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歷史之炎帝篇 一個擁有大無畏精神的男人

2020-12-19 獨照峨眉峰2018

本篇我們來講一下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炎帝,炎帝按正統的說法是指上古時期某個部落首領的稱呼,通常意義上我們所說的這位炎帝準確的講應該稱為炎帝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

據《國語·晉語》載:炎帝神農氏的父親也是少典母親是任姒,少典是開天闢地之神盤古的兒子,虎父無犬子少典自然也是天賦異常響噹噹的英雄,後來少典看上了有蟜氏的兩個美女任姒和附寶,這兩個美女也很爭氣各給少典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所以從血緣上講黃帝和炎帝還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因炎帝出生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清姜河一帶故炎帝神農氏本姓為姜。在當時黃帝統治了一個大部落,炎帝也統治了一個大部落,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兩個部落慢慢的融合在一起,就誕生了一個更大的部落這個部落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起源,據此我們中國人也被稱為炎黃子孫。

上古時代的農耕

上古時期人類的壽命是很短的,因為人類生存的主要方式就是狩獵,但是狩獵存在的問題是如果獵物小那很可能不夠吃,如果獵物大也危險有很大,即便無傷亡的帶回了獵物因為是生肉肯定會有大量的細菌存在,則人得病的機率就非常高,所以那時候的人能活到30歲就算是長壽了,炎帝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極力推薦人們用火來製作食物,經過火的的加工食物的細菌大大減少並且食物的味道也好,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估計因為肉好吃了所以人的飯量也大了,狩獵也不能滿足人的要求炎帝又倡導和手把手的教人們農耕不僅開拓了新的食物源頭又減少和野獸搏鬥的機會,為了加大糧食的產量規避天災炎帝還總結出一套簡單的曆法規避暴雨 嚴寒對農作物的影響並且也規範人類的作息時間,炎帝的幾大發明如用火、農耕、製作農耕器具、區分五穀種子、開闢交易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上古時期人類的生活方式奠定了華夏民族的農耕基礎加快了社會的進步。

神農氏採藥
神農氏嘗藥

雖然農耕和用火已經極大的提高了人的水準和壽命,但是還是會發生比如說得病誤食有毒的植物動物等事情很多人為此喪命,炎帝神農氏倍感憂慮他決定親自去嘗試各種植物和食物,將有毒的食物區分出來以避免食物中毒事情的頻繁發生,在這種玩命的事情中炎帝神農氏曾經發生過一天中毒70多次的惡性事故但這種結果還是沒有嚇住他,後來在嘗試植物的過程中神農氏發現有些植物不僅不會中毒還能幫助人治病,這更加激起了他一顆永不停息的偉大心臟,他仔細的尋找每一種植物將植物的形狀和功效告訴給其他人用來治療當時人類的疾病,到了東漢時期後人根據口口相傳的記載將這些藥物的功效形狀記載彙編成書,此書就是起源與神農氏的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

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

巨星隕落在不斷的試藥過程中,不幸總是會發生的一次炎帝神農氏忽然發現一種植物很是奇怪,他像往常一樣又一次進行了嘗試,但是這次試完以後神農氏覺著肚子疼的厲害,經過一番痛苦的折磨這種植物無情的帶走了炎帝神農氏的生命,後來這種植物被人們取名為斷腸草我想這包含了兩種意思吧其一這種草毒性大到能毒斷人的腸子,其二因為它奪去了炎帝的生命,炎帝的子民傷心的肝腸寸度。

炎帝神農氏雕像

炎帝神農氏死後被人們葬於今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裡處的鹿原陂,從此世人對他的祭拜就一直未間斷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炎帝陵祭典也從最初的蜡祭、儺舞等開始,不斷演變開始了長達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炎帝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相關焦點

