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熱火鍋銷量暴漲300%後,該不該入局?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文 | 深響,作者 | 關寧,編輯 | 小軍

西貝貸款發工資的同時,各大電商平臺上速食食品銷量暴漲。

據京東大數據顯示,從2020年的除夕到初九10天內,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5倍。蘇寧大數據也顯示,自嗨鍋這一品類銷量同比大增370.27%。

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外出聚餐,日常外賣、採購也不方便,消費者紛紛開啟了囤貨模式。

其中帶有自熱功能、滾燙火辣的自熱火鍋就迅速成為吃貨們的新寵,甚至在網上一度脫銷,不得不通過預售才能訂到。

自熱火鍋憑什麼這麼火?這股自熱食品的熱潮,又能持續下去嗎?

自熱火鍋的前世今生

早在2015年左右就已經走紅微商朋友圈的自熱食品,真正火起來還是這兩年的事情。

自熱食品,是指不依賴電、火等方式加熱,而用自帶發熱包就能隨時隨地加熱的預包裝食品。嘗試過的吃貨就知道,自熱食品的包裝有兩層,一層用於放置發熱包,另一層則用來放置食材。

發熱包中的材料一般是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等等,只要遇水就能產生大量熱量,給內層的食材進行加熱。目前自熱食品的技術,基本上能做到快速使湯料沸騰,並保溫1個小時以上。

這項技術其實最早是用於軍用單兵食品:在野外作戰的簡陋環境下,只需將特製的發熱包放在食盒底部加入涼水即可製作出熱氣騰騰的餐食。

而現在市面上的自熱食品,除了發熱包之外,主要材料一般還包括真空包裝的肉製品、蔬菜、主食(多為粉絲、粉條等澱粉製品)、底料與配套餐具,能夠保證消費者在任何場合都能迅速吃上一頓有肉有菜,「內涵」豐富的正餐。

只需要15分鐘左右,就能製作出有著「沸鍋」效果的自熱火鍋,且食材豐富、選擇多樣。對於突然有口腹之慾的吃貨來說,不需要去海底撈之類的品牌門店排上幾小時隊,就可以迅速在家、在辦公室大快朵頤,可謂是相當友好。

這樣方便已操作的模式,自然在懶人經濟盛行的今天備受歡迎,到目前已經有了自熱麻辣燙、自熱米飯、自熱燒烤、自熱螺螄粉、自熱酸菜魚、自熱面等等各式各樣的自熱食品,所謂「萬物皆可自熱」。而其中,最追求熱氣騰騰、現煮現吃的氛圍的自熱火鍋,自然也就最受追捧。

CBNData《2019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的95後數量高達2.5億,作為新一代的消費者,他們將成為貢獻消費的主力人群。

這一代年輕消費者擅長使用各類線上工具,對自然消費也更為挑剔。在外賣、送貨都已經極為便利的情況下,自熱產品能夠捕獲這批消費者,除了能提供一頓「熱食」之外,也必須要有其他的獨到之處。

首先,由於製作工藝的差異,相比起傳統的方便麵等傳統的速食食品,自熱火鍋除了「自熱」以外,與食材的原味也要更為接近,所以也更能滿足吃貨的需求。

其次,對「一人食」的友好也是其中之一。速食火鍋基本上設計為一人份,對於單身的消費者而言要更為友好,避免了因為分量必須呼朋喚友才能吃火鍋的尷尬。

另外,自熱火鍋「簡單、快捷、無油煙味」的消費場景,也更適合快節奏的都市生活。

而在自熱火鍋走紅的歷程中,也少不了明星、網紅的身影。

2018年林更新先在微博上帶火了「自嗨鍋」,後有大胃王密子君測評「莫小仙」自熱火鍋,2019年李佳琦、薇婭等網紅直播帶貨「煮時光」、「小龍坎」等品牌的小火鍋,自熱火鍋的身影逐漸出現在各大綜藝和網絡平臺中。

