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攀比心理嚴重?看完《家有兒女》,我學到了家庭教育該這樣做

2020-08-17 學區寶

——爸爸,他們的文具盒都好高級,還能變換各種形狀,我也想要!

——媽媽,美美每天都穿不一樣的漂亮裙子,我也想要!

——爸爸,為什麼別的小孩子的玩具都是幾千塊的,我的玩具那麼便宜,我都不好意思拿出來玩。

以上的對話是否很熟悉。

沒想到「別人家的孩子」系列問題轉頭變成了「別人家的父母」系列靈魂拷問。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自己的孩子看到別人有好吃好玩的,非要去買個更好的,並振振有詞地說,自己的不能比別人的差。


之前也有家長在學區寶社群裡邊問到關於選學校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擔憂國際私塾裡面會不會搞攀比,私立學校裡面會不會因為周圍孩子的家境好而引發孩子的攀比心理。


對於這樣的攀比心理,家長有些許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攀比對於兒童心理是不太健康的。

但是家長們也不必過於焦慮,只要找出攀比心理背後的原因,及時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即可。


孩子為何會產生攀比心理


a.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小孩子簡單,純粹,喜歡模仿。

由於孩子年紀比較小,還沒有牢固樹立起自己的三觀,他們對於是非黑白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只能跟著別人學。

在他們的世界裡,別人擁有什麼自己就應該擁有什麼,別人買什麼我就應該讓爸爸媽媽給我買什麼。

小朋友們喜歡模仿的天性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礎。


b.渴望獲得關注和認可心理


正如約翰·杜威所說:「希望被重視的欲望是人們天性中最急切的需求。」

孩子們也不例外,很多小孩子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一旦得到周圍小夥伴的認同心裡會比吃了蜜還甜。

在有些孩子的認知裡,只有自己吃得穿得用得比別人更好,或擁有一個更好更貴的東西才會吸引眾多小朋友的眼球,將羨慕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同時得到別人的讚賞。

由此,孩子們就會產生攀比的心理,看到好看的東西或者貴的東西,下意識地就想要擁有它。


c.受父母或者周圍成年人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孩子主要通過對榜樣人物的行為進行觀察,模仿榜樣人物在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者周圍的長輩十分愛面子,總是喜歡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攀比。

比如媽媽買個衣服一定要買比自己朋友貴的,爸爸買輛車一定要買比隔壁老王更豪華的。

這樣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學著和周圍的小朋友攀比。


如何解決孩子的攀比心理


孩子出現了攀比心理,父母首先不要過於焦躁,橘子發現經典老劇《家有兒女》中父母對於孩子攀比心理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鑑。


a.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上面提到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不管是周圍的小夥伴,還是自己的父母,又或者是周圍的長輩,孩子們都會下意識地模仿他們的言談舉止。

所以父母及周邊的長輩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有攀比的心理。

《家有兒女》中劉星的親爸胡一統就是一個反例。

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證明自己對劉星比夏東海對劉星更好,叫了樂隊給劉星辦了一個豪華的大派對,結果掏錢的時候跑路了。

而夏東海卻是以身作則,自己不為面子或者名氣而失掉誠信,絲毫沒有攀比心理。


b.關注和認同孩子,給足安全感


上面還提到攀比心理可能來源於孩子們想獲得關注和認同感。

那麼父母平時也要注意多認同和鼓勵孩子,誇誇孩子身上的良好品質。

讓孩子們從精神上得到認可和滿足,這樣,他們的關注點就會從物質的攀比上轉移了。

《家有兒女》中劉星的成績一直不太好,但是夏東海卻能看到他身上其他方面的能力並且給予真誠的表揚,給足了孩子認可及安全感。

c.精神攀比與物質攀比區別對待

孩子在精神上進行攀比,有可能是由於自律或者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又或者是父母對孩子的成績要求比較高。

這種攀比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也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這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溝通解決問題。

《家有兒女》中劉星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心理,想拿個獎狀,就拿自己姐姐夏雪的作文去冒充自己的作文,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獎狀。

但是,在父母的引導下,劉星把獎狀還了並且向老師承認了錯誤。

但是做完這一切之後,劉星感到自己的顏面全無,夏爸是怎麼做的呢?

他語重心長地開導他,說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個男子漢。並且還準備了一個MP3作為獎勵給他。

而對於物質攀比,父母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對孩子進行嚴肅地教育,因為這種攀比如果不及時引導,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劉星被媽媽罰拖地板,洗馬桶,期限一個月」,就是因為他和別的孩子進行物質攀比。


所以,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父母們既不需要過度焦慮,也不能毫不重視。

把握好以上技巧,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吧!

