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吼孩子是一種病!

2021-02-22 東楚大教育

 01 

有一個媽媽在朋友圈分享說「親生的就是親生的啊!上一秒鐘剛剛被我兇,下一秒又在我懷裡叫媽媽。」

孩子總是那麼輕易地原諒父母。

也許正是因為能這樣輕鬆地獲得孩子原諒。

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覺得吼吼孩子沒關係啊。

還有一部分的父母會說:」我有脾氣未必要憋著啊,把自己憋死?我們小時候不都是被打罵著長大的,不也很好嗎?」

面對這麼有道理的反問,我也是無話可說。 

 02 

但是你真的知道孩子被吼時的感受嗎?

你也許覺得只是用高音製造一點噪音,來達到震懾的效果。

或者覺得自己只是一時失控,內心還是愛孩子的,不是嗎?

於是馬上又一次又一次原諒了自己的失控。

但你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賴、最愛的爸爸媽媽。

一切從你的口中出來,殺傷力就成倍的增加。 

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孩子的內心很柔軟,而且小小的他們總是會犯錯。

孩子常常願意原諒「暴力父母」的過錯,相信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愛我。

孩子永遠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父母,而我們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因為我自己也曾對著孩子發過火,看到孩子嚇怕的樣子,非常的後悔。

所以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 

 03 

深刻地剖析自己,是治吼的開始。

有很多媽媽問我有沒有吼過孩子?

當然有,那時初為人父,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想想原因,跟自己經歷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在我的記憶裡,那時候犯錯後很少被溫柔以待,而是打罵相加。

甚至沒又解釋的機會。

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有問題,還打死不承認的人。

以前遇到一個爸爸,他其實打完孩子也覺得後悔。

但就是不肯讓步:「誰叫他不聽我的,不好好學習我還打!」

他的價值觀是:「反正我也是挨打長大的,也沒什麼。」

他兒子卻越打越反抗,他已經覺得力不從心了。

還是按照自以為是的老方法傷害孩子,也損害著親子關係。

 04 

不要以為發脾氣是愛,更不要覺得發脾氣是真性情。

真正能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的人,才是真本事,才能成為好父母。

下面分享三個方法來治吼。

給孩子選擇題,也是給自己冷靜的思考時間

很多時候,父母吼孩子往往因為孩子的行為點燃了怒火。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孩子不聽我的話,跟我對著幹!」

「說了這麼多次,還是這樣!」

「就是得打罵才聽,你逼我的啊!」

一切都建立在「我」的基礎上。

是我需要你這樣做,需要你1分鐘穿好衣服,需要你回來就做作業。

需要你對我言聽計從。

可是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你寫入程序就按照你的需要來。

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你為什麼不聽一下?

他們有自己的節奏,為什麼不等一等看清楚?

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會反抗,這都是正常的。

但是專制的父母總是不給孩子選擇。

其實孩子更喜歡民主的方式。

當你給了他選擇,而非獨裁。

他們更願意合作,願意溝通。

當我們自己給出選擇的時候,其實也是冷靜的。

盛怒下的你無法理智的給出選擇項。

比如孩子不去洗澡,還想再客廳的沙發上玩。

「還不去洗澡啊,你是不是等著挨打啊!」

這時孩子要麼就是賭氣不走,或者磨磨蹭蹭地反抗你。

為什麼不說「如果你早點洗完澡,我們等會的故事時間就能多一點呦,你選擇一下,是多講一會還是少講一會呢?」

這個方法對小小魚很管用。

當我們給了孩子選擇,他們就不會覺得是被強制安排。

而是感受到尊重。

而且他們會考慮自己的得失。

讓孩子去承擔自然後果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精明的很」。

這是所有父母的共識。

那我們就讓聰明的小孩去管理自己。

有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承擔自然結果。

這樣比你吼叫有用的多。

很多時候我們禁止孩子做一件事,用的最多的一個辦法就是「威脅」

如果你要這樣做,那就等著挨揍吧。

但是孩子內心反感你這樣的威脅。

他們反而想盡辦法偷偷去做。

要麼得到你的關注,要麼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就拿兒子洗澡這件事拖拖拉拉來說。

我會讓他自己去承擔磨蹭的結果。

講睡前故事時,在最精彩的地方我會停下。

「今天的時間到了,因為你今天洗澡前太磨蹭,把時間浪費了。」

小傢伙當然不樂意。

但是沒辦法啊,你得接受。

他會想著哭鬧來讓我妥協。

但我會告訴他,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後果,明天一定要早一點。

到了第二天,只要你一開口,他馬上就去了。

用規矩來懲戒,而不是用你的脾氣來震懾

如果發脾氣和講道理都是無用的管教方法。

那就得試試規矩了。

規矩本身靠它的合理性。

所以定規矩要跟孩子說明,並且堅決按照規矩來。

不能因為心情好壞而隨意制定規矩。

然後把規矩作為說教或者專制的工具。

當真正地把規矩內化為行為習慣。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離的時候,那就會自覺改正。