在一波波的宣傳攻勢下,無論是在便捷性還是在體驗上都較以往的速食食品有了大幅提升的自熱火鍋,爆紅幾乎是必然的,只是這個特殊的假期又進一步加速了它爆發的速度。

自熱火鍋混戰,品牌難分高下

在自熱火鍋火起來的這短短幾年間,市場上已湧現出50多個相關品牌。有行業人士估算,目前自熱火鍋市場規模大約在62.5億元左右,也有樂觀的從業者給出了未來千億規模的理想預測。

自熱火鍋作為一個新品類目前在市場上並沒有統一的名稱:海底撈的叫自煮火鍋,大龍燚的叫隨身鍋,小龍坎的叫方便火鍋,德莊的叫微火鍋。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產品自稱懶人火鍋等等。

單就目前市面上的情況來看,生產自熱火鍋的企業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原有的火鍋企業,憑藉自己原有的火鍋品牌推出自己的自熱火鍋產品,如大龍燚、小龍坎、海底撈、德莊、老城南、小肥羊等品牌。

另一類是休閒零食製造商企業,依託生產線進行產品橫向拓展,如莫小仙、自嗨鍋、百草味、衛龍等品牌。

還有一些跨界企業所產的方便火鍋,依託線上渠道優勢進行銷售,比如網易嚴選等品牌,也佔據了一定市場。

圖源網絡

目前從市場銷量和知名度來看,頭部兩強當屬自嗨鍋和海底撈。

自嗨鍋是一款主打重慶風味自熱火鍋,其創始人蔡紅亮曾任百草味的總經理。2016年,「百草味」以9.6億元的價格被上市企業好想你收購後,蔡紅亮就又開始了新的創業歷程,「深耕網際網路代餐零食市場」——「自嗨鍋」就此誕生,於2017年12月底正式投產。

有先前運作網際網路零食三巨頭之一的百草味的經驗,自嗨鍋在線上銷售的勢頭自然也是非常強勁。2019年天貓618中,自嗨鍋」在天貓方便速食類目銷量中排名第一,618期間全網銷售超過2000萬。2019年雙十二,自嗨鍋又因為產品庫存全部售罄,再次賣斷了貨,線上渠道能力驚人。

而自嗨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自然是海底撈旗下的自熱火鍋。

了解海底撈的朋友都知道,海底撈旗下有一家專門做火鍋底料的上市企業頤海國際。海底撈旗下的自熱火鍋正是由頤海國際的子公司頤海上海,與海底撈旗下的餐飲管理新派上海聯合生產及銷售。

頤海的參與保證了海底撈自熱小火鍋的口味和出品質量,同時頤海也對自熱小火鍋的業務給予厚望,曾經發布公告表示,自加熱小火鍋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將豐富頤海國際現有產品線,有助於擴大現有業務,「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自熱食品生意也確實給頤海國際帶來了不小的增長:2019中報數據顯示,2019年前6個月,頤海的自熱產品收入3.41億元,同比增長216.7%,業務佔比達20.6%,僅次於火鍋底料。

不過,海底撈雖然已經是國內火鍋企業最大的品牌之一,但更為人稱道的還是海底撈的服務而非口味,包括當年率先做火鍋外賣,也是因為從食材到鍋具面面俱到的服務,而不是味道而走紅的。

那麼,沒有了海底撈式服務加成的自熱火鍋,能否憑藉海底撈的品牌加成,持續增長成為自熱小火鍋的霸主恐怕還很難說。

在線上渠道能力和品牌、勢力雄厚的兩強包圍下,雖然局勢未定,但留給其他品牌突圍的機會恐怕也是不多了。

爆紅之後,自熱火鍋還能火多久?

在一整個假期的餐飲行業真空期中,順勢走紅的自熱火鍋,在行業逐漸恢復生產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目前紅火的局面嗎?

