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俄邊城綏芬河市綏芬河鎮居民李萍來說,到家門口的郵政服務站交電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郵政服務站離家只有幾百米,路過時就可以順便繳費,不用特意跑一趟,也不用排隊,一分鐘就能辦完。對我們這些不懂網絡的人來說,確實非常方便。」李萍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
作為中國服務歷史最久、服務面積最廣闊的傳統企業,中國郵政擁有著國內覆蓋面最廣的服務網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農村地區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正在與日俱增,但對以傳統信件寄遞為主的郵政服務需求卻在不斷下降。
一方面是利用率下降的郵政網絡,一方面是市場對公共服務的龐大需求,針對郵政網絡面臨的現實狀況,黑龍江郵政系統積極利用現有網絡拓展公共服務項目,通過「1+N」式服務實現了居民便利、企業增效的目標。
接受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利用郵政網絡搭載公共服務既可用活現有資源,避免造成重複建設,又能進一步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和普遍公共服務的發展,對於消除城鄉二元化、推進城鄉普遍服務均等化進程具有積極意義。
郵政網絡「1+N」
郵政網絡資源利用率低下,已經成為拖累郵政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通信方式、物流形式的升級,郵政傳統的平信、平包郵寄量大幅下降,農村郵路成本不斷提升。但是,作為國家賦予「通政、通商、通民」普遍服務的承擔者,中國郵政分布在各地的郵政營業網點又不能輕易撤併,大量網點常年虧損。
「現在一天也見不到幾個寄平信、包裹的人。」綏芬河市阜寧鎮建華郵政支局工作人員尹慧說。
記者在黑龍江省肇東、綏芬河、蘭西等地採訪了解到,鄉鎮郵政網點靠傳統業務普遍存在「吃不飽」的現象。如果僅依靠傳統業務,一些基層郵局月收入甚至難以突破1000元。
據來自黑龍江省郵政公司的數據,在分布於全省的1.1萬多個郵政網點中,企業自有網點有2000多個。這些自有網點中,約有70%處於連年虧損狀態,年虧損額加起來高達數億元,遠遠高於國家給予郵政普遍服務的補貼。
如何提高郵政資源利用率?黑龍江省郵政系統把視野擴展到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上。自2010年以來,黑龍江郵政利用遍布鄉村和城市社區的網點資源,建設集信函寄遞、電費話費代繳、農資銷售等為一體的「1+N」式農村便民服務站、城市社區郵政服務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如今,從中國「東極」撫遠縣抓吉鎮到中國「北極」漠河縣北極村,這樣的便民服務站幾乎遍及黑龍江大地。在抓吉鎮,許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對於留在家裡的老人來說,到便民服務站處理日常生活所產生的費用十分方便。而服務站也在服務農村百姓的同時,解決了一些群眾的就業問題。
「服務站每個月僅代收電費就近7萬元,最高時可達到十多萬元。方便了當地居民的同時,也給我們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徑。」綏芬河鎮加盟郵政服務站負責人付桂生說。
「搭載公共服務一方面提高了郵政網絡的利用率,一方面也避免了其他行業重複布點造成的浪費。」黑龍江省電力公司綜合技術處處長蔣本武說。
相比商業銀行網絡,中國郵政在農村的網絡是一套相對完備的資源,且不會因「嫌貧愛富」而不願意進入農村。據黑龍江省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2014年該公司居民用電收入共48億元,通過郵政代收的就達到了21億元,接近全部居民電費收入的一半。
「藉助農村郵政網絡,一方面推進了電力服務走向基層,方便了基層特別是農村用戶的用電服務;另一方面也減少了人力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雖然利用郵政網絡我們每年要向對方分成一千多萬元,但是與自己建立一套接近郵政密度的服務網絡所需的成本相比,還是十分划算的。」蔣本武說。
農村郵政仍屬「封閉」網絡
藉助品牌信譽和網絡優勢,黑龍江省郵政網絡搭載的便民服務得到了廣大百姓的認可,服務種類和業務量不斷增加。黑龍江省郵政管理局市場處處長焦俊峰表示,從網絡建設的角度看,郵政「過剩」的農村網絡其實是很好的資源。目前,很難再有企業有實力投資建設普及程度如中國郵政一般的網絡。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雖然黑龍江省郵政網絡搭載公共服務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現實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搭載業務種類仍不寬泛是其中的首要問題。
不寬泛的業務種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郵政便民服務的完整性。據記者了解,當前黑龍江農村郵政網絡搭載的公共服務業務品類,仍多集中在電力、水務、通信等現金代收業務上。在當前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比較普遍的情況下,這些現金代收業務尚能夠服務於不容易接受網絡生活的留守人群,但並非長久之計。
