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單體從平面扭轉至四面體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2021-03-01 孔道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歡迎領域同行分享佳作、知識經驗、實驗技能,深入交流討論,擴大引用。投稿請給公眾號留言即可。

文後可留言,直接與作者團隊交流探討。

歡迎加微信號(POPs2016)、邀請進微信群(教師群,研究生群),直接與作者團隊探討。為提高效率及拉入合適的群,在添加微信號時請使用實名,註明教師/研究生身份、學校,如果是研究生,再請註明課題組。

本公眾號為非商業零成本運作,請領域同行協助維持運轉:

1 積極撰稿,參與編輯團隊;

2 點文末之"在看",幫助擴散傳播,同時讓你的朋友了解你;

3 點文末之廣告,為公眾號添加微薄收入,以資鼓勵撰稿、編輯等;

4 對於公眾號專稿,請點讚賞作者,感謝作者分享。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Frameworks, COFs)是一類新興的晶態有機多孔材料,具有結構及性能可控的特點,在眾多領域都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1–5]。根據節點的連接維度,COFs可分為2D COFs和3D COFs。相較於層層堆積的2D COFs,3D COFs可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積、更低的密度及更豐富的開放位點等特點,在吸附和催化領域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6]。然而,目前COFs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2D COFs,3D COFs的報導仍然較少。究其原因,3D COFs的有效拓撲合成策略少、結構表徵困難以及構築基元特別是立體構築基元有限[7]。因此,為增加3D COFs的結構多樣性,對新型構築基元的進一步探索非常迫切。

從立體幾何角度來看,3D COFs的構建通常都需要一個可向三維空間延伸的立體構築單元,且四面體節點目前仍是構築3D COFs的首選。然而,現有的四面體節點大部分都是四苯基甲烷或金剛烷的衍生物。因此,四面體節點種類的匱乏極大地限制了3D COFs的數量,所以發展新型四面體節點意義重大。

在前期研究中,武漢大學汪成課題組提出了具有普適性的由四面體節點和四邊形連接單元通過【4+4】連接方式構築三維COFs的拓撲設計新策略(J. Am. Chem. Soc. 2016, 138 (10), 3302–3305; J. Am. Chem. Soc. 2017, 139 (25), 8705–8709)。近日,他們與北京大學孫俊良課題組合作,根據立體化學原理,通過增加空間位阻將平面型分子扭轉成四面體的策略,利用取代基不同的聯苯基前體與TPB-H反應合成了同是【4+4】連結方式,但卻不同維度的兩種COFs (2D-BPTA-COF 和3D-BMTA-COF,圖1)。

圖1. 2D-BPTA-COF和3D-BMTA-COF的合成。

圖2. 2D-BPTA-COF (a,b)和3D-BMTA-COF (c,d)的PXRD及電子衍射圖。

 

研究表明,2D-BPTA-COF和3D-BMTA-COF均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好的結晶性。此外,他們還利用連續旋轉電子衍射(continuous rotation electron diffraction, cRED) [8]成功地收集到了明顯的衍射斑點(圖2)。結合PXRD和cRED技術,他們成功地解析了兩例COFs的結構(圖3)。結果顯示,2D-BPTA-COF為AB堆積的二維層狀結構,而3D-BMTA-COF則為七重互穿的pts拓撲結構。從晶體結構可知,2D-BPTA-COF中聯苯環二面角約為0°,而3D-BMTA-COF中則為60°,因此,通過將單體從平面扭轉至四面體可以得到不同維度的COFs。此工作不僅提供了一種構築3D COFs的新型四面體節點,還表明通過引入位阻是一種實現平面節點向立體節點(四面體節點)轉變的新策略。相信在未來的研究中,具有sp2雜化橋連碳原子的聯苯前體可被用於構築更多共軛的3D COFs。

圖3. 2D-BPTA-COF (a)和3D-BMTA-COF(b)的結構示意圖。

 

該研究成果以「Twist Building Blocks from Planar to Tetrahedral for the 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為題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 Am. Chem. Soc. 2020, 142 (8), 3718–3723),汪成團隊博士生高超和孫俊良團隊黎建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汪成教授和孫俊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創新團隊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瑞典研究理事會以及Knut和Alice Wallenberg基金會的支持。

 

文獻

[1] Lyle, S. J.; Waller, P. J.; Yaghi, O. M.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Organic Chemistry Extended into Two and Three Dimensions」. Trends Chem. 2019, 1, 172.

