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個大學生的私信對話:年輕人應該學什麼?

2020-08-30 於導談天說地

與一個大學生的私信對話:年輕人應該學什麼?

於中寧 2020.08.25

一直以來不斷有年輕人和大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給我留言,希望我能夠給他們推薦一些讀的書,或者問我一些關於時事和歷史的看法。我很少回應這些留言,不是我不尊重他們,而是說來話長,要能不是敷衍的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很多時間,我沒有這些時間。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向來不主張年輕人學文科,我認為學文科的人都是理科基礎太差,缺少基本的運算、分析和邏輯能力,這樣的人學文科照樣沒出息,與其學文科不如去學一門手藝。

下面是2012年1月9日刊登在我的財經網名家博客中的一個回答,實際上這個回答是在這之前幾年發生的,我發在博客中是我的一個總的回答:

年輕朋友遠離假大空學點真本事

有些經常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網友對我在那裡發的大量評論感興趣,發內部信問我應該看些什麼書。

我實在不知道推薦什麼能稱為「捷徑」的書,而且我認為,這些網友大概把我看成是一貫搞「編著」的大學教授,以為我寫的都是從哪裡抄來的,所以過去我都沒回。

我應該反省,這樣對待年輕人太不厚道。下面是兩位網友的內部信和我的回覆。我本人就是學文科出身的,對那個假大空的東西有多誤人深有體會,所以用比較極端的語言希望年輕朋友遠離,學點真本事,早點安身立命,再像文科教授或成功人士那樣去扯蛋。

網友的信:

我是一名大四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文系)的學生。現在已經找到了一份工作,明年3月去廣州實習工作的。但是我大四階段對財經對金融非常感興趣,但是我缺乏具備的專業學習以及訓練。請問一下,我如果能夠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本科金融學水平的學生素養?看了您的《公平、公平、還是公平——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系列文章之二》我覺得非常好,但是我很苦惱,不知如何入門。自己也嘗試看一些書籍,但是感覺很難。不知該怎麼辦。

我的回覆:

建議:1、多關注謀生知識,離空的東西遠些。學中文、傳媒就是自毀前程。2、如果經濟許可,現在就準備英語,工作2-3年後出國讀個MBA。3、年輕人要學會設計自己,這和企業戰略定位一樣,要考慮需求、能力、競爭、財務狀況等等。4、政治像鴉片,容易上癮。政客大多有兩種人,一種是撈夠了沒事幹的傢伙,一種沒本事撈,想靠政治撈的。所以,政客和商人一樣,用甘迺迪總統的話說,都是sons of a bitch(SOB)。離那些SOB遠點。

網友的信:

我是個體金融從業人員,專職外匯保證金。花了幾個小時拜讀了你的回覆,感覺有些吃力,請百忙之中指點下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方面有哪些書籍或者哪些渠道可以快速入門的。

我的回覆:

不知你是否讀過MBA,中國的MBA教學水平很低,並且烏煙瘴氣,但作為入門還是需要的。同時建議你首先學好金融學,最好的途徑就是去考CFA,非常系統的一個金融基礎。強烈建議你的學習緊密圍繞你的工作,不要過於關注那些虛的空的東西。

玩虛空的人基本是兩類人,一類是像我這樣吃飽了沒事幹,曬太陽抓蝨子順便打打嘴仗的傢伙;另一類是學文科出身,什麼實際能力也沒有,靠此謀出路的傢伙。對後一類人,你會用眼睛夾他們嗎?