而不是靠你吼叫。

比如我給兒子定的三個主要規矩: 

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自己想辦法完成 。

學習是一件認真地事,不能三心二意。

去買零食,一次可以買一樣。

所以當他等著你「伺候」他的時候,拿出規矩一就行。

自己的事,自己做吧。

而有時候給他輔導學習,他也會分神,要麼玩玩具,或者看家裡其他人在幹什麼。

這時可以停下來,提醒孩子認真學習,把注意力集中了再繼續。

而去超市,他從來沒有賴著不走,非買哪個東西不可。

因為他知道,真的需要的東西,不要說,我們也會買。

不合規矩的需求,吵鬧也要不來。

當然,能讓孩子遵守規矩的前提是你跟他之間親密的關係。

這是贏得孩子合作的基礎。

沒有愛,規矩就是冷冰冰的桎梏。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要學會善待孩子。

其實也是善待內心的那個自己。

當你平和安寧,孩子也會幸福快樂。

期編輯丨張穎

內容來源丨網絡

值班主任丨黃旭東

本期監製丨鄒聖旺

相關焦點

  • 家長總是吼孩子或許是一種病,做個好家長「戒吼」是第一步
    文丨木棉媽媽我們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孩子又覺得孩子特別可憐。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呢1)可能反映出你的病態:或許你從沒深度思考過,但如果你有吼孩子非常頻繁的現象,那麼有可能真的屬於一種病態現象了。反映出來的是你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及時作出調整。2)傷害孩子: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不僅是心理上的陰影,還會對孩子的智商、自信造成打擊。
  • 總想吼孩子是一種「病」,家長越早重視越好,不然大人孩子都遭殃
    我的鄰居常說,他家孩子太調皮,不讓人省心,總是製造各種各樣的麻煩。比如,孩子經常把廚房的食材當玩具;把衣服亂扔亂放;玩水龍頭,浪費水等等,所以他忍不住去吼孩子。但是,每次吼完孩子,看見孩子瑟瑟發抖,可憐兮兮的樣子,又有點後悔了。教育孩子,總忍不住想吼孩子怎麼辦?
  • 總吼孩子是一種「病」,被情緒支配,吼真的會變成「刀」毀掉孩子
    非要吼,你才聽得見啊!有時候,我就是那個忍不住吼孩子的「糟糕」媽媽,尤其是孩子把我的話當耳邊風的時候。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們只能靠「吼」來鎮壓孩子嗎?要知道我們的孩子不僅有Terrible Two,有可怕的青春期,還有8、9歲貓狗嫌的年紀……我們要一直吼下去嗎?
  • 孫儷吼孩子上熱搜:總是吼孩子,孩子可能會喪失這些能力
    ,很多時候會變成一種無法逃脫的惡性循環。家長會一直重複在「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的循環當中,無法逃脫;被吼過的孩子,則會變得不哭不鬧、沉默不說話,甚至假裝沒聽到、沒看到。發脾氣並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反而會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絆腳石。
  •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應該怎麼辦?
    家長問:總是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應該要怎麼辦?首先,先解釋下為什麼父母總是忍不住吼孩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復刻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絕大多數情況,如果您習慣於吼叫孩子,那麼很可能在您小時候,您的父母就是這麼對待您的,不管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還是潛意識中的習得,您沿用了家族的育兒方式。
  • 寶寶「哮吼」竟是病?我肯定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家長
    第二天不見好轉,妹妹也感染上了,兩個孩子咳得嗓子都啞了,聲音還有些像小狗叫。到了下午,每一口氣喘得都費力無比,而且呼吸聲又大又難聽。給兩口子嚇得趕緊送去了醫院,經檢查,醫生說是哮吼病。哮吼病是什麼?是嬰幼兒中很常見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喉氣管發炎、喉頭腫脹導致呼吸道堵塞的一種疾病。哮吼的症狀是什麼?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戒吼媽其實要戒斷的是這些事
    我實在無法保持「溫柔」,忍不住吼:你們能不能快一點!怎麼總是說不聽!早幹什麼去了?怎麼總是磨磨蹭蹭!要遲到了知不知道?我的理智告訴我應該溫柔的跟孩子講話,我吼過他們,他們今天可能動作快一點兒,但是我也知道,磨磨蹭蹭的倆小子,明天同樣的戲碼還是會再次上演,難道我就要這樣每天都要吼下去嗎?
  • 中年老母親的「中國吼」絕對是精神病的一種
    「中國吼」絕對是精神病的一種。雖然孩子轉眼就變小天使了,但是老母親從心梗到心碎,需要最少一個晚上,甚至一周來修復。老母吼一吼,孩子抖三抖。「中國吼」不僅傷身,還嚴重傷害親子關係。有段時間,我女兒表示,早上要搭鄰居家的車上學,因為別人的媽媽不吼不叨叨。
  • 家長總是忍不住吼孩子,該怎麼辦?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很多家長的耐心似乎也呈現出負增長趨勢,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往往吼孩子,覺得聲音大些,嚴厲些,事情才能朝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其實,家長吼孩子是關心的一種急切地體現,但這種教育方式不可取,時間久了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造成孩子自我封閉、疏遠家長,甚至更加逆反。
  •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避免「死循環」,家長要學會「情緒覺察」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會不會有和我姐姐一樣的情況,其實我的姐姐她現在已經陷入了這樣一個"死循環":吼孩子—哄孩子—自責—吼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非常的不利的,家長需要引起重視;為了避免"死循環",家長要學會"情緒覺察"。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吼孩子?
