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長多少有點」急功近利「,學校要求考試的,家長無比重視,而方向感這樣重要的能力,卻常常被忽視。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那種沒有方向感不記錄的人,歸根到底,爸爸媽媽責任重大,關鍵時期沒有好好培養。
基礎的方向感是孩子七八歲就應該掌握的,否則就會培養出一個「路痴」孩子。這個基本的生活能力,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重視!
第一招
地圖,要混個眼熟!
要說培養孩子的方向感,培養寶寶對地圖的興趣是重中之重!從寶寶3歲或者更早一些時候起,爸媽們就可以買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把它們粘在寶寶經常活動的地方。在寶寶對圖形產生興趣的時候,他自己就會跑到跟前去看看,父母只需要及時回答他的提問便可。日積月累,混個臉熟。
平時也可以和寶寶一起查閱地圖,比如讓他了解自己生活的周邊道路,了解周邊城市所在的位置,了解一些有趣的路名,這樣既能讓寶寶有大致的方位概念,也能從地圖中找到一些有趣新奇的亮點!
第二招
旅行時多讓孩子搞懂每個地方
如今的爸媽都很喜歡帶娃旅遊,可並不說去了很多地方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搞懂每一個地方究竟在哪裡。在地圖上,去的是哪裡,航線是什麼樣的,飛過幾個大洋,當地海拔多少,經緯度分別是什麼,這些可能家長知道一部分,但是沒有意識教給孩子。於是孩子走了很多地方,還是知識淺薄。
第三招
開啟導航儀功能
現在很多交通工具都裝有導航儀,手機也有這個功能,可以帶領寶寶辨別方向,也可以多讓孩子看看導航路線,有一個大體的方向概念。導航中,父母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問問孩子,現在該如何走,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方向感就會增強。
第四招
多說方位語
生活中,父母要多和孩子說準確的方位語,比如和孩子說:我們的家在十七樓,左邊數起第二家。寶寶找玩具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在媽媽房間的右邊抽屜裡,這樣增加了和孩子的交流能力,也增強孩子的方向感。
第五招
多讓孩子接觸益智遊戲
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不利於孩子玩的,有些遊戲能夠開發孩子的腦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孩子的方向感。比如盲人遊戲、嚮導遊戲等益智遊戲。
第六招
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方向感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通過鍛鍊邏輯思維能力來增強孩子的方向感。在帶孩子去公園玩的時候,可以問問孩子路上有什麼看見一棟很高很高的樓?經過了幾個紅綠燈等比較有標誌性的東西。
第七招
安全範圍內讓孩子自由行走
當孩子會自己走路時,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自由行走,不要因為怕他跌倒而且局限他活動的區域探索機會越多,對自身以外的距離就越能產生正確的意識。
第八招
讓孩子參與家事
孩子能參與家事時,給他機會放置、收拾。例如:讓他把拖鞋掛在「鞋架上」,把布鞋放在「鐵櫃裡面」。再大一點時,可以讓他擺放碗筷在「桌上」,湯匙放在「旁邊」,吃完飯,把碗盤「放在洗碗糟裡」。如此的練習,不但能建立空間感,隨之而來的還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第九招
戶外場所訓練方向感
戶外公園、遊戲場或街道,是訓練方向感的好場所。比如:走進公園叉路時,讓孩子決定往前、向左或向右走;溜滑梯時,告訴孩子走到後面、爬上去、溜下來等。
其實父母不需要特意用教學方法來培訓孩子的空間方向感,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抓住訓練的時機,給孩子探索的機會,讓他形成一定的空間意識。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能掌握正確的空間方向感了。
寶寶空間方向發展的進程
幼兒的空間方向感發展是由平面到立體的。
在嬰兒時期,是用聽覺來辨認方向。一歲多時,孩子開始試著以動作來探索空間,所以我們常看到孩子試著將玩具放進喝水的杯子裡,或者拿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上,雖然擺不好,他還是會一再嘗試。到了一歲半時,他對上、下、來、去等空間詞彙已有清楚認識,問他:「媽媽在哪裡?」他會用手指或用眼神望過去。
兩歲半左右,是孩子空間方向進步最快的階段,他會使用許多新的空間詞彙,精準度也比以前高。如:後面、角角、上面、樓下、外面、那裡。如果問他:「爸爸在哪裡?」孩子不僅會回答「在辦公室」,甚至可以連辦公室的地址都能說出來。
到了三歲,孩子的方向感和空間感逐漸成熟。他知道鳥在空中飛,魚在水裡遊,屋頂在大樓的頂端。在發展的階段過程上,多是先發展空間詞彙,然後才慢慢了解其方向內容。
—End—
來源:中國未成年人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