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崗鑑藏 第二期 朱鷺《墨竹圖》卷賞析

2020-12-22 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

清勁瀟灑,備得吳鎮神韻

筆到意隨,直追文同堂奧

——晚明畫竹名家朱鷺《墨竹圖》卷賞 劉新崗

朱鷺(明)《墨竹圖》卷

朱鷺(1553~1632),初名家棟,字白民,號西空居士、青浮子、髯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工古文詞,尤邃於《易經》。書畫兼工,尤善寫竹,深得宋代文同、元代吳鎮之旨趣,用筆瀟灑,疏密有致,濃淡相間,意出筆就,筆到意隨,韻致灑落,為晚明畫竹名家。生平喜遊名山,登華山樂而忘返,結茅於蓮花峰。朱鷺愛竹、養竹、寫竹,寄竹於情,以竹託己。曾於庭院栽竹,去竹園賞竹,於山野尋竹,朝夕與竹為伴,觀其形,悟其神,深究文同畫竹之機理,遍求吳鎮寫竹之玄妙,常以畫竹、詠竹來抒發其情感,高潔其情操。靠寫竹刻印賣以自給,時人皆以高士目之。傳世作品有1626年作《竹石圖》軸,現藏浙江省博物館;《竹石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翠綠千重圖》軸,現藏重慶市博物館。著有《頌天臚筆》《名山遊草》等著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朱鷺此幀《墨竹圖》卷,為水墨紙本,縱28.2釐米、寬336.2釐米,作於1618年。是圖分四段,視不同季節環境,繪不同形態之竹墨,款署:「戊午初夏寫於影花龕中。西空居士鷺。」鈐「朱鷺」朱文印和「西空居士」白文印。每每展讀此卷,總是被畫面瞬間帶過四季,春之暖、夏之燥、秋之涼、冬之寒,風雨霜雪之經歷一一再現。此卷自首至尾繪頂風搖曳之竹、酷暑盛夏之竹、深秋迎霜之竹、嚴冬悽涼之竹、春季鮮嫩之竹。風梢露籜,雨葉晴枝,竹態各異,異態紛呈,其不同季節環境下的竹之神態栩栩如生,恰如其分,不得不佩服畫家對竹了解之深,觀察之細,感悟之深。再究其筆墨,文同之「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畢現,清勁灑脫,筆力勁健,淋漓爽快,剛勁相濟,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充盈盎然之生機。其構圖疏密有致,濃淡相間,繁不見其亂,疏不覺其空,筆到意隨,韻致灑落,更有一種煙雲之氣瀰漫其間,處處見其功力,筆筆顯其風採,更現其心跡。若非畫家遍歷其境,胸有成竹,深諳畫理,飽含濃情,豈能有此佳篇?再看行書落款,結字險絕,行氣通暢,似在經意不經意間而灑脫地一氣呵成。尤值一提的是緊隨其下所鈐的「朱鷺」「西空居士」兩枚印鑑,被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採集著錄(參見該書第296頁第1、2印)。

還應說明的是,此墨竹圖卷鈐有六枚鑑藏印,分別是「古潤戴植培之氏一字芝農鑑藏書畫記」「戴芝農父秘笈之印」「律本長壽」「律本」「鞠友」「汪律本印」,前兩枚鑑藏印為清道光年間著名收藏鑑賞家戴植之常用印鑑(參見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第1545~1546頁第40、48印),而後四枚鑑藏印則為清末著名書畫鑑藏家汪律本之印。戴植,字培之,芝農,號師芝道人,江蘇丹徒人,清道鹹年間收藏名家,精鑑賞,所藏書畫甚富;汪律本(1867~1930),字鞠卣、鞠友,號舊遊,安徽歙縣人。詩詞幽婉,山水花卉別有逸致,精於古書畫鑑別,有《壺中詞》《易歸詞五種》《黃山後遊集》等傳世。此卷經兩位鑑藏大家鑑定並且品相如此完好,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此文發表於《中國書畫精品賞析》第204頁至205頁,2008年,文物出版社)

