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難覓蹤跡到頻現身 甘肅鹽池灣保護區白唇鹿數量增多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從難覓蹤跡到頻現身 甘肅鹽池灣保護區白唇鹿數量增多

2019-03-21 16:28: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從2006年到2018年的12年間,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唇鹿從不見蹤影到大規模出現,數量明顯增多。 戴友春 攝

  中新網蘭州3月21日電 (孟根朝力 達布希力特 朱蕊)甘肅省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1日披露,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從2006年到2018年的12年間,該縣境內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唇鹿從不見蹤影到大規模出現,數量明顯增多。

  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總面積136萬公頃,是以白唇鹿、野犛牛、藏原羚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為主的超大型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敦煌、瓜州、玉門、肅北、阿克塞5縣市乃至河西地區水源的重要涵養地,更是礦產資源富集地。

圖為白唇鹿。 戴友春 攝

  白唇鹿為大型鹿類,體型大小與水鹿、馬鹿相似。唇的周圍和下頜為白色,故名「白唇鹿」,棲息於高山裸巖寒漠帶、高山草甸帶,分布海拔高度3600米到4100米,喜群居生活,群體的規模因季節和棲息環境的差異而不同。

  據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鹽池灣保護站站長烏力吉介紹,幾十年前在鹽池灣區域內,曾有大量的白唇鹿,但後來由於多種原因,黨河南山片區幾乎不見了白唇鹿的蹤影。

  烏力吉說,鹽池灣保護區成立於2006年,2007年正式開展工作。保護區成立之初,白唇鹿的數量比較少,僅僅在黑刺溝和魚兒紅片區出現。

  「現在保護區內白唇鹿數量大概在500隻以上」,烏力吉說保護區成立後,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護林員的巡護,以及對牧民的宣傳、教育,白唇鹿的種群、數量都在逐年增加。8年前,溫都子和麥力布勒格片區,發現了29隻白唇鹿,通過今年的監測,溫都子和麥力布勒格白唇鹿數量增加到了五六十隻。

  近年來,隨著肅北縣退牧還草等系列政策的實施,以及加強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保護,鹽池灣草原生態環境日益好轉,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明顯改善,包括白唇鹿在內的各類國家一級野生動物的種群和數量都明顯增加。(完)

