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孩子和父母三觀不和,牴觸父母的教育,然後選擇離家出走,已經不是罕見的事情了。可是,你知道誘發孩子離家出走的常見導火索是什麼嗎?最近我聽了一段錄音後,好像已經知道答案了。
孩子和父母發生矛盾、離家出走的導火索,主要是學業
前兩天,北京警方公布了多起報警錄音,報警內容都是父母稱家裡孩子離家出走了。錄音裡,警方問父母,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父母的回答幾乎毫無例外的是,孩子在學業上和父母發生矛盾,或者父母給孩子的壓力過大。比如,「考試沒考好,害怕了自己跑了」「孩子寫作業老玩手機,他媽吵了他幾句」。
家,原本是孩子賴以生存、得到保護的地方。現在這群孩子羽翼尚未豐滿,就離家出走,可能會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像的。雖然,理想的情況下,是孩子離家出走後,還能平安回家,但孩子也有可能中途遇到意外,遭遇不幸。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離家出走,最主要的矛盾衝突點——學業,還是很值得好好反思的。
為什麼父母緊抓孩子的學業,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父母在學業上對孩子嚴格要求,肯定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將來有所成就,少吃苦。可是,父母的好心,落到孩子身上,怎麼會產生不好的效果呢?
父母教育的孩子方式有誤,給孩子的壓力過大
孩子學有所成,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心願。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學業方面,沒少下功夫,費時費力地監督孩子好好學習。不過,有父母教育孩子,進入了「誤區」——過於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如,要求孩子必須考試考多少分、考試考多少名。當孩子無法達成父母的心願,知道自己讓父母失望了,害怕懲罰或者父母失望的眼神,可能就會離家出走。
確實,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習成績是幫助孩子進入好學校、取得好學歷的一個「門檻」。但是,成績不是一切。如果父母有「唯成績最大」的思想,孩子就會承受父母難以想像的壓力,身心健康受損,做出難以想像的事情來。
孩子心理太脆弱,也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容易失控
孩子小的時候,受限於個人能力弱小和心理不成熟、喜歡依賴父母的心理,往往對父母是言聽計從的,也不能隨便發脾氣。在父母面前,孩子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隱藏自己的想法,等待著父母的處理。
但是,隨著孩子成長,他面臨的生存環境變得複雜,他需要有解決問題、管理情緒的能力。如果父母平時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加強對孩子心理的訓練,也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遇到大事的時候,容易非黑即白,不給自己留餘地,十分執拗。如果孩子在學業上受挫,就容易走向極端。比如離家出走。
孩子接受到外界錯誤的引導,行為上受到影響
很多人對孩子離家出走的行為都無法理解,認為孩子小小年紀,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夠解決的,即便考試沒考好,也不是天塌下來的大事,有必要走上離家出走這條路嗎?
其實,孩子在學業上受挫,沒有選擇和父母好好交流,也沒有向外界尋求幫助,可能是受外界錯誤的引導。比如,孩子在電視上看見有孩子挨打或者考試考砸了離家出走,他頭腦一熱,也就這樣做了,根本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又或者,孩子考試考砸了,有人誘導他,乾脆離家出走,孩子就照做了。
如何避免孩子因為學業「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是不成熟的行為,給孩子安全上帶來的風險,也是難以想像的。父母如何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呢?
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要過於看重學習成績。孩子考出好成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起孩子的健康,它又是次要的。日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把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更不要孩子成績一不理想就斥責孩子。父母多跟孩子溝通,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就會更愛自己的家,不會離家出走。
向孩子科普離家出走的危害。離家出走,看似是一種很酷的行為,但是確實非常危險的。比如,遇到不法之人或者遭遇突發的意外情況,危機生命安全。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有事情要積極和父母協商,不要離家出走,不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比如再也見不到父母等等。孩子離家出走前,就會三思而後行。
【話題討論:你聽說過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