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學習那塊料?不妨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2020-10-10 父母講堂

最近總有粉絲私信我說,自己家孩子那小腦瓜也挺機靈的,學滑雪、學遊泳兩天就上手,但就是這學習真是讓人操心,這是不是證明孩子天生不是學習那塊料呢?相信很多家長也有相似的困惑,但我想說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是可以判斷的,但同時要強調,是不是學習的料也並非天生的。

這是我從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得到的結論。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對於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她的教育觀念多是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她的言論有一針見血的感覺,所以我很喜歡聽。

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談到了,有一種孩子眼神迴避與他人交流,就是那種不喜歡看人的孩子,八成是學習的料,在學校成績更好。而那些比較活躍的孩子,喜歡跟人眼神交流的學生,大多成績不會太好!

這樣的論調,我第一次看到感覺很有趣。李玫瑾教授解釋道,孩子眼神不喜歡與他人交流,他會更關注於事物上。上課的時候會認真看黑板,自然學習成績會更好,而那種盯著老師眼神看的學生,光觀察老師的情緒和穿著了,自然忽視了黑板上的內容。

但李玫瑾教授並沒有說這種活躍的孩子不好,反而說到這種孩子將來可能是當領導的料。其實這種看孩子眼神去判斷的本質是對孩子專注力的判斷,一種孩子喜歡專研事物自然更專注,在學業、在某一領域更容易獲得尖端的成就。另一種孩子喜歡與人交流,關注他人情緒,自然是高情商人才。

孩子成績好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專注力的問題

李玫瑾教授還強調到,孩子成績好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專注力的問題。而專注力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一種習慣養成。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天生不是學習那塊料的孩子。只是專注力的區別,導致了學習成績的差異。

那為什麼專注力會有差別呢?這就不能責怪孩子了,專注其實也是一種習慣,如果家中人員比較多,整體環境一直很吵,孩子在畫畫、看書、玩的過程中,總是有家人不斷打擾。那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一直處於被打擾的狀態,無法形成高質量的專注力

  • 對專注力的保護

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第一步做的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保護。你會發現孩子最初對任何事情都是好奇的,他們喜歡探索,盯著一個小螞蟻都能研究半天。這個時候,家長可能會因為地面髒、不許讓孩子碰,一把抓回家,這其實就是一種打斷。我們需要的是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自由探索。

在家中給孩子準備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每天讓孩子在這個空間內,自己能安安靜靜地玩上一個小時,堅持下來孩子的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同時家長記得,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外,絕對不要打斷孩子,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並不需要家長指手畫腳,請讓他們自己探索

  • 訓練專注力

想要孩子專注力好,保護是基礎,訓練才是專注力拉開差距的根本。在孩子學習的過程裡,專注力好像心靈的門,如果門開得夠大,自然學到的東西更多。所以想要孩子學習好,就要訓練專注力。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通過規範孩子的行為去訓練

比如讓孩子多做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專注,也可以要求孩子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或者設置一件任務的時長,如果孩子喜歡讀書,可以採用「大聲朗讀」的方式,讓孩子的大腦、眼睛、嘴巴相互協作,利用多感官注意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度。

除了規範孩子的行為,利用專注力訓練的小遊戲,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比規範行為更有趣,孩子會更主動參與其中。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要提醒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要看清事情的本質,儘量去想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句「不是那塊料」就草草了事!

