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NASA門口發射火箭?這只是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場教師培訓

2020-12-23 智能觀

上周六,NASA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美國拉肯亞達市舉行了一場教育研討會,大約70名教育工作者參加,共同學習火箭和工程學。

註:噴氣推進實驗室,1936年由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西奧多·馮·卡門領導創建,歸屬加州理工學院管理,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和管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

在JPL教育專家布蘭登·羅德裡格斯(Brandon Rodriguez)和協調員寶拉·帕迪達(Paula Partida)的主持下,為期三小時的研討會向老師們展示了如何讓學生開展工程設計。他們指導老師們製造廉價的自製火箭,以教授低年級學生。

帕迪達在JPL的教育資源中心工作了20年,他說老師們似乎對參加這個研討會很興奮。

羅德裡格斯在JPL工作,並與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合作。在JPL工作之前,他教高中化學和物理。周六,他在實驗室馮·卡門禮堂內,為老師們建造火箭做準備。

羅德裡格斯在投影屏上對製作火箭做了簡介,然後讓老師們在現場進行實驗,這些火箭可以用現成的廉價材料組裝,比如舊PVC管。

羅德裡格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青年教師有信心動手實踐。」

教育研討會是JPL教育資源中心的一個項目,由於人手不足,它曾被暫停。但是羅德裡格斯說,在過去的三年裡,他和帕迪達「給這個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現在,一個月舉辦兩次的周六研討會,報名的人很快就滿了。

科學老師們準備發射stomp火箭

隨著研討會的進行,老師們製作的踩踏火箭(Stomp Rocket)移到室外進行發射。羅德裡格斯說,初中和小學老師的目標是成功發射,而高中老師的目標是預測飛行的效果。

註:踩踏火箭是一種飛行玩具火箭,釋放壓縮空氣提供動力。

在火箭發射開始前,羅德裡格斯開玩笑說:「你們這些傢伙已經準備好向JPL發射火箭了。」大部分人的火箭在空中飛行了20到30英尺,有些則飛得更高。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米歇爾·拉克爾達(Michel Lacerda)應帕迪達的邀請參加了研討會,他對自己的stomp火箭的飛行軌跡感到很滿意。拉克爾達作為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一名助教,參與了一個名為「創新火星探索教育和技術(IMEET)」的拓展項目,當地150名高中生參加了該項目。

談到與JPL的合作前景時,拉克爾達表示:「我們正在將IMEET推廣到加州。它將影響高中學生的航天技術教學,包括機器人、3D列印、編程和無人機控制。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帶回喬治亞。」

奧斯卡·埃斯皮諾薩(Oscar Espinoza)穿著一件印有「Run EMC2」字樣的T恤,這是20世紀80年代嘻哈樂隊Run DMC的科學頌歌。他參加了上次的研討會,並完成了吸管火箭(straw rockets)的製作。

註:吸管火箭,一種用嘴吹吸管,使之飛行的玩具火箭。

埃斯皮諾薩是亨廷頓公園預科學校七年級科學教師,他參加過數次JPL的研討會,包括一次認證研討會。埃斯皮諾薩說,因為亨廷頓公園的社區服務不足,他的學生接觸、訪問信息和資源的機會有限。