金融是有前途的行業,中國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餘地,中國真正懂金融的人太少。我20年前就教一汽大眾財務處長如何做外匯套期保值,昨天還教一個香港朋友如何匯交。你幹這行應該偷著樂,讓那些沒有真本事的人去學什麼政治社會經濟歷史,然後寫文章掙點小錢吧。

通過這些年在人文領域的研究,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在我看來,西方近兩三百年來所形成的人文領域的這些系統的所謂知識,不僅僅是價值不高,對個人的安身立命作用不大,更根本的是這些知識存在著系統性的錯誤,存在著誤人子弟的前景,不僅僅是個「俗」問題,而且是個「雅」問題,也就是說不僅僅是一個收入問題,生活問題,而且是一個你即使不考慮世俗問題,也有一個步入歧途的問題。

下面是我最近與一個在校大學生的對話:

問: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個人希望於導能出書,很喜歡您的一些觀點,文章幾句話就能夠寫清楚主旨,我感覺有時間我去讀一本書,都搞不清他到底要表達什麼。

答:謝謝關注。經濟類的正在整理成書。管理類的也要單獨出書。地緣政治類的、西美文化的、國家戰略的、政治學的,控制的嚴,可能以後要在香港出了。

問:太期待了,希望於導以後出書能在公眾號告知喲。在香港出怎麼買呀?

答:請問您是學什麼專業的?如果是學理科的,建議您不必過多關注人文學科的事情。一方面是人文學科的知識體系問題太多,另一方面,理科對個人和國家的作用恐怕更大,不值得在文科上浪費時間。如果是學文科的,需要從根本上思考和關注的是,從英國革命以來的整個人文知識體系,現在正面臨一個解構和重構的歷史時期,你將面臨一個怎樣對待現有知識體系的問題。這樣一個宏大的問題,不是年輕人能對付得了的,如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會陷入彷徨和苦惱。

問:我是一名醫學生,只是私底下喜歡看書,特別是歷史和政治。其實有時候也很苦惱,因為醫學生任務重,但是我又不想放下我的課外閱讀,所以有時候有點苦惱。其實我以後有點想往政治方面發展。

其實有時候我也有一個感想,我覺得學理科的作用比文科的大,看一下歷代文人嘴炮最多,但是究其對國家對發展有貢獻的還是理科。

答:小同學,你很危險。一個人首先要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我認識的人中有許多人不能在自己的專業上心無旁騖,最後的結果是一事無成。文科的特點,第一是錯誤很多,過早進入反被束縛。第二是不需要老師,任何時候都可以自學。先做一個專業上的成功者,再考慮別的才是成功之路。年輕人要學會設計自己,就像一個企業要進行定位一樣。

問:懂了,謝謝於導,先學好專業,再考慮別的。那於導,如果不以考試為目的來看的話,你覺得英語有必要掌握嗎?

答:非常重要。我在大陸和香港都看過病,大陸醫生的特點是實踐經驗特別豐富,香港醫生的特點是學術水平相對較高,他們懂英文,能夠直接跟蹤國外醫療的最新進展。就以洗牙這個最簡單的事兒來說吧,大陸醫生技術好,但是香港醫生使用的最新的藥他們都不知道。我在美國最好的醫院梅奧醫院植過牙,他們的技術不一定比國內好,但他們的理念和生物藥非常先進。美國賓大牙醫學院已經發明了牙細胞的再生技術。所以至少在未來幾十年中,美國的醫療技術仍然會獨步世界。中美關係未來還會有變數,一般醫療美國限制中國學生的可能較小。所以雖然中美關係看起來很嚴峻,但是學醫的還是要爭取到美國念研究生。如果家庭財務狀況不允許,也要英語好,才能在專業上走得更遠。

問:可是當我每次想好好學的時候,我看到我身邊的人時,我鬥志昂揚的心又敗下來了。身邊幾乎沒有學的,可能是我層次太低了吧,看到的太淺。謝謝於導的諄諄教誨,收益頗多。

為什麼我說從英國革命以來的整個人文知識體系,現在正面臨一個解構和重構的歷史時期呢?