你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呢?

歡迎評論區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小編將隨機抽取3位家長朋友贈送1套學區寶獨家發行的《2020·成都中小學百科全書》


相關焦點

  • 別人有什麼,我都想要,這是孩子的攀比心理嗎?
    涵涵眨巴著無辜的小眼睛問我說:「媽媽,咱們家不是你的柜子最大嗎?那你怎麼還整天買買買?」所以啊,別人有這個,我看著好,也想要,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噢~咱不能對孩子和自己來個雙標。但也不能不正確引導,因為孩子有時候的攀比是盲目的,比如涵涵曾對我說過,某某家有別墅,咱能不能也買個;誰誰家開的車是奔馳,看著挺喜歡,咱也來個吧。
  • 「他有,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這樣應對會更好
    沒錯,孩子即使很小也會有「比較心理」,可是家長要注意,如果比較心理沒處理好,就容易變成「攀比」。今天我們就聊聊如何引導孩子的「攀比心」。我家大寶在4、5歲的時候,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比如「我想要跟同學一樣的玩具」之類的話。當然她不知道這是「攀比心理」,她只是想在擁有和好朋友一樣的東西,想獲得內心中同伴們的認同感。
  • 知愈心理:「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愛攀比,都是家長惹的禍?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現在的孩子攀比心理是越來越重,尤其是在物質條件的攀比,簡直到了讓成年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作為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這些攀比行為也常常是手足無措的,總想找個明白人幫自己把孩子的攀比心理給糾正過來。要糾正孩子的攀比心理,還是要找對了根源才好。
  • 孩子心理不成熟,在學生時期「盲目攀比」,應該這樣克服
    要知道,學生之間的相互攀比,其實跟學校的教育和父母有關,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為父母,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走向健康心理,而不是別人有的我們家也要有,別人的孩子身上穿的阿迪,耐克,我們家孩子也要穿,不能被人看不起。
  • 孩子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凸顯,究其實質,相當一部分與家庭教育有關。例如:過高的期望,盲目地攀比,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引發了學習焦慮,考試焦慮,並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和抑鬱情緒;比如,一位來訪者回顧自己以往的重要考試,每次考試之前就會考試緊張焦慮,夜不能寐,嚴重時,伴有軀體症狀,經過長程諮詢後了解到,這位來訪者小時候就是全家的希望,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小豬佩奇去過義大利,我也要去」,孩子想攀比,誰都能成為對象
    文|糖小唐一天晚上臨睡前,我和五歲女兒講到「絲綢之路」的起點終點,孩子問:「媽媽,我也想去義大利嗎?」我反問:「為什麼呢?」孩子回答:「小豬佩奇都去過義大利,我也要去。」當時我的腦海中有很多問號,沒想到現實中沒有人做孩子攀比的對象,孩子竟然能從動畫片裡尋找攀比對象。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攀比的跡象流露出來。答案是:是的。
  • 重溫經典電視劇《家有兒女》,學習其中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家長們為了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煞費苦心。但是,往往因為過度關注孩子的成長,反而起到了壞的作用,讓他們喪失了自我,沒有獨立思想,性格極端,成為家庭教育失敗的典型案例。家庭教育看似簡單,實際是個難題,很多人都想找成功的家庭學習。其實,有一些電視劇當中的教育觀念倒是挺值得學習的,比現實生活還客觀,比如2005年熱播的家庭喜劇《家有兒女。
  • 攀比心理該從什麼地方消除
    因為人都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必然會有七情六慾,又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這能做到沒有欲望心呢?只要大腦思想上或心裡存在欲望,就會有與人攀比的心。其實人的心裡上有一點點攀比心,也不一定是什麼壞事情?因為有了攀比,大腦思想上或心裡就會受到一些刺激,必然就會產生動力起來,想辦法如何趕上人家,或者超越他。只要自己思想上能好好控制住,不要讓他放大就可以?能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就是最好的。
  • 追問"孩子愛攀比",家長怎麼辦
    別人家的孩子會跳舞,我家孩子也要會跳,還要跳得比她好;別人家孩子會唱歌,我家孩子以後也要去參加好聲音;別人家的孩子穿的名牌,我們家的也得穿名牌......別的孩子會的東西我家孩子都得會,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得有。家長把自己的攀比之心用在了孩子身上,於是孩子也學會了攀比.02.孩子攀比的表現有哪些呢?
  • 孩子喜歡「攀比」,多數情況下是對的,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文|文兒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大人看見別人家的房子比自己的華麗,車子比自己家的貴,心裡非常羨慕,決定努力工作賺錢,有一天買上好房好車,就是正常的。但是,孩子羨慕人家的玩具、零食之類的,想要更好的,就成了「攀比」......
