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需求側改革?——解讀12.11政治局會議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報告摘要

  第一,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

  第二,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從論述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結合,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

  第三,那麼從供給側改革過渡到「新發展格局」中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結合的背景是什麼?文章指出是為「面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出現的重大變化,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新特徵」;並且指出新發展格局戰略「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

  第四,怎麼進行需求側改革?我們理解首要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這個過程包括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也包括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會是一個重要環節,它「既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

  第五,換句話說,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環保、金融適配、產業鏈高級化),「供給創造需求」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推動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拓展投資),「需求牽引供給」。

  第六,由於重點在新發展格局的闡述和宣導,政治局會議對明年宏觀經濟政策著墨不多,對經濟政策主要精神的理解仍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但值得注意的有幾點。

  正文

  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從論述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結合,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

  1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文。

  文章指出,深入理解新發展格局的內涵,科學指導實踐,需要把握好幾個重大關係。從供給和需求的關係看,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產品和服務的品種、質量難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市場需求。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滿足能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始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從這段表述中我們可以知道:

  第一,「需求側管理」是「新發展格局」這一大框架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理解「新發展格局」要把握好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係。

  第三,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但是也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

  第四,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

  那麼從供給側改革過渡到「新發展格局」中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結合的背景是什麼?文章指出是為「面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出現的重大變化,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新特徵」;並且指出新發展格局戰略「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

  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基於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黨中央及時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判斷,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性思路,按照「三去一降一補」和「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推進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改善了供求關係。面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出現的重大變化,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新特徵,黨中央準確研判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怎麼進行需求側改革?我們理解首要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這個過程包括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也包括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會是一個重要環節,它「既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出:

  「…。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徵,就是必須實現內部可循環,並且提供巨大國內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並帶動外循環。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發展,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國內大循環的條件和基礎日益完善。從需求潛力看,我國已經形成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隨著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不斷擴張」。

  「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拓展投資空間,優化投資結構,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房地產業影響投資和消費,事關民生和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併舉、因城施策,完善長租房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這個過程既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要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城鄉區域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方面」。

  換句話說,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環保、金融適配、產業鏈高級化),「供給創造需求」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推動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拓展投資),「需求牽引供給」。

  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我們的理解是:通過一系列供給側改革,如去產能、環保、金融去槓桿、金融供給側,以及推進中的產業鏈高級化,可以顯著改善供給端效率,完成「供給創造需求」的問題。

  但是「需求牽引供給」,則需要進一步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激發內需潛能。

  由於重點在新發展格局的闡述和宣導,政治局會議對明年宏觀經濟政策著墨不多,對經濟政策主要精神的理解仍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但值得注意的有幾點:

  第一, 政策對當前經濟的定調是「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第二, 經濟增長上的目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第三, 政策指出「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第四, 政策指出「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

  第五, 政策指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我們理解在經濟已經逐步恢復常態,2021年穩增長壓力減小的情況下,政策確保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即可,將更加重視槓桿率控制和風險防範,這一點和前期穩增長、保就業時段不同;但明年亦不同於2018年,在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的背景下,去槓桿並不是一個主線索。

  核心假設風險:宏觀經濟變化超預期,外部環境變化超預期。

(文章來源:郭磊宏觀茶座)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廣發宏觀郭磊: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中共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2020年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詳見信息量巨大,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精神全解)由之前頻繁使用的「需求側管理」表述調整為「需求側改革」,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我想大致有以下四個原因:(一)以史為鑑,2015年底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主導了過去五年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摘要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引發大家熱議。
  • 熱點丨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 需求側改革改什麼?
    原創 劉紅權 通信信息報在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中,中央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按照官方說法,這是為了配合正在進行的供給側改革,以期更好地平衡國民經濟。今年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兩次中央重要會議都強調了「需求側」,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可見一斑。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迅雷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引發大家熱議。很顯然,這次會議是給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故尤為引人關注。儘管五中全會已經明確了明年及今後發展的大政方針,但這次政治局會議文件仍出現了幾個新提法,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 專家:促需求側改革引領供需平衡
    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為明年宏觀政策定調,與過去五年側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同,這次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重回政策主線,引領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圍繞促進消費和投資的產業政策及金融改革有望陸續推出。
  • 重要會議召開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有深意
    撰文 | 餘暉按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中旬召開。政知君注意到,每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都會開會分析次年工作,這也是外界觀察高層布局明年經濟的一個窗口。今年也不例外。
  • 李奇霖: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奇霖宏觀每年12月政治局會議,承上啟下,總結經濟工作成績,部署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明年又是新一個五年的開始,這次會議所部署工作的時間跨度自然也會長一些,有不少新提法。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整體推進改革對衝不確定性
    來源:一財網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了哪些重大信號? 臨近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為「十四五」開局劃出重點,令人關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2021年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政治局會議13個字定調樓市未提「房住不炒」,專家快速解讀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凱旋 李未來 北京報導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會議,並對2021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分析研究。其中,針對房地產的內容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各券商周末熱議「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大內需,這些行業或將受益!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中的一些新提法引發了市場的關注。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相對已經推行多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改革」這一新提法在周末引發了各機構的熱議。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對比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更加注重優化生產結構使其匹配終端需求,而需求側改革則反之。歷史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致了上遊行業量縮價漲,進而推動了一輪PPI強周期,但在需求側改革的政策思路下我國通脹或將維持在相對溫和的水平。
  • 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
    此次政治局透露五大信號:   信號1:繼續提「六穩」、「六保」,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體現政策的延續性和對後續不確定性的警惕。這意味著2021年政策主要基調可能變化不大,政策不會發生反轉。   信號2:首提「需求側改革」(需求牽引供給)。中央將「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五方面值得期待。
  • 華夏時評:穩中求進 需求側改革擴內需
    2020不平凡,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怎麼幹,如何把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成為了市場持續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者按:近日,中央召開了兩次值得關注的重要會議: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從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兩次會議都提到了一個重要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政治局會議明確!2021年中國經濟這麼幹
    來源:華夏時報按慣例,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中央政治局都會召開相關的會議,討論部署明年的經濟工作。2020年工作總結那麼,鑑於今年比較特殊,所以今年的政治局會議就非常引人矚目,大家對其中的表述也產生了很大的關注度。我們先看一下,政治局會議是怎麼總結今年的工作,主要還是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
    據新華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 [澎湃新聞]經濟學家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需求側管理重民生,強調...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了2021年經濟工作。作為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會議認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