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一小學遭到了眾網友瘋狂吐槽,原因是,該校的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居然在放學後,扛了一把破椅子回家,然後一邊哭一邊告訴家長,要修椅子,不然怕被班主任罵。
據悉,學校出臺了一個奇葩的規定,誰的椅子坐壞了,自己拿回家找家長想辦法維修,而這位被「退貨」小學生家長,找了修理店之後,得到的回覆是,椅子用久了,磨損太過嚴重,焊接都焊接不了,無法修復。
本來,家長還以為是熊孩子把椅子弄壞,老師責罰,結果不料卻是學校的規定:開學自行挑選書桌板凳,只要中途壞掉,就需要讓家長自行付費去修,學校不予更換。而這一次,這個五年級的小學生,或許是因為「眼光不好」,也或許是因為在選椅子時處於弱勢,只剩下一把磨損嚴重的,無奈之下,不得不背負上修好椅子的使命。
不得不說,學校出臺的這項機制,在治理熊孩子方面,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真的是一把好椅子,或者是成色比較新,熊孩子在使用學習期間,因為自己的原因,瘋打嬉鬧,導致椅子破損,讓家長自行修繕,海能理解。畢竟,學校規定是讓學生優先自行挑選椅子,如果椅子中途壞掉,就可以直接定性為「咎由自取」,因為好的凳子中途壞掉,除了被學生弄壞之外,自己壞掉的機率實在太小。
但是,學校卻忽略了一點。先不說開學發放的桌子椅子是否能夠保證一學期不出現自行壞掉的情況,單從學生自己選擇這一點來說,可能就不太妥當。只要是選擇,就會有先後,成人世界決定先後順序的,無非是人的社會地位和能力手段,小學生這個群體也差不多,「有本事」的就能選到好的,本事不那麼「到位」的就只有選擇別人挑剩下的。
並且在這一新聞中,焊接師傅都表示磨損過於嚴重,一個學期都不到,好的凳子椅子又怎麼會出現磨損嚴重到焊接都焊接不了的地步呢?毫無疑問,處於供給鏈的校方,也應該慎重思考一番。並且,正如大多數人所質疑的,學校的後勤保障是做什麼的?如果連一把椅子的維修、更換都交給學生家長自行完成,那麼,這個部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只是吃空餉嗎?
此外,還有一些極端網友把怒火對準了班主任,認為其強制小學生把椅子扛回家的「命令」太過嚴苛,不過,必須承認,老師也有難處,作為學校整個系統的一環,班主任對於學校的機制,能做的大多只能是服從。或許,這件事的確是她不近人情,但是從遵守校方制度一方而言,並沒有任何問題。
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學校的管理層,如果校方能夠在實行機制的時候,保證各方面都不出問題,那麼這個機制固然可行。但既然已經在供給、反饋這兩方面都出現了問題,如若解決不好,那麼就該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角度進行落實。其實許多問題都是這樣,一旦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那麼就應該著手進行反思、修改,再不行,就該換種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