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草莓裡的大經濟——我州大力推進草莓產業見聞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繼續鎖定「三農」工作。文件提出「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主線」。同時明確了目標、方向、底線等重大問題。近日,甘肅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
永靖縣三塬鎮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草莓種植基地記者馬俊攝
如何才能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開創我州現代農業發展新局面。本報記者深入到我州各縣市,就我州著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融合,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好經驗、好方法進行了深入採訪,從即日起陸續刊登。
紅彤彤的草莓,綠瑩瑩的大棚。陽春三月,永靖縣三塬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區的草莓大棚裡早已碩果纍纍,農民們採摘下一顆顆紅豔豔的草莓,豐收的笑容洋溢在臉上。這是記者近日在該園區看到的一幕。
近年來,我州按照國家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要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戶發展設施農業,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新格局。尤其是永靖縣、臨夏市、臨夏縣依託區位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草莓種植業,幫助種植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休閒採摘成周邊遊主流
每年的元旦前後,是我州草莓上市的時節,從春節前到未來幾個月的時間裡,紅彤彤的草莓不僅僅是種植戶們的「發財果」,更是我州冬季休閒採摘業發展的金鑰匙。
永靖縣作為我州草莓最早種植的縣,全縣草莓種植面積已達6125畝,種植戶有4750戶。草莓種植主要分布在太極鎮、劉家峽鎮、鹽鍋峽鎮、三塬鎮等6個川塬鄉鎮,主要品種有全明星、紅顏99、甜查理、達賽萊克特、紅袖添香、貴妃、法拉第等20多個品種,引進了小白、紅地球、京春香、幸香等18個新品種。
3月16日,記者來到永靖縣三塬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區A區時看到,一行行綠油油的秧苗上,掛滿了像紅燈籠似的草莓,就連空氣中都迷漫著草莓的香甜味,而前來採摘草莓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記者在採摘棚裡看到,大人孩子齊上陣,採摘的採摘,拍照的拍照,香甜的草莓味撲面而來,一個個又紅又大的草莓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嬌豔,歡樂的氣氛在大棚裡蔓延。其中最開心的就是小朋友了,他們一邊採摘一邊品嘗:「真甜呀」「太好吃了」「現摘的草莓就是新鮮」……草莓棚裡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讚嘆聲。
「我們種植草莓的大棚有100座,佔地200畝,主要種植紅顏99、甜查理、貴妃、全明星等11個品種。去年清明節一天,前來採摘的人數就達到了3000多人,採摘草莓8000多斤,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大多數人都是來自臨夏市和蘭州市的。」永靖縣富景農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楊利國對記者說。
2014年臨夏市為了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提升全市農業種植水平,引入臺商建設臺灣創意農業臨夏草莓示範園。該草莓示範園引進新技術,採用無土栽培,以優質草莓種植、採摘、銷售為主體,結合休閒娛樂觀光和新技術推廣,打造四季高效設施農業園區。
「遊客主要是從各縣市來的,但也有從青海省、甘南州、蘭州市來的,春節期間,遊客大多是帶著孩子來體驗的,我們園區從建立開始,每年種植的草莓都是供不應求的。」臺灣創意農業臨夏草莓示範園種植負責人方學勇介紹道。
如今,隨著草莓在我州的「安營紮寨」,觀光採摘已是市民休閒的首選,只要說起採摘休閒農業,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草莓。
據介紹,臺灣創意農業臨夏草莓示範園投資800萬元,共有15棟高效日光溫室,總建築面積約2.7萬平方米,種植草莓200畝,每畝產值預計達到15萬元,種植草莓品種以紅顏為主。該園區停車場、道路、服務中心、草莓採摘園和水電基礎設施等一應俱全。由於草莓園地處城郊,現場採摘草莓成為一種時尚,不少市民在這裡採摘品嘗草莓、體驗獨具特色的新型觀光農業,草莓採摘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同時,也為臨夏市折橋鎮的農家樂旅遊大大增添了人氣。
草莓全產業鏈基本形成