[2] Geng, K.; He, T.; Liu, R.; Tan, K. T.; Li, Z.; Tao, S.; Gong, Y.; Jiang, Q.; Jiang, 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Design, Synthesis, and Functions」. Chem. Rev. 2020. DOI: 10.1021/acs.chemrev.9b00550.

[3] Lohse, M. S.; Bein, T.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Structur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Adv. Funct.Mater. 2018, 28, 1705553.

[4] Jin, Y.; Hu, Y.; Zhang, W. 「Tesellated multiporous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Nat. Rev. Chem. 2017, 1, 0056.

[5] Ding, S. Y.; Wang, W.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 from design to applications」. Chem. Soc. Rev. 2013, 42, 548.

[6] Guan, X.; Chen, F.; Fang, Q.; Qiu, 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 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hem.Soc. Rev. 2020, 49, 1357.

[7] Ma, X.; Scott, T. F.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synthesis of three-dimensional 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 Commun. Chem. 2018, 1, 98.

[8] Li, J.; Sun, J. 「Application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for solving complex structure problems」. Acc. Chem. Res. 2017, 50, 2737.

 

標題: Twist Building Blocks from Planar to Tetrahedral for the 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作者: Chao Gao,1 Jian Li,2,3 Sheng Yin,1 Junliang Sun2,3* and Cheng Wang1*

單位: [1] Sauvage Center for Molecular Sciences and Hubei Key Lab on Organic and Polymer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3]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tockholm University, Stockholm 10691, Sweden

J. Am. Chem. Soc. 2020, 142 (8), 3718–3723.

DOI: 10.1021/jacs.9b13824

發表時間: Feb.12, 2020

  

相關論文:

1.  武漢大學汪成課題組在功能三維COF方面取得進展

2.  三維COF在白色發光二極體中的應用

3.  二維及三維卟啉基共價有機框架:維度對功能的影響

【本文版權屬於孔道©,轉載請聯繫授權,請勿盜版!】

掃描二維碼,關注孔道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縮醛胺:共價有機框架的新鍵連方式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自從2005年Yaghi課題組首次報導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以來,這類由有機基元通過共價鍵連接而形成的晶態有機多孔聚合物發展迅速,在新結構開發和應用拓展等方面均取得諸多進展。
  • 快速常溫常壓離子熱法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教授課題組首次通過常溫常壓離子熱的方法合成一系列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命名為3D-IL-COFs。這種合成方法具有反應時間短、能耗低、無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無添加劑、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離子液體經過簡單的過濾分離後可重複使用至少三次。
  • 具有ceq拓撲結構的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具有ceq拓撲結構的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11:05 清華大學何向明和徐宏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ceq拓撲結構的三維共價有機框架。
  • CCS Chemistry | 共價有機框架(COFs)構造異構體的首次可控合成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趙新研究員通過縮聚條件調控,首次實現共價有機框架(COFs)構造異構體的可控合成,所得兩種異構體表現出不同的氣體/蒸汽吸附性質和化學穩定性,並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從一個異構體到另一個異構體的轉化。 「同分異構」是有機化學中的普遍現象,同分異構體往往表現出不一樣的物理及化學性質。
  • 科學家實現更高價態共價有機框架(COF)的設計
    科學家實現更高價態共價有機框架(COF)的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43:55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mar M.
  • 共價有機框架:超越結構的化學
    在二維和三維中以各種共價鍵連接原子從而構建框架結構,使COF化學超越了結構而轉向了方法學,這也賦予這類新材料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COF中結構與性能的關係已經研究較多,而且也發現了COF不少引人矚目的性質,但是其工業化應用之路上也存在一些重要挑戰,比如化學穩定性、可加工性和規模化合成等等。
  • 共價有機框架能幹啥?最新成果你值得了解
    通過亞胺和亞胺鍵合將一維功能區網狀化為二維共價有機骨架由大分子甚至無限的建築單元設計和合成2D和3D晶體共價有機骨架(COF)具有重要意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mar M. Yaghi課題組報導了將分子和1D帶狀結構連接到2D晶型框架的策略。
  • 共價有機框架和離散有機籠之間的動態轉換
    動態共價化學(DCC)涉及一系列由熱力學平衡控制的可逆化學反應。根據DCC的原理,可由小的有機分子共價組裝成複雜結構,如離散的結構(大環、Cage、分子結、輪烷、鏈烷等)和無限聚合支架(無定形和結晶聚合物)。DCC的性質使得離散組件能夠在均相平衡控制的條件下動態轉換。然而,無限多相聚合物的動態轉變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 ┃共價有機框架的自控生長
    Frameworks by Repolymerization通訊作者:魏大程,復旦大學作者:Lei Yang(楊磊), Qianying Guo(郭倩穎), Hua Kang(康華), Renzhong Chen(陳仁忠), Yunqi Liu(劉雲圻), Dacheng Wei(魏大程)共價有機框架
  • AFM: 殼層厚度和形貌可調控的中空共價三嗪框架
    共價三嗪框架是一種帶有三嗪環的富氮型多孔材料,其具有孔徑易調節,合適的能帶結構,高的熱穩定和好的化學穩定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在氣體的分離和儲存、能量儲存、光催化和異相催化等應用領域都有獨特的優勢。因其具有合適的光解水帶隙,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但是對於其形貌研究較少,可能是由於目前的傳統合成方法較為苛刻,如高溫或強酸等條件。
  •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1:03 2020年12月09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崔勇研究團隊揭示了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3:58:32 南京理工大學張根課題組與日本京都大學Kitagawa課題組合作
  • CCS Chemistry | 當金屬團簇化學「邂逅」動態共價化學——利用...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寧國宏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逐步合成的策略,通過環三核金屬團簇和氨基有機連接體的亞胺縮合反應製備了基於動態共價鍵的銅(I)基框架材料,該材料在無鈀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聯反應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催化活性和廣泛的底物範圍。
  • 《自然·化學》:"表面工作,大有可為"——表面共價聚合綜述
    然而,由於它們的高反應活性限制了分子的擴散,從而限制了共價連接,迄今為止,它們在表面合成方面的應用還很少。到目前為止,自由單體可以在表面上向任何方向移動。然而,在原子水平上,沒有晶體表面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分子前體總是採用特定的吸附位點和取向來影響聚合反應。此外,每個單體在吸附過程中的構象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可以決定連接反應的難易程度。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6:08 馬凱特大學Jier Hu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策略
  • 利用共價有機框架(COFs)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製造的一種多孔有機材料可以顯著改善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和輸送。超級電容器使用的技術與可充電電池中使用的可逆化學反應有很大不同。它們通過建立正電荷和電荷的分離來儲存電能,這種能力使它們能夠提供所需的快速能量傳遞,例如,為電動汽車的加速提供動力,或打開飛機的應急門。
  • .: 最全面的二維材料合成的N種方式(沒有之一)
    (萌新):二維材料(2DMs)是指橫向無限、一到幾個原子或單體單元薄層的原子級有序網絡,具有強大的平面內鍵合和弱的外平面鍵合,導致其擁有獨特的化學反應性和物理性質。通常,將2DMs歸類為各種元素或化合物(由兩個或多個共價鍵元素組成)或具有周期性結構的分子框架的二維同素異形體。因此,2DM具有高度的各向異性與分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