他說:「JPL提供的內容充滿活力,讓學生們有機會接觸航天領域的工作。」

來源:洛杉磯時報作者:Matt Sanderson智能觀 編譯

—完—

聲明: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相關焦點

  • NASA證實新發現的迷你月亮是六十年代的火箭推進器
    根據NASA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的紅外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以及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開展的軌道分析,NASA於12月2日證實,該物體是一枚60年代的火箭,來自於勘測者2號探月任務,於50多年前發射升空。這張1964年的老照片展示了即將對接宇宙神火箭的半人馬號末級火箭。
  • 第一個成功發射火箭到太空的民科Ky Michaelson
    (原標題:第一個成功發射火箭到太空的民科Ky Michaelson)
  • 噴氣背包如何誕生的:源於一場空難
    而要把一個人送入空中,難度也決不亞於發射火箭。過去的幾十年,噴氣背包的開發者們就是在與重力搏鬥中度過的。當極限遇上飛行1996年,已經成功開發過數款極限運動產品的Troy,在一次展覽上看到了噴氣背包的演示,迅速迷上了這項技術,並決心讓它走向成熟。此後三年,Troy經過仔細研究,使用了更輕的材料製作,並加大了油箱的容量,終於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研製成功了當時最先進的噴氣背包。
  • NASA將發射冷原子實驗室,探測地球上無法觀察的量子現象
    據英國《自然》雜誌官網5月8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冷原子實驗室將於5月20日發射升空,進入國際空間站。屆時,它將成為目前宇宙中最冷的地方,研究人員將用它探測在地球上無法觀察到的量子現象,如在太空製造「泡泡」「環」和「漩渦」等,從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玩轉」量子力學。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促使科學家發現新物理學,推進前沿物理學的發展。
  • 火箭瑜伽教師培訓&50TT Rocket/
    4月9-13日 50tt Rocket火箭瑜伽培訓   這是一場不止與習練及體式進階的培訓,但你在獲得這兩部分中還會提高你的教學的藝術/輔助的合理性/課程編排的邏輯性,如果每一個體式都是一個工具,在你擁有了這麼多的工具面前,最大的問題是該如何高效的使用好自己手上工具,同時將工具發揮出最大效能。
  • 火箭實驗室的這個火箭回收計劃實在太大膽!
    不過,火箭實驗室採用的方法與SpaceX和「藍色起源」採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後兩家公司的返回式火箭會在推進速度放緩後垂直著陸。貝克說,電子火箭第一級將會依靠翼傘來減速,以及一個增強的熱保護系統來承受重返大氣層時的高溫,但這個電子助推器不會著陸——它們會被直升機直接從天上接下來。
  • 一場跨越9年的「共享教師」探索
    發射!」自製的水火箭在孩子們尖叫聲中衝上天空。  在區藝體中心,有一門關於「火箭發射」的課程,由來自合肥市海頓學校的體育老師張銳和吳嶽峰負責授課。作為「共享教師」中的體育老師,他們教的並不是體育運動,而是被納入「科技創新類」課程的「水火箭」製作與發射。
  • NASA發射最新火星探測器InSight Lander
    最近,NASA為了更為全面的了解火星和探尋火星,計劃將最新研製的「InSight lander」探測器將于于5月6日早上從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屆時它將通過跟蹤地震波並測量其地下溫度來探測這顆紅色行星的內部結構。並對火星的地基結構做一個全面的分析,以便為以後的人類殖民火星搜集第一手的資料。
  • 火箭,升空!這群孩子搭載夢想的水火箭「發射」啦
    儘管這只是初中生的一個物理興趣比賽,但現場的氛圍非常活躍,因為大家知道,放飛火箭的同時,也在放飛未來的夢想。▲火箭升空「發射現場」熱鬧非凡每個火箭都有自己的發射前奏1月14日中午一點,準備發射「水火箭」的參賽者們來到了重慶南渝中學的操場,記者注意到,這些水火箭,都是同學們自己手工製作的。
  • 星際探測器啟動,目標金屬小行星,SpaceX獵鷹重型火箭任務首秀
    全球領先的空間解決方案供應商Maxar Technologies公司表示,已經首次為NASA的Psyche小行星探測器啟動能源系統,這使這顆小行星探索器更加接近SpaceX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的首次發射任務。
  • 火箭實驗室一箭折戟,電子火箭第13飛挫敗,全球今年第5發告敗
    In-Space Missions 二級火箭出錯,一箭七星報廢 這枚17米高的液體燃料火箭,部署目標是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分別部署七顆小衛星,但在發射升空大約4分鐘後,第二級火箭燃燒階段發生故障,導致火箭無法達到進入既定軌道所需的推進速度。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版權: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JPL-Caltech)/美國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wRI)/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 MSSS)/凱文 M 吉爾(Kevin M.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 先看它如何"坐上"火箭直立行走
    9月9 日8時35分在酒泉發射場,承載著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1.5公裡外的發射區。在發射區開展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完成最終狀態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 NASA免費開放軟體下載:從機器人系統到數據處理工具
    這是 NASA 第三次發布這一免費軟體目錄,這也是其技術遷移項目(Technology Transfer Program)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確保用於太空探索研究任務的技術能夠為公眾所共享,以最大化國家利益。2014 年,NASA 發布了這一軟體目錄的第一版,逐漸成為第一個由聯邦政府部門——也是最大自定義代碼創造者——編纂的公開軟體清單。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任務,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將「毅力號」打造成了一座可移動的實驗室,而最值得關注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這架無人機雖說只是一款「試驗品」,但其設計規格仍然符合一款太空飛行器的標準,可以承受火箭發射過程中產生的重力和振動。同時,「機智號」配備的抗輻射系統也保證了其在寒冷的火星環境中正常運行。據了解,為建造「機智號」,NASA 已投資了約 8000 萬美元,另投資了約 500 萬美元,用以對直升機的運營。
  • 英媒:NASA研發「魔術貼」清理太空垃圾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6月28日報導,太空垃圾由廢棄衛星、太空飛行器碎片和使用過的火箭組成,已對通信系統、太空飛行器和太空人造成威脅。如今,史丹福大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共同設計出了一種新的具黏性的裝置,可以抓取並清除垃圾。該裝置的靈感源自壁虎的足部,壁虎的足部有微小的片狀垂懸物,能在接觸牆面時放出靜電。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馬克·庫特科斯基說:「我們受壁虎啟發開發出一種能產生附著力的抓具。
  • SpaceX獲NASA 1.17億美元Psyche小行星任務合同
    據外媒報導,SpaceX於今日宣布,該公司贏得了NASA的2022年探索富含礦物質的小行星Psyche的發射合同,其中包括發射服務和其他跟任務相關的成本,總共價值1.17億美元。Psyche任務將使用獵鷹重型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39A發射場發射。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 推進劑過熱損害軸承使「質子」M火箭發射失敗(圖)
    資料圖: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國際發射服務公司於2月12日發布了2012年12月8日「質子」M火箭發射「亞馬爾」402(Yamal 402)衛星故障的調查結果。
  • 最直觀的火箭工作原理,一起來漲姿勢!
    這是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漢考克郡進行的一次發射測試中,由一臺遠程照相機拍攝的太空梭主發動機的特寫照片。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是人類製造的第一種發動機。它在幾百年前由中國人發明,從那以後一直得到廣泛的應用。美國國歌(創作於19世紀初)中有「火箭發出紅焰」(the rocket's red glare)這句歌詞,它說的是用來發射炸彈或燃燒彈的小型軍用固體燃料火箭。由此可以看出固體燃料火箭已經有了相當長的使用歷史。左邊看到的是點火之前的火箭。固體燃料用綠色表示。它是圓柱形的,中間被鑽出一條管道。當點燃燃料時,它將沿著管道內壁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