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價有機框架:超越結構的化學

2021-02-18 X-MOL資訊

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是化學研究中迅速發展的一個新領域。在二維和三維中以各種共價鍵連接原子從而構建框架結構,使COF化學超越了結構而轉向了方法學,這也賦予這類新材料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COF中結構與性能的關係已經研究較多,而且也發現了COF不少引人矚目的性質,但是其工業化應用之路上也存在一些重要挑戰,比如化學穩定性、可加工性和規模化合成等等。近日,來自印度科學教育研究所(IISER)的Rahul Banerjee教授和合作者,對COF從單純的超分子結構到潛在的工業化材料的發展應用進行了前瞻性評論。

COF的化學穩定性、可加工性和規模化合成挑戰。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COF的發展歷程回顧

無論天然存在還是人工合成,不同維度的共價結構很常見(圖1)。天然共價結構中,金剛石、碳化矽和氮化硼等長程有序共價鍵合的分子固體是地球上最堅硬的材料。了解和掌握成鍵化學對於構建新的合成共價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圖1a)。通過不可逆共價鍵連接的重複單元,往往得到的是非晶態的框架結構。而通過可逆共價鍵連接,並進行糾錯,就可得到晶態的材料(圖1b),其代表就是共價有機框架。

圖1. (a)天然和合成材料中由共價鍵形成的不同維度的結構;(b)不可逆和可逆共價鍵連接的不同結構。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儘管在自然界中存在諸如共價網狀固體之類的有機框架結構,但之前並沒有人工合成類似物,直到Yaghi和同事在2005年首次取得了突破(點擊閱讀相關)。利用動態共價化學(DCC)的原理,他們成功利用對稱有機構建單元,合成了多孔結晶COF。然而,不同於零維、一維的有機結構,高維共價固體由於其不溶性和不熔性而需要原位結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維共價鍵的形成過程中,可以產生具有不同自由能的多個共價結構。因此,COF的直接結晶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要想得到熱力學上最穩定的結晶共價網狀固體,需要在反應中考慮鍵形成的可逆性,以防止形成無序的非晶動力學產物。鍵形成的可逆性賦予了結晶過程中的自我修復和誤差校正。在可逆共價鍵的形成和擴展過程中,如果形成不希望的共價鍵,反應系統可以通過反向反應(back reaction)和鍵重整(bond reformation)來進行修復。最終,合成出具有最低自由能的結晶熱力學產物。從2005年到2018年,Yaghi和其它研究者合成的COF,經歷了從不穩定的粉狀材料到非常穩定的可加工的薄膜狀材料的蛻變(圖2)。

圖2. COF材料的發展。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其他幾個可逆縮合反應,如希夫鹼反應、螺-硼烷縮合、Knoevenagel縮合和醯亞胺縮合也被成功地用於結晶COF的構建(圖3)。剛性對稱有機配體的使用,使可能的動力學結構的數量最小化。鑑於此,通過使用對稱有機連接體的不同組合,並遵循網狀化學(Reticular Chemistry)原理,可以進一步構建若干二維和三維的COF。通過連接有機分子來形成這種延伸的結構,為固態有機化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COF可設計的結晶框架結構,允許研究者系統地定製構建單元的設置,從而合成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可預測的有機框架固體。通過二齒線性配體、多齒面配體的不同排列組合,研究者可以得到多種多樣的拓撲結構(圖3c)。

圖3. 用於構建COF的不同有機可逆反應以及拓撲結構。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儘管舉得了巨大的成功,應用前景也被廣泛看好,但目前COF還主要被限制在實驗室中,而不能商業化。作者認為,關鍵在於當下COF要面臨的三個巨大挑戰:化學穩定性、規模化合成和可加工性。作者接下來也從這三個角度進行了論述。

