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和黃帝背後的女人:人類使用的第一面鏡子竟是她發明的

2020-12-20 恨嫁狂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如今5000多年後的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可是當我們提到炎帝和黃帝時,又有誰想到並且知道曾經一直在他們背後一直默默付出的那些女子都是何方神聖?

炎帝的結髮之妻是赤水氏聽訞,《山海經》一書中曾這樣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聽訞與神農氏炎帝結為夫妻後,便與炎帝一起治理起了部落,並共同掌管諸族,一同執政。聽訞還教會部落的人們用麻苤搓成麻繩,然後用麻繩紡織成布,用麻布製作成麻衣。天資聰慧過於常人的聽訞甚至教會人們丈量尺度,並開市交易,且還發明了尺、枰、鬥等測量器具。聽訞與炎帝除了生有炎居以外還有兩個女兒,一個叫瑤姬,一個叫女娃。這個女娃就是流傳於後世的神話傳說精衛填海中的精衛了。

黃帝則有兩位比較有名的妃子,也就是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那我們就先從軒轅黃帝的元妃嫘祖說起。據傳黃帝打敗蚩尤後被推選為部落首領後,他負責人們的生產和發展,而織布製衣的事情就落到了他的這個正妃嫘祖身上。嫘祖偶然發現了蠶絲後教會了人們種桑養蠶,然後再用蠶絲製作成絲綢,讓人們從此告別了用樹葉蔽體。正是這樣聰慧的女子竟多次平定了西陵境內多次小部落的叛亂。嫘祖還提倡婚娶,對人們進行人倫教化,是女性文化的典範。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黃帝的次妃嫫母。傳說黃帝為了制止各部落的「搶婚」事件,特意挑選了品德賢良,性格溫柔的嫫母。因為嫫母雖然品德性格都很好,但是她的相貌卻十分醜陋,被人們稱為醜女。黃帝還教導人們:「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嫫母雖然外貿醜陋,但是黃帝十分的信任她,就連嫘祖與她的的關係也是極好的,黃帝把後宮的權利全部交給她,甚至還授她予官位。傳說人們所使用的第一面鏡子就是她發明的。

