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詞大會考「江州司馬青衫溼」中江州司馬是誰? 居然會有15人答錯
如果這些題還算有點兒難度的話,那本期筆者就跟大家說一個關於《琵琶行》的題目,錯得就讓人有些不解了,大家且看題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江州司馬是誰?A.劉禹錫 B. 白居易 C.元稹相比之下,「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這14個字,單獨拿出來似乎只是簡單地敘述自己哭了這件事,沒有比喻、典故,也沒有什麼想像力。那它到底美在哪裡呢?筆者把自唐代以來,數位名家的觀點概括了一下,得出了它的兩個厲害之處:
-
詩詞大會考「江州司馬青衫溼」中江州司馬是誰?居然會有15人答錯
每一期詩詞大會播出後,很多觀眾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些選手好歹也是挑選過的,為何經常會答錯一些挺小兒科的題目。其實作為一位一線教師,筆者倒是認為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一方面,現場答題受到了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區,這就是為何很多知名的專家學者,也會有寫錯簡單漢字的時候。
-
2020高考考白居易「江州司馬青衫溼」,難住不少考生,題目有水平
不遠處傳來陣陣琵琶聲,曲聲哀怨,這讓白居易心中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千古名作《琵琶行》。此詩問世後,受到了大批文人追捧,也成了白居易的又一篇封神之作。詩中金句頻出,特別是最後一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更是令人動容。這句詩看起來容易,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點,《中國詩詞大會》考過它,2020年高考全國卷也考過它,每一次都難倒不少人。
-
江州司馬青衫溼,到底為啥那麼溼?
01上學的時候「朗讀並背誦全文」過一首長詩,名字叫做《琵琶行》,這首詩的結尾一句膾炙人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
江州司馬的典故——賞《琵琶行》
在上一篇文章裡,小僧賣了個關子,大詩人白居易,又別稱「江州司馬」,這個典故就出自白詩《琵琶行》。白居易與元稹共同推廣「新樂府運動」。這首《琵琶行》就是白居易樂府詩的雙頂峰之一,當然另一首就是膾炙人口的《長恨歌》了。今天小僧與廣大讀者分享一下讀《琵琶行》的感悟。
-
《琵琶行·並序》教學設計
江州司馬青衫溼。【譯文】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裡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
-
【粵韻詩詞】白居易的代名詞——江州司馬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刺史,被逐出長安,但還有官員覺得不夠,於是就上書皇帝,說「刺史」這個官位並不適合像白居易這樣有傷教化的人做,因為刺史是要治理州郡的,建議皇帝再貶他的職,所以白居易在赴任路上又接到了另一封詔令,上面說他去江州當的不是刺史而是江州司馬。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8課《琵琶行並序/白居易》賞析+朗讀解析+教案+課件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清衫溼。作者簡介:《琵琶行 並序》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白居易【772年—846年】,號香山居士,河南省新鄭人。唐代先生主要詩人。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 並序》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二、文本解讀(一)信息篩選1.基礎知識梳理(1)關於歌、行、引《琵琶行 並序》原作《琵琶引》。
-
【新教育天地】琵琶女與白居易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秋,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白居易送客到湓浦口,得遇失意的原長安藝伎(琵琶女),「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遂作此詩。《琵琶行》與《長恨歌》同為白氏知名長詩,白氏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彼時《琵琶行》廣為流傳,影響極大,近乎盡人皆知。
-
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8課《琵琶行並序/白居易》賞析+朗讀解析+教案+課件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清衫溼。作者簡介:《琵琶行 並序》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白居易【772年—846年】,號香山居士,河南省新鄭人。唐代先生主要詩人。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 並序》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二、文本解讀(一)信息篩選1.基礎知識梳理(1)關於歌、行、引《琵琶行 並序》原作《琵琶引》。
-
閒讀《琵琶行》:為什麼會覺得琵琶女一點都不悽慘?
我不知道琵琶女的「悽慘」,是怎樣造成的先入為主。如果跳出詩歌,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的話,琵琶女的確沒有什麼悽慘的。琵琶女本來是京中名妓——除了一句「妝成每被秋娘妒」之外,作品並沒有太多地描寫琵琶女的美貌,反而是對她的技術進行了正面側面、濃墨重彩的描寫。那麼,琵琶女並不是「以色事人」的代表,而是用藝術與客人交流的典範。大唐真是個文採風流的時代啊。經歷了多年的繁華之後,琵琶女年老色衰,於是嫁給富商為婦。
-
琵琶女究竟在哭啥?
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條作業:白居易和琵琶女告別之後,不久就回到了長安。多年後,他想起琵琶女和她彈的琵琶曲,寫下兩道作文題:1.《我想再見你一面》2.《我想再聽一次琵琶曲》請參照期中考試作文「我想再……」的講評思路,任選一題寫作。【提示】「我想再」的關鍵是「變」。
-
詩詞| 琵琶行 白居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
中年再讀《琵琶行》,才發現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不甘心
故事的開篇是這樣一幅場景,被貶江州的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忽然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原來是琵琶女在彈奏琵琶,千呼萬喚喚她出來再彈奏一曲。弦弦悽楚悲切,百轉千回,聲音隱含著沉思,一曲過後,悲傷已上心頭,不免幾聲嘆息。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在這些文人裡,有一位40歲出頭,身著青衫的中年男子,他被一曲琵琶聲吸引。說了這些,大家應該知道我們要說的是哪位文人,哪首名作了。沒錯,這位青衫男子就是白居易,他在這一天寫下了風靡1200多年的《琵琶行》。
-
琵琶行導學案(學生版)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
-
潯陽江上聽琵琶
抬眼望去,只見亭子上懸掛一面匾額,顏體榜書「琵琶亭」三個大字。這時辰,惟有細雨從樓閣的翹角滴下,雨珠打在地面的小泥窪裡,濺起一朵朵水花。我漫步遊廊之上,只見四下裡,楓葉荻花,點點漁火,一番水鄉景象。那岸邊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秋荷,搖搖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