COF的化學穩定性

正如前文所述,「化學誘導的可逆性」的概念對於成功構建各種各樣的結晶COF非常關鍵,但是同時,它也給COF帶來了水穩定性/化學穩定性的問題。儘管COF對包括有機溶劑在內的多種化學環境都表現出不錯的熱穩定性和結構剛性,但它們遇水大部分會分解。根據Le Chatelier原理,由於在可逆的COF生成反應中水是作為副產物產生的,在反應介質中加入過量的水可促進反向反應,這就會導致COF的分解。早期基於硼酸酯鍵的COF對水不穩定,例如,Lavigne和同事發現未取代的硼氧烷/硼酸酯COF,如COF-5和COF-18,對水高度敏感(圖4a)。2012年,本文作者成功地開發了一種結合可逆和不可逆有機合成途徑,合成了晶態化學穩定性和多孔的COF(圖4b)。以1,3,5-三甲醯基間苯三酚(Tp)和芳香二胺(Pa-1、Pa-2)為原料,經一鍋法反應可以製備化學穩定的β-酮烯胺偶聯COF。2018年,Wang和同事們引入一種類似的可逆-不可逆級聯反應方法來合成化學穩定的苯並噁唑連接的COF(圖4b)。

圖4. (a)對水不穩定的硼酸酯COF;(b)對水穩定的β-酮烯胺偶聯和苯並噁唑COF。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另一方面,亞胺鍵的水解是由亞胺氮的質子化開始的。用諸如電負性元素取代亞胺基團的碳原子,可以顯著降低亞胺氮的親核性,從而保護亞胺氮免受質子攻擊。因此,與簡單的亞胺官能化COF相比,含氮腙(hydrazone)和吖嗪(azine)鍵連接的COF具有更高的化學穩定性。Uribe-Romo等人2011年開始合成腙鍵COF系列。後來,Lotsch和同事們成功地將腙連接的水穩定性COF用於水分解應用(圖5a)。Jiang和同事報導了2013年肼與1,3,6,8-四甲苯基芘反應生成化學穩定的聯氨二維COF(圖5b)。二維亞胺COF對水不穩定的另一原因是,層間堆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分解。通過增強COF層之間的π-π堆積相互作用,以及引入分子內氫鍵相互作用的概念,可以提高卟啉基二維亞胺COF的結晶度、孔隙率和化學穩定性(圖5e)。沿著這條路線,Bein和同事們引入了「分子對接」的有趣概念,以產生具有高結晶度、高孔隙率、結構結實的二維亞胺COF(圖5d)。Jiang和同事後來發現,在COF框架中引入甲氧基(OCH3)官能團有助於提高二維亞胺基COF的結晶度和化學穩定性(圖5f)。而本文作者的課題組證明在C3節點處加入甲氧基(OCH3)官能團也能產生具有高孔隙率的超穩定二維亞胺COF。他們以三甲氧基-1,3,5-苯四甲醛(C3)和各種線性芳香族二胺(C2)為原料,通過Schiff鹼縮合反應合成了化學穩定的亞胺基COF(圖5g)。此外,在2016年,Yaghi和同事們引入了後修飾策略,將不穩定的2D亞胺(C=N)COF轉化成化學穩定的醯胺(CO=NH)類似物(圖5c)。

圖5. 不同處理方法得到的水穩定COF。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COF的規模化合成

除了化學穩定性問題之外,阻礙COF工業化應用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它們的合成不太容易大規模進行。直到2015年,COF合成大多數還是通過2005年開發的溶劑熱密封管反應方法進行,這能保證COF合成所需要的水平衡和成鍵可逆性,但嚴格的反應條件和長時間的反應進程也限制了大規模合成的可能性。

2013年,作者的課題組報導了β-酮烯胺COF的快速機械力化學(MC)固相合成,這是將基於溶液的COF合成方法轉變為固態的關鍵步驟。2017年,作者還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外部助劑」輔助固相合成策略,用於快速、克級合成高度結晶和多孔β-酮烯胺連接的COF。該方法合成的COF仍然保留原材料優異的表面積和結晶度,並且它們比市售的Basolite A100、沸石NaX和矽膠的水蒸氣捕捉要有更好的表現(圖6c和d)。與耗時費力的密封管反應條件相比,所開發的新型固相合成方法簡單、快速、無需溶劑。在雙螺杆擠壓機中大規模合成COF(10g/h),進一步驗證了該合成的易操作性(圖6a)。經過徹底的篩選,作者選擇了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PTSA.H2O)作為最有效的「外部助劑」,用於快速、可擴展、固態合成高結晶和多孔的二維β-酮烯胺連接的COF。在固相COF結晶形成過程中,PTSA.H2O起著儲水劑、分子組織劑、催化劑和反應活性控制劑的多種作用。鑑於這種方法,COF可以成型並轉化成特定幾何形狀的分子篩珠盒、顆粒等(圖6b)。這種形狀轉變對於提高機械強度、吸附劑的壽命和在諸如天然氣除溼和空氣蒸汽乾燥的應用中的氣體流量是必需的。

