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峽兩岸少數民族豐收節上,兩岸民眾手牽著手,載歌載舞。記者關建東攝
[2]福建檢驗檢疫部門開闢「綠色通道」,儘量減少臺灣農產品通關時間。資料圖片
臺海網5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朱力南)上古時期,經東山和澎湖列島有一條連接閩臺的「東山陸橋」,後為海水淹沒。如今閩臺之間又架起一條嶄新的「陸橋」——兩岸直航和「小三通」航線正成為密切聯繫海峽兩岸的黃金通道。
今年4月,福州、廈門兩地首次分別開通至高雄的兩岸直航航班,也是閩臺空中直航首個至臺灣南部的線路。為閩臺立體交通網絡又添上一條「直線」。福建省通過配套完善的海、陸、空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形成「對接兩大洲、拓展中西部、服務大三通」的格局。
[3]福建是大陸對臺通航模式最多、往來最頻繁的主通道和前沿平臺。2001年「小三通」客運航線正式開通以來,客流量逐年倍增,從2001年的2.4萬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137萬人次,9年增長了57倍多,截至2009年累計近510萬人次。「小三通」成為兩岸同胞最省時、最便捷、最經濟的黃金通道。海上貨運直航方面,自1997年福州和高雄試點直航以來,閩臺兩地再現郊行爭渡、往來不斷的繁榮景象。目前,福建省沿海福州、松下、寧德、泉州、肖厝、秀嶼、漳州、廈門等8個一類港口全部對臺開放。自2008年12月兩岸海上直航啟動以來,相關開放港口與臺灣高雄、基隆、臺中、臺北、花蓮等港口,開通多條貨櫃和散雜貨航線。截至2009年,完成對臺貨物吞吐量2289.45萬噸,貨櫃吞吐量59.78萬標箱。
為進一步發展兩岸客貨滾裝業務,2009年4月和9月,福建省率先組織開通至臺中和基隆的客滾航線,每周2個航次往返,逐漸進入常態化運營,實現了兩岸海上通航史上的又一次新跨越。如今,福建沿海與臺灣地區海上直航航線不僅成為兩岸最省錢、最便捷的通道,也成為大陸對臺客貨往來最頻繁的通路。
空中直航也最能體現兩岸盼團圓的急迫心情。目前,福州、廈門兩個航點開通多條至臺北桃園、臺北松山、臺中、高雄機場的客運航線。2008年12月至2009年,兩個航點共運載旅客27萬餘人次。
在鄉愁詩人余光中眼中,鄉愁不僅是「一張窄窄的船票」,也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在兩岸直接通郵方面,福建先行先試,成果顯著。目前,福建開通福州、廈門至基隆(馬祖)、金門、臺北3條郵路,以及「兩門」、「兩馬」特快專遞、航空和水陸路郵件總包直接封發業務,全省郵政電子化網點都能收寄臺灣包裹、特快以及兌付臺灣匯款,全省337個辦理國際匯款業務的郵儲網點均可辦理兩岸匯款業務。截至2009年,福建省對臺直接通郵函件量約98.6萬件,特快專遞5.3萬件,包裹0.7萬件。大陸經福州郵政交換站的水陸郵政總包319.69噸。
兩岸「三通」的全面啟動也直接促進了閩臺旅遊雙向交流與對接。
近年來,在兩岸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省率先啟動了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為海峽兩岸鄉親搭建了一個相互溝通了解的平臺。2007年,閩臺旅遊合作取得新突破,福建旅遊展示推介會在澎湖舉辦,成為祖國大陸省份首次單獨赴臺灣地區舉辦的旅遊展。通過旅博會平臺,閩臺兩岸共同打造了「海峽旅遊」的品牌。
[4]自2008年陸續開放24個大陸省份居民赴金馬澎和經金馬澎赴臺灣本島旅遊以來,福建以獨特的近臺優勢和便捷多元的往來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陸居民經福建赴臺旅遊。截至2009年12月,經福建口岸赴金馬澎和臺灣本島旅遊人數達7655個團組、約18.5萬人次。近年來,每年來閩旅遊臺胞人數約百萬之多,佔全省入境旅遊總人數的三成以上,福建也成為臺灣重要的出境旅遊市場。為進一步促進閩臺旅遊合作機制建設,做大兩岸旅遊市場,促進人員往來,福建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不斷推出新舉措,促進閩臺旅遊雙向交流合作。近年來,福建陸續出臺了《入閩旅遊和對臺旅遊獎勵暫行辦法》等鼓勵措施,率先在福州、廈門開展暫住人員赴臺遊,與臺灣方面建立「兩山兩水」(武夷山與阿里山、大金湖與日月潭)旅遊合作機制,共同籤訂了《打造「小三通」旅遊黃金通道合作宣言》、《閩臺旅遊合作品質保障協議》等一批旅遊合作協議,共同舉辦海峽旅遊博覽會,共同設計一批閩臺連線精品線路,積極培育了「海峽旅遊」品牌,構建了「海峽旅遊圈」,也進一步凸顯了福建對臺旅遊先行先試的作用。