朱鷺(明) 墨竹圖卷

水墨紙本手卷 28.2cm×336.2cm 1618年作

款 識:戊午初夏寫於影花龕中。西空居士鷺

鈐 印:朱鷺(朱文)、西空居士(白文)

鑑藏印:古潤戴植培之氏一字芝農鑑藏書畫記(朱文)、戴芝農父秘笈之印(朱文)、鞠友(朱文)、汪津本印(白文)、律本長壽(白文)、律本(朱文,三次)

出 版:1.《翰墨流韻——中國書畫精品賞析》P86~P88,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國書畫精品賞析》P204~P205,文物出版社,2008年

3.《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館藏精品選集》(宋元明繪畫卷)P16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4.《丹青鉅跡——中國宋元繪畫(衡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275,河北美術出版社,2016年4月

展 覽:《中國書畫精品賞析大展》,北京中華世紀壇,2008年

相關焦點

  • 保利秋拍中的明星拍品——文同、蘇軾《墨竹卷》
    12月5日晚,北京保利2020秋拍「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唯一一件估價待詢的拍品文同、蘇軾《墨竹卷》備受矚目,以1.219億元成交。文同、蘇軾墨竹捲成交價:1.219億元此拍品權威著錄無數,歷代遞藏。據了解,在這件文同、蘇軾《墨竹卷》上,有十八位從宋末到晚清的名家題跋,且環環相扣,非常清晰。僅元代就有九段題跋,其中包括墨竹大家柯九思;而明代大學士王士禎的題跋更是難得,還加蓋了官印。
  • 元方證《濠梁魚樂圖卷》鑑藏
    原標題:元方證《濠梁魚樂圖卷》鑑藏   書畫收藏常常有賴於地方志、文史以及名人筆記及文人往來信札,藉助這些文字中一麟半爪的記載,來辨析古代書畫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弄清這些作品的來龍去脈。   數月前,犬子於東瀛購得一件《濠梁魚樂圖》,絹本手卷,畫心高23釐米,長445.5釐米,卷末款署「方證」。前有引首,題為「濠梁逸趣」,為日本俗人所書,今剔去,配清人伊立勳「流澤時誦」四字引首,卷後有明代文肇祉題跋。此件作品用筆流暢,線條疏朗,以水墨為主,淡設色,畫面布局疏密得體,渲染有度。
  • 趙伯驌《萬松金闕圖卷》
    2012年6月,為加強我國珍貴文物出境展覽的管理,切實保證文物安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青綠山水名作《萬松金闕圖》卷榜上有名。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件國寶級繪畫作品。
  • 觀看與信念:《枯木怪石圖》是蘇軾真跡嗎?
    通觀整卷《枯木怪石圖》,可分作四段:第一段,較長的引首,空白,大約是無人敢下筆;第二段,畫心,繪枯木、怪石、小竹、細草等;第三段,兩張質地完全相同的紙張拼接在一起(可能原先是一張紙,被裁斷),先後書有上饒劉良佐和米芾跋文,紙質與畫心不同;第四段,元代俞希魯跋文和明代郭淐跋文,再後是很長的空白。
  • 美術研究|臺北故宮上新: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吳鎮《墨竹譜》
    第二期於4月25日正式對外展出,展出的分別是宋代黃庭堅的行書七言詩《花氣薰人帖》與元代吳鎮的《墨竹譜》。(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花氣燻人帖》是黃庭堅講求結構的書法中不可多見的好作品,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此帖表達了他對於春天暖風和煦、花氣瀰漫的喜愛,正是他對於春天這一萬物復甦時節的一次禮讚。