要想繼續火下去,自熱火鍋們其實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1、價格高,分量小

對於自熱火鍋來說,目前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產品價格。儘管自熱火鍋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但認為自熱火鍋定價偏高、分量較少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

目前市面上自熱火鍋的價格大概在30元/盒左右,像自嗨鍋的定價為35.8元、海底撈自熱火鍋的定價最高則達到了39.9元,雖然肯定比一頓火鍋便宜,但與麻辣燙一類的外賣價格相比還是要貴上一截的。

等疫情過去,外賣市場基本恢復之後,缺少了真空的競爭環境,在目前這個價位上,自熱火鍋在價格上恐怕是很難與外賣一較高下。如何保質保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是目前自熱火鍋所面臨的首要挑戰。

2、口味難還原火鍋,仍然有欠缺

目前自熱火鍋在口味的方向上,已經是嘗試最大程度地還原火鍋店的味道。

相較於傳統的速食食品來說,大部分自熱火鍋利用真空鎖鮮的技術,確實已經讓目前的食材口感大大提升了,遠勝於以往的速食食品的體驗。

但畢竟自熱火鍋主打的是火鍋的家居替代,消費者不可避免會與火鍋店的食用體驗做比較,而非僅僅滿足於與速食食品做對比。

如果與火鍋店的食品做對比的話,底料、食材、蘸料等等都會被納入考量範圍。單就蘸料來說,目前市面上自熱火鍋僅有小龍坎配有幹碟、醋包等蘸料,在這些細節上下功夫的品牌並不多。但味道的提升又要如何與成本做平衡呢?這恐怕又要成為自熱火鍋品牌的一個難題了。

同時,自熱火鍋雖然食用起來快捷方便,但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含量和熱量也相當高,重油重鹽的口感也讓很多消費者將自熱火鍋列入垃圾食品的範疇。

這樣的產品標籤在近幾年健康飲食的風潮下,也勢必會阻礙自熱火鍋的進一步發展。

3、食品安全質疑頻出

自熱方便火鍋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鍋、鍋蓋、外鍋和發熱包組成,其加熱原理是利用發熱包內的物質與水接觸,釋放出熱量,上層食材鍋內的食物吸收熱量後溫度升高。由於這樣的操作特性,自熱火鍋確實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

自熱火鍋品牌外包裝上大多標明了相關的警示信息以及操作說明,多的能有近10條,如「小心蒸汽燙傷」、「請勿讓兒童獨立操作」、「只加冷水」、「當手部弄溼時,請不要接觸到發熱包」、「免陽光直射」、「如需空運,請採用行李託運」等相關警示信息。另外自熱火鍋自燃問題也屢見報端。

2019年廣西高鐵率先禁止自熱食品上車

2月18日,曾經在2018年初推出過自熱火鍋產品的上市企業天味食品就在互動平臺上透露,因食品安全風險,2018年底企業就已經停止了自熱火鍋的生產銷售。

對於一夜爆紅的自熱火鍋來說,產品銷量節節攀升的同時,如果市場教育和包裝迭代沒有跟上,安全問題就必然會成為各家企業頭上的長懸之劍。

2020年年初的特殊經營環境,讓線下餐飲行業的寒冬延長了不少,也讓自熱火鍋的春天提前來到。但隨著氣溫上升,今年春節後的這個絕佳的窗口期即將結束。

銷量暴增300%帶動整個自熱食品的領域一夜爆火,但疫情過去後,在「萬物皆可自熱」號召下入場的玩家,最終還能剩下幾家?

