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總愛搖頭聳肩清嗓子,原是抽動症在作祟

2020-12-18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陳彥西)總是不自主地搖頭聳肩,不停地眨眼睛、吸鼻子,喉嚨裡發出怪叫聲......近段時間,5歲男孩青青的這些連續不斷的「惡作劇」令家人頭疼不已。日前,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後,才知孩子原來是患上了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

5歲的青青家住漢口,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家上網課,幾乎不踏出家門半步,家裡人也變起法來給孩子做各種補營養的美食。自1個多月前開始,青青的媽媽文女士發現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總愛時不時出現「怪相」,比如:突然地點頭搖頭聳肩,不停地吸鼻子眨眼睛,向前挺起自己的小肚子,甚至還會歪著嘴巴,旁若無人地發出各種怪叫聲。本以為是孩子在家呆久了的惡作劇,但誰知無論家人怎麼教育、制止,都對青青的行為沒有改善作用,孩子到了晚上睡覺時,也總是多汗、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意識到不對勁後,5月16日,文女士趕緊帶孩子來到武漢市中醫醫院兒科就診。接診的兒科主任醫師蔡建新詳細詢問青青的日常生活起居情況,檢查後診斷青青患有脾虛肝旺證,慢驚風病。針對其病情,蔡建新主任為青青開出了健脾胃、疏肝的中藥口服湯劑,並搭配以對症的針灸治療。

蔡建新主任醫師解釋,中醫上所說的「慢驚風病」其實就是抽動穢語症候群,發病多與先天不足、脾胃虛弱、肝火旺盛有關。青青正是由於在家中經常食用雞、鴿子等燥性食物,肝火旺盛;同時,長時間上網課盯著電子產品,心脾損傷,不能抑制肝火,誘發眨眼及其他動作的加重。