圖6. COF的大規模固態合成以及雕塑製作過程。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COF的可加工性

COF材料的穩定性和大規模合成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那麼就需要仔細考慮COF的加工性問題。製備所得COF往往是蓬鬆的微晶粉末,由於COF強大的共價骨架結構,這種材料的溶解和熔融都不太容易實現,這就使得將其加工成實際應用所需要的形式變得非常有難度。科學家們最開始只能通過複雜的原位生長方法來獲得面積極小、形貌不易控制的COF薄膜。後續的一些策略,比如空氣-溶劑界面合成、基於膠體COF的薄膜製備,可以獲得較大面積的薄膜,但由於這些方法中不可避免地形成晶界,所得薄膜的光電子性質並不能讓人滿意。

2017年,本文作者成功地開發了一種新的「分子烘焙(molecular baking)」策略,用於大面積製備自支撐、多孔和結晶的β-酮烯胺COF膜(Adv. Mater., 2017, 29, 1603945, 點擊閱讀詳細)。他們能夠製備一系列大規模、無缺陷的COF膜,這些膜保持了結構的完整性,並且在水和有機溶劑中表現出長期的穩定性(圖7a)。這些COF膜由於其高度多孔的結構,顯示出對有機溶劑的高滲透性。在這些COF膜系列中,M-TpTD對乙腈溶劑的滲透率達278 Lm-2 h-1 bar-1,比市售NF膜高2.5倍。後來,在另一份報告中,作者證明了通過減小膜的厚度,可以大大提高COF膜的溶劑滲透性和分離性能。採用液相-液相界面結晶技術,他們在常溫下製備了大尺寸的無缺陷COF薄膜(圖7b)。

圖7. COF薄膜的製備。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小結

綜上所述,作者對COF材料發展現狀做了簡要的綜述,針對該材料穩定性、規模化合成和可加工性方面的挑戰進行了展望。作者認為,近年來有不少來自於他們研究室和其他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已經逐漸提出了解決了上述問題的方向。COF材料完全有希望從實驗室內的基礎化學研究,走向能夠進行工業化應用的先進材料。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hemistry beyond the Structure

