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的校訓

2020-12-16 清華大學新聞網

站著的校訓

來源:光明日報 2014-12-29 禚玉群

  我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博士後期間都在英國,如今回到清華並在熱能工程系任教10多年。從這裡出發,又回到這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八字校訓一直在我求學和執教之路上激勵著我。如果說清華校訓是刻在石碑上的靜態文字,那麼老清華人展現出來的品格和風骨則是站著的校訓,栩栩如生,對我影響至深。

  清華校訓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1987年我考入清華熱能工程系,校訓對於我們剛進校門的學生來說,其實是比較抽象的,我們對它的理解更多的是來自身邊的老先生們。在我求學生涯中,我有幸遇上了徐旭常先生,他畢業於清華大學,並在清華工作了五十餘年。老先生已經過世了,他給予我的幫助和引導,回想起來仍感動不已。

  「寬厚」是所有接觸過先生的人對他的評價,而我感觸尤深。我的本科畢業設計是先生指導的,用計算機模擬鍋爐內部的流場。我修改了之前一個學生編寫的幾萬句的程序,結果運行不通。我就把這些程序列印出來,上面標上我認為可能有問題的句子,找先生討論,先生說幫我看看。幾天後,先生帶著厚厚的列印本給我,對我說:「我已經全部仔細看了,另外我覺得這些地方也有問題,我已經標註在上面了。」聽完之後,我特別感動,因為作為一個德高望重的院士,他能夠靜下心來,和一個本科生平等討論,要知道幾萬句的計算機英文程序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是個不小的挑戰。

  先生年輕的時候學俄語,不懂英語,由於科研需要才自學英語,憑藉頑強的毅力,達到了流利交流的水平,這種自強的精神也無形地影響著我們。

  在我跟著先生繼續讀研究生的時候,碰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機緣巧合,我獲得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個全獎求學的機會,當時出國留學是很多學生嚮往的,而那時高校的氛圍並不鼓勵學生出國。我向先生表達了出國的意願,徐先生沒有生氣,反而鼓勵我說,年輕人出去見見世面是好事。我的出國打亂了先生的科研計劃,在人手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突然離開,實在愧對先生。

  在英國的7年時間,我時常和先生保持聯繫,他仍然像以前一樣鼓勵我,幫助我。在我博士後快結束的時候,接到了先生的電話:「回清華吧,國內正是快速發展的時候,需要能源方面的人才,你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短短數語,包含了老師對學生的深情厚誼,他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並加以點撥。

  2011年,先生離我們而去。在追思會上,一位國企老總回憶了先生對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在一次講課結束後,先生對底下的工農兵學員說,「我講明白了嗎?如果沒有講明白,我重新講講」。這位老總就是曾經在座的學員。先生沒有居高臨下地問學員們聽懂了沒有,而是考慮自己有沒有講明白,就是這樣一種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品格感召了許許多多的人。

  先生雖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先生的寬厚之道傳承下來了,在我們研究所有一個這樣的傳統:老教師主動把研究生名額分配給青年教師,並把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向他們傾斜,以鼓勵年輕人的成長。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句校訓影響了清華幾代人,而老清華人展現出來的品格是對校訓的生動實踐,他們是站著的校訓,他們把「厚德」「自強」融入骨骼血液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

