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補充可改善營養不良兒童的認知功能、腦血流和營養狀況

2020-12-17 科學網

膳食補充可改善營養不良兒童的認知功能、腦血流和營養狀況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3 16:43:35

美國塔夫茨大學Susan B Roberts團隊研究了膳食補充劑對營養不良幼兒認知功能、腦血流和營養狀況的影響。2020年7月22日,該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

為了評估膳食補充劑對改善工作記憶,以及包括營養不良兒童腦血流在內的其他指標的影響,研究組在幾內亞比索的10個村莊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他們招募了1059名兒童,年齡為15個月至7歲。將其隨機分組,接受監督等熱量服務(約1300 kJ,每周5次早膳,為期23周)的新膳食補充劑(NEWSUP,高植物多酚和歐米茄3脂肪酸,多種高強度微量營養素和高蛋白質含量),或營養計劃中使用的強化混合食品(FBF),或對照餐(傳統米飯早餐)。主要觀察指標是工作記憶,其他指標為血紅蛋白濃度、生長發育、身體組成和腦血流量指數(CBFi)。

在4歲以下的兒童中,與對照餐相比,NEWSUP顯著增加了工作記憶,比率為1.20,對每個治療方案群體的影響更大。與對照餐相比,NEWSUP還顯著提高了貧血兒童的血紅蛋白濃度,降低了體重指數z得分,增加了瘦肉組織積累,且脂肪含量降低。此外,在兩個年齡組中,NEWSUP與對照餐和FBF相比,CBFi顯著增加。在4歲及以上的兒童中,NEWSUP對工作記憶或貧血無明顯影響,但與FBF相比,瘦肉組織增加。

兒童營養不良與長期認知障礙有關。研究結果與當前理解相反,23周的補充餵養可改善生活在低收入國家的弱勢幼兒的執行功能、大腦健康和營養狀況。

附:英文原文

Title: Effects of food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young children at risk of undernutri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uthor: Susan B Roberts, Maria A Franceschini, Rachel E Silver, Salima F Taylor, Augusto Braima de Sa, Raimundo Có, Aliu Sonco, Amy Krauss, Amy Taetzsch, Patrick Webb, Sai Krupa Das, C-Y Chen, Beatrice L Rogers, Edward Saltzman, Pei-Yi Lin, Nina Schlossman, William Pruzensky, Carlito Balé, Kenneth Kwan Ho Chui, Paul Muentener

Issue&Volume: 2020/07/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ood supplementation on improving working memory and additional measures including cerebral blood flow in children at risk of undernutrition.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10 villages in Guinea-Bissau.

Participants 1059 children aged 15 months to 7 years; children younger than 4 were the primary population.

Interventions Supervised isocaloric servings (≈1300 kJ, five mornings each week, 23 weeks) of a new food supplement (NEWSUP, high in plant polyphenols and omega 3 fatty acids, within a wide variety and high fortification of micronutrients, and a high protein content), or a fortified blended food (FBF) used in nutrition programs, or a control meal (traditional rice breakfast).

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working memory, a core executive function predicting long term academic achievement. Additional outcomes wer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and index of cerebral blood flow (CBFi). In addition to an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a predefined per protoco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children who consumed at least 75% of the supplement (820/925, 89%).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assessed by a multivariable Poisson model; other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multivariable linear mixed models.

Results Among children younger than 4, randomization to NEWSUP increased working memor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eal (rate ratio 1.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2 to 1.41, P=0.03), with a larger effect in the per protocol population (1.25, 1.06 to 1.47, P=0.009). NEWSUP also increase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mong children with anemia (adjusted mean difference 0.65 g/dL,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23 to 1.07, P=0.00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eal, decreased body mass index z score gain (0.23, 0.43 to 0.02, P=0.03), and increased lean tissue accretion (2.98 cm2, 0.04 to 5.92, P=0.046) with less fat (5.82 cm2, 11.28 to 0.36, P=0.04) compared with FBF. Additionally, NEWSUP increased CBFi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eal and FBF in both age groups combined (1.14 mm2/s×108, 0.10 to 2.23, P=0.04 for both comparisons). Among children aged 4 and older, NEWSUP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working memory or anemia, but increased lean tissue compared with FBF (4.31 cm2, 0.34 to 8.28, P=0.03).

