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發布

2021-01-12 網易

  

  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官網(轉載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小編微信號:yyxxzz520,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導語:《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擴散周知~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礙,中國康復醫學會委託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委會,協同中國康復醫學會遠程康復專委會、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專委會心肺康復學組,共同編寫了《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助力本次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

  

  1

  呼吸康復治療的基本原則

  (一)前提:首先嚴格遵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中常見醫用防護使用範圍指引(試行)》和《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的要求。所有接觸患者進行呼吸康複評估及治療的人員,必須經過當地醫院感染控制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對於入住 ICU 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因病情危重,生命體徵不穩定,目前不建議康復治療師進入 ICU 為患者進行呼吸康復治療,如需在隔離病區內為患者進行呼吸康復治療,必須得到臨床醫生明確的會診要求,且與臨床醫療團隊共同評估呼吸康復治療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獲益,制定詳細的感染防控和呼吸康復治療方案後方可進行。

  (二)目的: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呼吸康復治療的目的是儘可能與團隊協同工作,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後,最大程度地保留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

  (三)角色:必須認清呼吸康複目前僅可能起輔助作用,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呼吸康復尚缺乏國內外的循證和研究指引。其介入必須取得醫療團隊共識,即令治療獲益,過程安全,節省成本,並願意提供協同。

  (四)時機:呼吸康復介入的時機取決於對患者病理生理機制的認識,以及生命體徵是否穩定,是否排除呼吸康復的禁忌證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病程進展時為不妨礙醫療觀察,應停止呼吸康復介入。

  (五)方式:建議通過使用教育視頻、小冊子或者遠程會診為主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呼吸康復指導,以節省防護用品資源和避免交叉感染。

  (六)個性化:無論何種方式進行呼吸康復介入,都應遵循個性化原則,尤其重症、高齡及存在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

  (七)評估:評估和監測應該貫穿整個呼吸康復治療的始終。

  2

  呼吸康復治療的特別考慮

  (一)胸部物理治療操作,比如:指導性咳嗽、呵氣訓練、氣管壓迫刺激等可能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應該減少此類操作。因為不確定氣溶膠生成過程是否會因為逃逸增加感染風險,當患者接受無創通氣、氧療、霧化治療時,應警惕被感染風險的增加。

  (二)所有接觸患者進行呼吸康複評估及治療的康復從業人員 ,應嚴格遵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中常見醫用防護使用範圍指引(試行)》的要求執行。

  3

  呼吸康復治療的目標

  (一)短期目標(原則上 2 周內)

  1. 提高通氣效率。

  2. 提高有效肺容量。

  3. 改善氧合。

  4. 減少呼吸做功,緩解呼吸困難。

  5. 促進氣道分泌物的清除。

  6. 預防身心機能惡化和增強活動能力。

  7. 預防深靜脈血栓、皮膚壓瘡等併發症。

  (二)長期目標

  1. 重塑活動能力和健康。

  2. 重返社會,回歸工作崗位。

  4

  普通型患者住院期呼吸康復治療

  (一)普通型患者的界定

  1. 符合《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

  2. 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症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

  (二)普通型患者的呼吸康復治療

  1. 體位管理

  (1)為減輕平臥體位對肺通氣和灌注的不利影響,推薦非睡眠時間內可多採取靠坐位休息,如床頭抬高 60°。

  (2)坐位或站立位身體前傾,有助於膈肌活動,降低呼吸做功和增加肺容量。

  (3)如有痰液瀦留的問題,建議針對受累肺葉行體位引流(如:疾病累及單側肺時,健側肺在下)。

  (4)適當的體位有助於優化動脈血的氧合和V/Q 比。

  2. 氣道清潔

  (1)清潔氣道時可採用深吸氣階段擴張的方法幫助排痰,以避免用力咳嗽,咳痰時應用密閉的塑膠袋遮擋,避免造成病毒傳播。

  (2)避免使用震動排痰機震動排痰,以免造成血壓飽和度下降和心律失常的風險。

  3. 呼吸控制訓練

  (1)體位:對出現呼吸困難臥床患者可在床上採取 60°靠坐位,膝關節下墊一個枕頭,保證膝關節屈曲,並略微高於髖關節的位置進行;可下床活動的患者可在坐位下進行。

  (2)動作:放鬆肩、頸部輔助吸氣肌,上肢進行支撐,經鼻緩慢吸氣,經口緩慢呼氣的下胸部擴張呼吸訓練。

  4. 活動及運動

  (1)具備自主活動能力的患者,可在隔離病房內以儘量獨立日常生活活動來保持運動功能。確定病情穩定時,也可設計坐起、起立、伸腰、抬腿、邁步等動作編排活動,分成小段進行以利於自我觀察,每日活動時間爭取累計在 1 h 以上,嚴格避免疲勞。所有活動應儘量在原地進行,不產生患者在病房內流動。