  • 媽媽如何做,會促使孩子攀比心理變為偷盜行為?
    乖寶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性格乖巧溫和,非常聽話,對於父母給自己的要求,都會盡力去完成,唱歌、跳舞、背詩也都很優秀,媽媽到親戚家就讓展現給大家看,乖寶都能夠精彩地表演。突然有一天,孩子回家突然找媽媽要高級手辦,還從網上搜索出來,連照片都能顯示出做工非常精緻,媽媽很奇怪,為什麼突然想要這個玩具,孩子告訴媽媽同學就有,他也想要一個,媽媽聽了非常生氣,覺得乖寶開始有攀比心理了,大聲地把孩子訓斥了一通,說了很多氣話。過了幾天,媽媽收拾房間,突然間在乖寶的床墊邊上發現了一個精緻的手辦,再三追問下,才知道孩子偷拿了同學的手辦。
  • 葉一舵: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逆反心理更嚴重
    這是中國家庭教育中相當普遍的問題。我們接觸的很多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排名非常清楚,但孩子的心理狀況怎麼樣,同學關係如何,完全不知道也不關心。如今,我們經常遇到學習非常優秀的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很多家長到那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後悔,說:「只要孩子平安,別的什麼都不重要了。」
  •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攀比未必是壞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孩子之間攀比是需要家庭經濟進行支撐的,好的家庭經濟水平能夠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供孩子去進行攀比。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消費水平也比以前大有提高。很多家長因為自身年幼時期經濟條件不允許,過得比較艱苦,但在如今經濟條件的允許下對孩子便十分大方,加之也不願意自家的孩子吃的、用的、穿的比別人家孩子差,自然就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
  • 15歲的孩子總是愛攀比,有智慧的家長這樣引導孩子
    15歲的孩子愛攀比怎麼辦?首先父母要搞清楚孩子的需求:孩子到底在攀比什麼東西?是衣服鞋子、手機之類的物質,還是家庭條件,父母的身份地位?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父母可以這樣做:1、如果孩子是因為物質上的攀比家長可以先審視下孩子的穿著,在同齡中的孩子是不是過於寒酸,如果是這樣,那就必須要在經濟允許的範圍內,給到孩子最好的,畢竟很多孩子,會因為家長的忽視,在同學中會產生的自卑的心理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家長應該怎樣引導?
    攀比心人人都有,不僅僅是大人,就連小小年紀的孩子們也會和別的小朋友進行攀比,看到別人有的東西便希望自己也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提高,家長也更願意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滿足,這反而讓攀比的行為在孩子之間越來越嚴重。
  • 班裡颳起了「攀比之風」,我該怎麼辦? | 支招
    2.輕觀念培養: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的學業能力培養和興趣愛好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在消費意識和理財觀念方面卻往往很薄弱。這導致很多孩子對花錢沒有什麼概念,會隨意亂花。3.持補償心理:部分家長因為工作忙碌,總覺得虧待了孩子,會有補償心理。
  • 「同學一雙運動鞋2000多,我已經很節儉!」莫忽視孩子攀比心理
    什麼是攀比心理心理學認為,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的是你無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優,以顯示自己高人一等,比人家優越,從而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孩子之間的攀比心多集中在消費層面,形成攀比消費。同學花多少錢買了衣服,孩子也要享受同等的待遇。
  • 21世紀後期,學生的「攀比病」,你家孩子得了嗎?
    用強勢偽裝自己內心的弱小,是人的基本能力,有這樣變化的孩子,心中肯定隱藏著什麼秘密。當孩子經常說,家長的收入低,或者拿家長與其他家長做對比的時候,這就說明了他的支出已經跟不上消費能力了,攀比是情況已經有了。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孩子經常要求買名牌衣服、鞋子,說同學們都有,作為家長,該不該滿足呢?有的孩子因為父母開的車太普通,鬧情緒不願意上學;有的孩子過生日為了面子,拿著家裡的錢大肆揮霍請客;甚至有的孩子偷拿了父母的錢去買東西,還理直氣壯地說「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孩子有了攀比之心呢?
  • 當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時,告訴他攀比只會讓他停滯不前
    所謂攀比心理,是刻意將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條件等方面與別人進行比較,並希望超越別人的一種心理狀態。攀比是現在普遍存在於孩子之間的一種現象,比如對物質條件,父母的社會地位以及外貌的攀比等等,這種現象常常令父母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