相關焦點

  • 自熱火鍋日售數百萬,智能音箱銷量暴漲……獨居青年帶火千億市場
    2019年1月,京東超市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人食類食品」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60%,代表產品「自熱火鍋」銷量驚人。這種既能代替方便麵,又能滿足「一人食火鍋」的產品,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2018年天貓雙十一當天,自熱小火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賣出了453萬份。相比於2017年雙11賣出了170萬份,同比增長了2.7倍。
  • 巨頭入場、銷量暴增200%、規模或超百億,自熱火鍋因何而「熱」?
    ,用於支援抗疫工作,其中包括300萬元現金,以及價值200萬元的自熱火鍋產品;同時2月12日,海底撈宣布每天捐贈2萬盒自熱火鍋給湖北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直到湖北全省疫情平穩;一場疫情,使自熱火鍋成為媒介儀式物,一方面傳遞著企業的愛心,另一方面鉤連著家鄉的關心。
  • 月復購30%、銷量超4億,自熱火鍋後入局者「莫小仙」做對了什麼?
    事實上,在莫小仙之前,已經出現如小龍坎、大龍燚、德莊等自熱火鍋產品,莫小仙並不算是該品類的開創者,自成為品類第一品牌後,莫小仙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去年已實現超4億銷售額,而這背後莫小仙所做的正是創始人王正齊的一句話,成立2年多擁有60人團隊的莫小仙「一直圍繞『用心料理每一道食材』的理念不斷做著創新。」
  • 為什麼自熱火鍋不好吃,還很貴,卻有那麼多人喜歡?
    成都大龍燚餐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星曾公開提到:「電商部月銷售額在20萬元左右,增加了自熱火鍋後,月銷售額激增到160萬元以上,月增長率超過100%,目前我們的淘寶店和京東店銷量仍在持續增長中。」疫情期間,各大廠家更是絞盡腦汁出奇招。
  • 銷量暴增200%,規模或超百億,自熱火鍋因何而「熱」?
    1月25日,海底撈向湖北慈善總會捐贈500萬元款物,用於支援抗疫工作,其中包括300萬元現金,以及價值200萬元的自熱火鍋產品;同時2月12日,海底撈宣布每天捐贈2萬盒自熱火鍋給湖北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直到湖北全省疫情平穩。
  • 誰捧紅了自熱火鍋
    該數字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熱議話題,「單身經濟」再次進入人們視野。對此,小於就表示「獨居挺好,我樂在其中。」事實上,敏銳的商家業早已捕捉到單身人群的消費需求。疫情期間,資本接連注入,使得主打「一人食」概念的「自熱火鍋」等產品受到關注。
  • 「莫小仙」「自嗨鍋」「食族人」藍海變紅海 網紅自熱火鍋尋路資本
    據悉,「莫小仙」「自嗨鍋」「食族人」皆成立於2017年,2018年陸續入局自熱火鍋市場,憑藉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迅速走紅。需求猛增自熱火鍋於2017年走紅。也是在這一年,眾多企業開始入局。除了先後於2017年成立的網絡品牌「莫小仙」「自嗨鍋」等品牌外,傳統食品企業、餐飲企業也紛紛加碼。
  • 火遍全網的自熱火鍋哪款最好吃?我們用Python告訴你!
    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即食酸辣粉、即食螺螄粉等方便食品的銷量迎來大幅度增長。光是今年春節,自熱火鍋的銷售暴漲就驚起討論無數。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們就這麼成為了新的網紅食品,持續霸佔著電商銷售量榜首,你吃過自熱火鍋嗎?哪款自熱食品賣得最好?今天我們就帶你用數據來解讀這些自熱食品。
  • 「自熱火鍋」冬日走紅 懶人福音還是安全隱患?
    在傳統的方便食品如今難以達到人們對營養、健康要求的大環境下,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的出現彌補了這一市場空缺,想不火都難。根據美團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火鍋訂單佔總中國餐飲收入的20%以上。調查發現,截至去年末,在淘寶上有售自熱火鍋的店家超過1600家之多,比較大的品牌也有三四十個。銷量最高的店鋪,每月可以賣出15萬件自熱火鍋,可謂人氣爆棚。
  • 自熱火鍋大數據:廣東人最關注,90後女性吃得最多
    自熱火鍋大數據:廣東人最關注,90後女性吃得最多 2020-12-1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別的火鍋要錢,自熱火鍋要命
