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2020-09-14 金伯帆上海官方帳號

有了羈絆,才會成為家人。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

是一部親情與愛情交織的小甜劇,

異父異母的&34;,

由於家庭原因彼此陪伴,

最終成為一家人。

撇開女主角與兩個哥哥之間甜蜜的互動,

這部劇也將&34;重新拋向大眾的視野。

你想像中的家人是什麼樣的呢?


《以家人之名中》

大哥凌霄的父母因妹妹意外去世而離異;

二哥賀子秋爸爸失蹤,媽媽丟下他遠走高飛;

小妹李尖尖的媽媽去世,與爸爸相依為命;

於是這三個沒有血緣關係,

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爸爸,

搭夥生活,成了真正的一大家子。

這種非親非故的關係,

卻讓無數觀眾感嘆:

他們重新定義了家人的含義。

那麼,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呢?

而家人在其中又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家庭一般代表了你的生長環境,

它是在每個人人生中第一個留下印記的地方,

而家人就是為我們留下印記的人。

有些負面印記,

甚至需要我們在成長過程中,

用幾倍、十幾倍、上百倍的時間和精力去撫平。

劇中凌霄妹妹去世後,

父母日復一日,每天都在爭吵,

而凌霄就坐在樓道裡一邊看書,

一邊聽著屋子裡摔東西的聲音。

如果沒有遇到李尖尖,

凌霄會怎樣呢?

所以有句話說的很多:

父母吵架,孩子才是最大的輸家。

如果家長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

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折磨。

全劇最讓人心疼的賀子秋,

血緣親屬沒一個待見他,

即使被李海潮收養後他依舊缺愛又自卑:

半夜偷偷去廁所洗衣服、掃廚房;

明明超愛糖醋排骨卻說自己不愛吃肉只吃青菜;

被客人逗弄說&34;後,

一下子紅了眼眶……

原生家庭帶來陰影,

會讓孩子不得不在缺愛中學會懂事。

如果說兩兄弟的經歷是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那女主李尖尖則是童年治癒一生的典型例子。

雖然母親早逝,

但李海潮依舊給了她完整的家庭感。

他的愛造就了李尖尖的樂觀與善良,

也教會了李尖尖執著與正義。

正因如此,

她才能夠用自己的熱情走進凌霄的內心,

也能用自己的快樂撫平子秋的不安。

最好的童年,

為她造就了最強大的精神世界。

我想這部劇之所以被那麼多人認可,

就是它演出了很多人夢想中的童年和家庭,

溫馨瑣碎的日常;

細膩綿長的生活;