  (2)無法站立的患者,可選擇坐位/半臥位/臥位,在教育視頻和小冊子指導下進行握拳、舉臂、踝泵、足跟後滑、抬腿、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等活動。

  5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呼吸康復治療

  (一)重型患者的界定

  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1. 呼吸窘迫,RR ≥ 30 次/min。

  2. 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 ≤ 93%。

  3. 動脈血氧分壓(PaO 2 )/吸氧濃度(FiO 2 ) ≤300 mm Hg(1 mmHg=0.133 kPa)。

  (二)危重型患者的界定

  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1. 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 出現休克。

  3. 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監護治療。

  (三)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呼吸康復治療

  1. 呼吸康復治療需在臨床治療團隊共同討論後指導變換體位。

  2. 患者在進行活動時需要保證給予充足的氧氣。

  3. 任何造成患者與呼吸機斷離的呼吸康復治療技術均應避免。

  (四)重型/危重型患者特殊問題的對症呼吸康復治療

  1. 乾咳:不建議進行呼吸康復治療。

  2. 乏力:通過視頻、小冊子指導合理變換體位,優化呼吸肌功能,減輕呼吸肌做功,同時為患者提供並指導能量節省技術。

  3. 肺容量下降和肺不張:可針對性選擇改善症狀的體位,如側臥位、俯臥位。在不增加患者疲勞的情況下,鼓勵適當活動。

  4. 低氧血症:患者在進行活動時需要監測血氧飽和度並保證給予充足的氧氣,如 SpO 2 <88%,則需終止康復治療。

  5. 呼吸做功增加和呼吸困難:放鬆技術、體位管理以及呼吸控制技術。如有必要,終末期患者有必要接收姑息性藥物治療來緩解呼吸困難。

  6. 分泌物瀦留和排痰困難:可應用體位引流、拍背等手法及振動排痰等技術,注意避免引起或加重支氣管痙攣。

  7. 運動能力和耐力下降:臥床患者可在床上進行漸進性的肢體主動活動或器械被動活動。離床患者可在使用呼吸控制技術的幫助下,在床邊行坐站轉移和原地踏步等活動。所有活動以不引起血氧飽和度和血壓下降為原則。

  8. 合併肝腎功能損害:選擇有利於膈肌活動的體位如半臥位,注意此類患者難以耐受頭低位。

  9. 貧血或凝血功能異常:在進行呼吸康復治療前應檢查血紅蛋白和凝血功能指標,避免活動引起組織缺氧、出血等問題。

  10. 血栓問題:對於臥床患者,可指導踝泵運動或使用彈力襪,以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6

  疑似/確診輕症患者隔離期間的呼吸康復指導意見

  (一)疑似/確診輕症患者的界定

  符合《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症狀輕微,不需住院治療,採取單間隔離和醫學觀察措施的患者。

  (二)隔離期間的呼吸康復的治療方法

  1. 能量節省技術

  (1)通過教育視頻和小冊子學習能量節省技術。

  (2)清潔氣道時可採用呵氣的方法幫助排痰,以避免用力咳嗽,咳痰時應用密閉的塑膠袋遮擋,避免造成氣溶膠播散。

  2. 室內適量活動

  (1)具備自主活動能力的患者,可在隔離室內以儘量獨立日常生活活動來保持運動功能,分成小段進行以利於自我觀察,每日活動時間爭取累計在1 h 以上,嚴格避免疲勞。

  (2)無法站立的患者,可選擇坐位/半臥位/臥位,在教育視頻和小冊子指導下,進行四肢及軀幹的輕量活動。

  (3)醫學觀察期間患者的病情存在加重風險,活動強度不宜超過非常輕微(<57% HRmax 或上升<30%HRr)的有氧運動強度水平。

  3. 心理幹預

  (1)存在焦慮抑鬱傾向的患者可以通過自評量表如 PHQ-9 和 GAD-7 快速評估,視情況尋求精神心理專業人士或心理熱線的幫助。

  (2)運用認知行為療法,通過科普節目講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療知識、科學運動及綜合康復措施的必要性等知識,助患者儘快過渡到配合治療的心理承受階段。

  (3)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4)採取放鬆訓練如冥想、催眠、音樂療法等方式舒緩不良情緒。

