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2020-12-16 10點一頁書

生活在天津,規矩其實是很多的。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好多的「媽媽例兒」都不太講究了,對於年輕人來說,老規矩漸漸消失,但是老天津話裡還保留了一些「遺蹟」。

天津人張口閉口都愛說個「您了」、「您」。您是天津人特有的語言,是一種敬語。聽到「您了」的稱呼,立馬就覺得心裡熱乎、親切、舒坦,感到受到尊重了,有尊嚴了,有面子了。

要不張二伯為嘛天天堵胡同口呢。

有一回,在公交上見著一姑娘給老大爺讓座,老大爺說:「姐姐,沒事兒,我就一站地!您坐著吧!」天津人!絕對的天津人!

天津人見面必打招呼,這是規矩。這種規矩是打小養成的,對家人稱呼自然不用多說,見著七大姑八大姨大爺(yè)或者「掰掰」那必須先開口叫著,在外,稱自己父母叫「老家兒」;妻子的父親叫「老丈杆子」;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擔兒挑。

天津人見著長輩打招呼不是「您早」「幹嘛去?」,這樣打招呼會被別人認為沒禮數,您得說:「大媽,您早啊,吃了嗎?」「大爺,您了嘛去?」

老天津人常這樣訓斥子女:「張大爺,您瞅瞅那(nèi)孩子(zi)也不知道叫人。」意思是責怪晚輩不懂禮數。天津人講究面子,打聲招呼,高不了我,低不了你。打招呼的人輕鬆自然,被稱呼的人也欣然接受。

受累

天津人知道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求人幫忙講究客氣,俗話說「拜一拜不見外,禮多人不怪」,所以天津人的「勞駕」、「受累」這類客氣話常掛在嘴邊。

耷拉爪兒

天津人愛熱鬧,就愛請客和做客。

串門兒沒聽說誰「耷拉爪兒」去的,不拎幾斤水果,都沒臉敲人家門。

住平房夥單做飯的時候,到誰家借棵蔥、拿頭蒜都是常有的事。

找鄰居借個碗兒,可不能空著送回去,一定得裝上些自個家的食物,這叫「有借有還」。

要飯和掙了

在被人家做客免不了吃飯,飯桌上的規矩那句更多了。

只說吃餃子吧。這是咱們中國的優良傳統,當然煮餃子也是有忌諱的,比如煮破的餃子不說「破」了、「爛」了、「壞」了,而要說「掙」了,「漲」了。這些忌諱帶有人們求吉納祥的寓意。

栽面兒

這個栽是栽跟頭的栽。

天津人不張揚,也不以貌取人,但特別看重一個人行為舉止合不合規矩。

天津人講究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坐那就抖腿、站那就倚門,這不是二流子就是老鴇子。

迎面碰上老人,甭管官職大小、地位高低,都得給老人側身讓道。爭座搶座、搶道佔道的事兒,老天津人可幹不出來。

沒別的,就是因為幹這種事兒,天津人覺得太栽面兒。

到別人家做客尤其不能太隨便,不然也是栽面兒。

天津人講規矩,是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講究個「話到禮到」,而且說話得「看人下菜碟兒,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這可不是「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意思,而是能夠在待人接物時為人考量、投其所好,要是不知深淺胡說八道,就容易得罪人,一個小小的規矩裡透著為人處世的智慧。

有前輩說,在網上總有人說,天津人瞧不起外地人,嘴上一口一個「老坦兒」的叫著。其實這是種誤解,天津人口中的「老坦兒」,絕對不是對外地人的諷刺,而是對不懂規矩的人的諷刺。