即使爭吵,但始終快樂的家庭……

我相信,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在以後的成長路上,

一定有勇氣克服風雨,

也能充滿正能量的面對每次失敗受挫。

現實世界裡,

沒有天生完美的父母,

但我們可以把孩子的成長之路,

看作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願你我,都能成為李海潮這樣的父母,

給孩子一份李尖尖式的幸福童年。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家庭教育裡的心理治癒
    隨著熱劇《以家人之名》的繼續熱播,還是充滿著很多家庭教育值得深思的。很多臺詞(略有不準,只取其意)也充斥於耳:&34;&34;&34;……懂得一些心理學的都能多少體會其中深意,而現實可能比這更複雜。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些不當處理,可能會在孩子成年時期帶來很多看不到的持續性傷害,而這種隱性的傷害,可能會更深, 也更難以發現。
  •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的環境是家庭,接觸最緊密的就是他們的父母和家人。家庭是孩子的搖籃,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家長承擔著孩子教育的啟蒙作用,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教會孩子各種基本生活行為(如走路、說話、獨立性等),而對孩子一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 《以家人之名》用愛治癒原生之痛,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近日,正在熱播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和高甜暖心的跨血緣兄妹情掀起了觀眾的追劇熱潮。該劇聚焦於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李尖尖、賀子秋與凌霄。三個異父異母的孩子在童年時期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原生家庭之殤,在兩位父親的幫助下,他們組成了新的「五口之家」,在雞毛蒜皮的家庭生活中治癒內心之痛。
  •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從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說起......
    兒童與家庭中的重要他人之間形成的多重依戀關係,也成為依戀研究領域的熱點。本期專欄,讓我們跟隨許白老師(化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一起聊聊親子依戀。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著眼於原生家庭中「媽媽的缺位」。
  • 《京華煙雲》:林語堂告訴你家庭教育對孩子有多重要
    雖然這部小說主要描述的姚家曾家還有牛家在風雲變幻時代的變遷,但是,通過這部小說,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深遠。姚木蘭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孕育出的一顆晶光閃閃的珍珠先來看姚家。姚老爺姚思安雖然是做生意的,但是他崇尚道家思想,加之家中也不缺錢,所以他對金錢不是特別看重。也許越是有錢的越感覺不到錢的重要吧?
  •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又該如何入手呢?
    ,母親也想給女兒嘗一嘗雪糕的味道,但看看飯盒裡的銅板,母親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但媽媽不想讓女兒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所以她想到用鳳梨來自製冰淇淋,滿足孩子的饞嘴家庭教育有多重要?這篇文章給你答案於是,女兒就開始了鍛鍊之旅了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又該如何入手呢?
  • 從《以家人之名》談「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01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因各種原因走到一起組成新的&34;。這個家庭不是以血緣為紐帶,但是這個家庭裡的溫情並不比普通家庭少。反而縱觀其原生家庭,多少存在一些不幸。凌霄家因妹妹的意外,母親陳婷始終邁不過這道坎,不願忘記過去,不肯放過自己。
  • 《以家人之名》帶給我們的育兒啟示,無非這幾點,很簡單卻很重要
    最近,《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連續劇火了。許多人追劇,有許多人在討論李海潮和李尖尖、凌霄這幾個名字。這是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電視連續劇,裡面能給人們帶來許多啟示。小編從以下這幾個角度來闡述一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 《以家人之名》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以家人之名》已經播到了第6集,該劇講述了三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癒合了內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更好的人。第1集主要講了三個孩子的童年,在這一集裡給賀子秋的筆墨不多。著重講述了李尖尖和他老爸李海潮的相處模式,以及凌霄家的家庭戰爭及原因。
  • 《以家人之名》孩子間一場混戰 折射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類型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凌霄、賀子秋相見之初,就與鄰居孩子發生了一次激烈的衝突。妹妹的死去,媽媽的悲痛,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使原本開朗活潑的小凌霄變得沉默寡言。以至於搬到新的小區後,朱鵬等幾個鄰居小孩以為他是啞巴而羞辱欺負他。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養而不教,是父母最大的惡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迎來了大結局。兩個爸爸,三個姓氏,毫無血緣關係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這個有著神奇配置的家庭,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也讓我們懂得了家和家人的真諦。同時,該劇引發的關於家庭教育的思考,讓無數觀眾產生共鳴。
  • 好聽|從《以家人之名》看李海潮對李尖尖的「慢教養」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讓「好爸爸李海潮」成為大家熱議的對象。年幼喪母的李尖尖,在父親的寬仁包容下,養成了樂觀開朗的性格。反觀劇中其他幾個孩子,卻因為父母的種種原因,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陰影。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巨大。
  • 《以家人之名》:有一個三觀正的爸爸,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8月份,一部名為《以家人之名》的電視劇,迅速佔領了熱播榜單。而電視劇裡的爸爸李海潮,成為很多孩子心裡的&34;。《以家人之名》:家人會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就拿《以家人之名》的賀子秋和李海潮父子來說。賀子秋的親爸爸回來接他去英國讀書,李海潮沒有阻攔。因為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不可能給賀子秋太好的教育條件,強行阻攔只會耽誤子秋的前途。
  •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帶來的對自閉症誤解有多深?
    近期,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隨著男主子秋的媽媽賀梅出現,引發了觀眾新一輪的討論。賀梅早年因為種種原因拋下兒子子秋離開家鄉,再次出現時,她身邊有一個4歲的自閉症小男孩冬冬。《以家人之名》中的自閉症描述我們先來看看劇中是怎麼描述冬冬的自閉症的。
  • 「以法律之名」看《以家人之名》,家和家人的定義有很多種...
    當養育之恩被血緣裹挾當兄妹三人無奈各奔東西什麼是家?什麼是家人?以家人之名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在兩個單親爸爸的撫養下,陽光成長的故事。在這個特殊的五口之家裡是滿滿的溫馨和幸福,讓觀眾既喜又憂,歡笑與淚水不斷,從開播至今好評如潮。
  • 為什麼說家庭教育很重要?
    所以,如果家庭教育沒做好,不管是指望孩子自己還是寄希望於學校教育,都是有巨大風險的。因為家長在孩子身上所偷的懶,最終都會報應在孩子身上。「一個平等的家庭有多美好。」而真正能享受家庭之樂的父母,是尊重兒女的,當需要兒女學習時,自己也放下一切電子設備,投入到學習中。做兒女的榜樣,把兒女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這樣沒有絲毫專制和獨裁的愛,比任何情緒更能產生甘美的樂趣。「充滿愛的家庭有多溫暖。」
  • 《以家人之名》:家庭環境給孩子的影響
    近日《以家人之名》剛開播就火了!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劇中的三個孩子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性格迥異,每一個都受原生家庭影響很深。
  • 《以家人之名》從齊明月看當代家庭教育的痛點
    住在熱搜上的《以家人之名》已經播完一段時間了,雖然劇情的發展逐漸瑪麗蘇化,有高開低走之嫌,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它輸出的各種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卻很值得探討,齊明月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毫無疑問,劇本給齊明月安排的人設標籤是「學霸」、「乖乖女」,她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班裡的佼佼者,從來沒跌出過前五名。
  • 《以家人之名》熱播,扛過顧佳育兒,卻被兩爸三娃的家庭教育徵服
    劇照 // 以家人之名家人是最好用的「武器」,孩子是最好擺布的「東西」,因為只有家人才會原諒你的無理取鬧,只要孩子還不知道反抗,任你為所欲為。有這樣一個情景,小米和閨蜜一起去健身,健身房所在地有很多教輔班興趣班,每趟電梯都塞滿了學生和家長。好不容易擠進一趟電梯後,小米隨口說了句:「周六人真多。」閨蜜說:「那是,逼孩子還是比逼自己容易多了啊。」
  • 【看劇學育兒】《以家人之名》:這一捧缺失的母愛,該在何處被治癒?
    最近,8月10日首播的國產新劇《以家人之名》連上熱搜,該劇聚焦「90後」原生家庭,講述了兩爸三娃組成的特殊混搭家庭在成長中彼此扶持,克服各自內心的傷痛,與過去和解,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