    因為延遲開學,這也是我們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假期。但孩子們遲遲不開學,這真是很多父母處理親子關係的一次嚴峻的挑戰。這不,最近我的好閨蜜安安跟我傾訴她自己在家帶娃的各種翻車。最重要的是,最近她又吼了孩子,還特別憤怒地打了孩子,她感到非常內疚,希望我給她抱抱,並給她一份戒吼指南。安安是一個特別重視育兒媽媽,兩有個可愛的寶貝。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事後需要道歉嗎?
    老師,我家男寶一枚,脾氣特別倔,不讓他幹什麼就非幹什麼,怎麼勸說也不聽,大哭大鬧的,常常要我們吼他才管用。吼了之後看著他害怕的小眼神我又心裡難過,我要不要安慰他,向他道歉呢?可是明明是孩子的錯,向孩子道歉會不會讓他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呢?
  • 不想孩子以後性格暴躁,怯懦自卑,就別總是朝孩子大吼大叫
    我們總是說,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能夠一直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成為父母的人們就更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了。而這種無能為力的怒吼,往往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性格養成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毀掉孩子的一生。不想孩子以後性格暴躁,怯懦自卑,就別總是朝孩子大吼大叫:1、暴躁易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在家長的吼叫中長大成人的孩子,往往也會變成一個暴躁易怒的人。
  • 把「吼孩子」留在真正有用的時候
    然而,如果事後無彌補,如果吼孩子、口頭辱罵變成家庭的日常溝通,這種行為終將成為一種感情虐待,而這種感情虐待被證明對孩子有長期影響——焦慮,自尊心低下、攻擊性增強、身體的慢性病……並且,在某些危機時刻,當「吼孩子」才是唯一的救命大法的時刻,你會發現,這招已經失靈了。
  • 家長吼孩子是一種病態,影響孩子心靈,寶媽需注意
    大家有沒有發現,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碰到孩子哭鬧,孩子不懂禮貌,孩子鬧事的時候,總是會吼孩子。吼完孩子以後,心裡後悔不已,覺得孩子特別的可憐,想跟孩子道歉卻拉不下臉來,心裡默默保證下次再也不朝孩子發火,不吼孩子。可看到孩子惹自己生氣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 如何在學習時正確的吼孩子?你沒看錯,我說的不是應不應該吼孩子
    如題,是的,我說的不是應不應該吼孩子,因為如果在孩子上學的階段,你是孩子的親生父母,還討論應不應該吼孩子,那是一個偽命題。每次跳出來大談特談愛的教育,溫柔的堅定之類的人,不是沒孩子就是孩子還小,或者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所以,你懂的。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這「4C法則」幫助你遠離「吼叫式育兒」
    平時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後,也會用吼叫的方式還回來,這樣的育兒方式不僅親子關係很糟糕,孩子的心裡也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小李(化名)小的時候在父親的吼叫下長大的,她父親看著和和氣氣的,可在家很愛吼叫,一點不如意就衝著自己使勁吼,小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父親的嘶吼中長大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直到兒子出生後。
  • 教育孩子不能總是用吼,選擇更正確的辦法,孩子才能變得聽話
    而每當王先生看到這一點的時候,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道:「你以後要是再跟同學打架,以後就再也別進這個家門了!」每一次王先生說出這樣的話時,都會把孩子給嚇到。不過王先生卻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沒有起到絕對性的改變,孩子只是會害怕,但是從來都沒有改正過這樣的問題。難道吼叫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嗎?
  • 「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記住這個法則,讓你時刻母慈子孝
    她說:「甜甜每次練琴都要磨磨蹭蹭,非要我吼她才聽,學不好她爸爸又說我教不好。每次都動肝火,真的很討厭那樣的自己。有時候根本不用對她吼叫,可是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吼完立馬就後悔。」孩子不出成績,自己還可能會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責備。這些都是發洩情緒的因素,對自己或者生活有太多不滿,需要一個窗口去釋放出來。而弱小的又無條件愛著父母的孩子,是她目前最好的一個窗口。其實我們都知道,經常吼叫孩子,會破壞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會使孩子更加叛逆,會讓孩子學到我們的壞脾氣,還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脾氣暴躁。
  • 總是吼完孩子又自責?化解「死循環」,家長要懂得做「情緒覺察」
    這便會給父母營造出一種孩子不認真學習的現象,或者是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而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已經很疲倦了,再加上孩子這麼一表現。父母會不自覺地把問題嚴重化,甚至是覺得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上進。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忍不住吼孩子,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