  7

  出院患者的呼吸康復指導意見

  (一)出院患者的界定

  符合《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經治癒出院的患者。

  (二)出院患者的特殊考量

  1. 鑑於即使是痊癒的患者,也不除外再感染的可能,因此,還是加強防護為首要,遵守主管醫師醫療觀察的醫囑,同時注意預防感冒等其他感染性疾病。在此前提下,遵循呼吸康復的基本原則進行呼吸康復治療。

  2. 出院患者面臨的可能功能障礙

  (1)針對輕症隔離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數患者肺功能損害輕微或無持續殘留的肺功能問題,且住院時間較短,產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較小,此類患者出院後的康複目標主要以恢復體適能和心理調整為主,方式以在康復專業人員指導下的居家康復;內容以循序漸進的有氧運動為主,選擇患者以往偏好的運動形式或尊重患者意願和現實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形式,制定有氧運動處方,逐步恢復至發病前的活動能力水平,早日回歸社會。

  (2)針對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需要對存在肺功能損害的患者進行評估,制訂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運動、心理、營養的綜合的個性化呼吸康複方案。根據目前已有的關於 SARS 後出院患者的證據顯示,全身虛弱、呼吸急促導致身體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現為限制性通氣障礙,與胸部 CT 檢查顯示的肺纖維化改變一致,此改變可能持續存在,但此肺實質的改變不是運動能力受限的原因,呼吸肌無力及周圍肌肉無力等原因則與運動能力受限更相關,因此,針對危重症出院患者的評估需格外細緻及有針對性。

  (三)出院患者的呼吸康複評估內容

  1. 康複評估目標

  明確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呼吸功能、軀體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社會參與方面的障礙類型及嚴重程度,並為相應康複方案提供治療框架。

  2. 評估項目

  應針對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進行評估,項目包括但不限於:

  (1)體格檢查(生命體徵、呼吸系統體徵、呼吸模式、有氧活動能力、呼吸肌力量、四肢肌力、關節活動度、肢體圍度、營養狀態)。

  (2)問卷量表(呼吸症狀評估、肌骨症狀評估、疼痛評分、平衡量表、活動功能評估、生活質量評估、營養狀態評估及心理評估)。

  (3)輔助檢查:以胸部影像學、肺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標為基礎,並根據實際條件以及功能障礙類型安排膈肌超聲、心肺運動功能測試、骨密度、肌肉核磁等輔助檢查項目。

  (四)呼吸康復幹預措施

  1. 患者教育

  (1)對病毒感染後出現的肺實變的認識,尤其是重症患者出院後身體機能降低後可能出現的身體、心理改變進行提前宣教,可採用製作手冊或視頻的方式進行說明。內容包括指導患者定期複診、注意事項、營養支持氧療,呼吸肌訓練的意義,日常生活的節能方式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

  (2)對於呼吸康復治療的正確認識,了解呼吸康復的重要性,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內容包括:呼吸康復對於患者出院後的作用介紹,呼吸康復的具體內容,呼吸康復所能產生的效果,呼吸康復中的注意事項等。

  (3)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定期隨訪患者參與呼吸康復的情況、進展及收益等。

  2. 呼吸訓練

  如果患者在出院後存在氣促、喘憋、排痰困難等症狀,應在臨床醫療處理的基礎上針對性安排以下訓練:

  (1)呼吸模式訓練:包括體位管理、調整呼吸節奏、胸廓活動度訓練、調動呼吸肌群參與等技術。

  (2)吸氣肌訓練:如存在吸氣肌功能障礙建議進行吸氣肌訓練,利用呼吸訓練器,採用 30%~50%MIP 負荷,7 次/周,30 吸/次,每吸間隔不少於6 s。

  (3)排痰訓練:在清潔氣道時可採用呵氣的方法幫助排痰,以減少咳嗽耗能;還可使用振動正壓通氣(OPEP)等器械輔助。

  3. 運動處方

  (1)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採用 FITT(Frequency頻率、Intensity 強度、Time 時間、Type 類型)原則制定運動處方:

  F 頻率:3~5 次/周。

  I 強度:根據患者心肺運動功能循序漸進地調整運動強度,可從非常低強度(運動中心率<57% 或心率上升<30%HRr 或 RPE<9/20)→低強度(運動中心率 57%~63%HRmax 或心率上升 30%~39%HRr或 RPE 9~11/20)→中等強度(運動中心率 64%~76%HRmax 或心率上升 40%~59%HRr 或 RPE 12~14/20)。