我們都知道西方的知識體系最早是希臘羅馬,希臘羅馬的體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就像盧梭所說,沒有奴隸的勞動,哪有公民的自由,奴役和自由看來是相反的,但實際是一回事。不平等最後在羅馬發展成荒淫無恥,內鬥不斷,實際上希臘羅馬的文化已經死亡了。

基督教從公元前後開始傳播,到公元五世紀末被接受為羅馬帝國的國教。500年的時間,之所以基督教在羅馬受到不斷打壓的情況下仍然廣泛傳播,就是因為基督教的初心是平等,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但是基督教成為國教後,迅速等級化、不平等化,到15世紀前後又發展成荒淫無恥,內鬥不斷,實際上基督教文化也已經死亡。

代替天主教的是新教和自由教,它們的內核是一樣的。新教和自由教是新生的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一開始也是以平等爭取民心的,但是他們掌了權以後,又把平等扔到一邊,掏空了自由民主的概念,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比如說,如果自由是個人的,那為什麼在嚴重的疫情中個人不能戴口罩,要受到群體的嘲笑甚至攻擊?如果自由是群體的,那為什麼窮人,有色人種和其他國家不能享有這種自由,它只屬於強勢國家主體民族的精英上層?

又比如說,如果民主是一種多數政治,那為什麼多數會越來越窮,他們的訴求得不到實現?

再比如說,如果世界應該統一於自由資本主義,那麼西方社會為什麼會有累進稅,遺產稅,資本利得稅?這些稅不正是對富人的剝奪嗎?為什麼會有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為什麼會有低收入住房、食品券、農業補貼、小企業補貼、高科技補貼等等?為什麼會有對企業的各種監管?所有這些都不是自由資本主義的訴求,而是社會主義的訴求,而且美國在這些經濟社會主義方面的程度比中國還高,例如中國沒有遺產稅資本利得稅,至今還沒有成體系的低收入住房,醫療保險曾經不是全覆蓋,有相當多的人沒有退休金,資本家橫行霸道,願意讓職工工作多長時間就工作多長時間?如果說美國是自由資本主義,那中國不是比美國自由的多嗎?

再再比如,自由資本主義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自由貿易,美國為什麼徹底拋棄了自由貿易理念?到底是美國錯了,還是這個理念本身就有問題?

所以自英國革命以來,這整套理論是說不通的,它和希臘羅馬的那套東西,基督教的那套東西一樣,使不平等得到了很大發展,最終陷入了荒淫無恥、內鬥不斷,現在的美國不正是這樣嗎?所以和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一樣,新教和自由教也正在死亡,我們正眼睜睜的看著這個死亡的過程。

和前兩個死亡不一樣,自由教的死亡還有另外的意義。前兩個死亡是發生在西方內部的。自從資本主義登上歷史舞臺,自由教就和西方中心論,西方優越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成為西方殖民主義的一部分,隨著殖民主義的徹底死亡,這種意識形態的死亡也就是必然的了。美國正在為西方的殖民主義做最後的掙扎,它要挽救的不僅僅是它的經濟,它的霸權地位,同時也是整個西方的意識形態。

正像亨廷頓所說,雖然西方殖民主義為普世西方的意識形態做出了殘酷的努力,但世界上真正相信這些東西的也只有西方,他把那些在知識階層吸收了西方意識形態,而在基本民眾沒有接受這種意識形態的國家稱為無所適從,應該說大多數國家都處在這種無所適從之中,而且就連西方國家也都陷入無所適從之中了,美國當今的情況不正是一種無所適從嗎?這是當今世界混亂複雜的一個基本原因。

隨著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徹底消退,世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也會免除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一統和普世,世界各國各民族獲得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自由,獲得了免除恐懼的自由,世界才能真正獲得和平,才能成長起一個多元的,自主的,符合自己民族傳統和生活狀況的價值體系,只有當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獲得了意識形態的自主權,個人才能真正獲得自主權。

實際上在西方文化體系內,已經有許多人深度質疑這個體系了。最大的成果是在歷史學方面,從湯因比到弗格森,重要的歷史學家都在探索一件事:為什麼西方統治世界的這100年,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血腥和殘暴的年代?他們的解釋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傾向於否定西方中心論和西方優越論。在政治學中,也有不少學者質疑西方的政治學體系,在經濟學中,這樣的學者相對較少,在法律學中就更少。

也就是說許多西方的學者已經為西方的思想文化體系的死亡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所有這些你在中國是學不到的,中國人文領域裡的大學教授,教的仍然是那一套垂死的、腐朽的、自相矛盾的西方思想理論體系,他們不但沒有創新改造的能力,也不具備質疑的能力,甚至連西方學術領域已經存在的那些質疑和新的思想,他們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跟一幫這樣的人學習,難道不是誤人子弟嗎?

