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娃」在大鯢養殖上作出大文章,年收入過億元

2021-02-12 創業英雄匯

大鯢又稱作娃娃魚,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幾億年,野生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人工養殖並由國家頒發養殖證和經營利用許可證的大鯢是可以食用的,它的營養價值較高,被稱為「水中人參」。因大鯢對水質溫度等環境要求較高,人工養殖並非易事。一位來自陝西漢中的小夥子程虎,24歲那年,放棄了20萬年薪的工作,返回家鄉小南海鎮雙龍村養殖大鯢,開始了大山裡的艱辛創業之路。

2008年,第一批投放的大鯢種苗經過3年的精心飼養,一天天長大,眼看就要盈利了,迎接程虎和幾位合伙人的卻是當頭一棒。大鯢市場價格持續走低,6個股東紛紛退股,無奈之下,程虎東拼西湊收購了他們的全部股份,自己卻背上了400多萬元的外債。在巨大的壓力下,程虎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動出擊,開拓全國市場。當得知貴州的大鯢市場行情不減時,他帶上1000多尾大鯢苗千裡迢迢趕往貴州,但還沒到貴州就死去一半,幾趟下來,雖然賣了100多萬元魚苗,可全部是欠款白條,這可謂是雪上加霜。程虎咬緊牙關堅持,沒有放棄,終於靠毅力和誠心打動了貴州客商,隨著大鯢苗價格回暖,不但順利結清了欠款,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就這樣,一年多時間不但還清了400多萬元的債務,還擴大了大鯢養殖場規模。

誰知剛剛緩過一口氣,2012年7月的一場特大洪災,衝走了剛剛擴大的養殖場600多尾大鯢種魚,每尾價值都在萬元以上,場裡只剩下100多尾種魚,廠房和養殖設施夷為平地,直接損失1000多萬元。面對受災慘狀親人們落淚嘆息,程虎只能安慰他們說:「受災不要緊,只要人沒事,我們繼續幹」。但看著幾年的打拼付之東流,夜深人靜的時候,從不流淚的他也忍不住捂著被子嚎啕大哭。

溝溝坎坎伴隨著程虎的創業之路。2013年,大鯢市場價格降到冰點,很多養殖戶無法繼續維持下去選擇了放棄。程虎籌措資金大量收購大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痛定思痛後他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必須轉變經營理念,開拓銷售渠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程虎團隊建成大鯢繁育池3800多個及冷水性魚類養殖基地10000多平方米,集大鯢馴養、繁殖及食品深加工生產與銷售、餐飲連鎖於一體。養殖成品大鯢200萬尾,冷水性魚年產30萬斤,年銷售額超過一億元。一枝獨秀不是春,經歷過失敗的人更懂得雪中送炭的重要,程虎帶動周圍的鄉親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近年來他先後為漢中市360多戶貧困戶提供大鯢種苗30多萬尾,每年培訓養殖農戶約2000名,截止目前,大鯢養殖業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500餘戶脫貧,助力30多個貧困村擺脫貧困。程虎也因此先後獲得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漢中市扶貧明星等榮譽。

談起創業以來經歷的起起伏伏,程虎說,創業的道路充滿艱辛,也充滿幸福,進步讓人喜悅,挫折讓人成長。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每周五21:48央視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

製片人:閆 瓊

新媒體主管:李春妍

本期編輯:邵冠豪 任悅辰(實習)