Conclusions Childhood under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ong term impairment in cognition. Contrary to current understanding, supplementary feeding for 23 weeks could improve executive function, brain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vulnerable young children living in low income countrie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optimize nutritional prescriptions for regenerative improvements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o test effectiveness in other vulnerable groups.

DOI: 10.1136/bmj.m2397

Source: https://www.bmj.com/content/370/bmj.m2397

相關焦點

  • 中國營養學會常翠青:乳製品是兒童膳食營養的有益補充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胡可璐)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同時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倡導的「世界牛奶日」。「世界牛奶日」的設立,旨在改善大眾營養狀況,增強人民體質。由新華網、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伊利QQ星共同舉辦的「2020世界牛奶日·關注兒童營養健康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 兒童膳食營養不均衡? 專家:合理膳食行為亟待引導
    營養過剩和微量營養素缺乏並存  以「關注兒童營養健康 提升乳製品科學認知」為主題的2020世界牛奶日·關注兒童營養健康研討會在京召開,由新華網攜手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伊利QQ星共同舉辦。  現階段,中國兒童營養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 西部兒童少年膳食營養調查
    本報記者樊世鋼攝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兒童膳食營養攝入和營養狀況都得到極大改善,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銳減  由於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兒童營養不良問題依然存在,西部貧困地區尤為嚴重。西部兒童身高、體重增長速度較城市兒童慢,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相比,身高相差4釐米,體重相差0.6千克;生長遲緩率是城市的6倍;低體重率較高,達12%~36%;貧血狀況也不容樂觀,6~12個月嬰兒患病率高達50%,維生素A缺乏率是城市兒童的4倍。
  • 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從剛才李主任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能不能再詳細介紹一下改善比較明顯的方面有哪些?
  • 學齡前兒童膳食營養不均衡 合理膳食行為亟待引導
    ,圍繞兒童當前營養健康狀況展開討論,同時針對網友對於乳製品方面的疑惑進行專業解答。發展奶業是增強國民體質,尤其是改善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的重要選擇,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必要前提。」新華網產經中心總編輯段世文在致辭中表示,「關愛兒童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推動食育科普和飲食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學齡前兒童膳食營養不均衡問題突出
  • 營養不良的症狀兒童 營養不良的症狀兒童影響讀書?
    小兒斷奶後或哺乳期間未能及時增加輔食;以及兔唇、顎裂、嬰幼兒腹瀉、腸吸收不良綜徵等;急慢性傳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產、早產、雙胎等都可引起疳症。當然如今家庭條件改善,這種病的病因多為「太過」。
  • 【營養篇】中國兒童青少年膳食指南(二)
    本報記者 張學軍 攝  【提要】貧血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病,也是當前最為人們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兒童青少年由於生長迅速,鐵需要量增加;女孩因月經來潮後的生理性鐵丟失,更易發生貧血。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貧血患病率都相當高。
  • 出現這些狀況,說明需要給寶寶補充營養了
    營養不良是因為熱量和蛋白質相對不足導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症,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營養不良就是面黃肌瘦、身高不夠。其實這已經是營養不良導致的後果了,營養不良不僅會造成孩子身高、體重比同齡孩子低,還會導致孩子大腦發育滯後,所以越早發現越好!
  • 嬰兒營養不良的表現 五個月嬰兒營養不良的表現
    2、調整飲食補充營養可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消化功能和對食物的耐受力逐步調整營養。(1)調整的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幹,由單一到多樣化,直到小兒恢復到正常進食,營養改善為止。(2)熱量及蛋白質的計算:輕度營養不良由於小兒的消化功能及對食物的耐受力接近正常,可基本維持原膳食不變,熱卡由502kJ/(kg·d)〔120kcal/(kg·d)〕逐漸加至585kJ/(kg·d)〔140kcal/(kg·d)〕。