馬克思說,懷疑一切。基督教是從懷疑羅馬文化開始的,新教和自由主義是從懷疑基督教開始的,馬克思主義是從懷疑自由主義開始的,而馬克思主義的許多現成結論是不是能成為這個300年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變革的開始?我對此表示懷疑。

馬克思1845年寫下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奠基之作,恩格斯稱之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馬克思寫道:「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

馬克思在這裡不但提出了實踐檢驗真理的問題,而且提出了實踐檢驗思維方式的問題,而且後者是重點。也就是說馬克思不但提出了如何檢驗現成結論,而且提出了如何創造新的思想的標準,這就是從實踐開始,到實踐結束,整個思維過程都應該伴隨著實踐的過程,並且永無休止,它體現了馬克思的徹底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

馬克思這個從實踐開始進行思維的標準,繞過了18世紀的那些所謂啟蒙哲學家,直接繼承了17世紀的笛卡爾,笛卡爾堅決主張科學思維不能從現成的結論出發,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因而奠定了近現代理性主義的基礎。所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現在中國有個別的經濟學家企圖在傳統的經濟學框架內通過修修補補來設計一套新的理論,按照笛卡爾和馬克思的標準,他們註定會失敗。

通過實踐來對照理論發現理論的內在矛盾從而產生懷疑,通過發現更多理論的內在矛盾,從而懷疑整個理論的體系,這是近代理論建立的過程,必然是新理論產生的開端。

在給我寫私信的人中,有一個是今年剛剛考上大學的新生,他說他在高中時就發現民主和民粹之間的內在矛盾,這就比許多大學資深教授都強的多,因為他們對民粹這個概念是毫無懷疑,搬來就用。可見年輕一代比這些大學教授起點高得多。

大學中以西方文科思想理論體系為主要教學內容的部分,是中國最誤人子弟的地方。應該大力裁減這樣的院校系課,大力裁減這一類的教師,用節省下來的資源進一步擴充中國的自然科學課程和教師,這樣的學生沒有西方教條的束縛,又有很好的思維能力,當他們走上文科工作崗位時,補充一些文科基本知識一點都不晚。

我們在《中美經濟博弈:中國差距在哪裡》一文中提出,「要調整知識資本投入的結構,首先是壓縮人文學科的投入。中國大學的人文學科,老師太多學生太多,由財政養的媒體太多。」

雖然我認為年輕一代很有希望,但我仍然認為他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專業,讓自己有口飯吃,然後再想文科這些扯淡的事。這是因為這樣一個思想理論大變革,沒有上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看不到它的結果,其過程肯定艱辛而痛苦,搭上個人的幸福,是否值得需要思考。