  T 時間:10~30 min/次,前 3 min 為熱身階段,最後 5 min 為整理階段,約為運動中強度的 30%~40%(若採用間歇運動形式,計算累計的運動時間)。

  T 類型:持續或間歇的原地踏步、室內/外步行、室內/外踏車、太極等中國傳統操等。

  (2)力量訓練:力量訓練推薦使用漸進抗阻法訓練法,每個目標肌群的訓練頻率是 2~3 次/周,負荷為 8~12RM(即每組重複 8~12 個動作),1~3 組/次。

  (3)平衡訓練:合併平衡功能障礙的患者,應予以介入平衡訓練,如康復治療師指導下的徒手平衡訓練、平衡訓練儀等。

  (4)注意事項:

  疼痛:當患者存在肌肉骨骼系統的疼痛症狀時,應酌情調整運動處方。

  乏力:對於輕症出院後患者,可以在監測血氧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增加活動強度到中等強度,對於重症患者,建議強度調整的周期應更長。

  氣促:運動過程前後及整個過程中需強化血氧及症狀監測,出現氣短、喘憋、胸悶等症狀時需要了解患者的指氧水平,小於 93% 時應終止活動。

  4. ADL 幹預

  (1)基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幹預(出院後 2~4 周)。對於輕症出院後患者,在出院後兩周內,主要康復焦點主要集中在轉移、修飾、如廁、洗澡等日常活動能力進行評估,評定的重點在於了解在進行這些日常活動時是否存在疼痛、呼吸困難及力弱等因素而導致的日常活動能力障礙,並針對性的予以康復治療。

  針對 ICU 重症治療期間因臥床制動等因素產生的攣縮、軟組織損傷導致的疼痛以及關節活動受限的問題,可以通過藥物、物理因子、支具及牽伸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

  對於肢體力弱導致的基礎日常活動障礙,可以通過以力量訓練及作業治療訓練的方式進行幹預。

  對於呼吸困難而導致該日常生活活動障礙,需要綜合考慮患者呼吸功能、有氧活動能力、肢體力量等因素,可以考慮對患者進行節能技術訓練或者節能輔助具代償的方式進行幹預。

  (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幹預(出院後4 周以上)

  對於輕症及重症出院後患者,出院 1 個月以後需要關注社會參與度等較高級別日常活動能力,所以建議運動工具性日常活動能力進行評定,並採取針對性治療,工具性日常活動能力主要包括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活動、洗衣服、服用藥物、通訊設備使用、財務處理能力等內容。

  需綜合考慮患者在完成這些活動時的心理及軀體功能能力,通過模擬實際場景的方式進行訓練,尋找出任務參與的障礙點,建議在作業治療師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幹預。

  5. 心理重建

  新冠肺炎不僅是一種疾病,也是一種群體災難性事件,因此將給患者帶來長期的心理壓力。在康複評估和治療的期間,需注意識別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如創傷後再體驗、迴避、麻木、警覺、焦慮、抑鬱、失眠等表現。

  請注意,康復專業人員在發現患者存在心理問題時,可應用康復專業技術或經過正規培訓獲得的臨床心理知識,在心理幹預中起協助作用,而不是替代心理專業人員的作用。一旦發現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有惡化的跡象,積極報告主管醫療團隊,協同引導患者接受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援助。康復專業人員可協助應對的心理問題:

  (1)情緒問題:建議接受心理專業人員的評估,缺少專業心理資源的情況下,應用以上評估項目推薦的情緒量表或應用自評量表如 PHQ-9 和GAD-7,對患者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礙的類型與程度進行快速評估或篩查。主要運用康復治療技術,如作業療法及運動休閒活動產生的愉悅效應及轉移注意力的技巧,達成調整情緒,疏解壓力的目的。

  注意慎用讓患者重複敘述創傷經歷的方法,以免造成患者的重複傷害。

  (2)認知問題:運用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例如通過科普節目或心理熱線講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療知識、科學運動及綜合康復措施的必要性等,合理化患者混亂或歪曲的理念,助其儘快過渡到配合康複方案的心理承受階段。

  (3)人際問題:協同專業團隊,正面引導者認識自我重塑的活動能力及社會身份,減輕他們的羞辱感和被歧視感,助其重新回歸社會和工作。

  (4)睡眠問題:維持正常的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放鬆訓練如冥想、催眠、音樂療法、瑜伽、氣功、太極等運動能夠舒緩負性情緒,從而使機體保持平衡與穩定。

  6. 營養支持

  對於重症、長期臥床、合併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注意感染後的營養不良風險,這些問題可以影響患者的功能水平。