  • 發育遲緩/營養不良不容忽視,問題很有可能在腸道
    此外,兒童營養狀況與死亡率的變化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歸因於營養不良的比例達35%,急性重度營養不良兒童的死亡風險是非營養不良兒童的9倍。那麼發育遲緩究竟是什麼?會帶來什麼後果?所謂的最關鍵時期是哪個階段?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 哈佛營養系深度解讀:新冠疫情期間膳食和營養補充劑的作用
    然而,在疫情期間,人們除了關心如何安全購物和準備食物等常見問題外,還關心膳食和營養補充劑的作用。我們採訪了Wafaie Fawzi博士(曾任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和人口系主任)、Walter Willett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營養系主任)和Ibraheem Abioye博士研究生,以期幫助大家了解更多關於營養和免疫之間的聯繫,並展示有關營養狀況、營養補充劑和感染的現有證據。
  • 兒童需要吃營養補充劑嗎?如何正確地給兒童補充營養?
    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牽動著每一位父母的心,即使自己的孩子體檢各項指標都正常,而看到朋友在給孩子服用鈣、多種維生素等營養補充劑時,父母也會跟著給額外補充。那麼兒童需要吃營養補充劑嗎?如何正確地給兒童補充營養?
  • 與愛童行·關愛兒童營養改善 優可貝樂全國公益行動起航!
    作為享有「中國營養素·第二品牌」之譽的善元堂,自1997年創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膳食營養補充劑領域,致力改善國民營養健康水平。旗下首個母嬰子品牌 - 優可貝樂,更是為肩負著改善我國母嬰營養健康的使命而誕生——孕育未來·守護新生。
  • 學齡期兒童如何補充營養
    膳食結構不合理引起的營養不良,會引發兒童多種疾病:一, 認識6-12歲兒童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和礦物質元素,學會選擇和合理搭配食物,並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蛋白質的缺乏會引起營養性水腫,乾瘦性營養不良和兒童免疫力低下。
  • 劉金英教授:20%腫瘤患者死於營養不良 營養治療是腫瘤不可或缺的...
    在劉金英教授看來,腫瘤和營養存在著兩方面的關係: 一個是營養不良的人群更容易發生腫瘤,比如說過分消瘦(營養不足)、過度肥胖(營養過剩)的人群都更容易發生腫瘤,其機制涉及免疫失衡、代謝紊亂等多個方面; 二是腫瘤患者更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狀況,腫瘤導致的營養不良表現為體重下降、肌肉減少。
  •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早餐
    營養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記載中不乏飲食養生的思想,從多方面論述保持飲食平衡、維護身體健康的方法。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居民健康狀況和營養水平不斷改善,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凸顯。例如:攝入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形成了很多肥胖兒童,尤其貧困地區營養不良的問題依然存在合理的膳食結構至關重要。
  • 兒童營養不良致死達13% 健保品市場需求增長
    營養健康意識的不斷強化下,家庭支出比例呈現出向兒童營養保健傾斜趨勢。區別於兒童保健品,兒童健保產品定義為能夠促進兒童身體及智力生長發育的營養素補充產品,含保健食品、處方藥、非處方藥。中康CMH數據顯示,2016年兒童健保市場規模達161億元,政策紅利和人口高峰的雙引擎驅動下,預計市場持續增長。
  • 秋季是調節兒童營養狀況的好時期 市婦幼保健院營養專家這樣說
    秋季,是兒童體重迅速增加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各種傳染病多發的季節。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和行為形成的關鍵期,加強營養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和疾病預防,且對維護兒童的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保證兒童青少年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記者專訪了徐州市婦幼保健院註冊營養師盛志華,她將為您指導兒童青少年均衡膳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效維護身心健康。
  • 美團親子開啟2019學齡前兒童營養午餐公益項目
    我們希望集合平臺的力量,攜手更多用戶和商家參與公益事業,探索兒童營養扶貧的有效方式,助力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健康成長」。  攜手多方夥伴 關注貧困地區學齡前兒童營養問題  據介紹,在中國,有850萬5歲以下的兒童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和消瘦。
  • 家長朋友:是時候關注服用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的安全性了
    研究人員使用了最近6次的調查(從2003-2004年到2013-2014年),特別關注19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如果孩子不到16歲,家長會提供答案。 被調查者被問及是否「在過去30天內使用或服用過任何維生素、礦物質、草藥或其他膳食補充劑」。補充劑分為兩類。那些主要由維生素或礦物質組成的被稱為「營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