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從2006年到2018年的12年間,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唇鹿從不見蹤影到大規模出現,數量明顯增多。 戴友春 攝
中新網蘭州3月21日電 (孟根朝力 達布希力特 朱蕊)甘肅省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1日披露,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從2006年到2018年的12年間,該縣境內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唇鹿從不見蹤影到大規模出現,數量明顯增多。
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總面積136萬公頃,是以白唇鹿、野犛牛、藏原羚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為主的超大型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敦煌、瓜州、玉門、肅北、阿克塞5縣市乃至河西地區水源的重要涵養地,更是礦產資源富集地。
圖為白唇鹿。 戴友春 攝
白唇鹿為大型鹿類,體型大小與水鹿、馬鹿相似。唇的周圍和下頜為白色,故名「白唇鹿」,棲息於高山裸巖寒漠帶、高山草甸帶,分布海拔高度3600米到4100米,喜群居生活,群體的規模因季節和棲息環境的差異而不同。
據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鹽池灣保護站站長烏力吉介紹,幾十年前在鹽池灣區域內,曾有大量的白唇鹿,但後來由於多種原因,黨河南山片區幾乎不見了白唇鹿的蹤影。
烏力吉說,鹽池灣保護區成立於2006年,2007年正式開展工作。保護區成立之初,白唇鹿的數量比較少,僅僅在黑刺溝和魚兒紅片區出現。
「現在保護區內白唇鹿數量大概在500隻以上」,烏力吉說保護區成立後,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護林員的巡護,以及對牧民的宣傳、教育,白唇鹿的種群、數量都在逐年增加。8年前,溫都子和麥力布勒格片區,發現了29隻白唇鹿,通過今年的監測,溫都子和麥力布勒格白唇鹿數量增加到了五六十隻。
近年來,隨著肅北縣退牧還草等系列政策的實施,以及加強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保護,鹽池灣草原生態環境日益好轉,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明顯改善,包括白唇鹿在內的各類國家一級野生動物的種群和數量都明顯增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