讓那些滿腦子教條的大學教授文人學者腐爛吧,新芽兒不應該從他們身上長出。

相關焦點

  • 2020年高考作文深度剖析,對話袁隆平的啟發,年輕人應該覺悟什麼
    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摘自新京報)在採訪中,袁隆平透露的2個關鍵詞「失落感」「理想」,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高三的考生,在2020年的高考作文中,這次對話,可以作為不錯的高考作文方向。已經90歲的袁隆平面對工作與退休,選擇了工作,原因是擔心失落,這是一種上進的精神,更是一種責任,是年輕人應該具備的精神。
  • 馬雲延世大學對話大學生:請相信年輕人、請支持女性
    對話會現場,當主持人、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拿出提前準備好的XIN字展示時,不少在座的年輕人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在延世大學的這場對話會上,XIN及其背後的意義被再次闡釋。「我認為,做公益就是像對待家一樣對待我們的世界,要用心做事。」馬雲說道。「慈善和公益的區別,一個是給錢,一個是行動。」馬雲介紹,XIN平臺的出現,是為了賦能和鼓勵世界上幾百萬的人參與公益。「他們可能沒有錢,但是有善心,他們透過一件件小事改變著自己。」
  • 普通學校的大學生,應該做些什麼從而找到出路?
    最近有很多同學私信,問:「我的學校不是很好,在學校好迷茫,到底應該怎麼學或者學什麼在這裡就我所知,寫一個普通學校大學生(尤其是學文科的學生)應該怎麼做的秘籍。1. 應該問誰?在普通大學應該學什麼?你喜歡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不管是什麼,只要你喜歡就去做。很多研究表明在熱愛的行業工作人群普遍成就比較高,所以喜歡才是進入一個行業的前提。接下來,給那些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者已經錯過了選擇黃金期的同學的建議。
  • 通信專業大學生,到底應該學什麼?
    如今這個時代,技術日新月異,課程五花八門,很多大學生都會覺得迷茫——不知道應該學什麼,什麼技能才是將來工作所需要的,什麼課程才是真正有用的之前我曾經寫過幾篇文章,介紹通信相關專業大學生應該重點學習的方向和課程,但是總感覺還是不夠系統。
  • 2016「中美大學生對話」紐約舉行 馬雲受美國大學生敬仰
    2016「中美大學生對話」紐約舉行 馬雲受美國大學生敬仰 2016美國學生稱,對中國認知已超越「中國功夫」等,「馬雲」出現在美國大學生「最敬仰的中國人」前三甲榜單中。  在成功舉辦四屆以後,這是「中美大學生對話」首次在美國舉行。
  •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在哪?如何改變現狀?應該學什麼技術
    年輕人基本上都迷茫過,對於生活,對於學習,對於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有時候我們會被迷茫壓彎了腰,不知路在何方,整日懷疑自己。迷茫既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出路的年輕人,如何逆襲?當然是去學一門技術啊!所有的逆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迷茫沒有方向,你就可以拿自已的時間,去學會一技之長,學會了一技之長,你就可以靠這一技之長去賺錢,都是逆襲的有利條件。不懂就去學,還大把時間!
  • 大學生假期應該做什麼
    寒假一個月的時間,作為一個大學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個人提升】、【學習考證】、【格外技能】。我整理了52個優質回答,希望給你帶來有價值的內容,對你有所啟示。放寒假了,你真的可以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在護膚上做的很好,開學帥對方一臉。3、健身運動我覺得運動不應該是一個興趣愛好,它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培養的習慣。
  • 請對大學生兼職說不,在國際殘疾人日我們應該做一個堅強的人
    還包括一些桃色兼職回到大學生兼職這個話題。大學生是什麼?從本質上講,大學生依然是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麼?兼職的目的當然是賺錢。那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麼呢?現在正在讀大學的朋友,可能會對一個詞特別熟悉,那就是兼職領隊,校外的一些用人的單位,或者說是團隊,在校內找了這麼一個代理,每天會接到什麼樣的任務,你給我找多少人,我們去做什麼樣的活,然後從每個人身上你可以抽成。還是說大學生兼職本身,首先會造就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大學生這個群體,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勞動力,並且十分的廉價。
  • 與年輕人對話1500天後,天河萬科廣場揭幕帶來了什麼
    我們決定將這個細節放大,探索其在組合過程中,如何通過一場又一場「與年輕人對話」,最終找到撩撥年輕人志趣愛好的那根「弦」。   年輕人喜歡什麼?   ◇ 一個有趣的運動圈子   如果總結與年輕人對話過程中的高頻詞彙,運動定是其中之一。