    要給人升級的感受,要造出精緻的概念,要讓每個年輕人花錢花得心甘情願,要讓他們消費後的朋友圈照片都可圈可點。今年年初至今,接下這一棒的產品裡,自熱火鍋得算一個。光是今年春節,自熱火鍋的銷售暴漲就驚起討論無數,有的品牌同比增長將近400%。
  • 熱播商品數據解讀:個戶品牌彎道超車,伏特加銷量暴漲58倍
    1月20日-2月2日,淘寶熱銷商品TOP5分別為「螺獅粉」「自熱火鍋」「酵素」「車釐子」「速凍水餃」。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在外就餐大量減少,因此在家就餐相關的品類需求劇增。熱銷商品TOP5中,螺獅粉、自熱火鍋、速凍水餃都屬於家庭速食品。
  • 「自熱火鍋」走俏 安全嗎?專家:食品安全是問題
    在淘寶上,以「自熱自煮」、「懶人自熱」等為關鍵詞的自熱火鍋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排名前十位的熱銷產品普遍月銷量在5萬筆以上,排名第一位的自熱麻辣小火鍋月銷量達11萬筆。記者以顧客身份隨機與某網店客服人員交流。他介紹:「現在自熱火鍋賣得很好,自熱食品也很多。」他隨即又向記者推薦了自熱香腸米飯以及自熱臘肉米飯,該款商品月銷120筆。
  • 出不了門的日子裡,自熱火鍋成為了吃貨們的慰藉
    火鍋品牌小龍坎和海底撈均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春節期間品牌的自熱火鍋產品銷售有大幅增長;百草味則稱春節期間線上方便速食銷售業績同比增長超過100%。自嗨鍋創始人蔡洪亮近期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疫情期間,線上自嗨鍋訂單量增加了200%-300%「連碗都不用洗,唯一需要動手的只是吃完垃圾分類而已。」
  • 測試22種自熱火鍋後,都說這款最ok!
    自熱火鍋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幾年通過某寶創造了不少銷售神話。連火鍋屆新老品牌們都紛紛加入了自熱競爭的隊伍,但是說實話,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自熱火鍋品類繁多,所長表示根本不知道選擇哪一款最好吃!今天所長就帶大家來看一下,由魔都食鑑局在測試22種自熱火鍋後得出的結論吧。首先根據2018年8月5日前的單品月銷量和品牌月銷量,購買了最為熱銷的15中自熱火鍋。可以看出,德莊、老城南、小龍坎,穩居前三位。
  • 為什麼火爆的自熱火鍋突然失寵?你覺得自熱火鍋怎麼樣
    吃自熱火鍋很方便,只需要準備飲用水。吃自熱火鍋時,需要將底料袋和食材袋放在一起,加適量飲用水,然後在暖寶寶位置加適量水,等待5分鐘。作為新生事物,既然火鍋風光了一兩年,現在卻被人們無情地拋棄了,為什麼?有人說太貴值不了那麼多錢;有人說他有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值得廣為食用;也有人說他的成分不是新鮮,因為他富含高油和高糖的食物。
  • 中國男孩「精緻進化史」:2018年BB霜銷量暴漲192%、蜜粉銷量暴漲...
    據天貓雙11《中國男性好色報告》顯示,中國男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好色」,他們花費在護膚、理容、美妝上支出越來越多,95後男生買彩妝,90後男生愛護膚,80後男生在養發……像是蜜粉、脫毛膏、生須液等單品同比增長均超過200%。
  • 風靡國內的自熱火鍋,危害堪比炸彈
    成都火鍋文化月 | 視覺中國打開某電商平臺搜索自熱火鍋,眾多售價十幾元到三十幾元不等的自熱火鍋銷量驚人。較高的幾款月售都在十萬以上。某寶上品牌繁多,銷量巨大的自熱火鍋們自熱火鍋為何物自熱火鍋,顧名思義就是不開火不用電,只需加冷水即可煮熟的方便火鍋
  • 自熱火鍋安全性再遭質疑 70億元產業同質化待解
    在這背後,是自熱火鍋逐漸擴大的產業規模。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報告,自熱火鍋在2017年迎來快速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將近45億元。隨著自熱火鍋的不斷推廣,市場將保持增長,預計2020年將近70億元。中信證券方面也曾表示,從行業空間看,樂觀估計自熱火鍋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元。
  • 金鼎資本完成自熱火鍋品牌「莫小仙」數千萬A輪投資
    本次合作的達成,勢必將推動自熱火鍋行業的發展,引導自熱火鍋形成新的品牌格局。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自熱火鍋市面上已經出現超過300個品牌,莫小仙依靠精準的市場定位、高品質差異化的產品以及精細化的渠道運營,迅速成為自熱火鍋賽道頭部玩家之一,莫小仙品牌在2017年上市後,就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2018年在天貓自熱火鍋品類銷量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