  • 木梨歷史,炎帝篇!你所不知道的關於神農炎帝的故事!
    大家好,歡迎來到《木梨歷史》,上期視頻以史記為模板向大家科普了一下「黃帝」,本期視頻將為大家科普一下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炎帝」。現在流傳下來的對於炎帝的記載都很雜亂,對於炎帝是誰,炎帝的人生經歷,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而且《史記》裡也並沒有專門對「炎帝」作傳,《五帝本紀》中並沒有炎帝。史記對於炎帝的記載多是穿插在別的內容裡。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朱木清 隨州市市臺辦主任王文虎  隨州市楚天聲屏報編輯    炎黃二帝同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開創者。幾千年來,關於炎帝的傳說和歷史記載十分豐富,從中我們既可以了解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也能抽象地概括炎帝神農文化的一些特徵。
  • 山西一景區是華夏農業文明發源地,神農傳說集中於此,是炎帝故裡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有太多讚頌炎帝的神話傳說了,比如神農嘗百草,教民眾播種五穀,療民疾矢等等,如果說黃帝奠定了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局面,那炎帝則使得華夏人民得到了生存之道,正是神農始創了農業生產,於是開始了中華民族刀耕火種的農業社會。
  • 炎帝和神農是什麼關係?
    談起炎帝,那麼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黃帝。黃帝是東方華夏民族的首領,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歷史。當時東方華夏一共分為三大部落,首領分別為黃帝、炎帝及蚩尤。黃帝為了華夏一統,便向相鄰較近的炎帝部落發起了進攻,炎帝平日喜愛研究藥草,救死扶傷,於是乎疏忽了對族人的訓練,而敗於黃帝。
  • 中國歷史上的蚩尤是華夏的祖先嗎?怎麼評價他的呢?
    這個意思已經很明確了,肯定了他的歷史地位,他跟炎帝、黃帝一樣,同是華夏民族的祖先。只不過,在一些正史中,蚩尤的地位並不是那麼高,甚至把他當作一個反面人物來看待,根本原因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都是以成敗論英雄。
  • 炎帝嘗百草,薨於此山。又葬於何處呢?
    炎帝與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 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做為我們華夏民族的始祖,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炎黃二帝的故事和傳說!
  • 歷史上最具有大無畏精神的一首詩,常被後人當成座右銘,引人深思
    詩詞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代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力,不論是諸子百家爭鳴的光輝歷史,還是唐宋文學的絢麗,或是現代詩歌的雋永,都有詩詞文化的影子蘊含其中。經過大浪淘沙的洗禮和歷史長河的翻湧,萃取出來的眾多精華之中,詩詞總是能熠熠生輝。古代文人墨客,在感情上是細膩的,他們把心中這種妙之毫巔的情懷用簡練的文字表現出來,委婉而又含蓄。
  • 傳承農耕文化 發揚北大荒精神 香坊農場舉行「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6月9日訊(韓秀麗 王宜豐 記者 平靜 許兼暢 田彥飛) 9日上午,北大荒現代農業園內文化搭臺、旅遊唱戲,在園區神農廣場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 有靈魂的漢字書法show之華夏神民與天選之子
    炎黃子孫,還有另外一個說法,那就是龍的傳人,龍是一種動物,龍和人,這本來就是一個神話故事了。這個故事是有歷史淵源的,不是空穴來風。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伏羲神農創文等等,都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
  • 隨州市炎帝神農故裡
    炎帝神農故裡風景區距隨州市城區西北18公裡,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我有幸到此拜謁炎帝。景區入口,矗立著漢白玉雕刻的炎帝神農立像。神農洞祭長文石刻,介紹了炎帝神農的功績。神農洞,相傳為炎帝神農誕生之地。洞口綠植掩映,據同行人介紹,此洞以前是可以進去的,後來為了保護古蹟,就不允許進入了。神農廟,供奉著炎帝神農,從外觀看,應該為新修建築。
  • 著名的歷史戰爭-涿鹿之戰
    歷史的戰爭不光是侵略也有保衛,但是這場戰爭侵略和保衛都有在其中,比如說歷史的一場戰爭就是部落之間的戰爭 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繁榮昌盛、有八十一個氏族的九黎諸部落在蚩尤率領下西向進入華夏集團分布地區,目標也可能是豫中,因為首當其衝的是居於豫東的炎帝,相傳他都於陳。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