  • 烏鎮戲劇節迎來濮存昕:年輕人應該從走路開始學
    原標題:烏鎮戲劇節迎來濮存昕:年輕人應該從走路開始學不知不覺間烏鎮戲劇節已經舉辦了5年。2013年烏鎮戲劇節僅憑6部特邀劇目便贏得國內外關注;最近幾年,烏鎮戲劇節漸入佳境,以強大的藝術創造力成為國內外戲劇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大學生不能一直頹廢下去,清華學長分享大學應該學什麼怎樣學
    不少學生在高中的時候學習還是極努力的,但考入大學以後,就徹底的放棄了學生,開始揮霍自己的人生,日子過得非常頹廢,其實大學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時代,千萬不能虛度過去,不然會後悔一輩子,到了大學,我們應該怎麼堅持學習呢?聽一聽清華學長分享的學習建議。
  • Twitter將開始測試音頻私信功能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 ,在6月份為iOS推出音頻推文之後,Twitter現在正在嘗試讓人們通過私信(DM)錄製和發送語音消息。Twitter DM產品經理Alex Ackerman-Greenberg表示,該公司將很快測試音頻私信。巴西將是第一個測試該功能的國家。
  • 董明珠現身武漢,向大學生喊話:格力一人一套房,給年輕人避風港
    剛走出象牙塔,既要在職場奮力打拼,結婚成家買房的壓力也撲面而至,讓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壓力山大」。作為深受很多年輕人尊敬的網紅企業家,一向快人快語的董明珠又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畢業生的生活壓力?格力如何為年輕人解決後顧之憂?
  • 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嗎?
    大學生可以把參與BP競賽當成一個校園社團的活動,以參與、學習為目的,「模擬」一個創業項目的融資,培養及訓練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等等。BP競賽並不要求進行商業化的運作,從課堂及校園直接進行創業,參與競賽的過程更重於結果(得獎或獲得投資)。
  • 現在的年輕人適合學點什麼技術?學西點有前途嗎?
    想擁有自己的事業,想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想要被身邊的人都看得起。做一個成功的人。然而「社會才是正真的大學」,無論你是在讀書,還是現在年齡還小。畢竟最後你還是要踏出社會這個「大學」。曾今的好友也各奔東西,各自為了以後想要的生活而努力著。
  • 現在學什麼專業好?年輕人發展的好門路
    而對於那些落榜的同學們來說,現在學什麼技術好呢?不上大學能有個好工作嗎?要想有一個好的發展,就一定要學一門有前途的技術,這是毋庸置疑的。在21世紀最貴的就是人才,我們在學歷上比不上大學生,就要考慮在技能上有所超越,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好工作,現在會技能的人才非常的吃香,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企業都搶著要,簡直就是「香餑餑」。
  • 迪麗熱巴「私信」艾力想學英語,五年後才被回復,可已晚
    看娛樂八卦,享受一份美好的心情,歡迎各位看客來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的是(迪麗熱巴「私信」艾力想學英語,五年後才被回復,可已晚)學習永無止境,這句話用在每一個人身上,其實都非常受用!只是能不能堅持下去的問題。就像迪麗熱巴,即便在拍戲間隙,也不忘抓緊努力一把,將自己的英語再提上個檔次。
  • 時空對話:班長王傑當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年輕人?
    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李懷坤 應學良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戴 強王 磊 攝 「王傑是一個真實的、可敬可學的英雄,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一聲招呼,8名戰士靠攏過來,與記者席地而坐圍成一圈。來王傑生前所在部隊採訪,話題自然離不開英雄。「王傑犧牲時跟你們年齡差不多,你們知道當年王傑是一個什麼樣的年輕人嗎?」
  • 如何打造一款與年輕人輕鬆對話的H5?
    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說:「要改變人而不觸犯或引起反感,那麼,請稱讚他們最微小的進步,並稱讚每個進步。」品牌如果想要被用戶認可,就要與用戶做好溝通。
  • 被老師私信了怎麼辦?
    為人父母后,最害怕的就是收到老師的私信。有家長留言:當老師發私信給家長,把孩子錯了很多的試卷或作業本拍給家長的時候,最希望從家長那裡得到怎樣的回應?她也確實著急過,覺得自己為什麼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學的好,都被我側面解答了。於是她知道需要自己努力了,只是別的同學都有超前的儲備,她是零起點,自然跟不上,捲紙也讀不懂。但我還是忍住焦慮,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