  • 啟功:有一件墨竹,胡適先生指給徐悲鴻先生看,問這卷的真假
    惟有一件夏昶的墨竹卷,胡適先生指給徐悲鴻先生看,問這卷的真假,徐先生回答是:「像這樣的作品,我們藝專的教師許多人都能畫出。」故先生似乎恍然地點了點頭。至今也不知這卷墨竹究竟是哪位教師所畫。如果只是泛論藝術水平,那又與鑑定真偽不是同一命題了。如今五十多年過去了,胡、徐兩位大師也早已作古,這卷墨竹究竟是誰畫的,真要成為千古懸案了。
  • 《讀書》新刊 | 張明傑:林熊光及其書畫鑑藏
    林熊光及其書畫鑑藏文 | 張明傑(《讀書》2020年3期新刊)在近現代中日書畫鑑藏史上,林熊光是一位不容忽視的人物,其古代中國書畫收藏不僅數量大、品種多,而且質量尤高。震災後,林熊光在書畫收藏上仍熱情不減,加之有舅父陳寶琛這棵大樹,還有滬上鑑藏大家李拔可、黃靄農等相助,故又陸續獲得不少精品。嘗因得南宋趙伯駒《海天落照圖》、金李平甫《江鄉落照圖》、明李日華《夕照歸鴉圖》及王履《漁村夕照圖》,而將其堂室命名為「四照堂」。後又因喜獲宋徐熙《蟬蝶圖》、米友仁《江上圖》、李公麟《春讌圖》以及燕文貴《夏山行旅圖》,而易名為「寶宋室」。
  • 宋代書畫鑑藏印考辨二題 ——關於「文武師胄芾章」「希世藏」及南宋紹興
    >——關於「文武師胄芾章」「希世藏」及南宋紹興選自 | 《西泠藝叢》2020年第11期 總第71期 |【摘    要】書畫鑑藏印是鑑定書畫真偽、考證流傳遞藏的重要依據,歷來受到重視。(見圖4左葉)同頁中除元人錢德平及項元汴、阮元的鑑藏印外,還有兩方朱文印:「義叟」「石氏家寶」,旁註小字「國佐」。而在曾侯鍾與楚公鐘的拓片上都有「公輔」白文印。(圖5)
  • 墨竹工卡縣招人啦!
    關於墨竹工卡縣村級協管員等政府購買服務崗位公開補招及新招高校畢業生的公告一、招聘原則持公開、平等、競爭的原則4、筆試小組成員組成: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總工會、市生態環境局墨竹分局、縣稅務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法院、縣人社局。5、筆試監督組:縣人大辦、縣政府辦、縣督查室。6、筆試成績:筆試成績在筆試結束當天產生,並對筆試成績進行公示,通知入圍面試人員參加面試。
  • 山東博物館明清墨竹展:並不僅是鄭板橋羅聘筆下的墨竹
    墨竹始於北宋的文同,在文同和蘇軾的倡導下,墨竹成為了象徵君子剛正不阿、堅貞不拔的符號。於是畫墨竹的風氣在宋元以後逐步盛行開來,從趙孟到柯九思,從李衎到吳鎮,以至於明代王紱、夏昶等均以文同為宗師。而清代鄭板橋承其衣缽,以自然為師,寫「胸中之竹」,讓墨竹在文人畫系統裡更加具有代表性。而明清兩代,不光有夏昶、鄭板橋畫竹,還有許多文人墨客傾心於墨竹。
  • 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春拍:禹之鼎為宋犖作《樂春園圖卷》賞析
    「雪苑」後為宋犖之孫宋韋金字號,宋犖的部分藏品歸於宋韋金,後者編輯成書,即《授研齋鑑藏錄》,或者稱之為孫承祖業。(附《授研齋鑑藏錄》手稿)。 2 陟彼高岡 翰墨情緣
  • 「訪書畫於須靜齋」——關於蘇州潘氏祖孫三代的鑑藏
    以鑑藏印觀之,此卷曾經陸時化(1724—1789)、陸愚卿父子收藏,李璆跋一紙上有陸氏藏章,則唐範隋告身後三宋人跋至遲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陸時化題跋前,早經割裂。此番數卷聯袂登場,更有潘奕雋題跋之《麥舟圖》卷,記範純仁父子軼事,相得益彰,可謂七十年來未有之盛事。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鄭板橋《墨竹圖》鄭板橋筆下的《墨竹圖》堪稱是極致,我們來看一下墨竹圖:中國國畫不像西方的畫作,一味地講求寫實、逼真,中國的水墨畫首先注重的是神似,注重意境的表達,講求的是以物傳神,而鄭板橋的《墨竹圖》布局十分簡潔凝練,竹子個數雖然不多,卻給人展現出一種鬱鬱蔥蔥,清秀挺拔,仿佛置身蔥鬱竹林的感覺。
