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粗心大意,5大類14個小技巧,教出認真、仔細好孩子

2020-11-08 蓁蓁宜人

孩子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計算錯、拼音錯、看錯加減號、漏寫等情況,是低年級孩子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家長這時幹預不當,孩子就會把粗心帶到更高年級,影響他後面的學習生涯。

對於孩子的粗心,家長是要有所作為的,首先就是要理解孩子,粗心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粗心是細心之母,理解孩子正處於這個階段。然後就是別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應該知道該怎麼做,要對孩子進行具體的詳細的指導,孩子才能克服粗心,成長為認真仔細的好孩子


一、真正理解孩子

孩子剛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很大機率會遇到粗心這個攔路虎,一開始就認真仔細的孩子太少了。粗心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家長們可能也能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粗心的趣事,所以放輕鬆,每個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1、別給孩子不良暗示

有時,粗心來自於家長的口頭禪。

我們一看到小錯誤就會主觀地認為,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並且畫出一幅美好的圖畫:只要孩子仔細點,他就都能做對。所以,對孩子的幫助也只是批評一句「下次細心點」就結束了。

殊不知,這種批評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而且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個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給自己定了這個調性,就更難克服粗心了。

2、尊重孩子氣質類型

在心理學中,將人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4種氣質類型。

其中,膽汁質精力旺盛,思維靈活卻脾氣暴躁;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迅速,但注意力轉移快;黏液質比較穩重,善於忍耐,有良好的注意力;抑鬱質則很敏感,擁有細緻的觀察力,只不過有些優柔寡斷。

如此可見,膽汁質和多血質的孩子比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而黏液質和抑鬱質的孩子則要好一些。

這意味著,有些孩子天生就愛粗心,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細心。所以家長要接受自家孩子的氣質特點,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發揮氣質中的優勢,孩子都能在今後的人生中取得進步和成功。

3、關注粗心背後的心理根源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會面臨各種困難,有時他們就是看不清加減號,就是會把b寫成d,他們會覺得這些好難啊。但相比克服這些困難來講,被說成「粗心」好像就好了很多。

因為孩子會自我安慰:只要我細心,我就能做對。家長對此也是一句「下次不許粗心了」就過去了,這讓孩子覺得與其去克服困難,不如就做個粗心的孩子吧。

因此,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粗心這件事,理解這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從戰略上藐視它,別給孩子貼粗心的標籤,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允許孩子犯錯,也要積極幫助孩子改正。


二、對做題步驟給予具體指導

我們從戰略上藐視粗心了,也理解孩子了,接下來就要從戰術上重視它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把戰略和戰術搞反了,戰略上挺重視,一發現孩子作業粗心,就疾言厲色,但行動上卻從來不具體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困難,這是不可取的。

就拿如何做作業來說,孩子打開作業本後,應該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家長可能從來沒關注過這個細節,但有些孩子就是不會。


比如,看拼音寫漢字,我家孩子就總是主觀臆斷,拼了第一個字,就自己組個詞,認為就是考的這個詞,就寫上去了。直到我讓他給我講,他的每一個步驟時,我才發現這個問題。

低年級正是孩子培養學習習慣的時候,孩子要掌握拿到題目後的具體操作步驟,這對於他今後的學習生涯是至關重要的。

低年級老師都會在課堂上帶著孩子們做題,這就是在培養他們的解題習慣,家長要告知孩子,學習老師的解題步驟和思維方法,不要只等著老師的指令做事,要多思考,把這些變成自己的方法。

我們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家長也要注重這些細節,要去觀察:孩子粗心是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造成的。具體可以給孩子提供這些技巧:

1、讀題三遍其意自現

網上流傳一份媽媽給孩子制定的「不要喊媽」的家規,其中一條是:不會的題,通讀三遍,不要喊媽。雖然看起來挺搞笑的,但這確實是孩子們的問題



我曾試過,孩子來問「這道題不會」或者「這題為什麼錯了」時,不給他解答,先讓他讀一遍題給我聽,往往這一遍讀完,他就自己明白了。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講,默讀和朗讀出來,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家長在輔導作業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讀題,在家做作業就可以大聲把題讀出來。這也是孩子從朗讀到默讀的一種過渡,一上來就要默讀理解全部意思,對於識字都不太多的孩子確實是有困難的。

