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陪寶寶讀童書」。
媽媽這兩個字一出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偉大和犧牲。事實上,現代社會的媽媽除了這兩個詞以外,還與另外一個詞密切相關,那就是:壓力。
前幾天聽到一個寶媽分享自己的事情,這位寶媽說自己是全職媽媽,但在生孩子之前,她其實是有工作的。
她原本打算在生下孩子,休完產假之後就回到工作崗位,但是家中實在沒有人能夠照顧孩子,丈夫又要憑著他的工作賺錢養家,寶媽沒有辦法,只能自己主動辭去工作,當起了全職媽媽。
這幾年來,她每天勤勤懇懇地照顧孩子,為早出晚歸的丈夫做飯洗衣,還要擔負起家裡的所有家務勞動。但沒想到,婆婆還是對她感到不滿。
婆婆總是對她說,誰家的兒媳一年賺多少錢,剛生完孩子就立馬回去工作了,又抱怨只有她的兒媳婦是個懶的,孩子都三歲上幼兒園了,還賴在家裡不願意出去上班。
寶媽非常生氣,也非常委屈,她也是想回到工作崗位的,但她走了,孩子怎麼辦?一家三口的一日三餐怎麼辦?更何況,就算她現在出去找工作,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拖著家帶著口,心裡天天記掛著孩子,又有哪家公司願意要她?
在如今社會的大趨勢下,女性能力卓絕、手眼通天幾乎是理所應當的事。過去的社會好歹還講究男主外,女主內,男生在外賺錢養家,女生只要料理家務即可。
但現在的社會,女生不但要操持好家務,照顧好公婆、丈夫、孩子,還必須要擁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源源不斷地為家裡賺錢。
但是女生又沒長著三頭六臂,要讓女生一邊上8小時的班,一邊又把家裡照顧得井井有條,這怎麼可能?因此,很多女性在這個時候就會進行取捨。
當然,家庭在女生心中的比重永遠是最大的,因此,在選擇懷孕生子之後,她們就會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有些甚至乾脆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這也正是為什麼如今社會上全職現象飆升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對媽媽們的選擇不太理解,認為媽媽們這是為了家庭犧牲到自己的所有,包括自己的夢想和事業,這樣做是不理性的,顯現不出一個獨立女性的魅力。
但是,他們不知道,媽媽們選擇全職的背後其實有很多令人心酸的原因。
(1)想給孩子更多更好的照顧和陪伴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能夠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除了媽媽,沒有人能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照顧到孩子的冷和暖,體諒孩子們的悲傷與快樂。
而媽媽們也沒有辦法割捨掉孩子,媽媽們想要陪伴著孩子,親力親為地照顧孩子,陪伴著孩子走過他們最重要的童年,給他們最快樂的童年體驗。這是母親與孩子之間天生的牽絆,任何人也無法割捨開來。
(2)社會上讓人足夠信任的機構和專業人員太少,只能親力親為
當孩子們大一些的時候,媽媽們可以離開孩子去打拼自己的事業,但是在這個時候,又有多少能夠信任的人能來幫助她們照顧孩子呢?
孩子們稍微長大一些,並不代表他們已經能夠自己保護自己,自己照顧自己,他們的身邊仍然是要大人的照顧和保護。但是如今的社會,保姆虐孩子的新聞頻出,根本就沒有什麼專業機構值得媽媽信任。
(3)家裡長輩隔代親,寵溺過度,不敢讓老人插手孩子教育
有些人說,那為什麼不讓孩子的爺爺奶奶來照顧他們呢?其實,大家都懂得,隔輩教育總是容易出事。老人們對孩子總是過分寬容,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對孩子過分溺愛,這樣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4)社會競爭壓力大,需要更用心的家庭教育
更何況,現如今社會上競爭壓力那麼大,對於人才各方面的素質教育要求都很高,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一生最重要的教育其實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的教育。
所以,媽媽們需要呆在家裡,看著孩子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進行言傳身教,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媽媽哪怕身在家中,但社會的要求還是會讓她們倍感壓力。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如此,全職的媽媽有時候作用可比在外面賺錢的爸爸大得多。
(1)把家裡打理井井有條,創造舒適環境
家是一個人放鬆的港灣,全職媽媽們的存在能夠讓家裡始終井井有條,非常溫馨。這樣的環境能夠讓爸爸和孩子都感到格外舒適,爸爸能夠得到更好的休息,工作起來會更加愉快,孩子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充滿幸福感,對孩子的成長格外有力。
(2)給孩子一起擬定學習計劃,幫助孩子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全職媽媽每天跟孩子一起相處,她們深刻地了解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知道孩子的學習進度。這樣一來,媽媽們就可以為孩子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3)自我學習充電成長,管理好時間讓自己不斷學習
全職媽媽在家裡空閒的時候還能夠不斷為自己充電,人生的價值其實並不只體現在工作和賺錢上,只要不斷的學習,媽媽們身上的技能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很多人都覺得全職媽媽只是在家裡打掃打掃家務,照顧照顧孩子,但是她們的作用可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她們是一個家的中心,是一個家溫馨的起點,也是孩子們進行家庭教育的關鍵。所以媽媽們,不要有太大壓力,你們本來就很棒。
你怎麼看待全職媽媽在一個家中的作用?你認為全職媽媽在家裡是還能夠做些什麼?歡迎在下面的上面的觀點。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