  • 元代畫家倪瓚山水樹林繪畫作品賞析
    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 ,加以發展 , 畫法疏簡 ,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墨竹蕭爽清麗。
  • 關於趙孟頫的研究有哪些新發現?且看「西子湖畔論子昂」!
    而吳鎮最為著名的墨竹圖不僅直接受李衎影響,更是北宋文同之後,趙孟頫、管道升「湖州竹派」的重要代表。   顏曉軍通過考察安徽寧國、湖州新市、嘉興魏塘等吳氏遺蹟,並結合吳氏族譜和趙氏信札,以及其他相關材料,闡述了趙孟頫與吳鎮所處的背景環境,辨析史料的真偽正誤,從而為趙孟頫對吳鎮藝術風格的影響尋找歷史淵源,同時指出趙氏風格通過吳鎮對明以後文人畫的傳承產生一定影響。
  • 拾捌年精釀:《21世紀兩岸詩歌鑑藏(戊戌卷)》
    當然,我們不排除,也很歡迎他/她將來會在下一部鑑藏中盛大登場。況且,詩歌本來就是以少勝多的藝術,不以量的多少論輕重自然是可以的。另外,有的我們選的是詩人和他的評論者認為的「代表作」,有的卻未必是其引人注目的作品,也請留意其間的若干差異。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文同(1018-1079)(宋) 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以墨竹享有盛名,墨竹雖非始於文同,但歷來評論墨竹畫家,無不首先提到文同,予以極高評價,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墨竹圖》,無疑是其存世不多的代表作。
  • [公告]藏格控股: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知不拉礦區銅多金屬礦資源...
    1:1000 9 8-2 墨竹工卡縣知不拉礦區銅多金屬礦19號勘探線剖面圖 1:1000 10 8-3 墨竹工卡縣知不拉礦區銅多金屬礦15號勘探線剖面圖 1:1000 11 8-4 墨竹工卡縣知不拉礦區銅多金屬礦11號勘探線剖面圖
  • 清代詩畫家鄭燮的《墨竹圖題詩》,一枝一葉總關情!
    墨竹圖題詩清·鄭燮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墨竹圖題詩》是鄭板橋於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間任山東濰縣知縣時所作,又名《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科舉時代稱同科考取功名的人為同年,對同年的父輩或父親的同年稱年伯。清代巡撫又稱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鄭板橋曾畫過一幅《風竹圖》呈送包括(人名,即題目中的包大丞括),此詩即是題寫在這幅畫上的題畫詩。
  • 動蕩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局部1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局部2畫譜記載李煜能畫「墨竹」,想必也是以書入畫,這在日後黃庭堅的詩作中有過佐證。看看趙孟以書入畫的樣板圖卷)其淵源恐得追溯到李後主這裡。若是要找出李煜畫竹相對應的圖像,有些困難。但好在南唐時宮廷畫師顧閎中和周文鉅都還留下了相對可信的畫跡。在周文鉅的《重屏會棋圖》的宋人摹本以及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裡,主要描繪的是人物故事情節。對於《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