大聲朗讀題目三遍,可以防止大部分因為題意不明而造成的錯誤。

讀的時候更要注意題目的要求,按題目要求做,不要想當然。有些題是把對的圈出來,有些是把錯的圈出來,不要因為以前做過圈對的,看到類似題目就都圈對的。


2、用畫圖法尋找解題思路

我家孩子曾遇到過這樣一道題:

丁丁家住在這棟樓的4樓,上一層樓需要走3米,丁丁每次從一樓走到家,要走多少米?

孩子的答案是:3×4=12(米)

看到他這個答案時,我讓他讀三遍題,再好好想想,但沒管用。他理直氣壯地對我說:「沒錯啊,三乘以四啊。」其實「一樓不用走3米」這話就在我嘴邊上,我要是告訴他,他肯定馬上就能明白,但思考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讓他拿筆畫一棟這樣的房子,拿他的樂高小人當丁丁,真正去爬一爬,看看是走了多少米。孩子畫完了拿著小人一比劃,就全明白了。

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大人看起來是粗心大意,其實是孩子真不明白的情況。這時如果能畫個圖,就簡單很多。

後來我家孩子做題都喜歡拿個草稿紙寫寫畫畫,畢竟他現在就是形象思維的年紀嘛,這個習慣對他的學習也很有幫助。



3、注意答題內容完整

詳細地教給孩子要如何把答案寫完整。

語文:字要寫清楚,不能壓到田字格的邊框。句子要寫標點符號,拼音要帶聲調等等。

數學:答案要包括算式和答話,算式要標註單位,豎式進位要畫點等等。

少個句號,沒標單位,這經常是孩子馬虎大意的位置,從寫作業初期就要培養孩子,把答案寫完整的習慣,沒畫上句號,這題就還沒做完。如果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馬虎的錯誤就會大幅度減少。


三、建立粗心檔案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使用錯題本,但錯題本上通常只要求寫「看錯題目」、「計算錯誤」、「概念不清」等錯誤原因,這些原因對於孩子來說,太籠統了,他們還是會頻頻犯類似的錯誤。

家長應該指導孩子把錯誤細化,比如,數學有以下問題:減法看成加法、忘記進位、數字漏寫零、位數看反(54看成45)、沒看見題目漏做、忘寫單位等。

這樣,當孩子再有錯題時,就放進這個細化的分類中,讓孩子明確知道他在哪些方面和哪類題型最容易出錯。



我家孩子把這樣整理出來的錯題本叫做他的《粗心檔案》,通過一段時間的建檔,他對於自己容易出錯的題型更加清楚了,常常做作業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這種題我最容易錯了,加油加油,認真寫。」

可見《粗心檔案》的效果挺明顯,但要提醒家長的是,這份檔案是為了讓孩子進步的,可不是用來笑話孩子的。如果《粗心檔案》會讓孩子反感,那我們完全可以給它起個新名字。

建立《粗心檔案》的時候也不要一次性讓孩子抄寫太多題目進去,這也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寫有代表性的題目就好。這份檔案是為了讓孩子更清醒細緻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漏洞,而不是出於罰抄的目的。因此,家長在這方面要注意引導孩子,爭取讓他們喜歡上這份檔案。


四、教會孩子究竟該怎麼檢查

如果孩子能掌握正確的檢查要領,他們馬虎大意的錯誤就會銳減。但很多孩子真的不會檢查,他們通常是像照鏡子一樣,拿著作業目光掃一遍,既沒重新審題,也沒重新計算,基本上就是應付差事。

因此,家長要詳細給孩子講解檢查的步驟,讓孩子真正學會怎樣檢查。檢查的技巧如下:

1、再讀題目

用一種驗算的心情去讀題,嘗試尋找自己剛才遺漏的信息,看看題目說得跟自己理解的究竟是不是一模一樣的。

2、逐行檢查

檢查可不能走馬觀花,要一行一行,一題一題地檢查,每道題都要照顧到,不能厚此薄彼。

3、驗算方法

加法算式可以用減法來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生字和拼音可以互查,拼音一定要再次拼讀,才能保證正確。

