裡到底有多少奇珍異寶,沒人親眼見過,但旁邊的陪葬坑兵馬俑坑就已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那麼真正的秦始皇陵內部,肯定埋葬著當時全天下最珍貴的寶物。 其實民間流傳著很多「被盜」說,見於史載的,有東漢班固的《漢書·楚元王傳》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都說項羽以30萬人力盜掘了秦始皇陵,一把大火燒了90天都不滅。但如此大的事件,《史記·項羽本紀》中卻隻字未記。
  •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還未挖掘?專家:看完衛星雲圖,就都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被譽為「千古一帝」。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神秘的想像與傳說,其中最為人矚目的,恐怕要屬他那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的秦始皇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