更多權威財經資訊

下載央視財經客戶端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相關焦點

  • 「優鯢」大鯢肽為健康事業添光彩——大鯢古為今用 小肽推陳出新
    由於我們年紀都三四十,父母年紀都比較大,自己的健康問題和老人的健康問題經常成為我們之間經常的話題,在疫情到來之前,大家一直討論要做一個健康的產品。今年疫情的到來,我們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做一個健康的產品,讓生活更健康,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於是就有了優鯢這個創業的項目。項目調研首先是從工藝入手的,開始尋找最牛的同時也是實用的健康技術。
  • 我國科學家查清中國大鯢「血緣譜系」
    原來大家一直認為中國大鯢是一個物種,但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發現,中國大鯢至少有5個物種,推測可能高達8個物種。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表示,這將對保護中國大鯢有重要指導意義。中國大鯢家族「血緣」被搞清,有5至8個物種這一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22日凌晨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 【人民日報】科學家查清中國大鯢「血緣譜系」
    日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車靜研究員、張亞平院士及羅伯特·墨菲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在中國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基於基因組水平數據揭示中國大鯢至少由5個物種(有可能為8個)組成,中國大鯢的保護亟須進一步評估和改進。該項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5月22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 中秋好禮選優鯢,悠尼可大鯢肽口服液暖心上市
    2020年終於過完了大半,受疫情影響,每個人都留下了200多天難忘的回憶。正因如此,今年的每一天,似乎都與往年有了些許不同。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僅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消費習慣也有了不小的變化,最初大家預期的「報復性消費」似乎並沒有出現。
  • 小院養殖梅花鹿年收入60萬元
    按他自己的話說,養殖梅花鹿經濟效益高,但是風險也大。第一批引進了21頭梅花鹿種,結果就存活了9頭,損失了將近30萬元。原因就是鹿種對沂水當地的氣候不適應。經過幾年的發展,剩餘的鹿種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氣候,如今種群已發展至70多頭的規模。「一頭公鹿達到產茸高峰時,一年能產10斤鹿茸,目前鹿茸的市場均價是20元/克。」姚程傑說。
  • 中國首創娃娃魚(大鯢肽)牙膏喜獲金獎
    中國首創娃娃魚(大鯢肽)牙膏喜獲金獎張家界代表團選送的娃娃魚牙膏等6個產品奪得畜博會金獎第四屆湖南省畜博會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後,吸引了省內外300餘家企業參展,展館九大展區500個展位共展出上千種省內外名優特新畜禽及水產品種,展位及參展品種均超過往屆。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過不了多久,雄斑鱉也會離開這個世界。放生人工養殖的大鯢可能導致野外大鯢走向滅絕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最新研究: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可以分成至少5個種,而且都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形勢更加嚴峻的是,目前的保護措施可能會導致這些不同的物種相互雜交,進而融合為一個物種,導致其他野外種走向滅絕。
  • 廣漢創業者謝次勇:養殖餐桌上的娃娃魚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謝次勇(左)與管理人員  四川新聞網德陽3月31日訊(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娃娃魚學名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  打工不如創業 辭職自己搞養殖  「看到別人養什麼,自己就想嘗試。」今年46歲的謝次勇自稱自己一直就是一個喜歡養殖的人。據了解,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在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工作,開始接觸野雞等珍稀野生動物(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除外)的養殖和銷售。這為他後來自己做養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打工不如自己創業。
  • 釣友在遼寧葫蘆島烏金塘水庫釣到一條四腳怪 疑為大鯢