4、前後對照

前面的生字,很可能在後面的題面裡有出現,如果出現了,檢查自己寫的是否正確。

5、標點符號

注意檢查標點符號和單位,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再好的技巧也要孩子喜歡用、願意用才行,所以家長要抓住一切機會強調檢查的重要性,關鍵是讓孩子看到檢查的好處。

比如,先讓孩子檢查一遍,再批改作業,讓孩子試想一下,如果一些題他檢查出來了,他能得多少分,促進孩子自主選擇「要檢查」。

孩子從不檢查到樂於檢查和會檢查,這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家長們不要著急,該點撥的都可以講給孩子,然後留時間給孩子自己碰壁、醒悟和成長。

往往一年級還不會檢查的孩子,到了二年級就會意識到檢查的重要性啦。每個孩子成長的節奏不一樣,家長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隨時為孩子提供幫助。


五、花式鬥粗心

1、別忽視粗心背後的「不懂」

除了上述情況外,我們還會隨時與「粗心」鬥智鬥勇。

比如孩子經常把210,寫成21,這可能不僅僅是馬虎大意,也許是孩子覺得0就是沒有,所以寫不寫無所謂。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其實0還可以起到佔位的作用。

這就是被粗心掩蓋的學習漏洞,家長要注意這些問題,不要被馬虎大意給掩蓋了。


2、幽默鬥粗心效果不一般

在一期《親愛的小課桌》中,陳建斌給依依小朋友檢查作業時,發現「小熊」的熊字寫錯了,但他沒有直接指出來,而是開玩笑說:「這個小能帶著動物們來到了花園……」他這一讀,大家都笑了,依依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很歡樂地改正了錯誤。

我家孩子看過這期節目後,也記住了「小能」這個梗,熊這個字他再也沒錯過。

可見,生活中,適當的幽默,不但能化解尷尬、減輕壓力,還能保護孩子的面子,讓錯誤更容易化解。


綜上所述,家長要在戰略上藐視粗心,在戰術上重視粗心,就能幫助孩子儘快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