而對於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務上存在較大差距的稅收、交通、公安等基礎政務,郵政網絡仍沒有過多涉入。因此,很難通過建立「微型行政服務中心」實現農村基層郵政網點利用率的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農村郵政網絡仍屬於「封閉」網絡,面向社會的開放程度不高。記者採訪了解到,與城市中的激烈爭奪不同,順豐、圓通等民營速遞物流企業雖有意開展農村市場,但限於成本因素,幾乎沒有公司能實現網絡向農村的快速延伸,更沒有幾家公司有實力大規模布局農村物流網絡。
而中國郵政在農村的物流網絡也仍屬於「專網專用」的情況,這從另一方面限制了農村郵政網絡利用率的提高。在業內人士看來,郵政網絡向市場化物流企業開放,並不存在過多的技術障礙。
黑龍江省郵政公司市場處湯麗麗表示,每逢物流高峰民營快遞公司運力飽和無法處理包裹時,都會出現民營快遞攬收郵件後,再將郵件轉寄至郵政渠道的情況。
「事實上,在運能緊張的時候,我們已經被動地向其他物流企業『開放』了我們的網絡,一個快件上貼著快遞公司、郵政的兩張標籤,同時也造成了許多不規範的情況,影響了郵件的投遞質量。與其通過這種被動的方式,還不如我們主動敞開大門,讓更多社會成員分享郵政資源。但由於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郵政網絡目前很難被眾多民營速遞公司利用。」湯麗麗認為。
此外,執行層面的政策不清晰也阻礙了公共服務和郵政資源的進一步組合。湯麗麗等業內人士介紹,黑龍江省郵政曾與省內某市的國稅部門洽談搭載服務,該部門也認為與郵政合作後將明顯減少人力成本投入,但由於沒有明確規定來界定兩者的合作可行與否,雙方合作遲遲不能籤字落實。
「要提高郵政網絡的利用率,發揮它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僅靠郵政一家是做不到的。」湯麗麗說。
以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傳統郵路
現代郵政網絡已不應再被單純地看做物流網絡。現代郵政網絡應該是一個開放的、複合的網絡體系,只有進一步盤活郵政資源,拓展郵政網絡負載,讓其向綜合服務網絡的方向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經濟社會效益。在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都表達了這類觀點。
多位受訪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應進一步以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傳統郵路,建立起綜合性的服務網絡。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曲文勇教授等學者認為,單純從事物流系統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郵政網絡利用率低下的情況。目前,郵政網絡已經開始了信息化改造。但目前看來,信息化的程度僅限於物流查詢等情況,改造的空間和潛力十分巨大。
「未來郵政網絡應該在物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搭載信息流、金融流,並藉此進一步疊加公共服務,因此郵政網絡必須有能力承載更多信息,並向著這樣的方向改造,這樣才能為農村基層郵政網點向『微型政務大廳』方向發展提供硬體保障。」曲文勇說。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說:「要提高郵政網絡的利用率,必須進一步提高郵政網絡的開放程度,電信行業正在嘗試的鐵塔公司模式,或許會對郵政網絡的改革提供借鑑。」
鐵塔公司模式,是將有限的通信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而物流企業現存的情況與早前通信市場存在的問題是有共同點的。
趙國君認為,當前速遞物流企業面臨的同樣是資源不合理分布的情況。一方面城市裡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農村市場少有人問津。借鑑鐵塔模式,開放農村郵政網絡,可以進一步降低農村物流網絡建設的資金成本、環境成本,更可進一步帶動農村物流業的發展,對應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還能避免企業重複建設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壓力,以實現物流發展帶動商務發展。
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利用好郵政網絡資源,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鼓勵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企業通過郵政網絡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
黑龍江省郵政公司總經理劉福義認為,郵政可以結合網點所在地需求,繼續嘗試疊加護照、身份證、駕照更換、圖像採集等業務,借鑑「負面清單」的思維,破除條條框框,明確除相關部門明確不能搭載的服務之外,其餘的公共服務均可利用郵政網絡。
「憑藉企業信譽、價格、網絡等優勢,郵政企業未來發展潛力仍在寄遞業務和搭載公共服務等『代字號』業務上。寄遞業務重點將轉向包裹、物流方面,『代字號』業務將向金融服務、承接政府性服務拓展,郵政企業『通政、通商、通民』的普遍服務職能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劉福義說。□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孫英威馬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