「一日生活圈」改變兩岸生活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5日訊(本網記者朱力南)2010年3月,臺灣立榮航空開通福州至桃園機場航線,成為榕臺第一條客貨兼營的直航航線;4月,臺灣復興航空開通福州、廈門至高雄航線,是榕臺空中直航首開至臺灣南部的線路。80分鐘閩臺空中直航距離,讓閩臺城市群邁入「一日生活圈」的時代。
福州臺北上演新「雙城記」「早上7點就要出門,趕往福州長樂機場,搭乘9點多的航班飛往香港。在機場至少逗留兩個小時,匆匆咽下一碗雲吞麵後,就要趕著去籤下午2點多飛往臺北的航班,如果運氣不好碰上機場大霧等天氣原因,就只能『乾等』到晚上8點多的航班。即使一切都順利,回到臺北新店家裡時,差不多也是星光滿天的時辰。」這是福州美樂迪幼兒園校長俞美高曾經的返鄉路。
兩岸直航之後,俞美高返鄉可以如此安排:早晨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永和豆漿,然後乘坐30分鐘捷運,就到了臺北的松山機場,再搭乘直航航班不到兩個小時,就回到了熟悉的福州,還不會錯過中午地道的福州風味菜餚……
兩岸直航方便臺商的同時,較低的運輸成本也會吸引一些臺灣人才來福建尋找工作機會。島內相關人士表示,「三通」後將會出現包括臺商及在臺企工作的臺胞在內的「通勤族」,即周一至周五在福建工作,周末回島內與家人團聚。
[5] 跑遍八閩時間更短福州百家珍果醋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楨樑是臺中人,他雖然已經在福建、海南和上海設立多家分廠,但仍有相當部分貨源要從臺灣引入大陸市場。「以前每個月差不多要兩三個貨櫃、6000箱的產品,通過香港轉運福建後,再發往大陸市場。直航之後,利用福建的交通管道可以更方便地輸送到省外市場,僅運輸時間就能節省好幾天。」江楨樑表示,快速便捷的交通,也更堅定了他把福建作為拓展大陸市場基地的信心。
近年來,福建著力「大通道」建設,以「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為著力點,全力加快構建服務中西部和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在鐵路方面,隨著溫福鐵路和福廈鐵路開通試運營,福建快速鐵路啟動高速運轉的車輪。2015年前,海西將形成「三縱六橫」的高速鐵路網,形成九個設區市的快速鐵路環線和快速鐵路進出省通道。高速公路方面,「三縱四橫」的規劃拓展為「三縱八橫三環二十五聯」海西高速公路規劃。在港口建設上,重點建設「兩集兩散」港口,打造對臺海上運輸樞紐港。一個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西連內陸腹地、東出臺灣海峽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已初現輪廓。
福廈濃縮到一個半小時的距離,以及閩西南正在打造的「一小時經濟圈」,對接80分鐘的空中直航,像江楨樑一樣的臺商和臺胞,幾個小時就可跑遍八閩。交通不再是臺商投資的瓶頸,交通便利也讓臺胞往返閩臺更為便捷。
臺胞將可渡海自駕遊2006年,首批5輛掛有臺灣車牌和大陸臨時車牌的雙牌臺灣車輛,在福州舉行了臺胞自駕車福建之旅發車儀式,當時臺灣車輛仍是通過海上貨運至福州。兩岸直航後,在兩岸相關方面協商下,通過閩臺的滾裝碼頭,臺胞將實現以自駕的方式暢遊福建。
據了解,福建省相關部門正積極布局對臺客運郵輪及滾裝運輸系統。福建滾裝運輸方式的「閩臺水陸直通聯運」貨運「直通車」業務,將參照港澳模式,對象為進出福建沿海與臺灣本島及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的機動車輛,主要依託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以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為布局重點,逐步建立公路滾裝運輸的三個主通道。
金門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應雄說,金門鄉親在廈購置房產已達1萬多套,通過兩岸「小三通」來閩採購物品、求學、旅遊等,相當便利。兩岸直航後,臺胞自駕遊,周末來閩休閒觀光,都將成為現實。
