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他最熱衷兩件大事:一個是尋求長生不老之法,另一個就是建造超級奢華的陵墓。
前者很顯然失敗了,他在出巡的路上暴斃,死後被送入了花了39年時間,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所建成的陵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秦始皇陵。
雖然秦始皇陵只被挖掘出冰山一角,但也讓每個有緣親眼目睹的參觀者發出情不自禁地感嘆。人們甚至無法想像,如果整個秦始皇陵露出真容,那將是多麼壯觀宏偉的景象啊!然而冷靜的考古學家告訴我們,還不是時候。
不可逾越的技術難題
如今現世的兵馬俑雖然栩栩如生,但看上去已經如破舊的布娃娃一樣,失去了原本五彩斑斕的本色,這是由於和空氣接觸後氧化所致。
別小看空氣中氧氣的作用,當年對馬王堆進行挖掘中,人們第一眼看到的是新鮮的藕片漂浮在水面,不到十幾秒的時間已經成了亂糊糊黏稠物,變魔術般由鮮藕成了"藕粉",人們根本沒有時間來做任何保存處理,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兩千年前的奇蹟變成遺憾。這些文物不可再生,不能複製,考古人員都有自己是千古罪人的感覺。
對已經挖掘出來的很多文物,在現有條件下,由於資金和人力緊張問題,也得不到非常妥善的保護,既然如此,還不如讓他們停在地下,等待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再說。
劇毒水銀保護著秦始皇
經過測算,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銀數量讓人倒吸一口涼氣,讓人懷疑是不是當時中國所有產出的水銀都被秦始皇佔用。
水銀在墓中起到三個作用,一個就是充當水。流動的水銀分布在陵墓中,代表江海河流湖泊。一個就是起到隔絕空氣,防止氧化的保護作用。另外一方面就是防盜。誰都知道秦陵一定埋藏著超乎人們想像的奇珍異寶,歷朝歷代不可能沒有利慾薰心的盜墓賊動心,水銀有毒,這麼多水銀在一起那就是超級劇毒了。
此外陵墓中可能還有封存千年的遠古病毒,當時就可能造成生物的滅絕,現在醫學條件也沒把握將病毒控制住。如果開啟陵墓,就等於放出了毒氣彈,對人和環境的傷害不可估量。
秦始皇陵內或許有機器運轉
作為世界十大古墓之一,秦始皇陵吸引了無數中外考古學家的眼球。前些年,德國專家在模擬的勘探中,用核磁技術掃描發現,秦始皇陵中居然存在著熱異常,這表明陵墓中可能還有為數不少的機器在日夜不停的運作。這讓人們聯想到了過去的一個傳說……
項羽曾經組織三十萬人馬對秦陵進行挖掘,挖著挖著忽然從陵墓裡飛出一隻金色的大雁,在空中徘徊環繞後飛走,這大雁飛過千山萬水,飛過時空變遷,到三國時期還被太守張善見到並且記錄下來。秦始皇不滿足於生前天下無敵,他在地下為自己打造一個龐大帝國,山川河流都是真實場景的微縮版,由此可以想像出,自然也會有類似金雁一樣的「動物」存在。
別小看古人的智慧,春秋戰國時代的魯班,早就製造出來可以飛的木雁。所以在秦陵裡有日夜不停展翅飛翔的金雁,也就不算什麼了。只是這金雁是在地下,沒有風力,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機器操縱就不為人知了。
世界上是不會有永動機存在的,機器在地下從兩千多年運作到今天,所依靠的動力會是什麼呢?多年竟然沒有任何磨損?多重疑問都在深深地困擾著考古學家。如果貿然開啟挖掘工程,破壞該機器運行,實在不能不說是又一巨大的遺憾。
結語:
很多人都會質疑考古工作者和盜墓者到底有什麼區別,認為二者都屬於挖墳掘墓的"壞人"。實際上,考古工作者正常情況下是不會主動去做挖掘陵墓的工作,只有當這些墓在不經意之間被發現。如馬王堆,就是在修建醫院時被工人挖出來後才進行搶救性挖掘,而不單單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故意進行考古工作。
退一萬步來說,沒事挖自己國家的"龍脈"幹嘛呢?還是讓秦始皇好好在陵墓中安息,給自己一個想像空間,給未來子孫一個大展身手,大開眼界的機會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