  例如在發現肢體容積變化,確認局部組織萎縮之前,應注意結合全身營養狀況及檢驗結果進行分析。並報告醫療團隊匯總相關信息。發現營養不良問題,協同醫療團隊請求營養專家的營養學評估,經評估發現營養不良狀態的患者,需要遵照營養專家的建議調整膳食方案。

  8

  結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攻堅期,此階段對於住院患者以及隔離人群,康復幹預的措施相對有限。康復團隊的工作重心是對臨床診療工作的輔助,維持軀體功能的同時促進心理重建。隨著治癒出院的病例數增加,康復團隊將承擔更多的任務,給予患者個性化的評估及治療方案,協助他們的身心功能、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能力的全面恢復。

  

相關焦點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
    針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礙,中國康復醫學會委託呼吸康復專委會,協同中國康復醫學會遠程康復專委會、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專委會心肺康復學組,共同編寫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
  • 供各機構參考,一脈陽光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檢查指導意見
    鑑於此次新冠肺炎的傳播特點與危害性及實際防控工作的需求,按照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董事長的指示精神,集團專家諮詢委員會依據國家衛健委各項有關文件精神,結合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的具體情況,組織編寫了《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檢查的指導意見》(試行),希望本指導意見能為集團各影像中心的疫情防控提供指導和幫助,為各醫療機構放射影像中心的疫情防控提供內容借鑑。
  • 國家醫政醫管局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輕症...
    國家醫政醫管局 近期發布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輕症患者首診隔離點觀察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為緩解部分地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
  • 【全國高血壓日】在線發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
    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血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第一版),中華高血壓雜誌,2020,28(11).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狀態階段,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同時,對於其他疾病主要關注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我國多個學術組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各種急性病救治指南與共識,為抗疫期間我國急性病救治提供了依據和指導,使廣大急性病患者能夠獲得相對及時的治療,但在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方面仍存在嚴重不足。
  • 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
    通過對肺炎患者的樣本進行測序,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次冠狀病毒(β-迴旋病毒),命名為2019-nCoV,是第7種可以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研究包括以下內容:1.診斷病毒:收集武漢未知原因肺炎患者的樣本檢測,並和北京已知原因的肺炎患者的樣本做對比。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病毒和細菌。
  • 10部指南幫你整理好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兒...
    1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國當代兒科雜誌執筆:彭鏡、王霞、楊明華、王銘傑、鄭湘榕發布日期:2020-02全文連結:>2廣東省兒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專家共識——廣東醫學執筆:李旭芳、鄭健斌、徐翼、陶建平、張華巖、孫新、龔四堂發布日期:2020-02-10全文連結: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發布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科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月22日,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發布動態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收錄了來源於NCBI的GenBank資料庫和GISAID資料庫發布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病毒株的株名、採樣日期、採樣地點、樣本提供單位、數據遞交單位等元信息。
  •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健康傳播倫理共識發布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發現多起由未知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後被證實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此次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面對公眾急切獲取疫情相關信息的需求,健康傳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發布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 鮑聰穎)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2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範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 新型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簡稱「NCP」
    IT之家2月8日消息 今天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成員現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
  • 新型肺炎暫命名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簡稱 「NCP」
    IT之家2月8日消息 今天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成員現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發布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2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範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 湖北發布《社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導手冊...
    《社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導手冊(試行版)》目 錄1、人員密集場所體溫檢測技術指南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集中留觀點技術指南7、公共運輸工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8、火車站、高鐵站、地鐵站、汽車客運站、飛機場和港口碼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9、小學及託幼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
  • ...小時文字校對 成都醫生完成12130字世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指南翻譯
    翻譯團隊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1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更新後的第一版針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造成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處置指南(英文版)。
  • 妊娠期合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合理使用藥物呢?
    眾所周知,2019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近期起源於武漢的新型病毒,它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而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臨床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1】。
  • ...讀者傳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食療藥膳手冊》電子版正式發布...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顧麗娟)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能有效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與救治。為助力抗疫,由甘肅省腫瘤醫院組織專家編寫,讀者傳媒麾下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食療藥膳手冊》目前已正式發行,電子版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  據悉,本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特點,並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研究提出營養膳食指導,供公眾和醫療機構參考。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為做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機構的組織協調,完善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降低病死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
  • 疑似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疑似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日前,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在新版的診療方案中提到,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接觸也可傳播。  通常病毒傳播主要有3種傳播方式。
  • 指導意見來了
    「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1月2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婦產科聯合新生兒科共同發布《同濟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孕產婦及新生兒管理指導意見》,解答了孕產婦及各級醫務人員目前最關注的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