相關焦點

  • 古代第一的醜女,發明人類第一面鏡子,她的樣貌可以用來驅邪
    因為炎帝的貢獻,以及考慮到他的影響力,所以黃帝允許和炎帝共同掌控天下,所以我們也被稱為炎黃子孫。那個時候依然還有很多部落,有的不服從黃帝的統治,為了爭奪霸權繼續和黃帝爭鬥,其中黃帝最大的敵人是蚩尤。黃帝為了繁衍後代,納娶美麗的女子作為老婆,但是蚩尤經常在黃帝結婚的時候,派人來搶走新娘。
  • 她是中國文學史上受褒揚的第一個醜女,發現製作了第一面鏡子
    她是中國文學史上受褒揚的第一個醜女,發現製作了第一面鏡子美麗從來不是一個僅僅描述人的外表的形容詞,它的內涵還包括人的內心與品德。但時至今日,美麗往往成為外表好看的代名詞。而嫫母的德行,則是當時女人們的楷模。詩人屈原曾給予嫫毋極高的評價:「妒佳冶之芬芳,嫫母姣而自好」。可以說,嫫母是中國文學史上受褒揚的第一個醜女。嫫母的智慧也非比尋常,除對其他女人實施德化,又協助黃帝擊敗了炎帝,殺死了蚩尤。
  • 黃帝和炎帝為什麼鬧翻了?炎帝的女兒溺於東海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一個叫做發鳩山的地方有一種鳥,樣貌特別像是烏鴉,頭上的羽毛有花紋,長著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她的名字就叫做「精衛」,她的叫聲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其實這隻鳥是炎帝的小女兒叫做「女娃」,有一次去東海遊玩的時候溺水而亡,所以化身成為了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石塊來填塞東海。是不是完全感覺不到堅持不懈的精神?
  • 試說炎帝文化與黃帝文化的區別與聯繫
    「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和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第二種用法,是泛指一般知識,包括語文知識。如「學文化」即學習文字及求取一般知識。又如對個人而言的「文化水平」,指一個人的語文和知識程度。
  • 偉大的發明家軒轅黃帝先生
    在涿鹿戰役中,黃帝能夠及時、迅速地發明指南針,並最終戰勝兵神蚩尤,這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從物質的角度來看,黃帝有一個擁有非凡發明天賦的團隊,除了指南針,他還有更多的發明和創作。黃帝發明的第一個:改進房屋建設項目。
  • 她是四大醜女之首,卻製造了古代的第一面鏡子
    四大醜女之首當數嫫母,她究竟相貌如何,唐代《琱玉集》中有描述,簡直不忍直視:「錘額顣頞,形麁色黑。」翻譯成現代文就是那臉型長得跟錐子一樣,又矮又黑,而且聲音十分粗重,說起話來就跟撞鐘一樣。乃「黃帝時極醜女也」。
  • 【張垣印記】涿鹿縣有關炎帝、黃帝和蚩尤的12處遺址
    【張垣印記】涿鹿縣有關炎帝、黃帝和蚩尤的12處遺址 2018-09-13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隨州市炎帝神農故裡
    炎帝神農故裡風景區距隨州市城區西北18公裡,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我有幸到此拜謁炎帝。景區入口,矗立著漢白玉雕刻的炎帝神農立像。神農洞祭長文石刻,介紹了炎帝神農的功績。神農洞,相傳為炎帝神農誕生之地。洞口綠植掩映,據同行人介紹,此洞以前是可以進去的,後來為了保護古蹟,就不允許進入了。神農廟,供奉著炎帝神農,從外觀看,應該為新修建築。
  • 鏡子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生活用具之一,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鏡子,別名可以叫作「鑑」或「鏡鑑,黃帝時期,5000年前中國最早的鏡子是以水為鏡子,嫫母是黃帝妃子,後來傳說是嫫母磨石為鏡子,用磨石光滑發亮的石板作為鏡子。鏡子,平面鏡、曲面鏡。春秋戰國時期,銅鏡開始盛行,到漢代,製作精美,花紋除幾何圖形外,有鳥獸、還有人物等。
  • 黃帝與炎帝戰於坂泉究竟為何,或是黃老之道與無為而治的較量
    在此之後,黃帝與炎帝因為"行道"的分歧,致使雙方大戰於逐鹿之野(一說阪泉,其實逐鹿與阪泉並不遠)。《史記》記載,神農氏後期,諸侯互相攻伐,天下大亂。在這樣的背景下,炎帝黃帝蚩尤之間展開大戰,最終黃帝勝利。什麼叫做行道呢?字面意思行大道,落實到具體處,就是去做大道指導下具體的正確的事。古代有學者認為,炎帝和黃帝的指導思想不同,導致他們在涿鹿大戰。
  • 華夏歷史之炎帝篇 一個擁有大無畏精神的男人
    ,這兩個美女也很爭氣各給少典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所以從血緣上講黃帝和炎帝還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因炎帝出生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清姜河一帶故炎帝神農氏本姓為姜。在當時黃帝統治了一個大部落,炎帝也統治了一個大部落,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兩個部落慢慢的融合在一起,就誕生了一個更大的部落這個部落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起源,據此我們中國人也被稱為炎黃子孫。
  • 炎帝到底是什麼人?炎黃子孫為何炎帝排在最前?
    自古以來,中國人以炎黃子孫自居,「炎黃」指炎黃二帝,也即炎帝和黃帝。黃帝與炎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們都應屬於上古之人,但從歷史學和考據學來看,似乎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炎帝的身份。炎帝究竟是什麼人?為何「炎黃子孫」不叫「黃炎子孫」?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 上古時期蚩尤摔九黎和黃帝在逐鹿大戰,為何老子能悟出其中的大道
    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樣困惑。最近閒來無事我就研究了一下上古的神話傳說。但不經意間我還真有可能理解了什麼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真諦。這真不是我胡說。從開始的盤古開天,到後來伏羲女媧創世造人,再到後來的炎帝、黃帝和蚩尤出現。可不就是一生二、二生三、生萬物嗎!提起蚩尤這個人我想大家基本也都聽說過,他就是上古時期華夏的部落首領。《史記》記載:蚩尤姜姓,炎帝之後。
  • 炎帝和神農是什麼關係?
    談起炎帝,那麼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黃帝。黃帝是東方華夏民族的首領,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歷史。當時東方華夏一共分為三大部落,首領分別為黃帝、炎帝及蚩尤。黃帝為了華夏一統,便向相鄰較近的炎帝部落發起了進攻,炎帝平日喜愛研究藥草,救死扶傷,於是乎疏忽了對族人的訓練,而敗於黃帝。
  • 木梨歷史,炎帝篇!你所不知道的關於神農炎帝的故事!
    所以本期視頻我將為大家大概整理一下炎帝的記載,並結合較主流說法與自己的理解為大家講述。如果你有其他的補充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本期視頻將大家整理以下兩點:1. 炎帝和神農氏的聯繫;2.嘗百草的神農與黃帝時期的炎帝的聯繫。《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 神農氏能夠當上炎帝其實與遠古那場共工與祝融的大戰有關
    炎帝神農,姓姜,名羭紇(yúgē,讀於哥),號神農氏,他是中華遠古氏族聯盟時代炎帝神農氏政權的首任帝。神農的母親名叫女登,是烈山氏部落的女首領。傳說有一次她帶著幾名伴侶到華陽(今河南新鄭市北)去遊玩,忽然天降大霧,她和伴侶們走散了,獨自遇見了一條神龍。那神龍變成一位美少年,與她調情,女登春心萌動,便與他在野外交合,女登沉醉中渾然睡去。
  • 權威發布:真實的黃帝與蚩尤涿鹿大戰是這樣的
    二、戰爭的雙方來自於哪裡遠古時代,在中國版圖上,以中原為中心,分部著三大部落集團,即東方的夷(黎)族部落,首領是蚩尤;西方的花(華)族部落,首領是炎帝;北方的龍(夏)族部落,首領是黃帝。三大部落活動遺蹟分別對應著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遺址。
  • 揭秘公元前2879年,炎帝後裔在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建國
    耒耜(農耕工具)約公元前3300年,長江流域的神農氏部落興起,炎帝因發明了因發明耒耜(農耕工具),五穀豐收,比較富庶。炎帝集團帶著先進的農耕文明,開始逐步向北擴張,其領地一度延伸至黃河流域,其所到之處,農業進步,五穀豐登,百姓歸順。華夏文明開始進入神農氏炎帝統治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炎帝集團的有苗氏部落興起,以野蠻著稱,逐漸威脅炎帝的都城城頭山(今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