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黃一靈)訊,財富管理市場再度躍進,首批七家券商已獲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
對於本輪進入試點的券商來說,緊鑼密鼓的系統建設、業務籌備、制定宣傳與運營方案,都是最迫切的。有參與本輪試點答辯的券商業務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基金投顧業務真正落地,涉及繁冗的業務細節,非常複雜,這其中涉及收費、信息披露、調倉安排、利益衝突等等,都是需要提前布局的問題。
據財聯社記者獲悉,除少數券商自建系統外,頂點、恒生、金證、思迪等系統供應商都在積極搭建平臺,欲與機構合作。
華泰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長遠發展看,公募基金投顧業務是對財富管理業務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和此前基金公司相比,這一次試點範圍更廣、內容更明確,雖然還是嘗試,但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短期看可能會有過度炒作的可能,偏離初衷,但是隨著不斷運作發酵,應該會有一批有投資能力和顧問服務能力的機構出來,會站在客戶資產增值的角度和客戶保持利益一致,真正的財富管理可能要從此開始了。
試點券商三大任務最為緊迫
首輪獲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的七家券商包括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國聯證券,另外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作為首批獲批銀行,也出現在這一批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名單中。此前獲基金投顧資格的機構還有易方達、南方、華夏、嘉實以及中歐等5家基金公司和騰安基金、盈米基金、螞蟻基金等3家基金銷售機構。
這意味著,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商業銀行、第三方銷售機構均已加入到買方投顧的市場競爭中。
試點券商的迫切任務之一,是系統建設。
上述券商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系統建設方面,除少數券商自建系統外,頂點、恒生、金證、思迪等系統供應商都在積極搭建平臺供券商選擇。據悉,系統平臺需驗收通過後券商才能開展業務。這意味著距離試券商真正開展業務,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業務設計與運營方案也是迫切任務之一。
「基金投顧業務,最麻煩的是業務細節,非常複雜。涉及收費、信息披露、調倉、利益衝突,這都是大家最關注的。」上述人士進一步說道。
「這幾天一些業務拓展方案,分支機構的營銷支持方案都在緊鑼密鼓進行!這對於券商的研究能力與運營能力都是考驗,運營能力是支撐基金投顧業務落地的根本。」獲得試點的一家券商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首先是產品的認知,要讓客戶接受,搞個專業講座、沙龍的模式肯定意義不大,網際網路企業的套路可借鑑,以極低門檻吸引客戶體驗,再配合一些投教,才能真正把客戶的認知提升上來,核心要把客戶的賺錢信任提升上來。」上述負責人進一步分析稱。
第三個迫切任務,是結合基金投顧業務的新考核體系的建立。有獲批試點券商副總裁表示,「這個試點直接充實了財富管理轉型的考核指標。」
系統供應商加緊分羹,看恒生樣本
恒生電子是較早投入公募投顧解決方案的系統供應商。
據悉,恒生公募投顧解決方案支持客戶引入用戶畫像、開立專屬投顧帳戶,產品研究和引入,投資組合策略生成,投資組合管理,資產配置建議,交易指令分發和執行,組合監測和業績跟蹤,多樣的豐富的投顧收費模式,信息披露,客戶服務。
具體來看:
一、專屬投顧服務帳戶
結合投資人理財需求(目的、場景)構建投資者專屬投顧服務帳戶,以區別於客戶自主交易帳戶。通過投顧服務帳戶設計,實現客戶投顧組合產品的獨立交易、持倉管理、收益核算等業務管理,通過投顧帳號的客戶授權,實現合規的代客執行組合交易指令。
二、投資服務收費模式靈活
支持多種方式的投資顧問服務費用結算,比如會員費、按AUM(資產管理規模)收費、按投資表現收費等。
恒生設計了三種收費模式,第一種,是投資者可一次性/按月/按年繳納投顧服務費,享受對應分檔的資產管理服務;第二種,是投資者按投資表現收費模,即當管理資產收益表現超出業績比較基準時,收取超額部分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第三種按AUM收費模式,投顧服務帳戶保有量按日計算、按月計提服務費。
三、全市場產品配置
建立標準的產品引入和管理流程,提升產品審核效率,加快新產品開發;產出可視化,管理精細化,為產品全業務鏈賦能規模增長。
基金公司可以打通第三方的產品銷售通道,實現配置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
另外,資產配置工具負責組合的生成、監控、調倉及月報等管理功能;並定期向投資者披露帳戶收益、持倉、交易記錄以及投顧服務報告等信息;定期報告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情況,方便監管部門持續跟進、檢查試點情況。
「真正的財富管理可能要從此開始」
「如何與客戶利益一致,這一直是個行業矛盾點,投顧資格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根本問題之一,即機構要站在客戶資產增值的角度,與客戶保持利益一致;之二是投資者收益和產品表現不一致問題,還有投顧的勤勉盡責和信義義務問題等。」上述華泰證券業務負責人表示,「應該會有一批有投資能力和顧問服務能力的機構出來,會站在客戶資產增值的角度和客戶保持利益一致,真正的財富管理可能要從此開始了。」