[6] 新聞回放 兩岸網購提速遊士逸用「帽子戲法」來形容三年來其公司在兩岸電子商務領域的迅速成長。去年底,兩岸「大三通」啟動以來,遊士逸認為這為兩岸電子商務交流「創造了多項利好」,尤其是對兩岸網購更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當網購現象在島內尚屬鳳毛麟角之際,籌辦臺灣第一家實時競標網站酷必得;1999年,又成立了島內第一家網絡開店服務的公司;2002年開始與臺灣最大的網絡購物平臺YAHOO奇摩合作……臺灣網勁科技執行長遊士逸可算得上島內最早介入電子商務領域的領跑者。隨著近年來海峽兩岸交流交往日漸密切,對大陸近3億網民巨大市場的樂觀預期,讓遊士逸再次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臺灣的網購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大陸數億網民潛在難以估計的網購商機,這是每個島內網購商心知肚明的事情,關鍵在於介入的時機。」2006年,網勁科技旗下oBuy全買網先後與淘寶網、新浪商城合作,運營淘寶臺灣館、新浪商城臺灣館。遊士逸開始了他兩岸網購的再一次創業。
遊士逸表示,當時想法很單純,以為只是將兩地商品相互運來送往,但後來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比如臺中市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太陽餅店家,在通過網絡向大陸客戶銷售太陽餅時,通常一盒太陽餅才300元新臺幣,而運費就需要900元新臺幣,嚇跑了不少的大陸買家。
「『大三通』創造的利好,囊括了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等多個方面。」遊士逸表示,「大三通」啟動以來,讓兩岸電子商務活動所涉及的物流成本減少,網購商品價格更加便宜,不再出現像臺中市太陽餅店那樣運費遠超餅價的情況。另外,直航讓兩岸網購更加快捷,在配送時間上進一步縮短。
目前,淘寶臺灣館的人氣及交易量屢創新高,先後將200餘家臺灣商戶引入內地市場,臺灣館單日訂單量也超過了10000筆,成為大陸最大的臺灣網絡商城。東京著衣、PG美人網、Catworld、桔熊、臺北之星等眾多島內品牌,也成為大陸網購達人們的最愛。遊士逸表示,一些島內店家開始打算在大陸設置物流中心或租賃倉庫,藉助「大三通」進一步加快物流速度。
「在兩岸資金流方面,『大三通』之前大家各行其道,託人帶回臺灣,或者用於大陸投資等方面。而『大三通』之後,通過郵政儲蓄等就可以直接回籠貨款,這也讓網購商的成本進一步降低。」網勁科技相關人士表示,「大三通」的啟動,讓兩岸網絡購物徹底進入雙向互通時代。兩岸「大三通」在促進兩岸經貿合作、溝通兩岸往來之外,也悄然改變了兩岸民眾的生活方式。
——2009年12月15日《福建日報》
[7] 觀點 對接臺灣產業轉移 陳萍(福建省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現在,「大三通」已經進入常態化。儘管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都已納入這個體系,但福建是兩岸陸路交通的末端,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依然存在。福建一定要利用好這個優勢。比如,閩臺間的「小三通」由於便宜、便捷,經「小三通」赴臺的人數不降反增,我們就應該把服務做得更到位,吸引更多省內外包括臺灣客人走「小三通」通道。另外,福建去年也首次啟動了豪華遊輪赴臺遊,讓遊客能沿途飽覽臺灣海峽的風光,福建如果能把這個打造成為一條精品線路,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在產業方面,作為距離臺灣海上直線距離最近的省份,福建要吸引臺資,對接臺灣產業轉移,完善自己的軟硬體是最重要的。國務院支持福建加快海西發展《意見》出臺,為福建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所以,福建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快自身建設,築巢引鳳。
楊開煌(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大三通」的開放擴大了兩岸各個層面的交流,自然會出現無數新的商機。
兩岸經濟關係隨著「大三通」的開放逐步一體化,生產、經濟要素在兩岸之間更加便捷、高效地流動,實現有效的合理配置,所以,兩岸經濟合作潛力與能量逐步得到釋放,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新契機。
閩臺由於地緣的關係,「一日生活圈」逐漸成形,這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成本,另一方面更有利於商務人士開拓兩岸事業新版圖。對於兩岸文化界、娛樂界以及創意產業界人士來說,他們藉此可以更好地整合在兩岸的事業發展,而不會顧此失彼。「兩岸通勤族」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從而逐漸加深兩岸民間相互交流,增進了解,推進兩岸的和平發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