  • 黃帝和炎帝為什麼鬧翻了?炎帝的女兒溺於東海
    這裡是「假如神話傳說都是真的」系列的特別篇:精衛填海的真相。精衛填海是被記載於《山海經》中的一個故事,在今天我們把精衛填海當作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精衛填海的故事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關於精衛填海的故事被記載於山海經的《北山經》之中,其中講到:「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 王安石的一首雜詠,對比鮮明,見解深刻,更彰顯了大無畏精神
    特別是很多寫實和詠古之作,反映了民間疾苦,揭露了一些時弊,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希望。讀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鳴,就會發揮想像,並可能付之行動。比如晚唐詩人杜牧就寫過很多詠史詩,詩人精彩的文筆、巧妙的構思、不凡的見解,都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時也耐人咀嚼。北宋一位詩人更是時刻關心百姓生活,甚至廢寢忘食地操勞。
  • 中國歷史上「華夏」裡的夏是指夏朝,那「華」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稱自己為華夏後裔和炎黃子孫。炎黃子孫很好理解,因為中國人都認為炎帝和黃帝是中華的兩位始祖。雖然他們兩人最後成為敵對的部落,但在黃帝打敗炎帝之後,兩個部落又漸漸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時,我們中國人還自稱為華夏。在華夏裡面,夏字的意思就很好理解。
  • 都是華夏的祖先,戰敗的蚩尤為什麼這麼不堪,被誤會了4600年
    中華上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多少英雄豪傑,更是有著多少奸邪之輩的存在。在這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出名的人物,但是我們依舊不能忘記在歷史長河中那有著顯著作用的人們。可在華夏的開端,蚩尤在逐鹿之戰中被黃帝和炎帝打敗,蚩尤的頭被割下來成為了黃帝和炎帝的戰利品。蚩尤對當時的華夏大陸提供了無數的技術方面的作用,他的功明顯大於他的過錯。從此蚩尤成為了故事裡面的反派,更是成為無數的史書中被人抹黑的角色。可是只有蚩尤就是反派,而他就是一個天生的壞人嗎?
  • 軒轅一帝,佑我華夏五千年!
    原始社會農業是立身之本,軒轅身體力行和部落人民一起積極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他不但教會了人們種植各種農作物,還帶領大家馴化牛羊豬狗等動物,氏族迅速發展壯大。 而周圍的部落看到黃帝他們越過越滋潤,都紛紛前來投靠,有熊氏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一個部落。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民族精神三題
    在《淮南子》中,記載: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  與穆天子相會,掌握不死之藥,後來不死藥被演化為「桃」,這些為仙化西王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西王母擁有著永生的神性,並開始發展為至上神,從「司天之厲及五殘」到有「不死之藥」,西王母的神職、神性,反映了早期人民古樸的生死觀念。
  • 黃帝故裡,商朝國都:鄭州何以成華夏文明發祥地?有何歷史淵源?
    在所有中國人的心目中,作為中華始祖的「炎黃」二帝,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締造者,而且也是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相傳「炎黃」二帝出自同一部落,但後來因為諸多衝突,而分裂成兩個部落。這兩位中華始祖率領各自部落連年徵戰,最後在「阪泉之戰」中,黃帝打敗了炎帝,並將兩個部落合而為一,這其實就是「華夏族」的形成淵源。
  • 華夏第一個醜女嫫母,對中國有很大的貢獻,死後被人永遠銘記!
    這倒不是說醜的就絕對不會被記住,畢竟凡事都有例外,像我們華夏的第一個醜女,就算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00多年,也依然被我們的歷史給記住了。而人們之所以會記住她,並不是她有美麗的容貌,而是因為她有一顆善良仁德的心,《資治通鑑》中說:「匹夫匹婦,猶相選擇,況天子乎!皇后母儀萬國,善惡由之,故嫫母輔佐黃帝,妲己傾覆殷王。」由此可見醜女之所以會被人記住,憑藉的不是她們外貌而是她的德行和才能。
  • 炎帝神農長啥樣?山西此地最是特別:黑臉為紀念其嘗百草中毒而亡
    有了破敵之方,毒痘之疹頓時全消。通讀《封神演義》,「源易緣」注意到,火雲洞中炎帝神農曾出現過3次,都是為拯救西岐軍民而出手,可謂善德之神,深受百姓崇敬,如今在全國各地也衍生出炎帝文化。關於炎帝長什麼樣,許仲琳老師只是簡單提了一句「披葉蓋肩,腰圍虎豹之皮」,再無詳細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