出去做客翻騰人家冰箱、吃請專點貴的、吃菜淨挑自己愛吃的……你就是祖宗十八代純種天津人,也脫不開老坦兒這個帽子。

相關焦點

  • 特立獨行的天津話,天津人的標誌
    有人說,天津人逗;有人說,天津人貧;天津人自己覺得很莫名:我們那就是平常說話,恁麼就貧了?春晚幾十年了,每年的語言類節目單上,相聲是必有節目。從南到北,說相聲的幾百幾千人,說得好的有名的,數數看,似乎也是天津籍的居多。其實要細說起來,也許還是和這方水土有關,和這個特別的天津話有關。
  • @所有天津人,日語=天津話?縮滴似捏!
    學個外語,你得有基礎…但天津話的路子真太野了,我靜靜…@petrichor-Tang:哈哈哈哈再也不說日語和上海話像了@我今天有做作業嗎:哈哈哈哈哈哈我要去天津學日語了恭喜你們可以掌握「第二門語言」了~
  • 央視春晚繞不開的2段天津話,4個天津人!
    我們臺上有「包袱」臺下能「刨活」哏都人之所以「哏兒」口音要佔頭功當別人知道你是個天津人>通常會讓你說兩句天津話這幾乎是天津人獨有的待遇其實天津話經常在央視春晚中出現但把天津話玩出圈的兩個作品卻來自兩位外地演員我們要感謝這兩個作品
  • 天津話太厲害了,天津人都逃不掉「三個字」!
    不管天津話說起來就是這麼生活,這麼有情趣。專屬天津人的三個字,小編打賭你都在說! 一個「哏兒」就反映出天津人「樂天知命」的性格特徵。天津地處九河下梢,碼頭文化遺風,生存競爭激烈。想在天津養家活命,不是樁容易的事。要化解生活的壓力,只能自己找樂兒。
  • 天津人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為嘛外地人一聽天津話就笑不可支
    提起三行情書,好久之前曾經火過一陣當然,也有各地方言版,其中天津話當年評選出來的全場最佳是這個:姐姐,要不咱倆,來來。浪漫結尾版本無數評論浪漫版本一個沒有只能說,天津話確實不太適合浪漫……知乎有個問題「如何優雅地說天津話」最贊回答只有四個字——介個沒戲確實要求土生土長天津人說話自帶優雅、浪漫的屬性這就是變相為難,一種對母語的扭曲
  • 那些說出來讓人誤解的天津話,絕壁只有天津人看得懂!
    土生土長的天津人肯定知道,天津話中有許多詞語跟它的字面意思都不太一樣,這讓很多外地人非常抓狂,
  • 外地人教天津人說「好嘛」,還是先考過天津話四級再來吧
    最近有個說天津的長圖很火,我自然湊上去蹭蹭熱度,結果在第二屏就看到這麼一幕。如果這不是反諷的話,那這句「好嘛」必然要用普通話來說,而不是天津話。外地人初到天津,首先體會到的不是天津城「九河下梢」的獨特韻味,也不是狗不理、大麻花的美食誘惑。而是天津人特有的幽默、直爽,以及天津話帶來的樂趣。「楊哥,我又看上一女的!」
  • 天津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分辨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很簡單
    天津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這兒有繁華的購物商街,也有市井煙火氣兒的巷子。所以你能擼袖子坐馬扎,來兩串大腰子加一 砂鍋白菜豆腐,也能在百年歷史古色古香的洋樓裡嘗一餐正經的私房菜。能玫瑰紅酒小燭光、手衝咖啡配蛋糕的小資,也能要壺花茶兩角兒蘿蔔,邊聽相聲邊笑到飆淚兒的接地氣。在這樣文化薰陶下的天津人也特別有意思。
  • 天津這些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連老天津人看了都懵逼,您知道幾個?
    天津的地名裡中山門、民權門都帶個"門"字這可不是隨便起的當年天津號稱有"15座城門"如今一座都不存在,難倒憑空消失了?如果騰出十幾個平方做廁所,一天就要損失一個億,一年就要損失365個億呢!而且據說越往上的樓層,租金依次遞減,二樓租金與一樓租金有時會相差到20%。所以為了省錢,天津的大部分商場決定讓你憋會兒。▼濱江道▼
  • 說方言就能賺錢?這種方言開價700元/時!天津人坐不住了!
    其中四川成都話的開價竟高達700元/小時有截圖有真相流傳著這樣一則招聘啟事一家配音公司正在替某公司招聘一名會說四川話的「聲音模特」,為某款智能音箱提供方言配音。」的技能天津的朋友測一測你的天津話過關了嗎?
  • 《天津方言詞典》就是這麼哏兒
    天津頻道 昨日,《天津方言詞典》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該書為天津方言建檔工程提供了理論支撐,天津方言檔案文本將以其為藍本,從中選擇700個獨到的天津方言典型詞語,200個俗語及諺語,200個歇後語、俏皮話,並配以例句,用語音、音像的形式錄下來,在天津檔案館長久保存。