2月24日,臨夏縣在百益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成功舉辦了首屆臨夏北塬現代農業百益草莓園採摘季活動,僅採摘活動啟動當天,遊客人數達1.5萬人(次),銷售草莓1000多斤,銷售額達到3萬多元。
這是近年來該縣依託這一基地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的一個縮影。臨夏百益草莓基地位於臨夏縣北塬鄉十萬畝灌區中心地帶,生長的草莓因品質優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周邊地區觀光旅遊、體驗採摘樂趣的主要目的地。目前,該基地已引進種植高端草莓新品種186棚,預計年產量達8萬公斤,實現產值達300萬元。
早在2012年,臨夏縣在先鋒鄉前韓村試種20畝的日本99紅霞草莓,當年就獲得了良好的效益,開始大面積種植,目前臨夏縣草莓種植已達到980畝,其中200畝的育苗基地,780畝日光溫室反季節草莓和鋼架拱棚夏季草莓,種植品種有久香、章姬、法蘭蒂、波特拉、聖安德瑞斯。
「這幾年我們鄉上通過發展草莓業,不但種植戶的收入逐年增多,而且也帶動了北塬片餐飲業、旅遊的發展。」先鋒鄉黨委書記趙元瓊如是說道。他告訴記者,示範區建成後,將大大提升區域農業科技進步水平,農產品加工增值15%,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10個百分點;農業節水率提高30%,秸稈利用率達到80%,資源利用率提高25%;科技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達到4%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核心區達到65%,示範區達到60%;重要農作物及畜禽良種化率達100%,引進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00項,有效帶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促使農民從傳統農業生產者轉變為現代農業經營者,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加快全面小康建設進程。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其最終目的就是讓老百姓能夠富起來。作為以農業為主的民族貧困地區,如何實現新常態下的跨越發展?我州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全面推廣「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體系,著力培育養殖業、特色林果業、中藥材等產業鏈,大力推進示範園區建設,輻射帶動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瞄準中高端市場,著力打造特色品牌,切實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觀光採摘農業助推鄉村遊
天氣逐漸轉暖,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感受春天的氣息,採摘草莓成為不少市民的首選。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些不打農藥的有機草莓越來越受市民青睞。
從蘭州驅車趕來的楊紅偉帶著老婆陳雅婷和6歲的女兒也來體驗農家樂趣,他們摘了滿滿一籃準備帶回去給朋友品嘗。「我聽說永靖縣的草莓挺好吃的,乘著今天天氣不錯,我就帶著媳婦和女兒過來一起採草莓,第一次採摘感覺挺新鮮的,比較有樂趣,女兒也體驗了一下這種農村生活。」楊紅偉說道。
王蘭芳是永靖縣草莓種植戶,她的兩個大棚裡種滿了全明星和幾種正在試種的新品種。她說:「我從來沒有跟收購商打過交道,因為我的棚裡的草莓一掛果就全部被採摘完了。去年,我的棚裡種的草莓掛果後,遊客每天都來,我一個人都忙不過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就收入了5萬多元。」
在王蘭芳的大棚裡,還有不少遊客正在採摘草莓。遊客周揚女士說:「雖然採摘價格比外面高,但是自己能親手摘,吃著也放心,還有就是想讓孩子來這裡體驗一下農村生活,在城市的話一般都是去遊樂場和動物園,但我覺得,孩子就應該多接觸大自然,接觸一些農業,因為現在的孩子只能在超市看到水果蔬菜,很少能在菜地裡看到這些,所以想帶她感受一下,看似多花了錢,但是給孩子上了一堂自然知識課,覺得還是很值」。
小小的一顆草莓,能夠贏得遊客們青睞的緣故,是因為來大棚採摘草莓主要是突出的是一個「鮮」。同時,隨著我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草莓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趨明顯,已基本形成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大戶承包等三種發展模式,基地規模效益明顯,集草莓採摘、休閒觀光、餐飲住宿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基本形成。
發展的號角打破了田間的寧靜,產業結構調整思路代替了農民傳統的種植、養殖模式,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正帶領我州廣大種植戶邁向更高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