願每個粗心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我是@蓁蓁宜人,專注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分析家庭教育問題,歡迎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圖片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作業不認真?別著急,這樣做可以幫他克服粗心大意的壞習慣
    什麼叫粗心大意?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粗心是指自己理解和會做的事情,由於不仔細而造成了差錯。粗心大意對正在學習和成長的孩子影響很大,不但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還會形成日後做事不認真、不細心的壞習慣。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粗心大意的壞習慣呢?
  • 孩子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怎麼破?專家傳授的這幾招拿走不謝!
    孩子沒上小學之前,我就知道他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但是沒怎麼在意。可誰知上了小學以後,每天陪他寫作業的時間,簡單成了我的惡夢!他真不是一般過分:首先書本、作業、文具沒有一天是齊全的不說,寫漢字和拼音簡直跟畫畫的一樣,錯多還錯得花樣百出,做題目三題必漏掉一題……我每天陪讀都是在咆哮、怒吼中度過,儘管我一再克制自己的情緒,但每次都能被他的拖拉、不認真、不用心給輕易擊垮!
  • 陪伴孩子寫作業,4個步驟、3個技巧、5個提醒 | 智慧家教
    當孩子做出來以後,父母要高興地稱讚,「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孩子不會做的題,父母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易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 孩子粗心大意,寫作業錯誤百出,三大原因,父母這樣幫孩子搞定
    l 孩子寫作業是粗心犯錯,可能是沒有掌握好所學的內容,作業不會寫。l 孩子性格急躁,不仔細看題目,也容易出錯。l 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也會錯誤百出。寫作業粗心馬虎,出了錯,我可以提醒提醒,可到考試時也這樣,本來會做的題,卻因為粗心馬虎白白丟分,你說冤不冤?說他多少次了,總是左耳聽右耳冒,想起來我就惱火!」孩子平時馬虎粗心,寫作業時錯誤百出,的確讓人著急。但有些孩子並不在意,即使家長多次提醒,他也只是敷衍一下:「我就是不小心而已,下次認真點就行了!」
  • 孩子寫作業很馬虎不認真 如何教他改正呢
    讓孩子把應該理解的知識理解,該背誦的知識背誦熟練,再做題的時候就不會那麼馬虎了。 二、審題不認真 孩子做題的時候粗心大意,經常因為沒看到某某條件或者「這道題讓選擇正確的,孩子誤以為讓選擇錯誤的」,這種原因而出現錯誤,讓他改正的時候理解的還挺明白。這是因為孩子做題的時候審題不認真導致的。
  • 輔導一年級孩子做作業,關鍵不在於做對題,而在於寫好字
    特別是陪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做作業,更是如此。孩子回家做作業,不是慢騰騰的磨洋工,就是粗心大意做錯題,你給他們講多少遍沒有用,左耳進,右耳出,「家長講解穿耳過,腦中什麼也不留」,一點「記事鍾」也沒有。無論家長是吼是打,全然沒有丁點兒用途。孩子上學僅半月,不少家長就幾近崩潰了。
  • 輔導作業不需要崩潰!不願寫!不會寫!寫得慢!孩子不愛寫作業,媽媽怎麼辦?
    關於寫作業,你的孩子是否有類似如下表現:一回到家,就匆匆忙忙打開電視看個不停;沒寫幾行,要么喝水吃東西,要麼去廁所;剛寫完幾個字,就玩一會兒;再寫幾個字,再玩一會兒;八點就開始寫,到了十點半連一半都寫不完;非常粗心大意,
  •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不用著急,改變孩子的對策在這裡
    文/小焦媽媽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面對孩子做事情馬馬虎虎,作業寫得亂七八糟,做事情粗心大意,總是丟三落四,都會感到很無奈。孩子這麼「馬大哈」,家長也擔心這會影響孩子的將來,孩子粗心大意,家長的做法很重要。案例分析央央今年6歲了,雖然是個女孩子,平時卻是一個「馬大哈」。上學不是忘記帶筆就是忘記帶書本,有時候也會經常忘記戴紅領巾。作業也寫得很潦草,甚至把拼音「b」與「d」搞混,有些數學題算了一半,就寫其他的題目。她常被老師罰抄作業,也經常被同學嘲笑。
  • 兒童早期教育,讓孩子遠離粗心大意,做個細心的孩子
    事實上,父母更擔心的不是男孩在生活中表現出的粗心,而是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粗心。許多男孩的父母經常這樣說:「我孩子的粗心大意無法糾正。要不是粗心大意,他這次考試會得100分。」「我的孩子不是嗎?如果不是因為粗心,我本來會在金科名列第二。」 「你怎樣才能改變粗心大意的問題?」粗心已經成為困擾男孩父母的「大問題」。面對孩子的粗心,一些父母抱怨、批評甚至毆打他們的孩子。但是這種方法有效嗎?
  • 粗心大意並不是天性,孩子粗心該如何解決?父母或該了解
    小婉在寫作業的時候,就是經常會出錯,明明很簡單的題目,明明已經做過了很多次了,可等到她寫的時候,還是會寫錯。後來小婉的母親不得不每次都守在孩子的面前,看著她寫,只要有寫錯的地方,小婉的母親就會第一時間告訴孩子。而且為了防止她粗心大意把寫錯了字不好修改,小婉每次都要先用鉛筆寫一遍。
  • 孩子做題總是犯低級錯誤,是粗心大意還是態度不端正?