在著名財經時評作家、資深經紀業務負責人程大爺看來,現有法規完全綁住了投資顧問的手腳,投顧所做的工作與傳統客戶經理沒有太大的區別,跟歐美成熟市場的投顧是兩個概念。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推動國內財富管理機構加速理念與方法的轉型,同時倒逼國內財富管理領域的制度與規則必須儘快跟國際接軌,再以國情不同為由死摳「不得接受客戶委託」的老皇曆而拒絕改革創新,等同於自我閹割。
「基金投資顧問試點機構從事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可以接受客戶委託,按照協議約定向投資者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基金投顧一小步,中國的投資顧問業務一大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可以接受客戶委託進行股票投資並分享收益的證券投顧業務也會出現,若如此,中國的投資顧問才會擺脫瘸腳馬的尷尬,跑出一批千裡馬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保值增值以及國際化配置的需求!」程大爺對財聯社記者分析說。
證監會指出,開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要從兩方面發力。
一是讓專業的投資顧問輔助投資者做出基金產品投資決策並監督執行,提高投資者投資的紀律性,適度抑制投資者追漲殺跌行為。
二是適度扭轉銷售機構的行為,將收費模式從收取申購贖回等交易型費用調整為按保有規模收取的方式,使得中介機構與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逐步培育代表投資者利益的市場買方中介機構。
實質上,基金投顧的出現使得財富管理行業由銷售主導的賣方模式逐漸轉向一種以投資者利益為中心,由投資者需求驅動進行資產配置乃至個性化定製、以全面滿足投資者需求和提升投資者體驗為目的的買方模式。
具體來看,華夏財富總經理張暉認為,投顧模式將引導基金銷售更以投資者利益為先,從核心團隊、投資理念、業績表現、決策流程、組合構建等角度為客戶把關投資管理人,基於客戶不同的投資目標、久期、策略需求等,採用配置化的思路,努力為客戶提供有效的基金投資建議,避開傳統基金的購買誤區。
在基金投顧業務首批試點落地時,招商證券分析師劉洋就評論稱基金投顧業務利好於普通投資者。其表示,一方面,大多數民眾金融知識相對有限,風險偏好較低,僅投資於存款、銀行理財等低風險產品,無法分享到資本市場發展帶來收益紅利。基金投顧業務操作簡單,便於普通投資者進行投資,充分體現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另一方面,國內投資者大多具有追漲殺跌的投資習慣,「基金賺錢,客戶虧錢」現象時常出現。基金投顧業務能夠引導投資者進行組合化、長期化投資,規避頻繁錯誤交易所帶來的損失,從而提升其投資收益和投資體驗。
這一次,試點範圍擴大到銀行和券商,投資者有了更大選擇空間,對於投資者而言,無疑更佔優勢,其利益得到更多的保障。
基金投顧業務四大參與者,誰勝出?
截至目前,基金投顧業務的參與者已包括基金公司、第三方銷售機構、證券公司和商業銀行等四大機構。
不同參與者的競爭優劣勢各不相同,以證券公司為例,劉洋曾分析道,證券公司在基金產品數量、客戶質量、投顧人員質量上佔有優勢,但產品銷售能力和客戶數量上較為遜色。
具體來看,產品維度,券商同樣具有很強實力,基本覆蓋市場上的大部分基金產品,但其銷售能力和議價能力略遜於銀行和第三方銷售機構。
策略維度,券商長期深耕賣方研究,在資產配置模型、基金評價篩選方面同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客戶維度,券商在客戶數量方面略遜於銀行和第三方銷售機構,但其在客戶質量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這主要是由於券商客戶的投資知識及風險偏好均相對較高,易於接受新的業務模式。此外,券商還積累了大量的股票客戶,若轉化為基金客戶,將極大增強券商客戶的數量和質量。
投顧維度,券商在投顧團隊方面具備有極強的優勢。依託於營業部網點,券商已建立了成熟的投顧團隊,投顧人員專業水平高,並掌握了一定的客戶資源。
不難看出,投顧正是券商的最大優勢,而投顧還是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重要抓手。
中證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1日,券業共有54515名投顧從業人員,規模龐大。其中,廣發證券投顧數量排在首位,多達3209人;中信建投緊隨其後,達到3003人。此外,中信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等公司的投顧數量也在2000人以上。
廣發證券財富管理部董事總經理方強曾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推出之前,絕大部分券商採用了佣金盈利與產品代銷並行的業務模式,也稱「過渡期的財富管理業務模式」。然而,這類財富管理業務仍然屬於「假性」的財富管理,主要通過股票基金交易以及產品代銷、信用業務等推動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針對大多數客戶提供的服務仍然以交易、兩融為主。」
此外,中信建投認為,基金投顧業務的出臺對於證券公司傳統的基金代銷業務將產生較大影響。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賣方代理」模式,新的基金投顧業務實現了投資人與中介機構的利益一致化,它將分流相當部分基金代銷客戶群體;另一方面,基金投顧業務實質是通過增值化服務來換取客戶報酬,這將勢必對證券公司在基金研究的專業度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