    現在又到冬天了,我怕把它放生回水庫,它活不了,最關鍵的是,我不知道它是野生的國家保護動物,還是人工養殖的,如果真是國家保護動物的話,隨意買賣和殺害都會觸犯法律,我願意把它捐出來,作為科研之用。目前,我最想請媒體幫忙找專家給鑑別一下。」李先生對記者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 養殖要比野生還貴,一斤也要100元,養殖戶為啥不敢投資呢?
    還有入侵物種小龍蝦,一匹國外沒人吃的黑馬,轉身卻成了高富帥,被吃貨們吃出了名堂,這不得不讓許多老外刷新了對小龍蝦的認知,不過,最近有一種養殖魚類,卻又開始火起來了,瘋狂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要是養殖好的話,收益還是相當不錯的,其實這種魚類就是「大鯢」了。
  • 農民一萬元就能養殖的好項目.肉鴿養殖年收入可以超過10萬元!
    家鴿是一種鳥類,是由原鴿馴化而來,常見的是藍灰色,但也有純白色,棕褐色和黑白色。品種繁多,目前可分為三類:書鴿、肉鴿和鴿子。今天我們談的是肉鴿,肉鴿體型大而重,約0.8至1.5公斤,生育能力強,每年可達10窩,早熟,肉質鮮美。養殖相對簡單,市場價值也不錯。肉鴿的上市期很短,在正常情況下,經過約20天的養殖,幼鴿的體重可達1公斤左右,然後就可以出欄。可以說,鴿子的養殖特別具有成本效益。鴿子育種有兩大優勢,種鴿的成本很低。在養殖鴿子的情況下,一對種鴿通常可以在正常生長期間繁育產仔鴿6年。
  • 來看來看娃娃魚的養殖,及人工繁殖技術
    導語:來看來看娃娃魚的養殖及,人工繁殖技術養殖技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珍稀動物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娃娃魚更以它那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成為人們宴席上的珍美佳餚。為了使娃娃魚資源永續使用,國家已正式把娃娃魚(大鯢)列為二類保護動物。因此,人工養殖娃娃魚是很有意義的養殖業。養殖娃娃魚,首先要熟悉和掌握野生娃娃魚的生活特性。娃娃魚在我國分布範圍廣,適應性強,但它對環境要求也很高。凡有野生娃娃魚的地方,都具備有長流水的溪河、清涼的潤溪、滲水巖洞、瀑布、陰河等自然條件。目前,上市的商品娃娃魚,都是靠捕捉野生的,各地人工養殖只是在近幾年才開始。
  • 9歲男孩 年收入近2億元 YouTube今年最賺錢博主 還是他
    原標題:9歲男孩,年收入近2億元。。。2015年,以玩具開箱評測視頻起家,年僅4歲的瑞安在YouTube上擁有了自己的頻道,隨後迅速走紅。隨著他不斷長大,「科學實驗」等兒童教育類視頻逐漸成為瑞安頻道的固有板塊。知名度不斷上漲的他甚至還在「尼克國際兒童頻道」上擁有自己的兒童節目。
  • 農業休閒年收入超億元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直建)記者昨日獲悉,東莞目前有一定規模的農業休閒場所120多個,年收入超億元
  • 水產養殖養什麼魚最賺錢,確定養殖魚類要知道這些標準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水產品在餐飲業上也是越來越受歡迎,做水產養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水產養殖相對於其它家畜家禽養殖也有很多優點,水產養殖不會對環境造成大的汙染、技術上相對簡單容易操作、水產品價格高容易賺錢。
  • 「山裡娃大聲說英語」啟動 志願者招募開始
    ,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一幕?當城裡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單詞,而你在上小學三四年級時才認識26個英文字母;當別人的英文教材升級到點讀機的時候,你的英語課上只有一塊小黑板、翻得泛黃的英語教材以及老師蹩腳的英文發音。甚至當你終於走出大山來到城市上學,面對著同學們流利的英文,你忐忑地不敢張口……  努力學習考出成績,是山裡娃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 龍大肉食擴產再提速 擬47.5億元投建生豬養殖加工項目
    龍大肉食(002726)已連續兩日披露大手筆投資項目。    擬47.5億元投建生豬養殖加工項目   12月17日晚間龍大肉食公告,公司與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政府(下稱「乳山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水產養殖5大商業模式,每一個模式國家都扶持
    2、智慧漁業模式:智能漁場據了解,2018年,我國水產養殖產量超過5000萬噸,佔我國水產品總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深遠海綠色養殖將成為我國水產養殖的重要方向。
  • 「逆齡而上」大鯢膠原蛋白養出彈潤活力肌,重拾精緻童顏!
    萬萬沒想到,都說女人一過30歲,就開始變老,還真的是有科學依據的。隨著年齡增加,自由基的大量產生,膠原蛋白降解加快,結締組織彈性降低,皮膚就會變薄塌陷和老化,這也是人體衰老過程,所以一般說30以後要注重保養,就是減緩這個老化過程。劃重點!抗衰老的秘訣是什麼?
  • 山裡娃上學美美的
    時光荏苒,我教過的1000多名學生相繼走出大山。其中,廖作英、塗莎母女倆還先後成為教師,與我同行在教書育人的路上。廖作英是我帶的第一批學生,那時才7歲的她,甜甜地喊我「支姐姐」。後來,她的女兒塗莎也成了我班上的學生,我便成為小姑娘口中的「支媽媽」。如今,她們母女倆都站上了講臺。一年一年我的班上迎來新的學生,孩子們對我的稱呼也變成了「支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