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一直嚷嚷著要去南鑼鼓巷,她說,那是「吃貨的天堂」,我是看了同事姐姐寫的一篇關於南鑼鼓巷的文章,還有禁不起近期朋友圈裡接二連三發的圖片的誘惑,所以決定親自去看看!
睜開眼睛,已經是九點多,洗漱收拾完,將近十一點半了,好在他們開車直接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因此節省了不少時間,當閨女興奮地看到寫著南鑼鼓巷這四個字的牌子時,正好十二點!
提前看了有關南鑼鼓巷的簡介——800米,東西各有八條胡同,排列整齊,就像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沒顧得上看牆上的分布圖,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前行了,閨女首先進了一家果汁店,要了一杯火龍果草莓熱飲,居然十六元,真夠貴的!抬頭看到「上海女人」的店名,腦子裡瞬時出現這樣的畫面:身著旗袍,氣質優雅,笑而不語的女人,走進一看琳琅滿目的小飾品讓人目不暇接――髮簪,戒指、項鍊、耳環……當我看到一個精緻的手鐲時,眼睛再也移不開了,雖然很清楚旅遊景點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價錢也很誑人,但還是毫不猶豫地付款。讓人心情愉悅的,不一定非要價值昂貴的東西!
「過客」也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名字,果然,人真多,好幾種吃的,看到很多人手裡都拿著一個紙筒,上面寫著「擼擼串」看他們吃的「稀裡譁啦」,很香的樣子,當時我也覺得餓了,於是選了五樣菜,當服務生報價三十七時,心裡暗想「簡直是搶劫啊!」關鍵是嘗了一口以後,更是後悔不已。不僅麻,辣,還涼!!
轉身碰到閨女,她手裡端著一個小紙盒,我以為她買的是薯條,原來是炒年糕,看她那不斷皺眉頭的樣子,味道可想而知了,「我以為是番茄醬,誰知道是辣椒醬。還賊貴,二十元啊,老媽!」閨女一臉無奈的表情。我嘗了一下,對於不愛吃辣的我,味道的確不咋地,最後,不得不把它丟進了垃圾桶,還得在心裡默念好幾遍,「主啊,請原諒我的造孽。」記得看過一句話,飢餓時選擇的東西沒有好的,果然有道理!
由於前一天晚上,和他在北京的兩個發小聊了很久,深夜一點去吃海底撈火鍋,出來已經是兩點多,大晚上的遊逛在北京城,別說在北京,就是在沙城,對我這生活極其規律的人來說,破天荒第一次!
我們幾乎是逢店必進,都是小飾品,奶茶,民俗館,在「蜜語芝間」——網紅舒芙蕾,小店內,幾乎是十幾歲孩子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我問閨女,這什麼好吃的,這麼多人買,閨女說,在快手,抖音裡可火了,我說呢,從來不看什麼快手抖音!閨女也買了一份(四十元),在閨女一再邀請下,我嘗了嘗,也就那麼回事,因為,甜食,對我沒有任何吸引力!
店的名字都挺浪漫「悠悠時光」「抹茶少年」「南鑼偶遇」……語言是有魅力的,我喜歡文字所帶來的溫暖。
隨著人流,走進「20號院」,青磚砌的門檻,一開始以為就是一小店,走進去才發現,空間很大,裡面又是各種小吃,對於不喜歡辣的,甜食的我來說,可吃的東西真不多。忽然聞到一股棗香味,「哦,原來是棗糕啊!」「媽,你沒看到旁邊的牌子,西安甑糕?」對,還循環播放著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吃甑糕的那一段,正猶豫著要不要買時,旁邊一個阿姨說:「買吧,挺好吃的。」確定她不是託兒之後(開玩笑哈)買了一小碗,嘗了一口之後,果然,甜而不膩,三個人,一人一口,很快吃光了,剛才吃的都什麼呀,終於算是吃了點正經東西,安慰了一下胃。
大老遠,聞到榴槤的味道,閨女又吵吵著要買,「你又餓了?」「吃貨哪裡是餓,不過是嘴巴寂寞了。」當問了價錢後,閨女有些猶豫,三十七元一份,「喜歡吃就買嘛,別考慮錢!」還是他爸會做好人。
看閨女吃的挺香的樣子,我也忍不住嘗了嘗,「嗯嗯,不錯!」站在店門口,我連說了好幾句好吃,老公打趣到,你在給他們做廣告,要廣告費去!怪不得說,雖然榴槤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香,而我對這種水果一直避而遠之,榴槤糖之類的根本不吃的,閨女老說我,「你太規矩了,以後什麼都要勇於嘗試嘛!」這孩子,學會開導我了。
提到北京的吃,可能自然想到老北京炸醬麵,看到招牌店外的菜單讓我們望而卻步。真是貴的沒譜啊!
人們都蜂擁,流連在各種小店,或買工藝品,或買小吃,東西走向的胡同較之安靜多了,走進一條條胡同,看著具有年代感的房子,經過裝飾過的黃包車,聽著京腔,腦子裡不由得想起電視劇裡四合院的情景……
停停走走兩個多小時,看到了盡頭,在路的對面,是北鑼鼓巷,稀落的人,顯然沒有南鑼鼓巷出名了。
有一篇文章,這樣形容南鑼鼓巷:「門外是古老中國胡同的往日塵煙,門裡是熟悉的藍山咖啡和杜子松酒,似有似無間,你仿佛在古今交錯的時間裡倘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間裡感受傳統與時尚的激情碰撞,就是這般和諧,讓人不禁感嘆,原來北京可以如此悠然」總之,現在的南鑼鼓巷就是土洋結合,中西結合,新舊混血的混搭。
揮手告別南鑼鼓巷——我們來過了,從此不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