    做事、學習都能夠投入百分的專注力,各種細節才會被「挖掘而出」。很多孩子做題時,思緒早已神遊天外,腦海中想的都是遊戲、動畫片或是娛樂,十分心思有八分在「偷懶」,孩子的做題效率自然緩慢,大都是匆匆結束、敷衍了事,並不會仔細檢查錯誤之處。
  • 孩子粗心大意不容忽視,6個小妙招幫你輕鬆解決,變回細心寶貝
    孩子粗心大意,其實是件很吃虧的事情,如果這些低級錯誤,發生在高考的考場上怎麼辦?現在孩子還有答題少答一頁卷子的,真是千奇百怪,還有寫作文嫌累不寫的,真是五花八門逼瘋家長。「媽,我紅領巾呢?媽,我語文書呢?媽,校服放哪了?」……是不是大部分家庭都有這樣的對話,尤其是在早上上學走之前,越著急走越找不到。
  • 孩子做作業總是粗心大意?這4個辦法幫助孩子壞習慣
    很多爸爸媽媽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紛紛都變成了一個可以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家長表示沒有想要孩子變得多麼優秀,但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實在是太粗心大意了,很多會做的題都因為馬虎而沒有得分。不管是計算題、拼音拼寫、還是英文單詞,都沒有細心的思考,這也是低年級孩子普遍的問題,如果家長一直放任下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壞習慣,讓孩子養成凡事細心仔細的好習慣。
  • 孩子粗心大意,家長應該怎麼辦?
    寫語文作業時:「身體」寫成了「生體」「午餐」寫成了「牛餐」寫數學作業時:30+7=3 忘了寫個74、任務太多,孩子心急,會造成粗心。5、思維能力造成的審題不明。6、不同個性和學習類型造成的粗心傾向。7、家長、老師不良的心理暗示。那麼,孩子粗心大意,家長應該怎麼辦?
  •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7個小技巧,讓家裡再也不「雞飛狗跳」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真的已經成為中國家長的常態化生活了。其實,家長何嘗不想耐心輔導孩子呢?一吼起來,孩子傷心難過,家長氣憤失望。而且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大,學業繁重,作業常常要寫到深夜。這時候家長的「狂吼式輔導」,還會變擾民、到底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把家長和孩子都解放出來呢?1、打牢基礎:學齡前培養想讓孩子入學後能快速培養起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家長在學齡前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 孩子是個「馬大哈」?家長別急著發火,三招讓孩子不再粗心大意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鄰居最近很為孩子粗心大意的性格感到擔憂。孩子已經上一年級了,作業本忘在學校的情況不止一次,也常常因為寫不完作業而被老師批評。一、為什麼有些孩子成了「馬大哈」?在動畫片《沒頭腦和不高興》中,有這樣一集劇情,一天沒頭腦設計了一座300層的高樓,高樓設計得很精美,並且在頂層還有大劇院。很多小朋友都想要在大劇院裡看節目,但是當小朋友們來到樓前的時候,卻發現沒頭腦居然忘記了設計電梯。所以就出現了小朋友們帶著乾糧爬樓梯的尷尬場面。
  • 孩子寫作業不認真,特別馬虎,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明明孩子會的題卻把它寫錯了,比如說3+8=11,可是孩子寫的時候啊,卻把它寫成了12。當孩子做錯的時候我們很多家長就會說,你怎麼這麼不認真,粗心大意馬虎呢。如果這樣說肯定不對,而且結果還適得其反,那到底對的是什麼?到底應該怎麼去說呢?
  • 四大技巧,讓你輕鬆輔導孩子寫家庭作業(一)
    我們講「孩子的好成績是靠自己學出來的,不是靠老師和家長教出來的,」是建立在孩子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而這種學習能力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老師的教育,家長的輔導而培養出來的。  1.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  小學生需要老師或家長把好檢查作業這—關,失去有效的檢查,那麼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難以提高的。
  • 【榆林博瑞智】孩子寫作業慢的七大原因及對策(建議仔細看)
    三、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人就是這樣,對於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願意快點做;而對於枯燥的事,不那麼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對於這類不大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興趣,比如:通過遊戲的方式、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
  • 掌握3個小技巧,家長就知道補習班是否負責,孩子有沒有認真上課
    家長的焦慮其實反映的是信任,這裡的信任即是對孩子的信任也是對補習的信任,小島老師想從自己的實際經驗,和家長分享3個小技巧,有辦法才能知道補習得是否「對症下藥「。一個合適的輔導班、網課學習,對孩子的學習是產生提升作用的。不合適的老師、課程不光不會提高成績,很大程度上還會影響成績,也就是我們常遇到的情況,孩子補課補了半天,反而越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