  (作者為清華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小學校訓樸實一些又何妨
    漸漸地,校訓就成了學校教學樓或文化牆上的一道文字裝飾,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校訓成了裝飾,其根本原因在於學校對校訓不夠重視,忽略了它的價值。也正因如此,許多學校的校訓內容區別不大,甚至出現小學、中學和大學校訓雷同的現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落入了千校一面的窠臼。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有這樣一張圖片,或許會讓大家非常吃驚,為什麼有這麼多高校校訓重複,其實這僅僅是統計了900多所大學後得出的結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此外,受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古籍文獻中有太多絕佳的成語或詞彙,其中的一些詞彙非常適合用於校訓,比如: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等等。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
  • 「實事求是」的校訓歷久彌新
    本站訊 (記者 劉曉豔 攝影 王建澤)一百年前,當北洋大學的掌校人趙天麟將「實事求是」四個字確定為這所學校的校訓,並將其「寫入」校徽和校旗之時,他的希望是用「實事求是」的精神來管理這所學校、端正校風,給師生以警示。
  • 校訓育人使校訓成為學校名片
    校訓育人使校訓成為學校名片 發表時間:2014-09-18   來源:揚州文明網校訓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要求,是在學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切入點。要廣泛開展校訓育人活動,用光榮的校史、傑出的校友和校訓背後的故事,用文化標識、文化活動等載體,讓學生銘記校訓、踐行校訓,使之成為伴隨一生的精神財富。(9月16日中國文明網)   一個地區的不同學校各有什麼特色,外地人不知道,但本地人很容易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 【新生談校訓】我們眼中的校訓
    什麼是校訓?對於剛剛走過初高中的我們,校訓很可能只是在主題演講時才會被賦予激情的八個字,或是在校史展覽時被高高掛起的紅色條幅。然而初到南開,我已強烈地感覺到校訓與形式無關。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意識,是師長們最殷切的期待,是我們今後為人處世中時常湧上心頭的囑咐,是我們迷茫沮喪時點燃勇氣的信念。
  • 盤點茂名各校校訓,你學校的校訓是什麼?
    給你三秒鐘想得起母校校訓麼?還記得你母校的校訓嗎?茂名市龍嶺學校校訓:崇真、揚善、尚美、領先茂名市第二小學校訓: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校訓:誠、愛、嚴、慧、美茂名市福華小學校訓:誠信、嚴謹、勤奮、進取、文明、守紀、求知、進取茂名市為民路小學
  • 【校訓的故事】「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它不但緊扣「師範」二字,而且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做學問與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師等之間的辯證關係。  此訓一出,全校師生莫不首肯心應,並敦請啟功賜墨勒碑。啟功欣然奉命,指出「校訓之撰,當屬學校。校訓碑正面右首當署『北京師範大學校訓』。落款則書『啟功敬書』。」這一個「敬」字足以說明,在校訓面前,他只把自己當成學校的普通一員。
  • 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什麼
    大學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學堂,特別是像中山大學這樣校史深遠的學校,受到了眾多學生的青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中山大學的校訓是什麼,下面就來看看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中山大學校訓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土鱉們的「哈佛校訓」和真正的哈佛校訓
    我一看就是中國的「勵志學家」們胡編濫造出來的,因為這些話中急功近利有餘而人性關懷不足,是雞湯與雞血的混合物。 雖然,我未上過正經大學,哈佛大學的大門朝哪開我更是不知道(據說洋鬼子的大學沒有圍牆),但由於哈佛大學是世界名校,我對所謂的「哈佛校訓」並不陌生。最早是在電影《偉大辯手》中看到哈佛大學代表隊的校徽上寫著拉丁文Varitas,也就是「真理」的意思。
  • 華南理工大學校訓、校徽徵集啟事
    校訓、校徽是一個學校的象徵,也是學校辦學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學校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一種濃縮。我校自確立「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以來,激勵著所有華工人團結創新,奮發圖強,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啟功先生和北師大校訓
    自從「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成為北師大校訓之後,它就成為北師大的學校行為和辦學特色。但不可否認的是,校訓經誰所擬,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校訓水平的高低和警策的水準。北師大的校訓之所以能受到國家領導人和教育界的普遍好評,啟功先生所擬之功不可沒焉。
  •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北師大校訓背後故事
    啟功題寫的北師大校訓(資料圖片)   北京師範大學版的「畢業前二十件事」之一是在校訓碑前拍照。啟功欣然奉命,指出「校訓之撰,當屬學校。校訓碑正面右首當署『北京師範大學校訓』。落款則書『啟功敬書』。」這一個「敬」字足以說明,在校訓面前,他只把自己當成學校的普通一員。之後學校有關部門又多次請他闡釋所題校訓的意義,啟功每次都以「學習校訓,理解如此」的口吻來寫,從不把校訓當成自己的創造而專有。  這正是北師大人文精神的顯現:崇德篤行,敦尚氣節,首在擔當。
  • 網絡盛傳的哈佛校訓是假的 真正校訓是「真理」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回覆: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傳校訓2013年7月16日,一名網友在哈佛圖書館官網留言提問:「我聽說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牆上可以看到校訓,請問在哪裡可以看到?」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瀏覽量高達14萬。哈佛大學圖書館管理員表示:「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上早已盛傳,尤其是在中國,但我可以證明,哈佛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
  • 清華大學的校訓
    原載清華大學校史館網站,原題也談清華校訓。
  • 中國大學最「貼切」的校訓與最「萌」的校訓
    從北京大學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到清華大學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中國的大學紛紛以極具歷史擔當的箴言警句為校訓,作為引領大學生和青年的精神航標。去年五四,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處著眼,進一步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與高等學府的校訓相映照,對大學生和廣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 高校校訓雷同嚴重 近六成學生記不住校訓
    校訓,本應是一所學校之魂。什麼樣的校訓,就決定著什麼樣的辦學方向和什麼樣的人才培養規格。校訓像一面鏡子,它之於學生的記憶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只要是大學,都會有校訓。那又有多少人能記住自己所讀大學的校訓呢?
  • 探尋校訓背後歷史 重慶最早校訓出自晚清求精中學
    探尋校訓背後的歷史:西南大學的校訓如何失而復得,清華中學與清華大學有何關係……而在重慶眾多的校訓中,有一部分是有著鮮明的滄桑感和文化範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特色校訓。  滄桑感  求精中學  重慶最早校訓  重慶最早的校訓是什麼?
  • 海南名校校訓軼事 厚重校訓 鐫刻我心
    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記得,並校之初,學校就著手研究新海南大學校訓。最初確定的校訓出自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則校訓都已經鐫刻上牆了,卻有不少教職工提出意見:「『有容乃大』似乎更適合個人自勉,沒有太多與高校育人相關的涵義。」
  • 想了解大學的精神,就要看大學的校訓---中國名校校訓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北京理工大學校訓:德以明理、學以精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中央民族大學校訓:美美與共,知行合一中國農業大學校訓: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天津大學校訓: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