相關焦點

  • 10年來,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增瀕危白唇鹿190頭
    白唇鹿棲息環境逐步改善 新華社照片    據新華社電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對2008年—2018年保護區內白唇鹿的調查監測結果分析發現,鹽池灣保護區的白唇鹿種群數量較    「在野外調查過程中,我們採用固定樣線法和直接計數法相結合,對白唇鹿種群分布範圍、棲息地生境、種群數量等情況進行監測。」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達布西力特介紹說,監測結果顯示,白唇鹿分布於保護區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大雪山和魚兒紅等4個區域15個小區,總面積1388平方千米,其中大雪山為新增分布區。
  • 甘肅鹽池灣:一曲大自然的生命之歌
    白唇鹿  本報自今日起,將陸續推出《生態甘肅·美麗隴原——走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呂霞  橫空壁立的祁連山,綿延一千多公裡,把白雪皚皚的西端山脈,延伸到了氣勢雄宏的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北部邊緣上,勾勒出一條半弧形的輪廓線。
  • 甘肅祁連山區:紅外相機捕捉白唇鹿大規模活動影像
    新華社蘭州5月31日電(王博、黃閩江)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今年回收的紅外相機視頻資料中,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大規模活動的影像。畫面中,成群的白唇鹿沿著高山草甸前行,數量達100多隻,它們長途跋涉、翻越高山前往新的覓食地。另一部相機清晰地捕捉到了一雌一雄兩隻白唇鹿在溪流邊飲水的場景。畫面以結冰的瀑布為背景,宛若童話世界。發情期的白唇鹿為了爭奪配偶,雄鹿之間經常會進行爭鬥。
  • 甘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從東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亞熱帶溼潤區到高寒區、乾旱區的各種氣候類型。在複雜多樣的氣候、地址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甘肅境內多樣而典型的生態系統類型。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地址遺蹟資源,可保護對象多,保護區價值高。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通過長期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保護管理制度,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分類分區分級分部門」管理制度。
  • 崑崙2020丨環保利劍高懸,斬斷利益黑手——甘肅警方偵破一起流竄式非法採礦案
    「崑崙2020」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甘肅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鹽池灣分局按照公安部、甘肅省公安廳部署要求,強化破案攻堅,著力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於近日成功打掉一個跨轄區、流竄式盜採砂金的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
  • 「世界上最神秘的鹿科動物」黑麂現身江西武夷山保護區
    近期,在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攝像機多次捕捉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的蹤跡。黑麂被學術界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鹿科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保護物種。自19世紀發現和命名以來,其分布地就局限於贛、皖、浙、閩的幾十個山區縣,屬於分布狹窄、種群量小、難以發現的物種。
  • 高端冰激凌人均消費50元 1元冷飲難覓蹤跡
    在超市裡,冰激凌價格也一年比一年貴,1元冷飲已難覓蹤跡。   高端冰激凌人均消費50元   本月初,號稱可叫板「哈根達斯」的頂級冰激凌品牌「莫凡彼」亮相南部商務區,引來不少冰激凌迷開車1個多小時前去嘗鮮。這裡的冰激凌價格不菲,單球價格要30元,套餐價格在69到89元不等。「我們的冰激凌全部空運自瑞士,人均消費在50元左右。」
  • 中國自然保護區生態亮紅燈 保護區邊界調整亟待規範
    2008年後,年保玉則景區人數開始增多,到了2013年、2014年遊客更是急劇增加。根據久治縣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年保玉則景區共接待遊客15.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14億元,貢獻了該縣1/4的GDP。但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難免也對生態環境帶來擾動。
  • 環境部一次性約談11名正廳級官員背後:保護區生態亮紅燈
    山腳下,野犛牛、藏羚羊、巖羊、白唇鹿、黑熊等珍貴動物成群出沒, 湖內有多種高原上特有的魚類。年保玉則命運的轉折開始於2000年。隨著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成立,年保玉則先後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4A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聲名鵲起之後,遊客蜂擁而至。2008年後,年保玉則景區人數開始增多,到了2013年、2014年遊客更是急劇增加。
  • 中國最珍貴鷺鳥現身深圳紅樹林保護區
    它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級,全球數量約有3000隻,中國約有1000隻。由於數量稀少,且難得一見,中國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5月14日, 記者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 國內保護級別最高的鷺鳥—— 黃嘴白鷺, 近期多次現身該保護區魚塘, 用翅膀為深圳的生態環境治理點讚。
  • 天然樟腦丸難覓蹤跡 對二氯苯傷身體
    天然綠色樟腦丸 超市難覓蹤跡  記者在省城濟南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各種各樣的「樟腦丸」掛滿了貨架,大約有十幾個品牌的二三十種,有丸狀的、片狀的、餅狀的,儘管形狀各不相同,商品名大多統一稱為「防蛀防黴片劑」,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
  •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一對大熊貓的「接吻」被拍
    野生大熊貓「戀愛」樹下偷偷玩「親親」近日,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一段野生大熊貓在森林中「戀愛」偷偷玩「親親」的珍貴畫面。保護區工作人員稱,戀愛中的大熊貓和人一樣,會有親暱行為。該保護區2020年共收集紅外照片31318張,紅外視頻9900段,涉及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鬣羚、斑羚、黑熊、金貓等等。【來源:中國甘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邵武千年和平古鎮:中國有名的進士之鄉,卻幾乎難覓遊客蹤跡
    邵武千年和平古鎮:中國有名的進士之鄉,卻幾乎難覓遊客蹤跡早聽聞邵武和平古鎮兩旁的道上開滿了簡約而不失嬌豔的格桑花,它們傲然佇立在田間,迎風搖曳訴說柔腸。雖然是一座千年古鎮,但在這卻幾乎難覓遊客蹤跡。驀然間從一個發黃破舊的門樓裡走出個年邁佝僂的小腳老太,她穿著一身青布褂子,頭上挽著髮簪。恍惚間又有一個顫巍巍的老漢抬著扁擔與你擦身而過,三三兩兩的婦人坐在門前嘮著家常,追逐打鬧的孩童不時從你身邊跑過,愉悅的歡笑聲始終在耳邊迴蕩。你老了不是嗎?古樸的和平書院看起來如此蒼老,但為何還要傲立在深巷之中?
  • 紅外相機在甘肅敦煌拍攝到48峰規模野駱駝種群
    記者近日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放置在野外用於監測保護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48峰規模的野駱駝種群。據介紹,西湖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於近日回收了12架安放在野外的紅外相機,發現採集到的視頻中出現了48峰規模的野駱駝種群。
  • 敦煌西湖保護區首次拍到荒漠貓,還有幾十隻野駱駝,難得一見
    近日,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榆樹泉北疏勒河一帶,首次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荒漠貓的照片和視頻。還捕獲到25至35峰野駱駝經過的視頻和照片畫面。荒漠貓是我國特產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四川、寧夏、陝西,國外僅分布於蒙古國。荒漠貓是貓科貓屬的一種哺乳動物。
  • 古生物的顏色在化石中難覓蹤跡 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
    從孔雀羽毛的豔光四射,到毒箭蛙的明亮警告色,再到北極熊的白色偽裝。動物王國裡,生龍活虎的動物們用各種體色,掩飾各種「心機」。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的生物,展現了極其豐富的顏色。它們的顏色分為色素色和結構色,具有金屬光澤的甲蟲殼、蝴蝶或飛蛾閃閃發光的鱗片,都是典型的結構色。不過,當這種絢爛融為化石,便從此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