J. Am. Chem. Soc., 2018, DOI: 10.1021/jacs.8b10334

(本文由葉舞知秋供稿)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具有ceq拓撲結構的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具有ceq拓撲結構的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11:05 清華大學何向明和徐宏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ceq拓撲結構的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3:58:32 南京理工大學張根課題組與日本京都大學Kitagawa課題組合作
  • 共價有機框架能幹啥?最新成果你值得了解
    共價有機框架(COFs)是一種新型多孔有機材料,它通過強共價鍵與有機構建單元巧妙地構建而成。晶體多孔結構以及特定的功能為COF材料提供了在各個領域顯示出強大的潛力。本文總結了最近COFs的最新成果,對於迷茫的你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見解。Omar M.
  • CCS Chemistry | 共價有機框架(COFs)構造異構體的首次可控合成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趙新研究員通過縮聚條件調控,首次實現共價有機框架(COFs)構造異構體的可控合成,所得兩種異構體表現出不同的氣體/蒸汽吸附性質和化學穩定性,並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從一個異構體到另一個異構體的轉化。 「同分異構」是有機化學中的普遍現象,同分異構體往往表現出不一樣的物理及化學性質。
  • 共價有機框架和離散有機籠之間的動態轉換
    動態共價化學(DCC)涉及一系列由熱力學平衡控制的可逆化學反應。根據DCC的原理,可由小的有機分子共價組裝成複雜結構,如離散的結構(大環、Cage、分子結、輪烷、鏈烷等)和無限聚合支架(無定形和結晶聚合物)。DCC的性質使得離散組件能夠在均相平衡控制的條件下動態轉換。然而,無限多相聚合物的動態轉變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 利用共價有機框架(COFs)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製造的一種多孔有機材料可以顯著改善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和輸送。超級電容器使用的技術與可充電電池中使用的可逆化學反應有很大不同。它們通過建立正電荷和電荷的分離來儲存電能,這種能力使它們能夠提供所需的快速能量傳遞,例如,為電動汽車的加速提供動力,或打開飛機的應急門。
  •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6:08 馬凱特大學Jier Hu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策略
  • 縮醛胺:共價有機框架的新鍵連方式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自從2005年Yaghi課題組首次報導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以來,這類由有機基元通過共價鍵連接而形成的晶態有機多孔聚合物發展迅速,在新結構開發和應用拓展等方面均取得諸多進展。
  • CCS Chemistry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快速常溫常壓離子熱法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教授課題組首次通過常溫常壓離子熱的方法合成一系列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命名為3D-IL-COFs。這種合成方法具有反應時間短、能耗低、無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無添加劑、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離子液體經過簡單的過濾分離後可重複使用至少三次。
  • 科學家實現更高價態共價有機框架(COF)的設計
    科學家實現更高價態共價有機框架(COF)的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43:55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mar M.
  •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1:03 2020年12月09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崔勇研究團隊揭示了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 AFM: 殼層厚度和形貌可調控的中空共價三嗪框架
    但是關於模板法製備中空球結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無機材料,關於有機聚合物中空球的研究相對較少,可能是由於有機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柔性,模板去除之後,有機聚合物中空球易塌陷,形貌不好控制。共價三嗪框架是一種帶有三嗪環的富氮型多孔材料,其具有孔徑易調節,合適的能帶結構,高的熱穩定和好的化學穩定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在氣體的分離和儲存、能量儲存、光催化和異相催化等應用領域都有獨特的優勢。因其具有合適的光解水帶隙,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但是對於其形貌研究較少,可能是由於目前的傳統合成方法較為苛刻,如高溫或強酸等條件。
  •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06:4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課題組近日提出了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COF
  • 將單體從平面扭轉至四面體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Frameworks, COFs)是一類新興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具有結構及性能可控的特點,在眾多領域都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1–5]。根據節點的連接維度,COFs可分為2D COFs和3D COFs。
  • ┃共價有機框架的自控生長
    Frameworks by Repolymerization通訊作者:魏大程,復旦大學作者:Lei Yang(楊磊), Qianying Guo(郭倩穎), Hua Kang(康華), Renzhong Chen(陳仁忠), Yunqi Liu(劉雲圻), Dacheng Wei(魏大程)共價有機框架
  • 高二化學分子結構1:共價鍵
    (第一章連結:高二結構化學:原子結構(全))一、第二章《分子結構》備課說明       —— (5 課時)     1.1 第二章內容      教材全名,《物質結構與性質》(選擇性必修二,人教版 & 魯科版
  • 《自然·化學》:"表面工作,大有可為"——表面共價聚合綜述
    根據表面性質和單體結構,以及連接反應,在給定的溫度下,聚合動力學受到擴散或耦合的限制。除了充分的擴散外,增加的表面覆蓋度,即單體密度,也促進聚合。除了擴散和反應活性,我們還需要在表面聚合過程中控制單體偶聯步驟的化學和區域選擇性,從而在維度、拓撲結構和組成方面完全控制聚合物結構。在固體底物表面附近形成共價鍵歷來與多相催化的概念有關。分子與表面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分子的遷移率,從而決定了反應動力學。
  • 學有機化學?你可能只需要……
    之前我寫過一些關於有機化學的文章,《21世紀的有機化學》和《怎樣學好有機化學》都建立在已經擁有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那麼,
  • 從化學分子到固體材料的空間結構
    目前應用最多的材料也是按照化學上的定比定律定義為由一定化學組分的原子或分子為基塊所組成的固體材料。早期的原子基固體物理和固體化學主要以長程有序點陣結構的晶體為研究對象,其特點之一是每個特定原子周圍有較為明確的最鄰近原子數z,化學上通常稱它為配位數。這一觀點也已為固體物理學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