  • 想學天津話看這裡!一百個天津話詳細解釋
    1.二八八   這可是經典的天津話了,意指一般水平或中等偏下的,大概和「二把刀」差不多。例:那麼窄的道,也就您這老司機能過去,要換個二八八的,準卡那。音的,天津話都是rong,聲母變,聲調不變。  15.楞(leng二聲)子   天津人常用來形容別人的詞,跟「二百五」差不多吧,衝動的人,做事不經大腦的人,很多情況下就是形容具有朋克精神的人。
  • 天津話為嘛這麼「哏兒」?-虎嗅網
    天津話又「出圈」了。只要有時事熱點,總是少不了「天津話」的全新解讀。這不,先是出了個天津話版的「凡爾賽文學」,又出來個「天津話怒懟凡爾賽文學」,聽起來如同相聲一般。他當時有幾條線索——第一條線索:80年代,「鳳陽雜技團」到天津表演,講解員說的完全是「天津話」,李世瑜以為是臨時僱用的天津人來當講解員。表演結束後,他和演員談話,才發現,他們的口音和講解員差不多,他們說的就是自己的家鄉話。李世瑜聯想到,天津西於莊有一種民間舞蹈——花鼓,他們的唱詞、鼓點、舞蹈、服飾都是從鳳陽來的。
  • 音標親切 例句幽默 《天津方言詞典》就是哏兒
    昨日,《天津方言詞典》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該書為天津方言建檔工程提供了理論支撐,天津方言檔案文本將以其為藍本,從中選擇700個獨到的天津方言典型詞語,200個俗語及諺語,200個歇後語、俏皮話,並配以例句,用語音、音像的形式錄下來,在天津檔案館長久保存。
  • 天津話,「哏兒都」日常生活的精神造物
    不如和暖藍一起來簡單操作,讓 Siri說天津話,複製此段文字至手機備忘錄:性拔克卡匪 霾椅憎椅 鳩勁兒個怡舔了昂 換鷹選購了! 從幽默語調看 天津話的前世今生 天津話聲調有趣,在北方語系裡形成一個獨特的方言島,更讓全國人民印象深刻的是天津話自帶的幽默因子。
  • 藏在小胡同裡的特色小吃,曾是天津人的最愛,如今年輕人都不愛喝
    有著悠久歷史的天津,有很多傳統的特色小吃,有些小吃跟當時的歷史時代有關,有些重口味的小吃,雖然流傳至今,但是受眾面越來越窄,很多年輕人漸漸遠離。這家藏在小胡同深處的小吃店,主營天津的特色小吃,這種小吃,天津人拿它當早餐,他就是麵茶,麵茶曾經是天津人早上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如今大部分年輕人都不再喜歡了,這家名叫廣興成的上崗子麵茶館地方不大,開在自己家裡,已經傳承到了第五輩。
  • 《天津方言詞典》入藏檔案館:天津話有據可查了
    這些挺「哏」的詞兒現在都有據可查了。今天,《天津方言詞典》正式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這也是首部記錄天津方言的詞典。該書收錄天津方言詞語5300多條,天津方言俗語與諺語1100餘條,天津方言歇後語800多條,天津民俗文化詞語200多條,總計收錄條目7500多條。  「已故語言學家李世瑜先生,在88歲高齡時,叮囑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編寫出一部《天津方言詞典》。」
  • 沒有天津人說不出的段子,超市自帶bgm天津話不能滿足了,最新rap版...
    天津話自帶的一個特性就是「毀掉一切小清新」加上這個無敵的大喇叭能喊出了老豆腐的味道前些天>有天津網友在北京又聽到了這一熟悉的聲音都賣到北京去了這是全國門店統一口音了麼?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不知道北京市民有沒有捧個哏的?
  • 天津老話兒從哪來
    那麼,天津方言出自皖北之說,最早源於何時?曾主編《天津方言詞典》的譚汝為教授向記者講述了一件往事。上世紀80年代,一直在研究天津「方言島」問題的天津學者李世瑜,偶然發現來津表演的鳳陽雜技團演員的口音很像天津話,這讓他如獲至寶,立即啟程趕赴安徽實地調查。火車經過固鎮,車上兩個小夥子爭吵起來,一口天津話。他上前勸阻:「都是老鄉,出門在外不容易,互相謙讓點兒吧!」
  • 學會這些津門俗語,恭喜你,你的天津話已經達到專業六級了
    」天津衛,九河下梢的好地界兒,自打明朝朱棣爺建立天津衛,如今也有六百多年歷史了,天津方言自成一派,獨此一門別無二家,有人說天津話類似於安徽話,我看不然。晚清之時,津門滿是「大褲角子」(當時天津人對安徽籍官兵的蔑稱,因其穿散腿褲而得名『大褲角子』)其中最有名氣者當屬李鴻章。