蔡建新提醒,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多發作於5到10歲的兒童,難以迅速自愈。如不及時治療,則會發展為穢語,罵人,打人,不能自控等。她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抽動症症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當前孩子居家期間,應少食燥物,多吃應季蔬果,注重飲食均衡,保持心情舒暢,除學習課程外,儘量少接觸電子產品,同時適當地引導孩子做一些運動,應以微微出汗為宜。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眨眼聳肩清嗓子,當心抽動症來敲門
    追問孩子的情況得知,孩子雖然才7歲,但爸媽望子成龍心切,已經給孩子報了跆拳道、英語、鋼琴等一些課外興趣班。現在放暑假,更是一天要跑好幾個地方上課,最近確實感覺小孩有些不耐煩,對外部事物缺乏興趣,注意力也很難集中。殷勇醫生聽完家長的敘述後,初步判斷孩子的情況應該屬於發聲性抽動症。就是一個平常的清嗓子、咳嗽,怎麼會與抽動症關聯起來呢?
  • 泉州:8歲男孩一直做鬼臉清嗓子 沒有同桌成績下降
    閩南網11月25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8歲男孩一直做鬼臉、聳肩,還一直清嗓子、眨眼睛,上課的時候不停地扭動,不僅影響同桌,還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同桌換了一波又一波,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原來,這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 8歲男孩患病不停聳肩清嗓子 只因平板電腦不離手
    8歲男孩患病不停聳肩清嗓子 只因平板電腦不離手 2017-03-14、清嗓子……這些看似平常的小動作,也許是兒童抽動症的表現。
  • 孩子總愛清嗓子,要重視,可能是這個病作祟!
    孩子總愛清嗓子,要重視,可能是這個病作祟! 很多家長會以為這是習慣問題,或者是孩子在「耍怪」,故意學大人清嗓吧。 孩子經常清嗓子,一定要找準原因,然後及時針對治療才能除根兒。 4歲的妙妙活潑好動。最近,父母發現妙妙有愛清嗓子的習慣,喉部發出「吭吭,嗯嗯」的聲音,開始還以為是妙妙在故意學大人清嗓,告訴他不要學。
  • 不停搖頭、聳肩、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孩子總是經常不自主的搖頭、聳肩、不聽話、嗷叫、甚至打人,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調皮的表現或是在外面學來的壞習慣,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孩子懂事後自然會改。同時我們也發現部分家長會及時幫助孩子糾正,但有些孩子不但沒改,反而變本加厲。
  • 不自覺聳肩、眨眼,警惕抽動障礙
    原標題:不自覺聳肩、眨眼,警惕抽動障礙   10歲的小明(化名)最近一直不自覺地聳肩、扭脖子,喜歡眨眼睛,家人以為他電視看多了,眼睛乾燥,特意買了抗疲勞的眼藥水,結果仍然不見好轉。爸爸媽媽以為他故意做鬼臉,多次訓斥他,也仍舊沒有奏效。爸媽只好帶他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兒童保健科。
  • 孩子經常眨眼搖頭,是抽動嗎?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談談關於兒童抽動的話題。為了讓大家對抽動行為有個直觀的認識,我們還是從一個案例開始:東東,一個6歲的小男孩,平時特別好動,難以安靜,父母一直覺得男孩子皮點鬧點沒關係。在跟小朋友一起玩的過程中,他還喜歡挑眉毛、聳肩、眨眼、搖頭,大家都覺得他太愛做「鬼臉」了。最終,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東東是抽動症。在常人看來,挑眉毛、聳肩、眨眼、搖頭,看上去只是一些小毛病,可是,這些小毛病,有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抽動症是兒童較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東東屬於運動性抽動。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鳳凰網黑龍江綜合​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孩子愛「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浙江大學醫學院隸屬兒童病院2019接診了很多看起來是「頑皮拆臺」的小男孩,他們每每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家長屢次告誡改掉這些「壞習氣」也杯水車薪。專家顯露,這些愛「指手劃腳」的小孩大概不是存心頑皮,而是得了一種易被誤診、名叫「抽動症」的疾病。
  • 男孩總吸鼻子咳嗓子是怎麼回事?
    男孩總吸鼻子咳嗓子是怎麼回事?很孩子擔心是不是患了抽動症,可是孩子家長也不會辨別。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通常小孩子清嗓子,最常見的有兩種疾病,一種是慢性咽炎,一種是抽動症。那麼,男孩總吸鼻子咳嗓子是怎麼回事?如果是慢性咽炎,除了清嗓子外,還會伴有咽部燒灼感、微痛感等。
  • 三年級男孩患病不停清嗓聳肩 只因平板電腦不離手
    孩子眨眼、聳肩、清嗓子……這些看似平常的小動作,也許是兒童抽動症的表現。哈市8歲男孩寧寧(化名),最近總不停清嗓子,經過醫生診斷,寧寧患上了抽動症。13日,記者從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了解到,該院兒科門診平均每天都會接診一名兒童抽動症患者,兒二科主任王海表示,兒童抽動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與孩子長期看電腦、玩手機有關係。
  • 孩子擠眉弄眼 噘嘴吸鼻不可忽視 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黑龍江網訊(記者 石巖松)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中醫治療抽動症 給孩子一個健康童年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自覺的眨眼、噘嘴、搖頭、聳肩、清嗓子等表現。「這很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威海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李霞提醒家長,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 壓力過大可誘發孩子抽動症!孩子出現眨眼、搖頭等家長要警惕
    一、症狀: 1、多發性抽動:穢語症候群個別的音節、字句吐字不清,重音位置有誤或經常口出穢語。 2、急性單純性(或一過性)兒童抽動症:初期症狀主要表現為簡,不隨意的運動抽動,極少數患兒有單純性發聲抽動。眼、面部常見的抽動表現是頻繁地眨眼、翻眼、咬唇、點頭、搖頭、聳肩等。
  • 抽動症有哪些明顯症狀
    抽動症有哪些明顯症狀 時間:2020-10-27 19:12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抽動症症狀不難識別,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生性和運動性抽動,但是具體的表現有哪些呢?抽動症有哪些明顯症狀抽動症,臨床特徵為交替出現慢性、波動性、多發性的運動肌快速抽動,並伴有不由自主的喉部發音及猥穢語言,具體表現為擠眉、眨眼、搖頭、噘嘴、聳肩、扭頸、喉中發出異響、髒話、罵人及打人等,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學習。1、發生性抽動:主要分為簡單聲音抽動和複雜性聲音抽動。
  • 孩子抽動症怎樣判斷?如何應對?關於抽動症家長最關心的那些事
    抽動症,又稱抽動——穢語症候群,是一種以多發性不自主的抽動、語言或行為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通常在3至15歲之間發病,並且男孩多於女孩,比例為4: 1。抽動症的危害顯而易見,影響孩子學習的同時對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
  • 小兒抽動症 最易被忽略
    2019-12-27 12:36圖文來源:廣州日報4歲半的小明在家老是皺眉頭,還總是清嗓子,喉嚨裡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媽媽帶他到廣州市中醫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診斷其為「兒童抽動障礙(小兒抽動症)」。
  • 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可能是患了抽動症 小心被誤診
    點擊查看 抽動症又名抽動症候群、短暫性抽動障礙等,是發生在兒童期的一種肌肉抽動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多見於學齡前及學齡早期的兒童,男孩明顯多於女孩,男女之比為3∶1~4∶1。
  • 7歲男童愛「擠眉弄眼」 原來是患上抽動障礙
    記者徐睿捷 李文秀,通訊員薛源,編輯溫碧瑩孩子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不少家長認為這些「小動作」是孩子故意調皮,家長制止無效後甚至責罵。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這些愛「擠眉弄眼」的小孩並不是故意調皮,而是患上了「抽動障礙」。家住漢陽的小天(化名)今年7歲,就讀小學二年級,半年前,媽媽發現他總在不停地眨眼睛。起初,小天只是在寫作業的時候頻繁眨眼,媽媽以為他是故意不想寫作業,便好好教育了他一番。之後,媽媽發現他在看電視的時候也會不停地眨眼。
  • 男童愛「擠眉弄眼」不是調皮是抽動障礙
    通訊員提供武漢晚報訊(通訊員薛源 記者黎清)孩子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不少家長認為這些 「小動作」是孩子故意調皮。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這些愛「擠眉弄眼」的小孩並不是故意調皮,而是患上了「抽動障礙」。家住漢陽的小天(化名)今年7歲。半年前,媽媽發現他總不停地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