相關焦點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朋友家孩子剛上一年級,從小身子就比較薄弱,也很少外出和朋友玩,所以性格也比較內向,上學後,身子較小的他成為了班級裡幾個調皮小孩的目標,孩子使勁的點了點頭,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裡,上下學都偷偷跟著孩子,看看孩子是不是學會了自我保護。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當領導的料,小時候就能看出,不用等長大
    那如何判斷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當領導的料呢?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說過,小時候就能看出來,有一類孩子特別令家長頭疼,卻是當領導的料。家長不要埋沒了!所以她經常在講座中分享如何培養孩子性格、分析孩子性格的知識。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李玫瑾教授的觀點。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家長只會讓娃找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俗話說的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是會給孩子傳輸:「欺負別人不對」,但是卻忘記了教會孩子被欺負時應該怎麼辦。這個社會有太多太多的孩子並沒有把家長那句「欺負別人不對」的話聽進去,這也導致許多孩子都在被欺負,甚至有的孩子還因為被欺負而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無論是身心還是未來都遭到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是不是讀書的料,看看這幾點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自然而然地也就十分地在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學習的天賦,以及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的問題,這些問題讓父母也是十分苦惱和迷茫。其實,孩子有沒有學習的天賦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上是有所表現的,父母若是仔細觀察,可以看出來一定的端倪。
  •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麼辦?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李玫瑾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至少在青少年心理問題方面,李玫瑾教授是十分有發言權的。孩子的暴力行為一般出現在爭吵或者孩子想急於表達一類情況的時候,由於在無法獲得優勢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孩子為什麼會暴力?
  • 活潑的孩子學習好?李玫瑾:娃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看性格看眼神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活潑,有些孩子安靜,不過學習這件事,可不是看孩子活潑還是安靜的。李玫瑾教授曾說:娃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十年後,從眼神就能看出來。:娃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10年,從眼神就能看出來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裡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娃的眼睛裡就能看出來。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要怎麼辦?李玫瑾教授說:打回去
    2、聽聽老師怎麼說最不願意看到孩子們之間有糾紛的就是幼師了,沒看好孩子,心裡挺懊惱的。孩子臉上帶傷了,我可怎麼給人家家長交代啊?成熟的老師是這樣來處理的:①檢查是否有傷並處理,同時安撫被打的孩子。③把事實告知雙方家長並致歉,以後如何避免。3、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沒事,小孩子之間很正常。」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之間糾紛的時候,如果對方說鄰居或者認識的人,為了面子,直接就說「哎呀!沒事,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
  • 李玫瑾:孩子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他,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看便知
    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父母往往是煞費苦心,不停施壓、苦口婆心地勸說、滿滿當當的補習班……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其實,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能不能如父母所給予的期望那樣,從孩子的那雙眼神裡,便能知道。據曉琳多年的教學經驗,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眼神非常重要,能判斷出他是不是在認真聽講。老師最喜歡眼神堅定的孩子,表明他對學習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而那些上課眼神飄忽不定的孩子,即便上完整堂課,幾乎也學習不到多少知識。
  • 如何判斷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被欺負?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教你一招
    導讀:如何判斷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被欺負?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教你一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上名牌大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直到有一次我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她說:「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一定讓他活得快快樂樂」!為什麼孩子快樂比上名校更重要?對於一些「虎爸狼媽」的家庭來說,這種觀點八成不會認同。但李玫瑾教授的話不得不聽,她是犯罪心理學教授、也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她都是通過案件去追溯孩子的心理,所以她的觀點獨到又犀利。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智力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心裡不陽光,一旦人生到達了一個高度,自己無法排解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 李玫瑾教授:孩子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注意力
    孩子學習成績這事兒,在所有家長的心中都是大事兒。一旦孩子成績遲遲上不去,很多家長就開始懷疑自己家的娃是不是智力不行,天生不是學習的那塊料。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卻不這樣認為,她在講座中表示:「孩子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專注力」!
  • 李玫瑾:孩子喜歡頂嘴怎麼辦?先別發火,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
    李玫瑾:孩子喜歡頂嘴怎麼辦?先別發火,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我告訴她我今天踢球特別帥的時候,她說我玩物喪志,踢球不如好好學習。我說我今天特別累,她說我想偷懶,讓我多和班上的其他同學學習,認為我不如別人努力。我覺得我自己很棒,她越說我不如別人,我越不服氣,我就要和她講道理。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舉手了,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人。隨後教授再問::「如果你家孩子不愛學習,你會不會逼他學習呢?」臺下的家長仍然都舉手了,認為逼孩子學習非常有必要。然後教授就說:「我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成績一直很好,從小就忙於各種學習班,幾乎沒有停下來休息的時候。」說到這時,很多家長都非常羨慕這位教授,認為教授接下來要開始分享「育兒經驗」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和智商無關
    孩子的成績永遠是父母最不釋懷的難題。孩子上小學後,父母的心與他們的成績密切相關;雖然有些父母知道成績也許沒那麼重要,但卻不能放鬆希望孩子讀好書的那種心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成為家長圈最受歡迎的話題之一。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看他的眼神就能明白
    很多孩子都覺得讀書苦、讀書累,但現實很殘酷:如果不讀書,我們會過得更艱難。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收穫不僅僅是考得好成績、好學校,更有知識、思維、習慣等伴隨一生的能力。不過,在學習的時候,有的孩子詮釋了"有投入就有回報",有的孩子卻怎麼努力都沒有進步,讓人心疼。
  •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上幼兒園時多半能看出來,主要看這2方面
    孩子在7歲之後,18歲之前,學習成績一度成為家長和孩子心中的共同大事兒。很多家長都在心中畫了一個大問號「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想要判斷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多半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2個方面!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這種孩子有潛力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提到孩子學習天賦這件事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孩子上課時的眼神就知道。有學習天賦的孩子,上課的時候專注度比較高,聽課狀態也比較好,孩子眼神堅定,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有學習的潛力,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的時候也要多上心。
  • 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讓他活的快快樂樂
    比起孩子考進名牌大學,孩子的心理問題顯然更重要,不過中國式家長卻並不在意,認為孩子抑鬱都是矯情。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雖然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智力水平,但卻因為心裡不陽光,出現抑鬱症自殺這類問題」。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就看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這3個特徵
    而工作之後我也才開始回憶自己的經歷,也開始總結經歷,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犯罪心理學上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女兒卻並沒有遺傳到李玫瑾教授的睿智。在小時候,李玫瑾就發現女兒的數學成績非常不好,甚至有一次只考了15分,換做一般的家長早就氣的跳腳,而李玫瑾並沒有強迫女兒學習,而是和女兒好好的交流一番。
  • 李玫瑾教授親臨溫州主講家庭中的心理養育,快來這裡搶票佔位吧!
    李玫瑾教授親臨溫州主講家庭中的心理養育,快來這裡搶票佔位吧! 重磅家庭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親臨溫州如何更懂孩子心理?如何正確看到孩子的心理問題?如何養育我們的孩子?新時代合格家長是如何練就的?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